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36—1101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蘇洵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再中制科。為鳳翔府簽書判官,召試得直史館,攝開封府推官。神宗熙寧中上書論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豐中,因詩托諷,逮赴臺獄,后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兼侍讀。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會大旱,饑疾并作,軾請免上供米,又減價糶常平米,存活甚眾。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軾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東西三十里修長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為翰林承旨,尋因讒出知潁州,徙揚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出知定州,后貶惠州。紹圣中累貶瓊州別駕,居昌化?;兆诹ⅲ晟膺€,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尋病逝常州。謚文忠。所作詩文清新暢達,作詞豪放,開拓內(nèi)容,突破綺靡詞風,工書善畫。有《東坡七集》、《東坡志林》、《東坡樂府》、《仇池筆記》《論語說》等。全宋詩
詞學圖錄蘇軾(一○三六~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六年,試制科,授簽書鳳翔府節(jié)度判官廳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聞鼓院,尋試館職,除直史館。三年,父洵卒,護喪歸蜀。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書祠部,權(quán)開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豐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烏臺詩案獄起,貶黃州團練副使。四年,移汝州團練副使。八年春,得請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尋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遷中書舍人,改翰林學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學士承旨,尋知潁州。歷知揚州、定州。紹圣元年(一○九四),貶惠州。四年,再貶儋州。徽宗即位,赦還,提舉玉局觀。建中靖國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軾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時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時謚文忠。有《東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詩》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傳。 蘇軾詩,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為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馮應(yīng)榴《蘇文忠詩合注》為底本。校以宋刊半葉十行本《東坡集》《東坡后集》(殘,簡稱集甲)、宋刊半葉十二行本《東坡集》《東坡后集》(殘,簡稱集乙,集甲、集乙合稱集本)、宋眉山刊《蘇文忠公文集》(殘,簡稱集丙)、宋黃州刊《東坡先生后集》(殘,簡稱集?。慰稏|坡先生和陶淵明詩》(簡稱集戊)、宋刊《集注東坡先生詩前集》(殘,簡稱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顧禧《注東坡先生詩》(殘,簡稱施甲)、宋景定補刊施、顧《注東坡先生詩》(殘,簡稱施乙,施甲、施乙合稱施本)、宋黃善夫家塾刊《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簡稱類甲)、宋泉州刊《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殘,簡稱類乙)、元務(wù)本書堂刊《增刊校正王狀元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簡稱類丙,類甲、類乙、類丙,合稱類本)、明成化刊《東坡七集》(簡稱七集)、明萬歷刊《重編東坡先生外集》(簡稱外集)、清查慎行《補注東坡編年詩》(簡稱查注)、清馮應(yīng)榴《蘇文忠詩合注》(簡稱合注)。參校資料一為金石碑帖和著錄金石詩文的專著的有關(guān)部分;一為清人、近人的蘇詩??迸Z,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蘇詩》(簡稱何校),盧文弨、紀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別簡稱盧校、紀校),章鈺所??娷鯇O覆明成化《東坡七集》(簡稱章校)。卷四八所收詩篇除《重編東坡先生外集》外,還分別采自《春渚紀聞》、《侯鯖錄》等書,亦據(jù)所采各書及有關(guān)資料進行校勘。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四九卷。 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謂蘇軾還朝,侍宮師按:謂蘇洵自眉山發(fā)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荊州作。
蘇軾(1036-1101)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蘇洵長子。有《東坡七集》、《東坡詞》。黃鶴樓志·人物篇
蘇軾(1036~1101) 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進士。歷官杭州、湖州等地。因“烏臺詩案”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筑室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復起后官至禮部尚書。卒謚文忠。為北宋后期文壇領(lǐng)袖,詞開豪放一派,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并稱唐宋四大家;亦工書畫,書法同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有《東坡全集》等。曾作詩《李公擇求黃鶴樓詩因記舊所聞于馮當世者》、填詞《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對與黃鶴樓的有關(guān)的傳說故事做了詩意的描述和渲染。在黃鵠山泉側(cè)原有蘇東坡謫居石刻遺像。全宋文·卷一八四九
蘇軾(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蘇洵次子。嘉祐二年登進士乙科,受歐陽修賞識。任鳳翔府判官,入直史館。熙寧間王安石變法,軾因政見分歧,通判杭州,徙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烏臺詩案后,謫為黃州團練副使。元祐初返京,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旋拜龍圖閣學士、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其間曾被召還朝任禮部尚書等職。為元祐黨爭所累,紹圣初謫于惠州,再徙儋州?;兆诹?,遇赦北還。建中靖國元年卒于常州。其主要著作存世者有《易傳》、《書傳》及《東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議》十五卷、《內(nèi)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詩》四卷。事跡見《欒城后集》卷二二《亡兄子瞻墓志銘》及《宋史》卷三三八本傳。
人物簡介
徐疇,字元用。神宗熙寧間蘇軾為杭州通判時,疇為仁和令。哲宗元符三年(一一○○),知藤州。事見《蘇軾詩集》卷四四《徐元用使君與其子端常邀仆與小兒過同游東山浮金堂戲作此詩》施元之、查慎行、王文誥注。
人物簡介
【生卒】:1319—1373 【介紹】: 元明間江西新淦人,字得之。七歲能默誦五經(jīng)。既長,博通古今,數(shù)千年國體人才、制度沿革無不能言,以文學聞于時。洪武時修《元史》,詔為總裁。授禮部主事。超擢禮部侍郎。命主京畿鄉(xiāng)試。五年十二月引疾歸,道卒。著《大明集禮》、《守約齋集》等。明詩紀事·甲簽·卷六
魯字得之,新淦人。洪武初,徵修《元史》,授禮部主事。擢侍郎,以病歸,道卒。有《守約齋集》。田按:侍郎以博綜舊典,受知孝陵。甘露降鐘山,群臣獻詩賦,獨見褒賞。詩集失傳。選家僅錄《送黃道士還九宮山》詩一篇。余從查夏重《西江志》見《題蔡淵仲散木庵》詩,亟登之。淵仲樂平人,元徵州教授。洪武初,陶主敬守饒州,薦于朝,不起。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384—1423 【介紹】: 明江西樂安人,字德容。永樂十三年進士,任吏部主事。與主事陳良因因建言謫戍,得當?shù)朗杈?,還職。又言遷都北京不便,甚切,下獄死。儀有文學,好節(jié)義。有《襪線集》。明詩紀事·乙簽·卷十一
維基儀字德容,樂安人。永樂乙未進士,官吏部主事。以論遷都北京忤旨見殺。有《襪線集》十五卷。(《四庫總目》:儀文有紆徐曲折之致,而意境不深。其詩為朱彝尊《明詩綜》所不錄,殆偶未見歟!田按:永樂時江西有二蕭儀。一樂安人,永樂甲午舉人,乙未進士,官吏部主事;一泰和人,永樂丁酉舉人,官教諭。樂安蕭儀有《襪線集》,見《四庫總目》及查夏重《江西志》。錄詩者往往誤為泰和蕭儀,《泰和縣志》、《江西詩徵》皆有此失。
蕭儀(1384~1423),字德容,庵號蘗庵,樂安人,進士出身。永樂十三年乙未進士,偶然奏牘失詳,被貶到交趾,行到太平府,蒙明成祖赦免,后擢至戶部文選司主事,任官一年馀,成祖下詔求問宮殿被雷擊焚毀一事,因此上疏批評永樂遷都是背棄明太祖。成祖大怒,遂背棄不殺上疏者之承諾,而將之收獄,逮入北鎮(zhèn)撫司。與黃淮同為獄友三年,唱和詩作十多首,見黃淮《省愆集》中,永樂二十一年癸卯(1423)七月十九日被誅,一說病故,年四十。其侄殮骸回鄉(xiāng),葬樂安山灣。由其子蕭超編輯其遺作,有《襪線集》二十卷,《南行記詠》四卷,正統(tǒng)六年辛酉(1441年)夏,蕭超自樂安跋涉遠來永嘉南柳壽徵庵,請求黃淮為其父親撰墓表,由黃采書篆墓志銘,黃淮著于《歸田稿》中。
人物簡介
【生卒】:1445—1499 【介紹】: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xiāng)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為通關(guān)節(jié)于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克勤,休寧人。官禮部侍郎。有篁墩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克勤,休寧人。成化丙戌賜進士第二,授翰林編修歷少詹事兼翰林侍讀學士掌院事遷禮部侍郎贈尚書有篁墩正續(xù)集明詩紀事·丙簽·卷五
維基敏政字克勤,休寧人。成化丙戌第二人及第,授編修。歷左諭德、少詹事,兼侍讀學士,以事罷官。尋起復,改太常卿,仍兼侍讀學士,進詹事,再進吏部侍郎。贈尚書。有《篁墩集》九十三卷。(《殿閣詞林記》:孝宗時尤重經(jīng)筵,學土程敏政記其事云:「弘治元年三月十二日,初開經(jīng)筵,宴它及白金寶鏹。十三日,文華后殿早進讀《尚書》、《孟子》,及午進讀大學衍義》以為常。講畢賜茶,上皆呼先生而不名。四月二十八日以后屢賜桃杏、郁李、蓮房、鮮筍、青梅、枇杷、楊梅、雪梨、鮮藕。敏政等具表稱謝,且記之以詩,有曰:『黃封盡帶乾清字,朱實平分上苑香。』七月二十日文華后殿講,上顧中官賜講臣冠帶靴袍。敏政預賜織金云雁緋袍一副、金帶一,及烏紗帽、皂靴,面謝訖。上顧謂曰:『先生辛苦。』咸對曰:『此皆職分當為。』頓首而退。有詩紀之云:『日映罘罳曉殿清,湛恩稠疊駕親臨。裒衣紅濯天機錦,束帶黃分內(nèi)帑金。久幸清班容宦履,漸慚華發(fā)點朝簪。經(jīng)生職分尋常事,消得君王念苦辛。』」 查慎行《人海記》:劉文靖以程篁墩短其不能詩,銜之,釀成廷鞫之獄。李文達之嗛葉文莊,亦以疵其詩文之故。二公賢相也,其器量狹小乃爾。田按:克勤勘少慧,四川巡撫羅綺以神童薦,英宗召試,命賜食。即日賦《圣節(jié)》及《瑞雪》詩并經(jīng)義各一篇,援筆立就,文采粲然,詔讀書翰林。大學土李賢妻以女。弱冠成進士,學問該博,為一時冠,數(shù)遭齮龁,末竟其用。《篁墩集》存詩甚夥,擷其精華,不愧一時作者。特以蕪蔓不剪,為世訾議,亦可為存詩太多之誡云。)
程敏政(1445年—1499年),字克勤,號篁墩,又號留暖道人,北直隸河間人,生于京師(今北京市),祖籍南直隸徽州府休寧縣篁墩村(今屬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qū)屯光鎮(zhèn))。明朝文學家、政治人物。南京兵部尚書程信之子。生于正統(tǒng)十年(1445年)出生。自幼聰慧,十歲隨父官四川,時人擬之孔融、李泌,以神童聞名,蒙明英宗召見,奉詔至翰林院讀書。天順六年(1462年)舉壬午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二名(《書經(jīng)》經(jīng)魁)。成化二年(1466年)成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曾參修《大明一統(tǒng)志》、《洪武正韻》等。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一月,《續(xù)通鑒綱目》書成,因有纂修之功,次年四月升左春坊左諭德。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孝宗即位,十一月,程敏政升為少詹事兼侍講學士。弘治元年十月,遭彈劾,被迫致仕歸里。弘治五年(1492年),獲昭雪,翌年返京,“牽復故官,再入講筵”。累官至禮部右侍郎。時有“學問淵博程敏政,文章最好李東陽”之說。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敏政總裁會試,他對唐寅的文章大為賞識,但有傳聞與唐寅一同赴考的江陰富人徐經(jīng)賄其家童,得試題。戶科給事中華昶遂彈劾程敏政有事先泄題之嫌。最后程敏政與徐經(jīng)、唐寅、華昶等一同下獄。工科給事中林廷玉曾為同考官,上疏歷陳程敏政在出題、閱卷、取人等方面存在六處疑點,要求釋放華昶。李東陽復閱后發(fā)現(xiàn)程敏政稱贊的卷子其實不是唐寅和徐經(jīng)的。鎮(zhèn)撫司認為華昶和徐經(jīng)在獄中的供詞前后反覆,真假難狀。最后程敏政革職歸鄉(xiāng),數(shù)日后發(fā)癰卒。史界認為此事件實乃禮部左侍郎傅瀚為了打倒程敏政,便指使給事中華昶彈劾程敏政。卒贈禮部尚書。
人物簡介
【生卒】:1634—1723 【介紹】: 清江蘇太倉人,字實君,號東江,晚號息廬老人??滴醵吣赀M士。召試,授禮部主事,調(diào)吏部,以事去官。工詩,有《東江詩鈔》。晚晴簃詩匯·卷四十九
唐孫華,字實君,太倉人??滴跷斐竭M士,官吏部主事。有《東江詩鈔》。清詩別裁集
字實君,江南太倉人??滴跷斐竭M士,官吏部主事。著有《東江詩鈔》?!饢|江勤于學殖,不重紱冕。歸田后,與二三老友登臨宴飲,有香山洛下之風,至九十余乃辭世,生平故天爵自尊者也。論詩謂詩必有為作,每與史事相表里,故其詩不趨高超,專崇質(zhì)實,皆其言有物者?!对侀T神詩》偶然戲筆,而外間傳誦,和者紛紛,毋乃探驪龍而專取鱗爪耶!維基
唐孫華(1634年—1723年),字實君,別字東江,晚號息廬老人。江南太倉州(今江蘇省太倉市)人。生于明思宗崇禎七年(1634年),居太倉城東港,幼有神童之目,參與慎交社,有文名,為徐乾學所重視。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中進士,授陜西朝邑知縣,遷禮部儀制清吏司主事,兼翰林院行走。康熙三十五年,充任浙江主考官,因失職辭官。與查慎行唱和,登臨游宴。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卒。葬于太倉璜涇南原。著有《東江詩鈔》,收于《四庫禁毀書叢刊》。
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