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一貴

相關(guān)人物:共 21 位。
共 2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閨秀詞鈔·卷十五
字圭齋,一字瑟君,錢塘人,蘇松太道麗正女,徽州朱祖振室。
有《圭齋詩詞》。
杭州詩三輯
自璋母段淑齋夫人,為若膺先生之女,能詩,有《綠華吟榭詩草》一冊手寫,書法娟秀。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五十四
周鐘瑄,字宣子,貴筑人??滴醣优e人,由知縣歷官荊州知府。有《歇云齋》、《松亭》諸集。
全臺詩
周鐘瑄(?
~?
),字宣子。
貴州貴筑人。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舉人。
康熙五十三年(1714)至五十五年(1716)間擔(dān)任諸羅縣令,有鑒于諸羅為新辟之地,土?xí)缛讼?,所以特加擘畫,俾使地盡其用,人獲其利,尤其用心修筑陂塘水圳,蓄泄灌溉得宜,使諸羅縣民富庶,民眾感念貢獻,立肖像祀奉于龍湖巖。
又鑒于康熙年間臺灣府志雖曾多次纂修,卻未修過縣志,乃延攬修志能手漳浦諸生陳夢林來臺纂修諸羅邑志,嘉慶間謝金鑾續(xù)修《臺灣縣志》時,稱《諸羅縣志》為「臺灣方志中之第一」;連橫《臺灣通史》也贊譽此書為臺灣方志中之善本。
〖參考陳捷先《清代臺灣方志研究》,臺北:學(xué)生書局,1996年。
朱一貴事件平定后,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來任臺灣知縣,為使縣內(nèi)境安,雍正元年(1723),進行圍城工事,以木城為周,并設(shè)四大門、三小門,作為防禦出入的掌控,又于同年重修臺灣縣儒學(xué),致力文教,眾民咸感其德。
(黃美娥撰)
費俊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56—1723 【介紹】: 清浙江湖州人,字慧先,號鶻峰。
康熙武進士。
初授游擊,累遷至福建福寧鎮(zhèn)總兵。
臺灣朱一貴起事,即發(fā)兵詣廈門,擬渡海鎮(zhèn)壓。
尋奉命編輯《兵書》四卷,又著《玉樹堂草》、《甌魯詩存》。
穆廷栻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21 【介紹】: 清直隸臨榆人。
康熙六年武進士,授直隸蔚州路守備,歷蘇松水師總兵,江南提督,福建陸路提督。
臺灣朱一貴起事,奉命赴廈門駐守,卒于軍。
謚清恪。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64—1729 【介紹】: 清福建漳浦人,字荊璞。
藍理族孫。
康熙間從把總屢遷至總兵。
六十年,從提督施世驃鎮(zhèn)壓臺灣朱一貴起事。
擢臺灣總兵,遷福建水師提督。
率謚襄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25 【介紹】: 清滿洲正黃旗人,覺羅氏。
康熙三十三年進士。
五十年,任福建巡撫。
五十四年,任閩浙總督。
六十年,得朱一貴軍占領(lǐng)臺灣訊,驚慌不知所措,得幕賓潘兆籌劃,出兵鎮(zhèn)壓,七日內(nèi)事平。
加兵部尚書。
卒于官。
有《檢心堂稿》。
晚晴簃詩匯·卷五十四
滿保,字九如,號鳧山,滿洲旗人??滴跫仔邕M士,改庶吉士,官至閩浙總督。有《檢心堂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66—1742 【介紹】: 清順天大興人,字玉圃,晚號篤齋。黃叔琳弟??滴跛氖四赀M士。由戶部主事歷吏部員外郎、御史、江南常鎮(zhèn)揚道。以老致仕,家居七年卒。究心理學(xué),以立誠為本。著有《廣字義》、《近思錄集注》、《既倦錄》、《南臺舊聞》、《南征紀程》、《中州金石考》等。
全臺詩
黃叔璥(1666~1742),字玉圃,晚號篤齋,大興縣(今北京市)人。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進士。
學(xué)宗朱子,以誠敬篤實著稱。
曾任湖廣道御史、浙江道御使等職。
康熙六十一年(1722)以首任巡臺灣御史的身份東渡來臺。
當(dāng)時臺灣甫經(jīng)朱一貴事件,黃叔璥安輯流亡,掃除朱氏殘馀勢力,并能博采輿論,尤其關(guān)心臺灣原住民處境,對地方建設(shè)貢獻頗大。
閒暇之時,經(jīng)常巡行各地,考察攻守險隘、海道風(fēng)信。
雍正元年(1723)秩滿,奉旨留任一年,將在臺觀察所得,列為〈海疆十要〉,以供后來任職者參考。
回中原后,因流言所傷,遂落職。
乾隆元年(1736)起河南開歸道,調(diào)驛鹽道,補江南常鎮(zhèn)揚道,以老致仕家居,年七十七卒。
  黃叔璥著有《臺海使槎錄》八卷,內(nèi)分〈赤嵌筆談〉四卷、〈番俗六考〉三卷、〈番俗雜記〉一卷,共一百二十二目,為清代臺灣早期文獻之一,后來修志者,往往取以為參考。
另有《南征紀程》,記錄從京師到福建途中所見所聞,完成于來臺初期。
臺海使槎錄》原刊于乾隆元年(1763),今臺灣分館有藏,成文出版社于1983年將之編入《中國方志叢書》。
另有光緒(1875~1909)年間刊的《幾輔叢書》本,1966年臺灣商務(wù)印書館據(jù)之重新排印,編入《叢書集成簡編》第六八九冊。
以下乃以臺銀本的《臺海使槎錄》為底本,參考其它版本及方志所錄作品編校。
〖參考范咸《重修臺灣府志》、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臺銀本。
〗(施懿琳撰)
維基
黃叔璥(1682年—約1758年),字玉圃,號篤齋,順天府大興縣人(今屬北京),康熙己丑進士。
為首任巡臺御史。
其所著之《臺海使槎錄》、《南征紀程》等書對于閩南、臺灣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黃叔璥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順天鄉(xiāng)試舉人,之后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中進士。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由文選司擢升為湖廣道御史,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一月,任浙江道御史。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朱一貴事件結(jié)束,清廷任命黃叔璥與滿人吳達禮共同擔(dān)任巡臺御史。
翌年6月,黃叔璥抵達臺灣后,除了致力與朱一貴殘黨作戰(zhàn)外,也經(jīng)常巡行各地,考察攻守險隘、海道風(fēng)信、訪問原住民政權(quán),著有《臺海使槎錄》(《使臺錄》)8卷,分為《赤嵌筆談》(四卷)、《番俗六考》(三卷)、《番俗雜記》(一卷)三篇。
其中蕃俗六考,詳細記錄臺灣的山川地勢、風(fēng)土民俗。
尤其對臺灣原住民的樣貌,更是觀察入微,因此,該書為近現(xiàn)代考證平埔族歷史之根基。
另著《南征紀程》一書,記載來臺前自燕京至福建內(nèi)陸的途中見聞。
雍正二年(1724年),黃叔璥離臺,同年,受兄長黃叔琳案牽連,罷官回老家奉養(yǎng)母親。
乾隆元年(1736年)復(fù)官,補河南開分守通省糧儲驛鹽道,同年改任分巡開歸陳許河務(wù)兵備道。
乾隆四年(1739年)辭官回家奉養(yǎng)母親,乾隆八年(1743年)八月,任浙江鎮(zhèn)揚道。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去世,享年七十七歲。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林中桂(?
~?
),字秀民。
諸羅縣(今嘉義)人。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歲貢生,曾任《重修臺灣府志》分訂,康熙六十年(1721)夏四月朱一貴起事時,曾為之贊禮。
朱一貴事敗后,因「從匪」被議。
〖參考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
〗(施懿琳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69—1721 【介紹】: 清漢軍鑲黃旗人。
施瑯子。
康熙二十二年,從瑯下臺灣,委署守備。
歷濟南城守參將、定??偙V東提督、福建水師提督。
六十年,率兵參與鎮(zhèn)壓臺灣朱一貴部,以疾卒于軍,贈太子太保,謚勇果。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二
施世驃,字文南,漢軍旗人。官至福建水師提督。贈太子少保,謚勇果。
全臺詩
施世驃(?
~?
),字文秉;施瑯第六子。
從軍臺灣有功,授左都督銜,官至福建水師提督。
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貴之役,統(tǒng)兵入臺,卒于軍次,謚勇果。
有詩傳世〖參考連橫《臺灣詩乘》,臺銀本?!?。
(施懿琳撰)

人物簡介

全臺詩
陳夢林(1670~1745),字少林,福建漳浦人。
諸生。
其父因時亂轉(zhuǎn)徙潮州,母生夢林二歲而卒,故自幼寄居于僑寓潮州的浙人林雄處。
林雄對他既養(yǎng)且教,以至于成人,因此他自名為夢林。
少年發(fā)憤讀書,稍長留心經(jīng)世之學(xué),學(xué)習(xí)兵事。
康熙五十五年(1716),諸羅縣令周鐘瑄知其曾經(jīng)編修漳州及漳浦郡縣兩志,具有豐富修志經(jīng)驗,因此敦聘纂修《諸羅縣志》。
先生博覽周咨,熟稔諸羅之地利、風(fēng)土、人情而后寫成,后人如謝金鑾、連橫等皆許為臺灣方志中之第一。
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貴事件,總兵藍廷珍向其詢問對策,他上書制府滿保,請轉(zhuǎn)移陣地至廈門。
后提督施世驃由南、北、中三路進征臺灣,又力陳南路海道險惡,舟不能泊,應(yīng)會于澎湖。
朱一貴事件平定,立即被聘入提督幕府,規(guī)畫事機,搜捕朱一貴馀黨,當(dāng)時縣官并未到任,一切事情都由幕府作決策,是以更見陳氏之功。
日后敘功,竟嚴拒而歸,不提在臺之事,廉潔如此。
雍正元年(1723)欲以夢林應(yīng)召舉孝廉,辭謝不往。
同年再游臺灣,數(shù)月之后離去。
卒年七十六。
著書五種,其中《臺灣游草》、《臺灣后游草》、《游臺詩》一卷〖參考范咸《重修臺灣府志》〈雜記〉。
〗等系游臺所著。
(黃美娥撰)
共 2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