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693—1765 【介紹】: 清江蘇興化人,字克柔,號板橋。乾隆元年進士。歷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惠政。以請賑饑民忤大吏,乞疾歸。作官前后均居揚州賣畫,為“揚州八怪”之一。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人稱三絕,亦工詞。尤擅寫蘭竹,風(fēng)格勁峭。又用隸體參入行楷,自稱“六分半書”。有《板橋全集》。晚晴簃詩匯·卷七十四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人。乾隆丙辰進士,官濰縣知縣。有《板橋詩鈔》。詞學(xué)圖錄
鄭燮(1693-1765) 字克柔,號板橋,又號樗散人。江蘇興化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授范縣知縣,調(diào)濰縣。以災(zāi)后請賑忤豪紳大吏罷官。居揚州,鬻書畫為生。"揚州八怪"之一,其書號六分半體,獨具姿態(tài);其畫善寫墨竹、墨蘭等。詞遠祖辛,近師陳,痛快淋漓,獨樹一幟。有《板橋集》,詞在集中。維基
鄭(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省淮揚海道揚州府興化縣(今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大垛鎮(zhèn))人,祖籍蘇州閶門,清朝官員、進士出身,學(xué)者、書畫家,擅長畫竹。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十月二十五日子時,鄭燮出生在江蘇省淮揚道揚州府興化縣。父親鄭立庵是縣私塾教師,教授幾百名學(xué)生。鄭燮自幼隨父親讀書,愛讀歷史書和詩文詞集,博學(xué)強記,所讀的書都能背誦。少年時在儀真縣讀書。康熙年間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年)到南京鄉(xiāng)試中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赴北京禮部試,中進士。七年(1742年)出任山東省兗沂曹濟道曹州府范縣知縣。乾隆十一年(1746年)調(diào)任登萊青膠道萊州府濰縣知縣。鄭燮為官,愛民如子,任濰縣知縣時,正逢荒年,不顧他人阻擾,開倉貸糧,令老百姓寫借條,救活一萬多人;還大興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饑民工作就食。當年入秋又欠收,鄭燮把老百姓的借條,一把火燒掉;濰縣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為他建立生祠。鄭燮對于民事處理公正,十二年沒有一件冤案。雍正三年,結(jié)交康熙帝第二十一子允禧(號紫瓊道人,封慎郡王,善書畫),甚相得。乾隆十二年,饑荒未已,隨大學(xué)士高斌在山東放賑;同年,翰林德保主試山東,鄭燮同試院,相與唱和。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游山東,封鄭燮為書畫史,鄭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柬封書畫史」。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于興化溘然長逝,享年七十有三。歸土興化縣城東之管阮莊。是年,乾隆帝第四次南巡。
人物簡介
【生卒】:?—1755 【介紹】: 清滿洲正黃旗人,赫舍里氏。希福曾孫。雍正元年進士,授編修。乾隆間先后奉使安南、朝鮮。官至禮部侍郎,襲一等子爵。維基
嵩壽(?—1755年),一作松壽,字茂承,號云依,赫舍里氏,正黃旗滿洲人,世襲子爵,進士出身。善畫。嵩壽為清初重臣希福曾孫,尚書赫奕之子。雍正元年(1723年),嵩壽中二甲進士,選庶吉士,雍正三年(1725年)散館授編修。乾隆元年(1736年)任翰林院侍讀,大理寺卿。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安南國王黎維祎,以侍讀任正使,賜一品官服。累擢內(nèi)閣學(xué)士。十四年(1749年),頒詔朝鮮,擢禮部侍郎。十九年(1754年),襲三等子爵。二十年(1755年)卒。著有《以約堂焚余稿》。善畫,曾作《野園圖》,狀元彭啟豐、進士錢陳群、進士鄂容安、宗室詩人塞爾赫(字曉亭)、進士德保 (清朝)、詩人法式善等題詠,后由塞爾赫(字曉亭)、進士李恩慶遞藏(載楊鐘羲《雪橋詩話》卷9)。
人物簡介
【生卒】:?—1776 【介紹】: 清滿洲正白旗人,字伯容,號補亭,索綽絡(luò)氏。乾隆二年進士,授編修。以文章受知于帝。多次典貢舉。累遷至禮部尚書。后以事左遷革去頂戴,仍在阿哥書房行走。四十一年卒,加都御史銜。有《補亭詩稿》。晚晴簃詩匯·卷七十四
觀保,字伯容,號補亭,滿洲旗人。乾隆丁巳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累官禮部尚書,罷再起,授左都御史。謚文恭。維基
觀保(1711年—1776年),字伯容,號補亭、蘊玉,索綽羅氏,內(nèi)務(wù)府滿洲正白旗人,籍吉林長白縣。進士出身。工書法。乾隆元年(1736)丙辰順天鄉(xiāng)試舉人,乾隆二年丁巳恩科二甲五名進士(時隸內(nèi)務(wù)府正白旗鄂禮管領(lǐng)下,據(jù)《欽定八旗通志:進士》;與堂弟德保 (清朝)鄉(xiāng)試、進士均同年),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乾隆六年,充云南鄉(xiāng)試正考官。歷任安徽學(xué)政、國子監(jiān)祭酒、兵部侍郎、正白旗滿洲副都統(tǒng)、南書房上書房行走,乾隆三十年都察院左都御史兼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充殿試讀卷官。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庚申,接替永貴,擔任清朝禮部尚書兼鑲白旗蒙古都統(tǒng),后革,由永貴接任。三十六年三月充會試副考官,五月充國史館副總裁。仍在阿哥書房行走。乾隆四十一年卒,謚文恭。《欽定八旗通志:大臣傳二十九》卷163有傳。有《補亭先生遺稿》(法式善輯錄)。參與編寫《石渠寶笈》初編(1745),參與恭注《御制圓明園圖詠》(參與恭注者有鄂爾泰、張廷玉、汪由敦、梁詩正、錢陳群等),楷書卷《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學(xué)碑文》(現(xiàn)藏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編纂《欽定太常寺則例》,參與編纂《西清古鑒》。侍值內(nèi)廷(南書房上書房行走)時,與其他七位翰林同事載入《澄懷八友圖》(汪由敦作《澄懷八友圖記》,錄入張廷玉《皇朝詞林典故》;澄懷園位于圓明園東南角外,系為南書房和上書房詞臣所設(shè)的寓所,俗稱翰林花園,但觀保不在其中居?。?。
人物簡介
【生卒】:1752—1813 【介紹】: 清蒙古正黃旗人,烏爾濟氏,原名運昌,字開文,號時帆。乾隆四十五年進士,授檢討,官至侍讀。所居稱梧門書屋。收藏法書名畫盈屋。曾從翰苑所藏《永樂大典》抄錄宋元人集一百三十家。生平熟悉朝章典故,有《陶廬雜錄》、《清秘述聞》、《槐廳載筆》、《存素堂集》。晚晴簃詩匯·卷一○二
法式善,原名運昌,字開文,號時帆,又號梧門,蒙古旗人。乾隆庚子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歷官庶子。有《存素堂集》。維基
法式善(1753年—1813年),原名運昌,字開文,號時帆,又號梧門、陶廬、小西涯居士。蒙古爾濟氏、又爾吉氏、勒濟氏、伍堯氏,內(nèi)務(wù)府正黃旗包衣管領(lǐng)下蒙古人(屬內(nèi)務(wù)府正黃旗蒙古姓滿洲旗人)。進士出身,清朝詩人、學(xué)者,官至國子監(jiān)祭酒。工詩,善書畫。法式善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月十七日,本名運昌,其生父廣順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恩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廣順師從進士翁方綱。法式善在乾隆四十四年己亥恩科中舉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考中庚子恩科三甲進士(榜名運昌,時隸內(nèi)務(wù)府正黃旗蒙古九格管領(lǐng)下,據(jù)《欽定八旗通志: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檢討,遷國子監(jiān)司業(yè)。乾隆五十年(1785年),高宗親臨辟雍時,其率諸生聽講,各獲賞賜。奉旨改名“法式善”,即滿語“竭力有為”之意。曾任《四庫全書》提調(diào)。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擢國子監(jiān)祭酒。仕途多舛,以病乞歸,長期在北京居住。法式善所居地安門北,正是明朝李東陽住所舊址。曾被阿桂、豐紳濟倫極力推薦,但為嘉慶不喜。嘉慶朱批:豐紳濟倫濫保法式善,并未深知法式善平日聲名才具,僅以在伊家課。讀嘉慶十八年(1813年)二月初五卒。《清史稿·文苑傳》有傳。乾隆四十二年,法式善和內(nèi)務(wù)府正白旗蘇完富察氏徵瑞侄女結(jié)婚,其妻來自尚書德保 (清朝)胞弟德元妻子富察氏家族,遂次年他和妻子入住德元家,和德元子英貴,即大臣英和的堂兄弟,一起讀書。德元子英貴后亦娶法式善妻子富察氏家侄女為妻,即徵瑞侄孫女。此支傅察氏亦有科舉良卿、經(jīng)聞、錫榮、興恩、貴誠等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成立“城南詩社”,與王芑孫、劉錫五等被稱為“城南八友”,聚會地有陶然亭(今陶然亭公園)。又常與詩友集結(jié)于極樂寺。京師家居名“且園”,內(nèi)設(shè)“詩龕”室,供詩友雅集與詩畫收藏之用。又與內(nèi)務(wù)府正黃旗漢軍百齡、內(nèi)務(wù)府正白旗滿洲英和、翰林編修謝振定、正白旗滿洲畫家夢禪居士瑛寶(孫兒恩隆)時有唱和往來。法式善曾師從內(nèi)務(wù)府正白旗滿洲、禮部尚書德保 (清朝)和德保兄弟德元。法式善在京時,交際廣泛,亦拜師漢人翰林曹秀先、周煌等人為師,其中周煌為其好友張問陶原配周氏之父,而張問陶繼妻之父四川布政使林俊正為傅恒、福康安家仆,法式善曾被傅恒妻那拉氏聘為長孫豐紳濟倫之子的家教。豐紳濟倫繼妻伊爾根覺氏是法式善女婿世泰的姐姐。阮元作《梧門先生年譜》。進士詩人李鑾宣作《法時帆祭酒挽詩三首》。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生卒】:1771—1840 【介紹】: 清滿洲正白旗人,索綽格氏,字定圃,號煦齋。德保子。乾隆五十八年進士。授編修。嘉慶間直南書房,入軍機,以言事罷,降太仆寺卿。旋重入軍機,論財政力主開捐不如節(jié)用。道光間官至戶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創(chuàng)議行海運。坐寶華峪地宮浸水事,奪職戍黑龍江。尋釋回。有《恩慶堂集》。
英和,字樹琴,號煦齋,晚號脀叟,滿洲旗人。乾隆癸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戶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有《恩福堂詩鈔》。
人物簡介
奎照(1790年—1842年),字伯沖,號玉庭,索綽絡(luò)氏,內(nèi)務(wù)府滿洲正白旗人。中國清朝官員,進士出身。奎照之祖父德保,官至禮部尚書。父英和,官至協(xié)辦大學(xué)士。奎照為嘉慶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后授編修。歷官五部侍郎、鑲藍旗漢軍副都統(tǒng)、鑲白旗護軍統(tǒng)領(lǐng)、正藍旗蒙古副都統(tǒng),管理咸安宮官學(xué)及右翼宗學(xué),禮部尚書、軍機大臣,因事被奪職。復(fù)起用為泰陵鎮(zhèn)總兵兼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左都御史。次年卒。《清史稿》將其附于其父列傳之后。
人物簡介
錫祉(1809年—?),字孟繁,號子受,索綽絡(luò)氏, ?內(nèi)務(wù)府滿洲正白旗人,中國清朝官員。錫祉家世顯赫,曾祖德保,官至禮部尚書,祖父英和,官至軍機大臣,協(xié)辦大學(xué)士,父奎照官至禮部尚書、軍機大臣。錫祉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乙未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后授編修。歷官侍講學(xué)士,后任長蘆鹽運使。《清史稿》將其附于其祖父列傳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