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弘曕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靈感篇第六之三
釋常順,字智成。
姓王氏,俗呼王三,涉人也。
父母早世,少依邑中松爾寺同興祝發(fā),蔬食苦行,幽闇獨坐,不與眾處。
常自言笑,若與人晤,及就察之,塊然一室,人莫測所由。
清同治十三年,詣京西潭柘山,從慈云受具戒。
既得度牒,便造寺北高峰極顛置焉。
歸謂其侶曰:“吾牒俾虎守之。
”人笑其妄。
然自是居無常所,髣髴若狂。
寺東山旁有蝎子洞,六月寒風(fēng)襲人,或不敢近。
順獨居之無恙,人始異焉。
嘗為人治病,無方藥針炙,偶拾木葉草莖,雜以牛溲馬勃,飲之輒愈。
人以是奇之,競相傳說。
求醫(yī)者日益多,則息于樹梢崖巔以避之。
有尋得者,輒謾罵。
已而復(fù)隨拾與之,使去。
時值瘟疫流行,順至津沽,為人驅(qū)疫,所至就差,人多信仰,為造像奉之。
今河?xùn)|橋畔人家,猶時相膜拜。
順往來津京,飄忽無定,時見時隱,或向人作禽言獸舞,多不可解,以“魔佛”號之。
光緒十六年春,順赤體跣足,手持白灰粉石,于山樹崖壁,圖畫龜黽魚鱉。
人或怪之,但云到時便知。
至秋七月,山洪暴發(fā),寺門外石橋,溝深十丈,至是水高于橋數(shù)丈。
蕩析林屋,漂流數(shù)百里。
寺中銅鼎重萬兩,為水沖至羅灘村南,后運還寺。
新房村東首廟前古槐,大十圍,乘水浮去,自佛門溝至房山縣,地四五十里,因根石盤結(jié),樹隨水行,不偏不倚,卒止于溝口,亭亭若張蓋,至今存焉。
當(dāng)水發(fā)時,居人登高,見有獸而角者,涌浪澎湃,狀若怒濤,或云:“此蛟也。
”順獨預(yù)知其兆,人始服其神異。
庚子之變,肇于拳民。
聯(lián)軍入京,兩宮西狩。
六部長官,先后奔赴行在。
達(dá)宦富室,紛紛遷徒,都城一空。
先數(shù)月,順不著衣履,游行市間,袒露胸膊,指示人曰:“上半截,一掃光。
”且行且唱,多不解其故。
及拳禍作,紅鐙教出名曰“一掃光”,其言乃驗。
當(dāng)水災(zāi)后,寺宇傾廢,方欲興修,正待募集,適恭忠王出游,將至山寺。
順懸兩鐵鉤于頤,獨坐石橋候之。
王至,奇其狀貌,又習(xí)聞山有異僧,因戲之曰:“汝坐此何為?
”曰:“化緣。
”王曰:“化誰。
”曰:“誰肯舍,吾化誰。
”王曰:“吾聞汝有道行,能食椒四兩不死,吾助此緣。
”順果食之,卒無恙。
恭王前后舍施鉅萬,規(guī)模閎廓,金紫?赫,殊勝于前,順之力也。
然鳩工估直,出入經(jīng)營,順不過問。
敝衣行囊,放浪自若。
嘗游京市,走入倡門,直軀臥闥,踞床高坐,兩手金錢盈握,伎女環(huán)觀,復(fù)指肘后一囊,白光粲粲,若數(shù)千銀餅,笑謂之曰:“若愛我,即予若。
”然伎寮素聞魔佛,敬之若神,俱莫敢近。
順出以金錢擲地,鏗然有聲,迫而視之,若流入地中,都忽不見。
行疾如飛,走馬逐之不及。
宣統(tǒng)元年正月元日,示微疾,作偈別眾,曰:“始來終去五旬五,狀瘋類禽與獸舞。
人贈別號稱魔佛,愿眾醒迷說三涂。
”寂于水云堂。
清御史徐花農(nóng)者,感厥神異,執(zhí)弟子禮。
是夕夢順至其家,伎樂前道,天花繽紛,與之別曰:“吾今他去,老虎洞里,煩君護(hù)持。
”醒而異之,明日探視,則順于子時入滅。
徐于西山洞中,塑像奉之。
至今乞藥者,靈感尤甚。
順生時嘗作偈云:“將來羅侯嶺上平,片野荒涼行路希。
”獨自吟詠,人莫得其故。
及洪憲改元,袁總統(tǒng)將即帝位,使人至西山,削平羅侯嶺頂,以通車路。
殆所謂嶺上平與?
尚未至行路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