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萬正色

共 5 首
紫陽禮編甫盡卷,亟償通典平生愿。
增損溫公鑒目成(自注:《通鑒目錄》有詳有略。),要把二巖書貫穿(自注:巽巖《長編》終徽宗,秀巖《要錄》惟高宗一朝,欲合為一。)
夜燈覽徹六一文,眉山鉅集思重見。
七書卷帙二千馀,加我三年當閱遍。
爾來兩目漸眵昏,一一手鈔寧敢倦。
固知衰頹力不勝,其奈嗜好頑難變。
又恐貪多或溺心,閉閤時燒香一篆。
三疊泉操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天下名山,惟匡廬瀑布為多:若黃巖之布水,鶴鳴峰之馬尾水,歸宗之玉簾泉,康王谷之谷簾泉,九峰庵之馬尾水,石門澗臥龍庵之飛泉,凡十有馀處,皆奇瀑布也。而三疊泉者,昔人稱其上級如飄云拖練,中級如碎玉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架空霆擊,吾尤以為匡廬之絕景云。泉下注于潭,潭有大磐石。予嘗坐嘯其上,爰作一亭于南崖,以與泉相向,名曰三疊泉亭。又書太白“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之句,以為亭聯(lián)。按《山志》稱三疊泉乃朱文公所辟。文公初見此泉,嘗繪為圖,傳京師,所謂“五老新瀑”者是也。彼夫唐人,若太白“飛流直下”,曲江“日照虹蜺”,與僧齊己“只有照壁月”之句,皆詠黃巖之布水,或鶴鳴峰之馬尾水耳。即如陸羽《茶經(jīng)》,亦僅言谷簾泉之美,皆未嘗知有此泉。蓋以此泉深隱五老峰之背、九疊屏之側(cè),從空懸布,凡作三級而下,望之不見其端杪;又當玉川門盡處,其谷九疊,其磴孤懸,林密石巉,人獸兩絕,望之惟見嵐煙窈冥,白晝?;蓿瑹o所謂瀑布之影象也。非如黃巖之布水、鶴鳴峰之馬尾水,獨露空中,四無虧蔽,從彭蠡湖中,可望見其奔飛灑落之狀。自非好事者百計搜奇,身至此泉之下,鮮不以為黃巖、鶴鳴峰之外,絕無最勝者矣。嗟夫!天下惟高者善藏,深者晚出,泉其有以命我夫。亭既成,奉文公畫像其中,而援琴為《三疊泉操》以落之。
我觀泉兮,下不在淵,上不在天,中不在五老之峰兮大月之山。
然則泉安在兮,蓋在乎吾心之玄。
玄為天之一兮,其生泉也,在于雷欲動而未動之先。
為天之命兮所以開乾。
人知其出于山下兮,不知其以吾心為源。
夫以吾心為源,則無往而不在者斯泉。
安必其下在淵而上在天,中在五老之峰兮大月之山。
閱接筑高堰堤工(乾隆甲辰)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磚工不若石工堅,改筑曾教庚子年。
培厚加高一律鞏,衛(wèi)民代賑兩謀全。
亦云救弊補偏耳,恒念有孚勿問焉。
固堰可重堤不可,當年圣訓實昭然。
按:高家堰為黃淮關(guān)鍵淮揚各府藉資保障恭閱皇祖實錄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工部議覆靳輔高家堰加筑小堤一疏皇祖諭曰承受洪澤湖大水全惟高家堰是賴將高家堰之堤筑之使其益堅則可其外筑一小堤有何益哉倘高家堰之堤沖決則一小堤能禦之乎此皆靳輔執(zhí)其向時意見而行之也先是二十六年靳輔請于高家堰外另筑重堤特命廷臣會同地方大吏履勘又下九卿詳議罷其事茲復請加筑小堤仍即曩時重堤之見膠執(zhí)于中是以圣訓委曲申諭祗宜固高堰捍障淮湖不宜加筑重堤也繼復命大學士張玉書刑部尚書圖訥二人察視加脩高家堰工以期永遠堅固雍正八年皇考以治河之道必須保固高堰堤工使清水力能敵黃發(fā)戶部帑金一百萬兩將堤工險要單薄處加脩石工為永遠之計余昨庚子南巡飭督臣薩載將三堡六堡舊有磚工改石補高培厚凡皆推闡圣謨歷巡指示堅筑高堰之訓諭以期金堤鞏固淮揚數(shù)郡得保安全因閱高堰接筑堤工謹識如右
⑴ 庚子南巡回蹕閱高家堰工據(jù)薩載請將三堡六堡等卑矮磚工加高余以磚工不若石工經(jīng)久因命改建石工不惜多費帑金分年脩筑以資鞏固茲一律加高培厚改筑完整既以衛(wèi)民兼因代賑瀕河州縣庶冀永遠安瀾云
⑵ 易益卦有孚惠心勿問元吉向嘗釋勿問謂加惠于民不問其感德與弗感德以視歷來釋經(jīng)者謂加惠于民不問可知為元吉之解較為切實
東寧百詠 其二十一 清末至民國 · 蘇鏡潭
七言絕句
北園亭榭已蒼涼,莫問榴環(huán)選佛場。
一井何關(guān)興廢事,老僧猶說延平王。
作者注:「國姓井,在開元寺后左旁隙地,舊為北園別墅。永歷三十三年(1679),清軍既克漳、泉,明年提督萬正色伐思明,嗣王經(jīng)戰(zhàn)不利,乃率文武渡臺,筑『北園別墅』,以奉董夫人。董薨,園舍為寺,今唯一井存焉,寺又名『榴環(huán)寺』。」
東寧百詠 其五十八 清末至民國 · 蘇鏡潭
七言絕句
倉皇萬馬正臨江,慷慨甘為子姓降。
勝敗莫論興與廢,古來國士本無雙。
作者注:「劉國軒,福建汀州人。狀貌魁偉,初為漳州城門把總。永歷八年(1654),成功伐漳州,國軒開門降,參軍馮澄世奇之,為語成功,擢護衛(wèi)后鎮(zhèn)。十五年(1661),從克臺灣。二十八年(1674),敗耿精忠之將王進于涂嶺,追至興化而還。越年入潮州,平南王尚可喜率兵十馀萬眾盡銳來攻,與戰(zhàn)于鱟母山下,斬首二萬,捕虜七千,由是威名大著。三十一年(1677),清軍攻興化,右虎衛(wèi)何祐敗績,漳、泉俱陷,國軒亦棄惠州而歸。三十二年(1678),晉正總督,表賜尚方劍,專征伐,諸將咸受命焉。二月,伐漳州,下玉洲、三叉河、福河下滸等堡,分兵取石碼,數(shù)戰(zhàn)皆捷。閏三月,與黃芳世、穆黑林戰(zhàn)于灣腰樹,敗之。胡克率援兵至,戰(zhàn)于鎮(zhèn)北,又敗之,姚公子、李阿哥、段應(yīng)舉來戰(zhàn),又敗之。八月,清軍大舉援泉,樓船中鎮(zhèn)蕭琛與遇,未戰(zhàn)而潰,國軒亦全師歸東寧。三十五年(1681)正月,經(jīng)薨,子克塽嗣,晉武平侯。十月,清以萬正色為陸路提督、施瑯為水師提督伐臺,師次澎湖,方戰(zhàn),有風從西北來,瑯舟為急流沖散,士皆股栗,瑯大驚,禱天,須臾雷發(fā),立轉(zhuǎn)南飆,軍乃復振。國軒方據(jù)案調(diào)遣,痛哭而起曰:『天也?!怀藛昔?,從吼門入東寧,遂奉克塽以降。后授天津總兵。」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