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明廣東新會人,字振璽。萬歷四十四年進士,官御史,忤魏忠賢去官。后遷江西參政,分守寶慶,有政績。全粵詩·卷五六五
黃公輔(一五七六—一六五九),字振璽,新會人。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一六一六)進士。知福州浦城縣。晉南京山西道御史。劾權珰魏忠賢、李實,旋削奪回籍。珰敗,起湖廣參議,分巡湖北。轉江西副使。復為參議,分守寶慶。越二年,兼?zhèn)浔?zhèn)長沙。未幾復回寶慶,臨亂兵萬馀逼城,督兵逆擊搗其巢,擒賊首斬之,馀黨悉平。上功,加俸二級,蔭一子。尋,會推都御史,撫治偏沅。以病辭歸。明思宗崇禎十六年(一六四三)起太仆卿,轉南左通政,刑部侍郎,晉兵部尚書,皆不拜。鼎革后,避地新寧。卒年八十有四。有《北燕巖集》四卷。清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三有傳,又事見道光《新會縣志》卷六。維基
黃公輔(1576年—1659年1月28日),字廷璽,廣東新會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萬歷四十年(1612年)舉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成進士,擔任浦城知縣,挽留辭官的葉向高、譴責卸職的錢象坤。轉任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后,他為誤讀帝詩的府屬辯白,發(fā)還饋金責備對方,又上疏彈劾韓敬、魏忠賢、李實不法,乞求治罪,言辭激切,被霍維華反劾而削籍。魏忠賢敗亡后,黃公輔得起用為湖廣湖北道參議,改任江西副使。其時湖廣有數百人到北京的楊嗣昌衙門,責罵楊嗣昌不為當地著想,對方因此上疏讓他留在湖廣,其后再進任寶慶參政,入賀朝廷期間上疏「流寇燎原,征討宜急」,獲崇禎帝嘉獎。崇禎十三年(1640年)黃公輔兼任長沙副使,正值張獻忠攻打長沙城,他設置埋伏,斬殺三千多名流賊平定事件;很快他回到寶慶,監(jiān)督軍隊反擊攻城的臨藍營軍隊,斬殺對方首領。他清廉謹慎,長沙、寶慶人民感恩其德政,獲舉薦任僉都御史撫治偏沅,與巡按不和而稱病歸鄉(xiāng)。隆武二年(1646年)廣州失陷,張家玉、陳子壯、陳邦彥起兵;黃公輔則在永歷元年(1647年)正月獲南明朝廷起用為太仆少卿,到七月時他也在新會起兵。陳邦彥攻打順德,和他約定屯兵充當犄角,他和連城璧接連收復新會及新寧,不久三人戰(zhàn)死,他的軍隊也散去。永歷帝臨幸肇慶,轉任左通政侍經筵;永歷三年(1649年)擢官刑部左侍郎,署任兵部尚書,其時他已年老,無心仕進,只是想見皇帝抒發(fā)懷抱。次年(1650年)永歷帝西奔,他留在肇慶,率領李元胤、馬吉翔守衛(wèi)三水,兵敗后退入深山。永歷八年(1654年)李定國出師,黃公輔和孫子黃確依附王興;至十一年(1657年)他寫信給鄭成功,商議以福建、廣東軍隊收復南京,適逢勤王兵前來,他命黃確自龍門經越南前往永歷帝行在。十二年(1658年),南明朝廷晉任他為兵部尚書、總督水陸義旅,賜尚方劍方便行事;他和王興議事被泄密,拒絕尚可喜前來招降,孫兒黃確、黃碩兄弟被擒后也堅持不屈。十三年(1659年)正月七日,黃公輔在文村憂憤而死,年八十四歲。
人物簡介
【生卒】:?—1664 【介紹】: 清盛京廣寧人,字瑞梧。以明諸生歸太宗。崇德元年,隸鑲紅旗漢軍。順治初,由內院遷湖廣右布政使,六年擢廣西巡撫,與尚可喜、耿繼茂合力取韶州,擒李元胤、敗李定國等。累官至兵部尚書、兩廣總督,加太子太保。以老乞休,卒。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末清初湖廣公安人。明崇禎七年進士。以給事中降清,累官布政使。順治間,勸李成棟起兵反清。明桂王朱由榔入廣東,以彭年為左都御史。時號彭年等為“五虎”。維基
袁彭年,字介眉,號特邱,湖廣公安(今湖北)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袁彭年與堂兄弟袁祈年同時中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舉人。崇禎七年(1635年)成進士,歷仕崇禎、隆武、永歷三朝。永歷時官左都御史,與禮部侍郎劉湘客、吏科給事中丁時魁、工科左給事中金堡、戶科右給事中蒙正發(fā)稱“五虎”。袁彭年為“虎頭”,“言非虎黨不發(fā),事非虎黨不成,星巖道上,遂成虎市”。降清后,隨佟養(yǎng)甲、李成棟至廣東。任廣東學政署布政使。曾起草告示稱「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guī)」。隨李成棟反清,因功升任左都御史。一次袁彭年同永歷帝起爭執(zhí),出言不遜,帝以“君臣之義”責之,袁頂撞說:“使去年此日惠國(李成棟)以五千鐵騎鼓行而西,此日君臣之義安在?”朱由榔氣得變了臉色,群臣也為之咋舌,足見其氣焰囂張。順治七年(南明永歷五年,1651年)清軍再次攻占廣州,袁彭年在廣東向尚可喜等人投降,獻上贓銀八百兩,得保殘生。清廷厭其反覆不定,不予錄用。不久病死。
人物簡介
連城璧(16世紀—1660年代),字如白,江西撫州府金溪縣五里圳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連城璧是天啟四年(1624年)的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成特用出身,十六年(1643年)獲授靈山知縣,修繕城池、訓練鄉(xiāng)勇以抵抗廣西貴縣流寇韋兒、黃應秀,又興建學舍教授士子,調任順德知縣,隆武年間擢官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二年(1646年)冬天隆武帝被俘,瞿式耜等人建議立桂王朱由榔監(jiān)國,他從肇慶前往梧州入見,即受命巡按廣東,協(xié)助巡撫王化澄處理軍務,再返回肇慶。漳州海盜蕭嘉音以驍勇據海濱為寇,永歷元年(1647年)三月連城璧親自招撫,對方率眾歸附,他用忠義激勵蕭嘉音,并改其名為王興,推薦他擔任副總兵;他鎮(zhèn)守恩平,清朝兩廣總督佟養(yǎng)甲寫信招降給他被拒,于是利誘王興脅逼其奪取巡按印信,王興告知他,他殺牛備酒,召來王興部下席地列坐,喝酒時他對眾人說:「敵人用千金買我的印信,是嗎?」眾人沒有說話,只有王興胡子磔然、張大眼睛,他就掀衣袒腹大聲說:「刀來,剖開我的腹部拿去印信,以尸體取賞便可。」王興大哭,部下也大哭,誓死守衛(wèi)印信,他將此事寫信告知佟養(yǎng)甲,對方回信:「廣東易得,此印難得。按院不可威脅,王興怎可單獨利誘!」次年(1648年)七月,王化澄薦升他為太仆寺少卿,永歷帝臨幸梧州,他和王興入謁,改任太常寺卿、大理寺卿,七月起用為兩廣總督,三年(1649年)十一月以副都御史督兵進攻江西、湖廣,四年(1650年)八月召用刑部右侍郎但未行。永歷七年(1653年),職方主事程邦俊持敕給連城璧,連城璧再次糾合散亡,命王興、陳奇策、羅全斌軍船攻三水會合李定國,當時武庫員外郎張猶龍、主事饒章、惠朝副使楊肇科、監(jiān)軍副使陳期新,南安推官容文燁、中書舍人胡世儀、饒藻都在軍中,總兵張云龍之子都督同知、副總兵張世煥也從行,與徐孚遠、林察、周瑞、蘇茂往來。總兵徐文華來到述說福建海旁諸紳起義,因而命對方聯絡,而朝廷亦升他為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與郭之奇、李明忠、何吾騶、黃士俊及總兵練復、梁標相呼應,連戰(zhàn)皆捷,收復陽春、陽江、新興、恩平。十年(1656年)清兵被王興擊退,有人勸他回到行在,他回答:「與王興共事而不堅持到底,是辜負了他。」不愿離去,到十三年(1659年)八月王興戰(zhàn)敗自焚而死,他正在外招兵,得知死訊后大哭不停,走入朗愛山中,平南王尚可喜、總督李率泰再三招降,他都答書以死自誓,尚可喜可憐他,于是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把他安置在陽春,和縣內謝凝之、江巖叟相唱和,康熙元年(1662年)回到金溪時已經年逾七十歲,此后杜門家居,很快去世。兒子連以謙曾任兵部職方郎中,連以詷為恩貢;弟弟連城瑜曾任戶部主事,三人皆跟隨連城璧從軍。
人物簡介
金堡(1614-1680) 字道隱,號衛(wèi)公。浙江仁和人。后歸瞿式耜,桂林破,出家為僧,法名今釋,字澹歸,又號蔗馀、借山野衲、茅坪衲僧、跛阿師,駐錫韶州丹霞寺。工詩文,尤精于詞,抒興亡之感、家國之恨,語多痛切。有《遍行堂集》。詞集名《遍行堂詞》。維基
金堡(1614年—1680年9月11日),字道隱,號衛(wèi)公,法名今釋,字澹歸,號性因,浙江仁和縣(今屬杭州市)人,明末、南明政治人物,進士出身。明崇禎九年(1636年)丙子科第五十二名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登庚辰科進士,都察院觀政,官山東臨清州知州。明永歷二年(1648年)授官兵科給事中。號稱「五虎」之一,以直言敢諫,被稱為虎牙。在《駁何吾騶疏》中痛斥何吾騶、黃士俊:「黃士俊在佟虜坐中見先臣子壯極刑,四十三年狀元及第,而不早死真不幸耳。后與吾騶攜手同來,為國賊乎?……若叩頭養(yǎng)甲,滿口老爺,則吾騶之禮義遜讓也。臣為太祖高皇帝而罵之,何體面之有?」明永歷四年(1650年)陳邦傅、馬吉翔一同指控金堡為「北人間諜」,遭到錦衣衛(wèi)的嚴刑拷打,腿部殘廢,被黜戍清浪衛(wèi)(今貴州省岑鞏縣境內),因瞿式耜連上七疏營救,留居桂林。清兵攻陷桂林,金堡即削發(fā)為僧,法名今釋,字澹歸,號性因。明永歷六年(1652年)至廣州,投奔海幢寺的高僧天然禪師。后曾為尚可喜樹碑立傳《平南王元功垂范》。墓塔在廣東仁化丹霞半山中,云霧可嘉。
人物簡介
明詩紀事·甲簽·卷二十七【生卒】:1615—1659 【介紹】: 明末廣東恩平人,原籍福建漳州。唐王時任副總兵,鎮(zhèn)守陽江。永歷二年應詔入朝,晉都督總兵官,四年掛虎賁將軍印,奉詔馳援廣州。十年擊退尚可喜,報捷云南,封廣寧伯。及佳王入緬,還守文安砦,與清兵相持十余年,后闔家自焚死。
興字文啟,黃巖人。洪武初濟南經歷。
人物簡介
【生卒】:?—1676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義烏人,字公絢。少習天文、地理及方術、醫(yī)卜諸書。入尚可喜幕凡數十年。康熙間不肯從尚之信叛清,遂被殺。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十八黃居石(?- 一六八○),字圯仙。新會人。布衣。隱居江門水南村,博學尚志。清康熙十八年(一六八○)被尚可喜殺害。著有《自知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三有傳。
黃居石,字慎闇,號圯仙,新會人。有《自知集》。
人物簡介
【生卒】:?—1680 【介紹】: 清漢軍鑲藍旗人。尚可喜子。康熙十五年,劫持其父,叛附吳三桂。次年,轉而降清,襲封平南王。以殘暴好殺,為部下所怨,又按兵不遵朝命行動,被逮捕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