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轅先生從先大夫之南征,省黑許于紫霄,訪武王于朱陵,授羅浮之隱書,擷三茅之神英,息肩淮泗之濱,閉辟弦歌,與世無營。
一日,梁國公子、銅鍉處士闖然踵門,恍然相親,曰:「先生倦游者矣,祈有異聞」。
先生不對,賓請愈勤。
于是為論山中之物,山中之民,敘山中之遺歡,詠山中之淳文。
二客相視而笑曰:「先生唐相之家,族蕃西京。
京于吾鄉(xiāng),駕材累程,連聯(lián)高山,見于群經(jīng),茲其不言,疑未之行。
試為先生陳之,何如」?
公子贊之。
處士曰:「夫坤厚之勢,猶一人之體,昆崙為之首。
自首而下,岟?屹??,無復(fù)平地,陵轢百國。
有陰山焉,橫二千馀里,北為戎狄,南為古圣之所治。
測中言之,殆吾國之乾位,昕天銅渾,《周髀》保章,參地之形,茲為最詳。
上正樞星,下開冀方,逢胃而畢,自柳以張。
亂則冀安,弱則冀強(qiáng)。
起為名丘,妥為平罔,巋乎甚尊,其名太行。
挾大河于楚東,瞰北岳其在旁。
其高也,邐迤而上。
始莫知其高也,登躡千里,昂目而前望,駭實(shí)與夫天當(dāng)。
其深也,繚繞盤辟,始莫知其深也,馳朔東而左轉(zhuǎn),垂三月而見脊盛,連延乎碣石。
《傳》曰:『東海之水不盡,而此山也,吾莫知其所極』。
此其知言哉!
如彼大邦,圻鉤壤連;
如彼大川,洲維浦聯(lián)。
殊鄉(xiāng)異觀,習(xí)乎所傳。
坳然若鞍者曰鞍山,突然若灶者曰灶山,色黑者黑山,形方者方山。
如此之類,名何可殫!
墨翟察而知驥之貴,尸佼過而辨牛之難。
穆王升由雀道而出,世宗行自大河而還。
孝明嘗登,幸上黨郡;
章帝以游,至天井關(guān)。
孟德北上,紀(jì)摧輪之恐;
謝公西顧,引憂生之端。
阮籍失路而詠懷,劉峻懷交而發(fā)嘆。
歸晉陽子惠之便道,對二坂祖浚之祥觀。
開元钖問于逢車,武德置縣而當(dāng)煩。
霍褰吾襟,共附吾肘,纏午壁之勢,探長城之口。
天門揭其部分,烏嶺支其躪蹂。
姑射、王屋,隆慮雷首;
靡迤嵚岑,參錯饤饾。
或拱其左,或捧其右。
或道其前,或贊其后。
讓以奇巘,貢以重岫。
曾夸娥之輸力,摛大帝之寶授。
上晻曖兮鵬擊,下砰磕兮鯨斗。
又若王畿之外,五等諸侯,奉命守土,率屬千萬,悉面內(nèi)而騰輳。
此山之形也。
汾、潞、丹、洹、滹、池、??、易,涑、沁、淇、潼,清、源、濟(jì)、溴,奄呴將迎,縱橫嗽激。
安陽巨馬出其夸,白絮北涿度其液。
觸遙阜以孤引,瀲榮光而歷羃。
凝染漸漬,裒青貯碧。
此山之容也。
奠荒有神,開社有伯。
以風(fēng)主威,以云主澤。
翻手熯陽,覆手霹靂。
近靡百城,遠(yuǎn)霈萬域。
暴暑亟寒,暗天一白。
煙不得為瘴,氣不得為疫。
豈其幽深也,深其欲而難期;
其并合也,合其力則無敵。
此,山之氣候也。
軒后以來,至于成王,自時建都,遷徙不常。
遠(yuǎn)近表里,其陰其陽。
春秋之前,封國既多,春秋之后,唯晉為彊。
大抵以兵為阻,以險為防。
守不敢弛,戰(zhàn)不敢忘。
越至卑耳,而齊桓以霸;
一入孟門,而平公幾亡。
燕、趙、中山,衛(wèi)、韓與魏,或主山東,或主河內(nèi),或主山西,或主河外。
或城其隈,或據(jù)其會,或保作咽頸,或恃為腹背。
屯留有常阻,山陽有常界,跬步之側(cè),萬人死之。
復(fù)驅(qū)萬人,而地不少退。
如羆斯林,如虬斯壑,左顧右睨,爪牙鋒鍔。
秉間薄人,肝腦涂地,以搴旗虜將而為樂,不然假息竊視,捍以城郭。
從姬歌兒,名琲重璞,不敢不獻(xiàn),雖欲藏之,亦終歸乎攫搏。
駭乎哉!
固嘗一朝之中,一舍之間,烹四十馀萬之眾,筑頭顱之山,舉長平為鼎鑊。
舊壁荒城,豆分棋錯,今千馀年,幽陰寂寞。
此山之勢勝也。
當(dāng)時雄豪,迭指交質(zhì)。
行野者非樂其野,逐獸者非即其獸。
裴徊陵陸,踰跇阪阜。
裁約六國,眥睨九道。
孰為龍首,孰為天灶。
向背孰徙,草木孰遘。
器械孰便,憑倚孰厚。
東西孰廣,南北孰袤。
為蛇孰尾,為鸛孰噣。
孰方孰圓,孰牝孰牡。
沖輪孰敏,沮雁孰懋。
孰利襲掩,孰利藏覆。
孰此出擊,孰此入冠。
孰可徒搏,孰可騎驟。
孰可啖誘,孰可斥候。
孰可接戰(zhàn),孰可挑斗。
孰最恐夜,孰不欲晝。
勝此孰遂,敗此孰救。
佯遁孰止,秉亂孰走。
孰要于邇,孰閉其后。
記省在目,陳說在口。
憑軾結(jié)靷,忿豢去就。
所過之邑,鹯視狼吼。
詰無不講,向無不偶。
入軍則建旗鼓,入朝則佩印綬。
以國
試膽,以民試手。
為縱橫家,隨以此售。
關(guān)警遲速,稱晝貧富。
矯尾厲角,恐愒翻構(gòu)。
鬼神不能窺其密,賢畯不能糾其繆。
中人主之利欲,移將相之恩舊。
其后或主或臣,建功立業(yè),尤顯聞于后世,則有決羊腸之險,塹此山之道,攻滎陽,伐韓以威天下,應(yīng)侯為秦昭王之謀也。
據(jù)敖倉之粟,杜中山之阨,距飛狐之口,守白馬之津,使天下知所歸者,酈食其為漢高祖之謀也。
而此山,入射犬,破青犢之眾,殺
謝躬于鄴,以收復(fù)天下為心者,漢光武之謀也。
濟(jì)河降射犬之眾,還軍敖倉,屬魏種以河北事,然后西向以爭天下者,魏武帝之謀也。
進(jìn)據(jù)武牢,扼其襟要,俾竇建德不能踰山,入上黨,收河?xùn)|之地,而卒以并天下者,唐太宗之謀也。
徐思以觀,亦吾之近藩。
北壓燕薊,西臨順檀。
籠里控外,聯(lián)區(qū)接寰。
州開其隅,邑疏其間。
衡而為壘,缺而為關(guān)。
有朝歌、內(nèi)黃、黎陽之支離,有五原、高平、廣武之依攀。
前規(guī)成皋,逆嬰邯鄆,收褰帷趣駕之威,宰簪笏假轡之官。
大城望之如云,小城夾而金完。
各負(fù)城勢,態(tài)驤虺蟠。
宿貔貅之倘佯,峙芻粟之巑岏。
此又其山古今因人以明效者也。
偏隅之祲,蒸郁成象,或?yàn)闃顷I,或類亭障。
下利墾辟,其土白壤。
谷備五種,穎粟豐穰。
以陶則不窳,以牧則易長。
骍、駂、駩、駽,騧、驪、驖、駔,
繁鬣赤喙,黃脊白顙。
奇毛異骨,駉、駾、
駚、驡,或出凹掩,或會廣敞,或隨龁而乍散,或就飲以群往。
秦青睹之而目眩,造父逢之而伎癢。
若乃邊風(fēng)夜號,寒氣朝蕩,木葉晝脫,川原蕭爽,挺逸彩之疏瞬,厲雄心之倜儻。
分騰而郊野暗,聚鳴而阮谷響。
最下者籯糧載士,日中而馳百里,鳳臆蘭筋,探前扶后,何止乎蹄間三丈。
馬之所施,險之所依,有德者然后能之。
其或守之不以道,用之失其宜,則是二者在所為盜賊之資。
司馬侯告晉侯以先王之不務(wù)者,非棄之也;
而吳起言商紂之國志,有激于當(dāng)時。
何則?
宣帝處先零金城,而終貽漢患;
武帝倚元海并州,而俄傾晉基。
自后聰、曜、石勒、姚萇、季龍、元魏、高齊、諸苻、慕容,呼侶嘯類,提羌占戎,或屯于定襄,或保于居庸,或建都鄴下,或渡軍河中。
或改元離石之比,或僭號沙河之東。
胡塵一踰,三關(guān)遂空。
長安之城,洛陽之宮,搖轡長驅(qū),傳國都而扼蹤,暴衣北冠于涂炭,客宗廟于妖兇。
更帝迭王,抑為盛衰。
其四方簡冊,不可得而書者,凡幾戰(zhàn)而幾攻。
由是觀之,為彼君者,始失之一朝,遂使天下之人親戚離散,一百二十六載掛性命于兵鋒。
此又當(dāng)世賢人君子登高慮遠(yuǎn),所宜追述,為萬世深誡者也。
當(dāng)彼之時,國中窄而山中寬,天下危而山中安。
外憸人茍容以盜官兮,內(nèi)浩歌乎《考槃》。
外吁嗟愁涕之辛酸兮,內(nèi)游鹿豕其方歡。
外窮奢極侈以相殘兮,內(nèi)交讓乎瓢簞。
外仍椹縮劍以銜冤兮,內(nèi)樂夫其盤桓。
仁智所依,仙圣所跡,其動如龍,非迅雷烈風(fēng)不起;
其出如鳳,非醴泉甘露不食。
服皇媧之妙道,藏補(bǔ)天之神石。
或餌木而采芝,或吞陽而嗽液。
或自耦于樵釣,或偶懷于老《易》。
引公和之馀韻,振文舉之歸策。
壄王二老,猶自輕之士;
壸關(guān)令狐,殆多言之客。
至精元以友造化,緒馀尚足以治萬國。
此其山之隱逸也。
即以仰之,首名歸山。
嶺巆紆馀,巉巖孱顏。
曳泉紳之飄飖,束云衣之回還。
樻眾精于
寶姥,糝靈氣于天丹。
矗雰霞之朝覆,豁光怪之宵環(huán)。
其金則鈑、蕩、镠、銑、鐐、鑗、鏋鑀,其玉則瓊、玖、??、潞、丹、琪、玙、璠。
石黃綠而青碧,珠玟瑰而木難。
馀糧石脂之磽?,赭堊理長之?dāng)贪撸幱惩鹨?,穹注蟠?lián)。
絲絺氈??,鈶鹽銅礬,備先賦之不名,距三方而祖繁。
復(fù)有紫沙黃霧,神鋼是取,逗落液于庳澗,萃堅英于弱土。
播蚩尤之遺勇,回歐冶之靈顧。
下分擅乎百源,上夾輸于六務(wù)。
此其山之琛賂也。
其鳥五色豪鷹,窟生崚崚,貌如秋胡,目如明星。
呴撥利戟,足卷枯荊。
雕趨鶚隨,往還青冥。
木棲則鵗、鷣、鸒、鸛,水止則鴇、翠、鳧、鶄。
殊種詭類,莫可殫名。
其狀如麋有距,四角馬尾。
聲若鐘磬,以出為瑞。
赤虎文豹,黃熊封豕,麇鹿瑞?,行搏坐噬。
草則紫團(tuán)之蔘勤漏盧,糜銜牡蒙,蓯容首烏,牛膝豹足,龍沙虎須,赤節(jié)紫倩,如雷茈胡,云英玉支,解蠡庵?,鹿腸鶴虱,彭根屈據(jù)。
澤態(tài)夭糅,芳臭粉敷。
或同葩異實(shí),或冬榮暑枯。
或珍傳太一,或用講吏區(qū)。
木則有榛有栗,其桐其椅。
篁筱懷風(fēng),桃李成蹊。
梗、楠、楓、檜,思仲、蕪荑,梓、漆、樞、栲,青檀、紫葳,樅、檍、槐、棗,棠、榴、楟、黎,陽櫨、檿桑,枌、榆、棪、槻,交抵并節(jié),韜唐陰堤。
身緣中材,實(shí)資療肌。
松柏千歲,蹇金石姿,彌根萬仞之峰,落影千丈之溪。
孤干直出,百尋而后有枝。
遠(yuǎn)而望焉,或如翔鸞,或如蟠螭。
其大蔽牛,其圓中規(guī)。
參差櫹椮,下隔百步,猶樛憂而相羈」。
公子矍然曰:「陸產(chǎn)之盛仆知焉,不若是之詳也。
且聞之漢甘泉肇于武帝,唐含元建于高宗。
或決事于上,或受計其中。
始用材之有馀,終興利于無窮。
陛下臨御以來,四十馀年,未聞圖苑囿之觀,事土木之工。
戶牖朱綠之飾,詔五歲而一易;
服玩帷帳之具,雖屢補(bǔ)而尚供。
四方黎元,自視忲然,咸愿獻(xiàn)力京師,進(jìn)娛皇躬。
聽鐘鼓管籥之音,瞻車馬羽旄之容。
儻有司因億兆之心,率懷、衛(wèi)、磁、相、澤、潞之人,披蒼莽、伐崆巃,賤新甫之得,簡徂徠之封,激春淫之悍豪,扶丹濟(jì)其來東,經(jīng)營庶民,作為新宮,以壯閬乎中區(qū),以周嚴(yán)乎九重,高闡秘盧,侍從兮蜿蟬;
翠華黃屋,往來其沖融。
追三雍養(yǎng)老之法,申其孝慈,復(fù)延英訪問之跡,考其邪正。
更取士之弊法,著久官之新令,明刺舉勸沮之典,絕茍簡異同之政,廣廡長廊,翼其兩旁。
左選天下經(jīng)術(shù)辯通之士,以為議郎,居講朝廷疑難之義,補(bǔ)百司之闕,出委觀民決獄之事,以信其所詳。
右選天下材勇溫恭之人,以為衛(wèi)士,居講司馬軍機(jī)之要,掌諸門之禁,出委偏裨別屯之任,以觀其近蒞。
興利如此,顧不為偉歟!
山日以開,貨日以通,眾庶習(xí)知,勿為牢籠。
欲發(fā)者發(fā),欲攻者攻。
登者搰者,剝者斲者,烹者掇者,縶者戈者,四時憧憧,皆民所同。
庶寶之輪幽,萬模之紛紜,雕雘彩制,羽須毛群,弓矢鎧楯之材,輿馬骨革之倫,被服纖華,鼓鑄精珍,三十取一,歸于縣官,寧有聞子富而父貧?
興利如此,顧不為偉歟」!
公子再言,處士再思之曰:「公子之惠,亦云善矣。
且民可與樂成,不可與慮始。
況乃三晉,人號沉鷙,孕鶉火之流烈,感斗極之勁氣。
瞻顧端巧,手足便利。
蔑蠱淫狂厲之感,無喘夜皸瘃之累。
專思慮而喜任俠,貴然諾而多懻忮。
重淪奸侈之化,孤守而莫變;
由滲唐虞之澤,彌久而未墜。
平居之際,以氣義相視,馳馬射獸以為樂,投石拔距以為戲,悲歌慷慨,以攄其郁;
矜誇功名,以見其志。
自古受命之主,不先得其土,則先得其士。
不得其地,不足以控諸夏;
不得其兵,不足以威萬縣。
粵天寶失御之后,事雖近而不復(fù)言。
而五代不綱之時,其跡甚明而可以數(shù)。
朱梁失守,則晉人南下而急攻河陽;
師厚不死,則魏博六州,據(jù)山口之路。
莊宗之禍,由鄴郡而起;
清泰之?dāng)。壣宵h之助。
蕃戎陷相而石滅,鄴兵過河而劉去。
或群盜乘隙而并出,或前軍自此而先渡。
河?xùn)|之舉,時李驤疾度,控孟津之策;
世宗之征,賴車駕倍程,有南平之遇。
可畏也,如人懷心腹之疾;
難去也,如木受根柢之蠹。
故吾太祖皇帝之興也,踐祚五月,親平澤、潞。
念賊失仲卿之計,不西下而直趨懷孟,而我用向拱之言,速濟(jì)河而擊其未聚。
離穴成擒,吳祚之前料;
登無難色,李氏之深諭。
如洪波薄江,借海以為力;
大霆擊空,與電而俱赴。
交廣、閩、蜀之區(qū),淮、海、江、漢之壖,彊侯暴王,襲頓蹁躚,納土稱臣,冠佩鄰聯(lián)。
雖天命之所在,亦主威之使然。
其勢如此,猶藏太原,謝將休戎,十有九年。
太宗之吊伐也,指師為林,轉(zhuǎn)糧如川。
斷石嶺之應(yīng),刬隆成之堅。
躬擐甲胄,劘鋒易弦。
晝夜圍督,六師爭先。
壓之以天下之重,然后始能破焉。
迨我真宗,撫養(yǎng)其人,留蹕授關(guān)南之師,促使益安陽之屯。
許北虜之通和,敕猛將之疏軍。
以至陛下仁風(fēng)德澤,扶導(dǎo)長養(yǎng),踰八十春,賦不聞竭其才,力未嘗疲其身。
憙辯者不知約從連衡之謀,尚勇者不知收城奪邑之勛。
室家熙熙,老于耕耘。
如養(yǎng)虎者不與之全物,賞先至者不導(dǎo)于一津。
茲奈何合之?
深山觸鷙,猛而為勍。
敵之怒心,鐖鑿棘矜。
若南國之茶,海濱之鹽,千百良民,化為頑兵。
或蒙欲而拒捕,或負(fù)恃而貪凌。
始逭罪而群亡,終盛氣而橫行。
鎮(zhèn)之常員,則威有所不足;
列之大誅,則民轉(zhuǎn)相震驚。
陸機(jī)謂興利不足以補(bǔ)害,君焉孰懲」?
公子曰:「不然。
古初生民,禽獸雜居。
無機(jī)械以薦食,無衣裳以被軀。
累圣哀之,脩其所無,鉆燧取火,鑠金于爐。
銳以鋒刃,俾持以趨。
逐其蟲蛇,創(chuàng)其室廬。
刳木成舟,結(jié)繩為罛。
剡木為矢,弦木為弧。
以飲以食,以畋以漁。
服牛軺馬,紡績?鋤。
后王因之,訖今以娛。
安有至治之世導(dǎo)民以利,復(fù)爭亂之是虞!
太公封齊,熊繹封楚,魚鹽之義,山林之阻。
公一發(fā)之,民往如鶩。
不數(shù)十年,齊楚以富。
彼諸侯之國,民且守法,豈天下之廣,人或敢侮?
調(diào)發(fā)存邑里之籍,出入視保伍之名。
倚之守令之良,護(hù)以使者之能。
蓋建隆初興通饋之役,奚今日之政姑息而艱行?
是有司不復(fù)舉因民之利,四方無時有可勞之氓。
弗恤所治之法何如,而已亟此禁山搉海之圖,疑所思之未明」。
處士曰:「君不聞天子之建宮乎,厭江陵之瑰干,空鄧林之巨樹。
山鬼見榮而倏爍,坤后斥缊而容與。
青帝執(zhí)規(guī),白帝司矩。
攝離朱之魄,?其徽纆;
舍倕繭之神,相其斤斧。
裁魯鎮(zhèn)以為址,判湘巒以為礎(chǔ)。
趨步而龜鳥正,叱咤而虹蜺舉。
星覆重撩,云縮萬堵。
涂以齊赭,甓以虢土。
華薦金石之美,梁修牙角之賦。
揚(yáng)瑤琨與織貝,荊砮丹而箘簬。
蒙羽之纖縞,澗瀍之枲纻。
優(yōu)尊而百禮六樂,華國則東房西序。
邦賄豐息,寧主是耶」!
公子曰:「嘻!
上方東被于流求,西薄乎羊同,南暢于訶陵,北憺乎空峒。
積摯鴻臚,填貨大農(nóng)。
天人之交,何求而不充?
徒念覃懷之域,三河之沖,漘斷乎滄溟,背棲乎犬戎。
齊楚甌越,魯鄭巴邛,轅有所不適,楫有所不通。
重兵之常處,列城之所宗,將帥之治守,詔使之過從,壤地所生,衣食所庸,不疲其貲,即疲其力;
不出于官,則出于農(nóng)。
帑焉而乏,府焉而空。
或驕陽淫雨之災(zāi),或戍發(fā)備河之逢,流離其民,易資梟雄。
或陰會于朋仇,或椎埋以成風(fēng)。
故先諸權(quán),俾怡其衷。
禹散歷山之金,而贖賣子之虐。
湯鑄莊山之幣,而救無??之兇。
非先君不足以說士,非首眾不足以就功。
如彼泉源,我發(fā)其蒙。
如彼委藏,我啟其封。
設(shè)坐視天財而不知發(fā),猶有此民而不以為兵,徒示二虜之涵容」。
處士曰:「君知其一,未睹其二。
琉璃之河,華林之莊,昔居臣民,今游犬羊。
然黠虜奚民,視此而莫敢乘焉,吾非有以守之,殆由天設(shè)于王公,帝限乎豺狼。
若之何侵而夷之,以紓其行,餌之可欲,以發(fā)其狂?
義未聞于灌爪,兵或興于爭桑。
投芻生心,文子之至喻;
牛甘必斗,管堅之所量。
國家近邊,雖上腴之地,久禁而不耕,所棄甚輕,為利甚明。
發(fā)丁以通驛,隋政之已失;
治氣而未盡,魏室之旋傾。
彼烏足陳于治朝哉!
山東之兵,三十五將之師,君所聞也,請置其說」。
公子曰:「大農(nóng)之家,不患穿墉而廢囷倉;
善賈之行,不念胠篋而捐金珠。
備得其術(shù),則害何能擾;
利果大入,則小或可疏。
今防秋之兵,不寄之土豪,而歲起屯戍;
繕治之物,不蓄于逐州,而授于京都。
不募人訪銅,而私或自鑄;
重給民曠土,而爭糴于胡。
遺計若此,庸為利歟?
由眾人焉,南牧之慮;
將智者兮,北伐之涂。
推石傳土,決其成功,束馬懸車,胙乎能事。
突收燕樂,捐范陽、涿郡三道之師;
直壓懷柔,拒虎北、石門四兵之勢。
引輕軍,發(fā)羌夏之東穴;
出奇道,斬匈奴之右臂」。
二客紛辯既久,色相不平,抗袂俱起,質(zhì)于先生。
先生囅然而笑,適然而興曰:「坐,吾告汝。
夫有財而弗取,無道者之言也。
取而不以先王之制,無法者之言也。
二者,吾圣人之深惡。
不順乎冬夏,不相乎陰陽,禽獸之殄暴,貨幣之誅戕。
不時而源枯,不禁而山傷。
逆于天元,降為災(zāi)祥。
則雖傳道之人,豈容無責(zé)哉?
古者大德大功之人,天子尊之公侯之爵,殊其奉養(yǎng)之方。
功厚者享亦厚,德長者報亦長,推之四海之內(nèi),入為公卿,出為牧伯,盛不過數(shù)十,土地所育,人民所藏,其貨易供,其財易當(dāng)。
然報非天子之獨(dú)私焉,蓋天下皆樂其有以報也。
故其民賢者勉焉以脩其業(yè),愚者雖甚欲焉而無敢望。
其志易平,其勞易償。
今高貲大姓之家,列肆侔于府庫,邸第羅于康莊。
金紺采綴,鎪劘焜煌。
被以黼繡,裹以雕墻。
狗馬棄齊民之食飲,輿妾賤士夫之衣裳。
賓昏祠葬,隳敗紀(jì)綱。
通吏買法,陰淫陸梁。
其憑荒負(fù)險之民,擅彌山絡(luò)野之疆,畜奴如兵,占田論鄉(xiāng)。
主逋豢冠者攸眾,寶龜藏甲者為常。
州縣徒史,私為之視察;
鄉(xiāng)亭部夫,公隨之奮攘。
是天下山林之出,除公上之賦,守令吏寺,略有常制,每郡每邑,宛轉(zhuǎn)麋潰,輸幾侯而幾王。
彊桀相師,極欲為威。
怒網(wǎng)而川貧,笑斧而林飛。
孰察諸刊剝水火之遺制,孰恤乎堅稚曲直之所宜。
積之徒多而器用殊寡,舉之或遠(yuǎn)而民資自疲。
富者售之益輕,貧者勞而愈微。
誓窮原藪之饒,而況膏腴之歸。
乃方乃州,或蝗或饑,民以為災(zāi),而彼反為宜。
從是其氓,匿稅并田之不暇;
益令群猾,藏租隱地之無疑。
南方諸山,非復(fù)昔時,材不愛而木不蕃,木不蕃而獸不滋。
迨有千里不毛,裹糇莫支。
是天地陰陽,晝夜長養(yǎng),猶不能以充其欲,則吾民何負(fù),獨(dú)為貍而畜雞。
蓋馭民無予奪之政,厚生無發(fā)歛之期,萬物失『由儀』之道,四海廢『崇丘』之詩。
或者縣官列膠干皮羽之須,營棟宇舟車之材,上苛之以敲笞,下?lián)现宰反摺?div id="rfx3ql3"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395_1181987_comment'>
神農(nóng)之于悉諸,黃帝之于崆峒,顓頊之于綠圖,高辛之于柏招,帝堯之于務(wù)成,帝舜之于尹壽,禹之于國先生,湯之于伊尹,文王之于鬻熊,武王之于尚父,周公之于虢叔,齊桓之于管仲,然尊德樂道,說者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