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顏繼祖

相關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2—1067 【介紹】: 宋興化軍仙游人,字君謨。仁宗天圣八年進士。慶歷三年知諫院,贊助慶歷新政,直言疏論時事。后出知福州,改福建路轉運使?;实v四年進知制誥,每除授非當旨,必封還之。至和、嘉祐間,歷知開封府、福州、泉州,建萬安橋,橫跨泉州灣,全長三百六十丈。在我國橋梁史上有重要地位。入為翰林學士、三司使。英宗朝以母老求知杭州。卒謚忠惠。工書法,詩文清妙。有《茶錄》、《荔枝譜》、《蔡忠惠集》。
全宋詩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謨,興化仙游(今屬福建)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進士,為西京留守推官。
慶歷三年(一○四三),知諫院,進直史館,兼修起居注。
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轉運使。
皇祐四年(一○五二),遷起居舍人、知制誥,兼判流內(nèi)銓。
至和元年(一○五四),遷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
三年,以樞密直學士再知福州,徙泉州。
嘉祐五年(一○六○),召為翰林學士、三司使。
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學士知杭州。
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
孝宗乾道中,賜謚忠惠。
有《蔡忠惠集》。
事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學士蔡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二○有傳。
 蔡襄詩九卷,以明萬歷四十三年陳一元校,朱謀瑋、李克家重?!恫讨一菁匪氖肀緸榈妆荆ú厣虾D書館),校以明萬歷四十四年蔡善繼雙甕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簡稱蔡本,藏北京圖書館),明天啟二年丁啟浚、顏繼祖等刻《蔡忠惠詩集全編》二卷本(簡稱詩集,藏上海圖書館),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簡稱四庫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書詩真跡》(簡稱手跡)。
集外詩另編一卷。
集中卷七《度南澗》“隱隱飛橋隔野煙”,《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十二日晚》“欲尋軒檻倒清尊”,宋洪邁《萬首唐人絕句》收為張旭詩,《蔡忠惠詩集》有注,以為洪邁誤收,今仍保留原狀。
詞學圖錄
蔡襄(1012—1067) 字君謨。福建莆田人。天圣八年(1030)進士,歷任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今河南開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贈禮部侍郎,謚"忠惠"。書法史上素有"蘇、黃、米、蔡"四大家之稱,歐陽修、蘇軾最推崇其書,《東坡題跋》:"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tài)無窮,遂為本朝第一。然行書最勝,小楷次之,草書又次之......又嘗出意作飛白,自言有翔龍舞鳳之勢,識者不以為過。"《歐陽文忠公集》:"自蘇子美死后,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漠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山谷文集》:"蘇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 有《好事近》詞,見《花草粹編》。
全宋文·卷九九四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謨,興化軍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進士。明道中為漳州從事。景祐三年為西京留守推官日,范仲淹、余靖等以言事貶,襄作《四賢一不肖詩》贊仲淹等,而斥司諫高若訥,由是名聞遐邇。后為館閣??薄c歷三年知諫院,支持慶歷新政,論事無所回撓。次年出知福州,改福建路轉運使,開五塘溉田,奏減丁口稅之半?;实v中召為右正言、直史館,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每除授不當,輒封還之。至和初知開封府。二年出知泉州。嘉祐五年,入為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擢三司使。治平二年,以端明殿學士知杭州。四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賜謚忠惠。襄工書,為北宋四大書家之一。見歐陽修《端明殿學士蔡公墓志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五),《宋史》卷三二○本傳。
張鳴鶚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張鳴鶚,號云臺,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
進士出身。
萬歷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二甲進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督京廒,省土瓦費巨萬。
舊時民運入都,未飽奸吏,即終歲露積,所耗損無算。
鳴鶚為并舍收貯,以候稽納,至今便之。
厘治衢道,訪古渠利用,繩其侵塞者,權貴斂手。
出守吉安,廉得大猾,主名稍寘。
諸理訟庭間,肅掾屬,凜稟終鳴鶚任,無敢以一牘嘗者。
尤好振作士類,講學白鷺洲,手甲乙其藝。
礦稅事起,貂虎四出,肉視郡縣,哮狼張甚。
鳴鶚置酒與約,以單詞定額,他有所請,輒合樂亂之,中人為之降禮,民賴焉。
二十九年(1601年)擢河南按察副使,專管修河,辨郭英兄弟冤,立捕得殺人者,一時稱為神君。
歷泰州兵備副使晉參閩藩(福建參政),尋罷官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6 【介紹】: 明河間府東光人。萬歷四十一年進士。授金壇知縣,征為兵科給事中。天啟中,附魏忠賢,攻擊東林黨人,請改《光宗實錄》。累官至兵部尚書。然為忠賢謀主而亦恐有后患,遇事偶而立異。忠賢敗,更設法彌縫,故名入逆案而止戍徐州。后以復官無望,憂憤死。
維基
霍維華(?
—1636年),一作惟華,字應庚,號鐘西,直隸東光(今河北)人,祖籍山西高平,同進士出身。
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進士,任金壇、吳江縣知縣,授兵科給事中。
因太監(jiān)陸藎臣之引薦,依附于閹黨魏忠賢、崔呈秀。
天啟元年(1621年)奏劾王安,魏忠賢矯旨將王安發(fā)配到南海子,為南海凈軍。
天啟三年(1623年)至兵部尚書,人稱“云中虎”,諺曰:“薊州當前,東光接步”。
天啟六年(1626年)四月初十,上疏數(shù)千字,抨擊劉一燝、韓爌、孫慎行、張問達、周嘉謨、王之寀、楊漣、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魏大中、顧大章等人,全盤推翻「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的結論。
魏忠賢看了說:「這本條議一字不差!
」時人論說:「此疏乃一部三朝要典也」。
天啟七年(1627年)熹宗病重,霍維華獻“靈露飲”,五谷蒸餾而成,清甜可口,但幾個月后病情加劇,渾身浮腫,八月十一日,熹宗召見信王朱由檢,即行駕崩。
崇禎元年(1628年)及至魏忠賢自盡,閹黨滅敗,霍又以計謀保全了自己,任兵部尚書協(xié)理軍務。
后因圖謀取代袁崇煥,為時倫新等彈劾,定入逆案。
以逆案被彈劾,給事中顏繼祖稱其“滿面驕容,渾身媚骨”。
崇禎七年(1634年)建議治河尚書劉榮嗣自宿遷到徐州開辟運河,引黃河水通漕,糜費五十萬兩銀無功。
劉榮嗣下獄論死。
崇禎九年(1636年),邊事緊急,都御史唐世濟薦維華邊才,霍維華卻被下獄遣戍,郁悶而卒。
李懋芳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懋芳(?
—1637年),字國華,號玉完,浙江紹興府上虞縣人。
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授揚州府興化縣知縣,弭盜鋤奸,潔己守正。
有黠胥進金,叱之膽裂。
場民某以女私人,自焚其廬,覓他尸投燼,以女死誑婿。
懋芳燭其奸,叱捕密偵,獲女于所私家,邑頌神明。
歲大旱,飛蝗蔽天,懋芳潛禱,甘霖如注,蝗悉赴水,民樂有秋。
六載奏最,天啟二年考選,擢福建道御史。
值內(nèi)艱旋里,五年十二月服闋入都,復除山東道御史,疏論樞輔孫承宗糜費金錢,當關碌碌無一奇策,力求卸擔,未奉明旨召還而擅離信地,中外驚疑。
又彈劾總兵馬世龍、亓詩教、太常寺少卿趙興邦。
點差巡青,值魏珰焰張,青廠災,珰為麾救,廷臣皆稱廠臣功,懋芳獨歸福主上,不及珰一字。
后差蘇松,督學吳中,搜羅名宿,靡遺鄉(xiāng)會,得人特盛。
時周延儒擅權,抗疏論其植黨營私,蠹政害民,周膽悸,出懋芳南京刷卷,尋擢廷尉,獄多平反。
會流寇告警,崇禎八年,命代朱大典巡撫山東,護漕整旅,累建奇功。
適雨雹報災,疏內(nèi)有小人害君子句,又忤溫體仁,劾去之,出其黨顏繼祖代撫。
廷議懋芳去留系東省存亡,交章推薦,會事迫不果覆。
逾年,懋芳卒于家。

人物簡介

維基
鄧謙(?
—1639年),字少于,湖廣孝感縣人。
崇禎元年進士,累官山東參政。
崇禎十一年冬,清軍經(jīng)居庸關入華北,鄧謙隨同布政使張秉文、巡按御史宋學朱等防守空城濟南,城破殉國。
鄧謙自幼仰慕景泰間名臣于謙為人,讀到其文集中「一腔熱血不知竟灑何地」等文字,激動不已。
崇禎元年(1628年),中式戊辰科進士,由京官出為山東參政。
崇禎十一年冬(1639年),清兵破居庸關南下,進逼山東。
楊嗣昌檄巡撫顏繼祖移師德州,督軍高起潛擁兵臨清不救。
鄧謙與布政使張秉文、巡按御史宋學朱、副使周之訓、翁鴻業(yè)及鹽運使唐世熊等率殘兵守城。
捍禦十晝夜,城陷遇害。
其母黃氏也絕世而死。
朝廷追贈中憲大夫,謚忠毅。

人物簡介

維基
茍好善(?
—1639年),字若誠,號海來,陜西醴泉縣(今禮泉縣)人。
明末政治人物。
天啟進士,官至山東濟南府知府。
崇禎十一年冬,清軍經(jīng)居庸關入華北,茍好善偕同布政使張秉文、巡按御史宋學朱等防守空城濟南,城破殉國。
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士,歷官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遷濟南府知府。
崇禎十一年冬,清兵破居庸關南下,楊嗣昌檄巡撫顏繼祖移師德州,督軍高起潛擁兵臨清不救。
布政使張秉文、巡按御史宋學朱、副使周之訓、翁鴻業(yè),參議鄧謙,鹽運使唐世熊等率殘兵守城。
不久,城陷,周之訓、宋學朱、茍好善、濟南同知陳虞胤、通判熊烈獻、歷城知縣韓承宣皆殉國。
陸燦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9 【介紹】: 明浙江平湖人,字振玉。崇禎七年進士。授濟南府推官。以廉節(jié)自誓。清兵攻濟南時,參預守城。城破被殺。
維基
陸燦(?
—1639年),字振玉,浙江嘉興府平湖縣人。
崇禎七年(1634年)甲戌科進士,授山東濟南府推官,九年丙子分考,得士六人,趙進美以垂髫冠齊魯。
監(jiān)生宋玉鋐兄弟坐盜誣舉家,系獄數(shù)載,屢叩登聞不得白,燦獨察其冤,且廉知真盜系廠獄,因請復鞫,悉反其案釋之。
蒞任三年,釋殊死重囚七人,城旦以下十余人。
十一年戊寅(1638年)十二月,清兵破居庸關南下,山東大震,巡撫顏繼祖率師次德州,總監(jiān)太監(jiān)高起潛以兵駐臨清、濟寧間,濟南告急,巡按宋學朱適出巡章丘,急策騎馳至,閱城中兵惟土兵五百。
及調(diào)萊兵七百,率司道嬰城固守。
清兵筑長圍三面困之,援兵不至,十二年己卯(1639年)正月二日黎明城陷,巡按御史宋學朱殉國死之,有人勸陸燦出逃,燦瞋目曰:「城存與存,城亡與亡,勿顧我。
」遂死之,闔門皆遇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9 【介紹】: 明湖廣黃岡人,字無逸。萬歷四十一年進士。累官浙江按察使,坐事貶官。崇禎中以薦起為山東按察副使。清兵破濟南時,自殺。
維基
周之訓(?
年—1639年),字無逸,號日臺,湖廣黃岡縣(今湖北黃岡市)人。
明末政治人物。
天啟進士,累官浙江按察使,因事貶官。
崇禎年間,起為山東按察司副使。
崇禎十一年冬,清軍經(jīng)居庸關入華北,周之訓偕同布政使張秉文、巡按御史宋學朱等防守空城濟南,城破殉國。
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累官浙江按察使,因事貶官。
崇禎年間,起為山東按察司副使。
崇禎十一年冬,清兵破居庸關南下,楊嗣昌檄巡撫顏繼祖移師德州,督軍高起潛擁兵臨清不救。
布政使張秉文、巡按御史宋學朱、周之訓、翁鴻業(yè),參議鄧謙,鹽運使唐世熊等率殘兵守城。
不久,城陷,周之訓望闕再拜而死。
張秉文、宋學朱、濟南知府茍好善、同知陳虞胤、通判熊烈獻、歷城知縣韓承宣皆殉國。
后謚節(jié)湣。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其平,字心矩,河南河南府偃師縣民籍,同進士出身。
萬歷四十三年乙卯科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授行人。
歷任考功司郎中,掌選事。
晉太仆寺少卿,超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
崇禎十一年,坐屬邑失亡多,下獄,與山東巡撫顏繼祖并被殺于西市。
崇禎十二年(1639年)八月,誅文武失事諸臣三十二人——保定巡撫張其平、順天巡撫陳祖苞、總兵倪寵、內(nèi)監(jiān)鄧希詔等。
劉斯??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劉斯??(?
—1649年),字文修,號大容,江西南昌府南昌縣民籍,梓溪里人。
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聯(lián)捷丙辰科進士,授零陵縣知縣,丁母憂,服闋,天啟二年補福建漳州府海澄縣知縣,御??軇⑾憷嫌泄?,崇禎元年擢刑科給事中。
斯琜負氣敢言,又是大學士劉一燝從子,熟悉中朝賢奸之辨。
戎政尚書霍維華,魏忠賢之黨魁,自科員不三年至尚書,妻弟陸藎臣亦內(nèi)侍,丁卯七月知熹宗疾沉篤,以袁崇煥賜蔭事,與魏忠賢為異,詰責放歸。
思陵不知其故,即位起維華今職,又欲遣之行邊。
斯琜及科臣顏繼祖各上疏白其奸狀,遂輟行,俄罷官去。
又疏論左僉都御史賈繼春,疏上,繼春改官。
疏救袁崇煥,三年,轉兵科,又轉禮科。
五年,轉吏科都給事中。
六年二月,以彈劾內(nèi)監(jiān)王坤,疏上,帝銜怒。
未幾以資俸進南京通政司右參議,下旨詰責,調(diào)外任。
俄起官行人,久之,轉光祿寺寺丞,晉少卿,推右僉都御史,會李自成犯京師,手詔轉左。
城陷,間道南歸。
順治六年己丑(1649年)正月二日,朱衣烏紗北面呼先帝,再拜然后鼓樂前導,率三子入家廟,見者大駭。
駐梓溪清將喬承寵聞訊,發(fā)兵圍之,縛之而去。
斯琜曰:「向憂不得死所,今遂志矣!
」父子四人同死南昌己丑之難。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