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陳必謙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十七
字長孺,號大若,少與從兄一貫、族兄九疇同研席知名,人方之三謝。
初中進士,值江陵當軸,其二子亦以是科第上等,使交同榜名士,公所最注目者,然公澹然弗顧也。
授都水主事,議罷神嶺山采石,民得不擾。
稍遷儀制郎中,多與藩邸關。
時沈藩負大力,有所干請,俞旨每從中出,公爭甚強,事得寢。
出以按察副使,備兵上荊。
荊多庶宗,貧無賴,不受有司約,公為曲貸其困,巳稍整齊之,遂循循奉法。
擢山東參政,以病致仕,起補福建參政,稅珰高寀,與紅毛番通,許其貢市,為疏請,而番舶已泊漳門。
公亢言疆臣無延寇入門,理宜以死守。
下令集舟師,逼使去,珰無以奪。
其疏入,亦遂不行。
進按察使,遷河南布政使,徙貴州。
其地無成賦,一切車軨之備,仰給鄰壤。
適徵發(fā)巨材,人多受值,而逋鄰值因不至。
公下令先輸木者受鏹,立得材三千。
金筑安撫其民頗馴。
數(shù)苦豪右侵,公具請使內比為州,拓地千里,遂力請骸骨歸里,逾年卒。
方公初釋褐,從兄文恭公已在史館,及文恭枋國,深以家門貴盛為嫌,不肯引兄弟使同列,公亦遠自引避,每與客語,終日未嘗一及相君。
人或徵起居,唯唯而巳。
嘗言吾輩堅立腳根,庶晚節(jié)不至秋蓬轉,雖有智巧,豈能益吾命所無。
其自守若此。
所著有書禮二經補注、梅園集。
維基
沈一中(1550年—?),字長孺,浙江寧波府鄞縣人,民籍。隆慶四年(1570年)庚午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十名。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科二甲第四十八名進士。授工部屯田司主事,累升禮部精膳司郎中。二十年六月升湖廣副使,二十三年十一月升山東左參政。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出任分守漳南道福建右參政,晉按察使,三十四年五月平定閩妖吳建,改大名道河南按察使,三十五年閏六月升河南右布政使,三十八年五月官至貴州左布政使。文章以才氣辭藻見長,而短于剪裁澄汰。
王家楨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維基
王家楨(1582年—1644年),字正之,直隸長垣縣(今屬河南?。┤?。
明末政治人物。
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二甲進士。
初授刑部江西司主事,三十九年升員外、郎中,四十年江北審決,本年丁憂歸。
四十三年起補戶部郎中,德州管倉,四十四年升德安府知府,四十七年升湖廣按察司副使。
升山西陽和道右參政,天啟元年八月改陜西榆林道右參政,四年升山西按察使,五年四月官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
因軍功升任戶部右侍郎,轉左侍郎。
崇禎元年(1628年),攝理戶部事。
因為財政困難,邊關軍餉不能按時發(fā)放,遼東兵士不滿,巡撫畢自肅自縊身亡。
崇禎帝大怒,將王家楨削籍。
后追敘在甘肅之功,復其冠帶。
崇禎九年(1636年)七月,皇太極帶兵騷擾京師,王家楨被起用為兵部左侍郎,不久,兼任右僉都御史,總理河南、湖廣、山西、陜西、四川、江北軍務,代替盧象升討伐反明軍隊。
適逢河南巡撫陳必謙罷職,王家楨即兼任巡撫。
當時流賊四出,王家楨雖竭力征討,崇禎帝卻頗為不滿,次年四月即命熊文燦 總理軍務,令家楨專任河南巡撫。
同年秋,劉國能進攻開封,裨將李春貴等戰(zhàn)歿。
朝廷議罪,家楨遭撤職,回鄉(xiāng)閑住。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京師,派兵據(jù)守長垣,家楨與其子王元炌自經而死,殉國。
明史》有傳。
有《王少司馬奏議》。

人物簡介

維基
錢啟忠,字沃心,號清溪,浙江寧波府鄞縣人,同進士出身。
錢瓚玄孫。
錢啟忠幼有書癖,天啟元年(1621年)舉辛酉科浙江鄉(xiāng)試,遂執(zhí)經鄒元標之門。
登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進士,與同年劉之綸、金聲、黃端伯、金鉉、朱天麟、吳甘來、王章、汪偉、管紹寧、周鳳翔輩結社論學,毅然以名教自持。
觀政兵部,時崔呈秀、魏忠賢亂政后,所在書院盡拆毀,抗疏請復,又疏陳時事八條,皆切中利病。
于是劉宗周、李邦華、賀逢圣、倪元璐深相引重,尋除南康府推官,平反之暇,修白鹿書院,朔望集諸生發(fā)明圣學。
補理撫州府,修葺崇文書院,復集生徒講學。
升刑部主事,上清獄囚疏,修治新監(jiān),相埋故犯四說帖,著為定例。
江夏郭昭封以草廠事論死,啟忠念其為郭正域之子,力爭減戍。
陳子壯、湯開遠建言下獄,上疏乞宥。
丁憂服闋,轉禮部員外郎,途經山東,流殍載道,疏請留漕糧十萬石賑之,全活無算。
十四年督學山東,妻戎氏率家人三十馀口,至李家莊,猝遇流寇剽掠成群,戎氏諭之放,兵羅拜,則皆昔日所活之饑民也。
時詔各省學臣直陳起廢,啟忠疏舉高弘圖、華允誠、金聲、陳必謙、陳靖之,皆一時夙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