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蕃

共 10 首
① 漢第四曲上之回。改為道亡。言東昏喪道。義師起樊鄧也。
道亡數(shù)極歸永元。悠悠兆庶盡含冤。
沈河莫極皆無安。赴海誰授矯龍翰。
自樊漢仙波流水清且瀾。救此倒懸拯涂炭。
誓師劉旅赫靈斷。率茲八百驅(qū)十亂。
登我圣明去多難。長夜杳冥忽云旦。
⑴ ○《樂府詩集》二十?!对娂o》九十五。又《類聚》四十二引元、冤、漢、亂、難五韻。
王充者何。
會稽上虞。
本自元城。
爰來徙居。
師事班彪。
家貧無書。
閱書于肆。
韨肆是游。
一見誦憶。
遂通眾流。
閉門潛思。
論衡以修。
為州治中。
自免歸歟。
同郡友人。
謝姓夷吾。
上書薦之。
待詔公車。
以病不行。
年七十馀。
乃作養(yǎng)性一十六篇。
肅宗之時。
終于永元
荔支嘆(1095年) 北宋 · 蘇軾
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顛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龍眼來。
飛車跨山鶻橫海,風(fēng)枝露葉如新采。
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
永元荔支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游。
我愿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
雨順風(fēng)調(diào)百谷登,民不饑寒為上瑞。
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籠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yǎng)口體何陋耶。
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⑴ 漢永元中交州進荔支龍眼,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馳死亡,罹猛獸毒蟲之害者無數(shù)。唐羌字伯游,為臨武長,上書言狀,和帝罷之。唐天寶中,蓋取涪州荔支,自子午谷路進入。
⑵ 洛下貢花自錢惟演始。大小龍茶始于丁晉公,而成于蔡君謨。歐陽永叔聞君謨進小龍團,驚嘆曰:君謨士人也,何至作此事!今年閩中監(jiān)司乞進斗茶,許之。
白云山人機鑒高,了見萬法棲秋毫。
龜腸蟬腹耐清苦,空山坐聽鼪鼯號。
無心索價驚眾耳,尚恐名出終難逃。
一朝解去薜蘿服,鬋剔須發(fā)披方袍。
黃龍宗旨人難湊,涓滴不容消息漏。
一到禾山謁老方,全機不露三關(guān)透。
城中軍馬正紛紛,紅塵漲空日色瘦。
問師觸熱有底忙,云向疏山聊宿留。
蒐奇獵怪窮端倪,詩膽大于身數(shù)圍。
勿憂平淡少人愛,此去定逢韓退之。
年來世味種種薄,文字習(xí)氣黏如黐。
自信文通才未盡,猶堪重擬碧云詩。
渾天儀賦 宋末元初 · 羅椅
天其運乎,地其處乎?
日月其爭于所乎?
孰為其綱,孰為其主?
此古之神人駕風(fēng)鞭霆,游乎寥廓而不得其說,況可以管窺而蠡覷?
雖知巧之有作,亦彷佛其行度。
雖然,彼以彷佛言之,我以彷佛賦之,可乎?
粵自唐虞,羲和具職,璿璣玉衡,粲然典籍。
何三代以來,其說不一?
宣夜以泯滅而不傳,周髀亦參差而未密。
渾然造制,超乎獨出。
夫何秦亂天紀,此道湮蕪?
事之謬而旌旗尚黑,時之悖而十月歲初。
蛙聲紫色,□為閏馀。
漢興百年,稍稍復(fù)初。
始經(jīng)營于洛下,復(fù)量度于鮮于。
迨至永元,范銅益巧;
豈期開皇,鑄鐵仍迂。
偉淳風(fēng)與一行,垂百世之宏謨。
紛紛五代,猶存王樸。
后出愈工,東都制作。
三議相成,盤糾交錯。
外立三環(huán),名曰六合。
單環(huán)平置,以象地濁。
天經(jīng)跨地之平,而子午貫軸;
地緯帶天之弦,而卯酉綴鄂。
其去極之遠近,與赤道度數(shù),皆一一其可準(zhǔn)度。
次內(nèi)三辰,雙環(huán)復(fù)側(cè)。
黃赤二道,由之以挈。
赤道則外天緯,而列在前之度數(shù);
黃道則斜倚赤道,而為三分之晷刻。
最其內(nèi)者,四游之儀。
亦立雙環(huán),以貫兩倪。
直距當(dāng)要中以受衡,玉衡隨直距而轉(zhuǎn)移。
南樞北樞,一隱一見;
昏中旦中,必考必稽。
激之以水,匪駛匪遲。
凡抱珥薄蝕之象,飛流背玦之機,如燭照而數(shù)計,不少失于毫釐。
噫,是儀也,斂之一掌,舒之彌天。
蹙八萬里于尋表,括十二萬九千五百年于一丸。
是老子三十輻而共一轂也,楊松五千文而起一原也。
伏羲《河圖》,奇耦各變;
濂溪《太極》,陰陽互根也。
彼如雞之彈,如磨之旋,又何足以擬哉?
是故卿云郁兮太史奏瑞,妖祲興兮靈臺視祥。
圣人于此,極參贊裁成之道;
世主因之,得恐懼修省之方,夫豈彷佛云乎哉?
抑吾聞之,鄭灶猶昧于知天,魯官或譏其失日。
周宣側(cè)身而旱魃消,齊景一言而熒惑失。
王道明則天街清潤,君德平則皇風(fēng)寧謐。
是又不渾儀而渾儀,在吾心之太極。
荔枝 明 · 王佐(汝學(xué))
五言律詩
東園丹荔熟,扶杖亦閑過
土產(chǎn)無中貫,園丁薦綠羅
永元存諫草,天寶泯馀波。
泰運真難遇,林泉奈老何。
⑴ 亦,民國刊本原作“一”,據(jù)明正德《瓊臺志》卷八改。
⑵ 貫,民國刊本原作“貢”,據(jù)明正德《瓊臺志》卷八改。
⑶ 中貫、綠羅,皆閩中上品荔名。民國刊本原無小注,據(jù)明正德《瓊臺志》卷八補。
題影宋鈔新儀象法要(乾隆乙未)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梁代渾儀已制之,失傳蘇頌?zāi)酥貫椤?div class="f55hedn" id='poem_sentence_0_987109_comment'>
有經(jīng)有緯述前驗,具說具圖期后垂。
亦曰用心究鉤股,即看影槧悉毫釐。
大成圓象精錙黍,皇祖鴻貽萬世規(guī)。
按:璣衡雖昉自堯時其制法今昔異同則不可深考后世儀象若洛下閎若張衡若李淳風(fēng)若一行皆有所作而賈逵蔡邕王蕃陸績何承天輩議各不一自元時郭守敬造為渾儀后人因之明代相沿不改若西洋法明中葉即入中國頗有宗其說者而徐光啟李之藻推之尤至率格于眾議不果行我皇祖洞見西法之精審學(xué)焉而會通之益知其可垂永久乃敕靈臺專行弗失既而欽定數(shù)理精蘊儀象考成諸書實足為天下后世法予雖未習(xí)其事然幼聞皇祖閎論因得篤信而敬守之即如明以前之法每日以百刻計而西法則以九十六刻計夫一時八刻其理明簡易曉不待智者而知之聞本朝初曾有訟西洋人私竊四刻者時刻乃一定之?dāng)?shù)竊將安往不亦大可笑乎又如日出入之早晚節(jié)氣之長短薄蝕之分數(shù)今每驗之輒不爽銖黍非其法至精至密曷克臻此或云堯時璣衡之法西洋得之其說當(dāng)存而弗論第自皇祖表章以來迄今百馀年行之無弊雖百世不易可也此蘇頌所撰新儀象法要以其影抄宋刊且為錢曾述古堂所藏之物因視為舊籍而題弆之又豈見異思遷乎詳識詩后用示來許
袁安臥雪圖為王太守嵩高作(庚戌、辛亥) 清 · 洪亮吉
屋頭無炊煙,門外一丈雪。
此時屋中人,已恐不能活。
永平及永元,三世弼天子。
此時屋中人,如何遽能死。
閉門一臥歷一時,門外雪深殊不知。
洛陽縣令來何巧,從事汝南饑欲倒,門外雪花飛入灶。
從茲舉足一出門,衣被四海皆陽春。
眼前高臥匪無意,預(yù)想俗敝當(dāng)還醇。
君不見丈夫一世歸懷抱,有事日多無事少。
即論無事亦須眠,那得閒心訪安道。
嶺南荔支詞 其一 (己卯) 清 · 阮元
七言絕句
嶺外書傳唐伯游,風(fēng)枝露葉漢宮秋。
如何天寶年間事,欲把涪州換廣州(荔支嘆永元荔支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自注唐天寶中蓋取涪州荔支自子午谷進入胡三省通鑒注用蘇說)。
⑴ 蘇文忠公荔支嘆詩自注漢永元中交州進荔支龍眼十里一置五里一埃奔騰死亡羅猛獸毒蠱之害者無數(shù)唐羌字伯游為臨武長上書言狀和帝罷之王十朋蘇詩注引李注云謝承后漢書唐羌上書云伏見交阯七郡獻生荔支龍眼等鳥驚風(fēng)發(fā)南州士地炎熱惡蟲猛獸不絕于路至于觸犯死亡之害死者不可生來者猶可救也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壽云云后漢和帝紀元興元年唐羌上書陳狀帝下詔曰遠國珍羞本以薦奉宗廟茍有傷害豈愛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復(fù)受獻
⑵ 荔支嘆風(fēng)枝露葉如新采三輔黃圖漢武帝破南越建扶荔宮扶荔者以荔得各自交阯移植百株于庭
⑶ 通鑒天寶五載妃欲得生荔支歲命嶺南馳驛致之
海山夜黑風(fēng)雨吼,鯨吞鰲擲蛟螭走。
快劍斫斷生盤拿,掛上神峰大如斗。
陳倉石鼓多差訛,岣嶁磨崖難晰剖。
史頡消沉史籀死,六國破體紛芻狗。
上蔡丞相變簡易,嶧山之罘小蝌蚪。
永元諸儒競祖述,《說文》獨推許祭酒。
后來歇絕六百年,紛紛作者誰其偶。
有唐大歷李少監(jiān),千秋擅名掛人口。
斯翁之后直小生,此言不怍亦不茍。
君家侍郎三墳記,片石人間重鼎卣。
外此落落難購求,傳者十遺其八九。
我邦薛老峰頭石,虬龍二十四纏糾(石上共二十四字。)。
圍以徑尺深徑寸,度量不實見者狃。
骨屈肉強無折波,長戈短刃屹相受。
玉箸雙垂折釵腳,金鼎半沉露鐵鈕。
何年飄忽镵高青,牛鬼蛇神脫跟肘。
天教斑駁南山阿,不作盤敦狎座右。
我來捩眼苦畫肚,翻恨摩挲不及手。
敲火礪角敢向邇,山鬼呵之野狐守。
華巖勒以增寶光,香臺銷歇亦無有。
山川終護蟲魚文,雨淋日炙不得朽。
文字千秋面壁青,此是西來無量壽。
⑴ 李陽冰云:「斯翁之后,直至小生?!?/div>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