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干

相關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3—208 【介紹】: 東漢魯國人,字文舉??鬃佣缹O。性好學,有異才。初辟司徒楊賜府,大將軍何進舉高第,為侍御史。后辟司空掾,拜北軍中候,遷虎賁中郎將。以忤董卓,轉議郎。獻帝時為北海相,立學校,表儒術,薦賢良。歷少府、太中大夫,名重天下。自負才氣,對曹操多侮慢之辭,曾被免官,終與操積怨,構陷成罪,為操所殺。文辭有名于世,為“建安七子”之一。有《孔北海集》。
全后漢文·卷八十三
融,字文舉,孔子二十世孫。
靈帝時辟司徒楊賜府。
中平初,舉高第,為侍御史,病免。
辟司空掾,拜中軍侯,廷虎賁中郎將。
獻帝初,以忤董卓,左轉議郎,出為北海相,劉備表為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為袁譚所攻,城陷出奔。
徵為將作大匠,遷少府,以忤曹操免。
復為太中大夫,與劉楨,王粲、陳琳、阮瑀、徐干、應玚為建安七子。
有《春秋》雜議難五卷,集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94—554 【介紹】: 北齊洛陽人,字延興。
本姓徐,父徐干為姑婿高氏所養(yǎng),因從其姓。
高歡以為從弟。
從歡起事,累遷并州刺史。
東魏初,入為尚書右仆射,領營構大將,主持京邑營建事。
又鑿渠引漳水,起長堤以防漳水泛溢,造治水碾硙,并有利于時。
官至太保、錄尚書事,領大宗正卿。
高洋代東魏,隆之以為不可。
后被洋使人毆死路中。
全北齊文·卷二
隆之字延興,本姓徐,高平金鄉(xiāng)人,冒祖姑高氏姓。神武命為從弟,仍云勃海蓨人。初為汝南王悅司州戶曹從事,除員外散騎常侍、給事中。神武引為治中,行平陽郡事,及起義,以為大行臺右丞,中興初,除御史中尉,太昌初,除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出為北道行臺,轉并州刺史,封平原郡公,歷滄州刺史、大行臺、尚書侍中、尚書右仆射,領御史中尉,入為尚書令、右仆射,進司徒,武定中為領軍將軍、錄尚書事兼侍中,拜太子太師,兼尚書左仆射、吏部尚書,遷太保。文宣受禪,進爵為王,領大宗正卿。天保五年以譖死,贈陽夏王。
釋智?? 朝代: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八
釋智??(扶件切)不知何許人也。
少而英偉長勤梵學。
遂負箱帙遍歷名山。
至衡岳寺憩息月馀常于寺閑齋。
獨自尋繹疏義。
復自咎責曰。
所解義理莫違圣意乎。
沈思兀然。
偶舉首見老僧。
振錫而入曰。
師讀何經論窮何義理。
??疑其異。
乃自述本緣。
因加悔責。
又曰。
倘蒙賢達指南請受甘心。
鈐口結舌不復開演矣。
老僧笑曰。
師識至廣豈不知此義。
大圣猶不能度無緣之人。
況其初心乎。
師只是與眾生無緣耳。
??曰。
豈終世若此乎。
老僧曰。
吾試為爾結緣。
遂問??。
今有幾貲糧耶。
??曰。
自南徂北。
裂裳裹足。
已經萬里。
所赍皆罄竭矣。
見受持九條衣而已。
老僧曰。
只此可矣。
必宜鬻之。
以所易之直。
皆作糜餅油食之物。
??如言作之。
約數十人食。
遂相與至坰野之中散掇餅餌。
焚香長跪。
祝曰。
今日食我施者。
愿當來之世與我為法屬。
我當教之得至菩提。
言訖烏鳥亂下啄拾地上。
螻蟻蠅蚃莫徵其數。
老僧曰。
爾后二十年方可歸開法席。
今且周游未宜講說也。
言訖而去。
??由是精進不倦研摩。
義味滋多。
志在傳授。
至二十年卻歸河北。
盛化鄴中。
聽眾盈千數人。
皆年二十馀。
其老者無二三人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19—772 【介紹】: 唐河南魯山人,字次山,自稱浪士,亦號猗玕子、漫郎、漫叟、聱叟。元延祖子,元德秀族弟。玄宗天寶進士,由國子司業(yè)蘇源明薦于肅宗,召為右金吾兵曹參軍,歷仕山南西道節(jié)度參謀、水部員外郎、道州刺史、容管經略使。結有吏才,卓有政聲。文章戛戛自異,變排偶綺靡之習。有集,又編沈千運、王季友等七人詩為《篋中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15—772,舊說生于723,誤 字次山,自稱元子,又號猗玗子(猗玗,或作猗犴、琦開,今從《新唐書》本傳)、浪士、漫郎、漫叟、聱叟等。先世本鮮卑拓拔氏,北魏孝文帝時改姓元。其先居太原(今屬山西),后遷居魯山(今屬河南)。17歲始從學于宗兄元德秀。天寶十三載(754)登進士第,復舉制科。安史亂起,率家南下避難。乾元二年(759),以右金吾兵曹參軍攝監(jiān)察御史,充山南東道節(jié)度參謀,一度代攝荊南節(jié)度使事,有戰(zhàn)功。后歷任道州(治今湖南道縣)、容州(治今廣西北流)刺史,加授容州都督充本管經略守捉使,政績甚著。大歷四年(769)因母喪辭歸。七年復入朝,病逝長安,贈禮部侍郎。生平詳見顏真卿《元君表墓碑銘》及《新唐書》本傳。元結詩文兼擅,為中唐古文運動與新樂府運動之先導者。其詩多自寫胸次、針砭現實之作,詩風簡古,淳淡自然,所作《舂陵行》、《賊退示官吏》,曾受杜甫推崇。金元好問曾云:“浪翁水樂無宮徵,自是云山韶濩音?!?《論詩絕句》)唯“樸質處過甚”(清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一)。所選《篋中集》體現其反對“拘限聲病,喜尚形似”(《篋中集序》)之詩學主張。其文亦自成一家。著有《元子》10卷、《猗玗子》1卷、《文編》10卷,今已佚。明湛若水輯有《元次山文集》,今人孫望校訂之《元次山集》更為詳核。《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續(xù)拾》補詩3首又2句。
唐詩匯評
元結(719-772),字次山,自號漫叟、聱叟。魯山(今屬河南)人。年十七,折節(jié)讀書,師事從兄元德秀。天寶十二載(753),登進士第。安史亂起,舉家南奔,避難于猗犴洞(在今湖北大冶)。乾元二年,蘇源明薦為右金吾兵曹參軍、山南東道節(jié)度參謀,抗擊史思明。遷水部員外郎、荊南節(jié)度判官。代宗初,召為著作郎,后出守道州,招撫流亡,頗有政聲。遷容州都督。卒。結反對當世“拘限聲病,喜尚形似”之風,編錄沈千運等七人詩二十四首為《篋中集》,今存。其所著《元子》十卷、《文編》十卷等均已散佚。后人輯有《元次山文集》十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卷。
詞學圖錄
元結(719-772) 字次山,號漫叟、聱叟。魯縣(今河南魯山)人。新樂府運動先行者。有集十卷,今編詩二卷,有《欸乃曲》等詞。
全唐文·卷三百八十
結。河南人。天寶十三載進士。擢右金吾兵曹參軍。攝監(jiān)察御史。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參謀。以討史思明功遷監(jiān)察御史里行。進水部員外郎。代宗立。拜道州刺史。進容管經略使。加左金吾衛(wèi)將軍。卒年五十。贈禮部侍郎。

作品評論

歐陽修《唐元結華陽巖銘》
元結,好奇之士也。其所居山水,必自名之,唯恐不奇。而其文章用意亦然,而氣力不足,故少遺韻。
郡齋讀書志
結性耿介,有憂道憫世之思,逢天寶之亂,或仕或隱,自謂與世聱牙。豈獨其事而然,其文辭亦如之。然其辭義幽約,譬古鐘磬不諧于里耳,而可尋玩。在當時名出蕭、李下,至韓愈稱數唐之文人,獨及結云。
唐才子傳
(元結)性梗僻,深憎薄俗,有憂道憫世之心,《中興頌》一文,燦爛金石,清奪湘流。作詩著辭,尚聱牙。天下皆知敬仰。
湛若水《元次山集序》
余自北游,觀藝于燕冀之都,得《元子》而異焉。欲質不欲野,欲樸不欲陋,欲拙不欲固,卓然自成其家者也。唐之大家,風斯下矣,其骎骎手中古而不已矣乎!其泯而不傳,將文末之世而已乎!
唐詩鏡
元結詩每有真性,淺而可諷。
唐詩歸
鐘云:元次山詩,溪刻直奧,有異趣,有奇響,在盛唐中自為調。不讀此,不知古人無所不有;若掩其姓名以示俗人,決不以為盛唐人作矣。又云:不知者笑其稚樸,知者驚其奇險,當觀其意法深老處。又云:只是一字不肯近人。
《詩源辨體》
元結五言古,聲體盡純,在李、杜、岑參外另成一家。結《與劉侍御宴會詩序》云:“文章道喪久矣。時之作者,煩雜過多,歌兒舞女,且相喜愛,系之《風》《雅》,誰道是耶?”故其詩不為浮泛,關系實多;但其品高性潔,激揚太過,故往往傷于訐直。中如《賤士吟》、《貧婦詞》、《下客謠》等,質實無華,最為淳古。其他意在匠心,故多游戲自得,而有奇趣。蓋上源淵明,下開白、蘇之門戶矣,惜調多一律耳。
《詩源辨體》
元結《篋中集序》謂:“近世作者,更相沿襲,拘限聲病。”故其五言古極意洗削,聲體之純,遠勝光羲諸子。但矯枉太過,往往有稚樸戇直之句。
詩筏
唐詩人能以真樸自立門戶者,唯元次山一人。次山不唯不似唐人,并不似元亮。蓋次山自有次山之真樸,此其所以自立門戶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
疏率自任,元次山之本趣也,然亦有太輕太樸者。酬贈、游宴諸詩,須分別存之;唯憫貧窮、悲兵燹之言,宜備矇瞍之誦,為人牧者,尤宜置之座右。
野鴻詩的
次山效偉長而有獲。
《唐詩別裁》
次山詩自寫胸次,不欲規(guī)模古人,而奇響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門徑,前人譬諸古鐘磬不諧里耳,信然。
《繭齋詩談》
元次山詩悠然自適,一種沖穆和平之味,又在少陵以上。
《繭齋詩談》
高古渾穆,老杜甘處其下,王摩詰更不必言。惟韋蘇州略近,而矜貴終讓一籌。
《小澥草堂雜論詩》
元次山樸素中更饒嫵媚。
劍溪說詩
元次山詩,在唐人中又是一格,所謂“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
《四庫全書總目》
結性不諧俗,亦往往跡涉詭激……頗近古之狂。然制行高潔,而深抱憫時憂國之心;文章戛戛自異,變排偶綺靡之習。杜甫尚和其《舂陵行》,稱其可為天地萬物吐氣。晁公武謂其文如古鐘磬,不諧俗耳。高似孫謂其文章奇古,不蹈襲。蓋唐文在韓愈以前毅然自為者,自結始,亦可謂耿介拔俗之姿矣?;矢Φ虈L題其《浯溪中興頌》曰:“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晬。然長于指敘,約潔有馀態(tài)。心語適相應,出句多分外,于諸作者間,拔戟成一隊。”其品題亦頗近實也。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元次山古調獨彈,冰襟雪抱,令人不敢褻玩。
《藝概?詩概》
元、韋兩家皆學陶。然蘇州猶多一“慕陶直可庶”之意,吾尤愛次山以不必似為真似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應德璉、劉公干。《貧婦》、《農臣》、《下客》諸篇,托風深微,撲而不野?!堕h荒》、《舂陵》,古思同頡。雜言七字,別具風味,正如未下鹽豉,千里莼羹。
《石遺室詩話》
次山五言古,開香山諷諭之體。
陳兆奎《王志》
附案:次山在道州諸作,筆力遒勁,充以時事,可誦可謠,其體極雅。少陵氣勢較博,而深永勻飭不若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居明州奉化縣。出語無定,寢臥隨處。常以杖荷布囊,中貯行李,就人乞啜,分少許入囊,人稱布袋和尚。昭宗天復中卒。江浙間多畫其像。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7 【介紹】: 五代時僧,名契此。住奉化岳林寺。形貌猥瑣,額蹙腹皤,出語無狀。常以杖荷一布袋盡實供身之具。言人禍福往往應驗。后梁末帝貞明中卒。宋徽宗崇寧中賜號定應大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16 號長汀子,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常背布袋入市廛,見物即乞,得即入口,留少許投袋中。隨處寢臥,形若瘋癲。世稱布袋和尚。凡示人吉兇,多有應驗。又喜作歌偈。后梁末帝貞明三年(916)卒于明州岳林寺?!?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謂昭宗天復中化去。江浙間人謂其為彌勒顯化,爭相圖畫其像。后世佛寺中所供大肚彌勒,相傳即為其造像?!?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二七、《宋高僧傳》卷二一有傳?!?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宗鏡錄》、《雞肋編》、《慶應大師別傳》、《明州岳林寺志》等書中存其詩偈24首?!度圃娎m(xù)拾》據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未詳氏族。天復初。見之明州奉化縣。蹙頞皤腹。形裁腲鮾。語嘿出處。無常時。每荷一布袋。行市肆中。隨所遇。輒乞得醯醬??炙諸可食物。必分少許入袋。馀以投諸口。然過門則所貨倍售。故市肆之人。爭遮挽之。所至不能去。夜宿鶴林寺。晨起曳高齒木屐豎股。臥大橋上。則是日雖雨而晴。系草屨疾走。則是日雖晴而雨。或以此候察之。屢驗。一日獨立稠眾中?;騿柡蜕性诖俗髅?。答曰。我待個人子。曰我聻。師探懷中出一橘。其僧擬接。師縮手曰。你不是者個人?;蛴谑芯小3梢粠?。師立于其前。唱曰。募緣造到。諸人不得于此大小二事。 有僧徐行其前。師從后。撫其背。僧回首云。作什么。師展手曰。乞我一文錢。僧曰。道得即與。師放下布袋叉手立。 白鹿和尚問。如何是布袋。師放下布袋。叉手立。問如何是布袋下事。師荷布袋便行。既滅。或遇于他州。因書偈托之以寄。其辭曰。彌勒真彌勒?;砬О賰|。時時示時人。時人都不識。由是知為慈氏降跡也。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釋契此者。
不詳氏族。
或云四明人也。
形裁腲鮾蹙頞皤腹。
言語無恒寢臥隨處。
常以杖荷布囊入廛肆。
見物則乞至于醯醬魚??才接入口。
分少許入囊。
號為長汀子布袋師也。
曾于雪中臥而身上無雪。
人以此奇之。
有偈云。
彌勒真彌勒時人皆不識等句。
人言。
慈氏垂跡也。
又于大橋上立。
或問和尚在此何為。
曰我在此覓人。
常就人乞啜。
其店則物售。
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
示人吉兇必現相表兆。
亢陽即曳高齒木屐。
市橋上豎膝而眠。
水潦則系濕草屨。
人以此驗知。
以天復中終于奉川。
鄉(xiāng)邑共埋之。
后有他州見此公。
亦荷布袋行。
江浙之間多圖畫其像焉。
唐鄴都開元寺智??傳 釋智??。
不知何許人也。
少而英偉長勤梵學。
凡諸經論一聽入神。
其所講宣也音辯瀏亮。
每臨臺座自謂超絕。
所患者聽眾無幾。
虞其以水傳器。
器器不空繄我獨無。
乃辜佛意。
遂負箱帙遍歷名山以詢智者。
末至衡岳寺憩息月馀。
嘗于寺閑齋。
獨自尋繹疏義。
復自咎責曰。
所解義理莫違圣意乎。
況思兀然。
偶舉首見老僧振錫而入曰。
師讀何經論窮何義理。
??疑其名岳之內車轍原中羅漢混凡曾何可測。
乃自述本緣。
因加悔責。
又曰。
儻蒙賢達指南請受甘心。
鈐口結舌不復開演矣。
老僧笑曰。
師識至廣豈不知此義。
大圣猶不能度無緣之人。
況其初心乎。
師只是與眾生無緣耳。
??曰。
豈終世若此乎。
老僧曰。
吾試為爾結緣。
遂問??。
今有幾貲糧耶。
??曰。
自北徂南。
裂裳裹足。
已經萬里。
所赍皆罄竭矣。
見受持九條衣而已。
老僧曰。
只此可矣。
必宜鬻之以所易之直皆作麋餅油食之調。
??如言作之。
約數十人食遂相與至垌野之中散掇餅餌。
焚香長跪。
咒曰。
今日食我施者。
愿當來之世與我為法屬。
我當教之得至菩提。
言訖烏鳥亂下啄拾地上。
螻蟻蠅蚃莫徵其數。
老僧曰。
爾后二十年方可歸開法席。
今且周游未宜講說也。
言訖而去??由是精進道力不倦研摩。
義味滋多。
志在傳授。
至二十年。
卻歸河比。
盛化鄴中。
聽眾盈千數人。
皆年二十已來。
其老者無二三人焉。
系曰。
中有末位變定難移。
今世所修必招當果。
今智??依異僧之教。
令二十年后待聽徒。
一如其言。
如此則當生修當生果。
故弗誣矣。
詩曰。
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將知永壽之人河清屢見矣。
神僧傳·卷第九
釋契此者。不詳氏族?;蛟扑拿魅?。形裁腲(乃罪切)鮾(烏罪切)蹙額皤腹。言語無恒寢臥隨處。常以杖荷布囊入廛。市肆見物則乞。至于醯醬魚??才接入口。分少許入囊。號為長汀子布袋師也。曾于雪中臥而身上無雪。人以此奇之。又嘗就人乞啜。其店則物售。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示人吉兇必現相表兆。亢陽即曳高齒木屐市橋上豎膝而眠。水潦則系濕草屨。人以此驗知。以天復中終于奉川鄉(xiāng)。邑人共埋之。后有他州見此僧。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間多畫其像焉。
徐映璞 朝代:清末至現當代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
徐映璞(1892-1981) 原名禮璣,以字行,號清平山人。
衢州人。
曾任浙江省通志館編纂,晚年為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精通浙江各志,著述達四百余種。
喜吟詠,常以詞代柬,與太原胡邵、南京徐翼存、杭州馬一浮、鐘郁云、朱少濱、徐行恭等唱和。
與南平陳守治合著《陳唱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