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萼,字剛甫,平湖人。少無朋徒,自以意績學。毗陵薛方山先生見其文,重之,以為有道氣。萼遂自命必為圣賢作克念。圖從龍溪王先生游,終日正容默坐,時出城市,默自數(shù)步而行,或時回步從前路起,再整步,期不失尺寸,人以是迂之。環(huán)堵蕭然,一意好道,自稱也醒居士。年五十馀卒。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松江華亭人,更名初,字太初,人稱貞白先生。諸生,少時為文征明弟子,工詩善畫。又從毗陵薛方山游,盡得其理學宗旨。書法宗孫過庭。晚居沙岡。家甚貧,未嘗以藝術干世,足不履城市者四十年,人稱云間伯夷。
人物簡介
【生卒】:1509—1559 【介紹】: 明福建晉江人,字道思,初號南江,更號遵巖。嘉靖五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在職與諸名士講習,學大進。令詔簡部屬為翰林,眾首擬慎中,大學士張璁欲見之,固辭不赴,乃稍移吏部郎中。官終河南參政,以忤夏言落職歸。古文卓然成家,師法曾、王,與唐順之齊名,而自以為過之。詩體初宗艷麗,工力深厚,歸田后攙雜講學,信筆自放。有《遵巖集》。明詩紀事·戊簽·卷九
慎中字道思,晉江人。嘉靖丙戌進士,授戶部主事。改禮部,復改吏部,歷員外、郎中,謫常州通判。遷南戶部主事,歷禮部員外,出為山東提學僉事。歷江西參議、河南參政。有《遵巖集》四十卷。(《四庫總目》:正、嘉之際,北地、信陽聲華藉甚,教天下無讀唐以后書。然七子之學得于詩者較深,得于文者頗淺,故其詩能自成家,而古文則鉤章棘句,剽襲秦、漢之面貌,遂成偽體。史稱慎中為文,初亦高談秦、漢,謂東京以下無可取。巳而悟歇、曾作文之法,乃盡焚舊作,一意師仿,尤得力于曾鞏。演迤詳贍,卓然成家。與唐順之齊名,天下稱之曰王、唐。詩則初為藻艷之格,歸田以后,又雜入講學之語,頹然自放,亦與順之相似。朱彝尊明詩綜乃謂其五言文理精密,嗣響顏、謝。而論者輒言文勝于詩,未為知音。今考集中五言,如《游西山普光寺》、《睡起》、《登金山》、《游大明湖》諸篇,固皆邃穆簡遠。七言如「每夜猿聲如舍里,四時山色在城中」,「萬井遙分初日下,群山微見遠煙中」。「琴聲初歇月掛樹。蓮唱微聞風滿川」,亦頗有風調。然綜其全集之詩輿文相較,則淺深高下,自不能掩。文勝之論,殆不盡誣。彝尊之論,不揣本而齊末矣。《中麓閑居集》:遵巖在留都與龍溪王畿講解王陽明遺說,參以己見。曩惟好古,漢以下著作無取焉。至是始發(fā)宋人書讀之,覺其味長,而曾、王、鷗氏文尤可喜。眉山兄弟猶以為過于豪而失之放。以此自信,乃取舊所為文如漢人者焚之。唐荊川見之,以為頭巾氣。遵巖言此大難事,君試舉筆自知之。未久,唐亦變而隨之矣。嘗言:「吾之詩文不外古人,而有高出古人者。中麓止知敬服唐荊川,殊不知荊川特得吾之緒馀也。」其大言如此。《藝苑卮言》:王道思詩,如驚弋宿鳥,撲刺遒迅,殊愧幽閑之狀。《國史唯疑》:擬人必于其倫。王道思《序唐荊川集》,謂「江左自季劄、言偃之后,惟唐一人」,涉過譽,吳中閧然。薛方山答王槐野書:「吳如唐陸贄,宋范仲淹,鄒浩,非盡乏人,唐豈得偃然其上乎!」唐亦有自嘲詩:「力希顏氏何能望?竊比言游未敢安。」為王序發(fā)也。《列朝詩集》:道思詩體初宗艷麗,工力深厚。歸田以后,攙雜講學,信筆自放,頗為飼林口實,略輿唐應德相似。《東南嶠外詩話》:道思詩「世事浮云機久息,故圓芳草夢空還」,「世態(tài)無端爭夢里,人生何事勝樽前」,蘊藉自然,令人三復不厭。田按:道思五律與同時皇甫子安、華子潛輩相較,略無愧色。陳臥子明詩選不錄道思一篇,毋亦為弁州、歷下之論所懾歟?。?div id="mahasom" class='inline' id='people_51032_1_44_comment'>
王慎中(1509年—1559年),字道思,初號南江,更號遵巖居士。因排行第二,又稱王仲子。福建泉州府晉江縣泉安(又稱安平,今安海鎮(zhèn))人,歷官山東學政、河南參政等。慎中為唐宋派宗師,崇尚內容豐富、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反對前、后七子復古文風。正德四年(1509年),王慎中出生于晉江泉安(今安海鎮(zhèn))。四歲能誦詩,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授吏部員外郎,進郎中。又謫常州通判,改戶部主事,不久改禮部祠祭司。歷任吏部員外郎、山東提學僉事、江西參議、河南參政。侍郎王杲愛其才,欲議進用,唯慎中昔曾忤大學士夏言,故為夏所黜落。
人物簡介
薛寀(1598年—1662年),字諧孟,號歲星,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明末政治人物。方山先生薛應旂之玄孫,祖父薛敷教,萬歷十七年進士。生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十七日,四歲失母,九歲能作詩,十四補諸生,二十七丁父艱。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應天鄉(xiāng)試,崇禎四年(1631年)聯(lián)捷辛未科進士,廷對注授知州,乞改武學教授,六年癸酉轉南京助教,七年甲戌遷南京刑部主事,八年升刑部郎中,十年丁丑出知開封府。值寇亂,與熊文燦議剿撫不合,十一年冬自投劾歸常州。歸六年,甲申明亡,棄家為僧。以己名寀也,去冠,故去宀;去發(fā),故去丿,因姓米氏,號米堆山和尚。亦署衲米,徜徉云水間,不問世事,清康熙二年甲辰(1662)臘月十二日病卒,年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