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攀龍

相關人物:共 64 位
共 6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汝正,號龍超、后庵。
崇禎貢生。
師從高攀龍、錢一本,曾主東林講會。
明亡,隱居不出,卒年八十四。
有《三像精粹》、《春秋傳戴記纂疏》。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宿夢鯉,字龍吉,號仁寰。
無錫人。
萬歷34年舉人,除松陽知縣。
與東林諸子過從甚密,尤其與高攀龍交往最久。
,著《易纂全書》、《五經百家類纂》、《古今類書》等,年八十一卒。

人物簡介

梁溪詩鈔
高材,字充甫,號靜成,無錫人,辛卯舉人,官黃巖至縣。
明代東林黨領袖高攀龍之祖父。
七歲能作偶句,十歲能文,以嘉靖辛卯舉鄉(xiāng)試。
為人剛果英邁,重名節(jié),多智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24—1596 【介紹】: 明湖廣黃安人,字在倫,號楚侗,晚年講學天臺山,人稱天臺先生。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授行人。擢御史,出按甘肅。秉公彈劾,無所私。隆慶初,為大理寺丞,忤高拱,謫官。萬歷中,歷刑部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張居正奪情,定向譽之而貶言者,時議訾之,告歸。學術本王守仁,初與李贄為友,招之至黃安,論學主張不同,乃相交惡。有《耿子庸言》、《先進遺風》、《耿天臺文集》等。
維基
耿定向(1524年—1596年),字在倫,號楚侗,人稱天臺先生,湖廣黃安(今湖北紅安)人,同進士出身。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科湖廣鄉(xiāng)試第二十七名舉人,三十五年(1556年)登丙辰科會試四名,廷試三甲一百三名進士,吏部觀政,授行人司行人,三十八年九月考選云南道試御史,三十九年三月實授,四月吏部尚書吳鵬攀附嚴嵩,耿定向上書奏揭發(fā)吳鵬的六條罪狀。
四十一年(1562年)三月提調南直隸學校。
隆慶元年(1567年)七月升大理寺右寺丞,二年九月回籍養(yǎng)病。
高拱擅權,四年十月官員考察以浮躁淺露,被貶為橫州判官。
后遷衡州府推官,升工部屯田司主事。
萬歷初,朝臣舉薦,九月升尚寶司丞,二年八月升本司少卿,三年三月升太仆寺少卿,數(shù)日后再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御史協(xié)理院事,告歸。
萬歷六年七月以原職起任福建巡撫,八年請告歸。
十二年三月詔起為左僉都御史協(xié)理院事,八月升左副都御史協(xié)理院事,十三年四月升刑部左侍郎,十五年十一月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十七年九月官至戶部尚書、總督倉場,十一月科道論劾,以病乞休,辭官回鄉(xiāng)。
萬歷二十四年八月去世,享年七十三,朝廷追贈其太子少保,謚恭簡。
除此他還是明代著名的理學家。
曾在天臺山上筑天臺書院,并與弟耿定理、耿定力一起講學授徒,潛心學問,是活躍在陽明后學時期講學舞臺上的重要人物。
他推動了當時的講學運動,并且注重糾偏救弊,有利于社會風俗的改善,其部分思想主張成為東林學派的先聲。
耿定向因李贄鼓倡狂禪,學者靡然從風,指責其「異端」思想,稱李贄使「后學承風步影,毒流萬世之下」。
耿定向在傳播學術、培養(yǎng)人才方面卓有成效。
高攀龍曾說:“平日私心不大服耿先生,不知其秉教鐸乃端正如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39—1610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國瑞,號啟新。萬歷十一年進士,除廬陵知縣,征授御史,出按廣西。上論相、建儲二疏,言最戇直,神宗銜之,因斥為民。既歸,潛心學問,與顧憲成等分主東林講席,學者稱啟新先生。家居二十五年而卒。有《像象管見》、《遁世編》等。
維基
錢一本(1539年—1610年),字國瑞,號啟新。
南直隸武進(今江蘇常州)人。
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十九名,萬歷十一年(1583年)進士。
任廬陵知縣,授福建道御史,劾江西巡按祝大舟。
又曾劾張居正假圣旨以塞言路,因上《論相》、《建儲》二疏論政弊,觸怒神宗,被削職為民。
筑經正堂,研究六經,尤邃于《》,曾與顧憲成、高攀龍等分主東林講席,人稱“東林八君子”。
天啟初追贈太仆寺卿。

人物簡介

維基
譚一召,字忠卿,江西南安府大庾縣人,民籍。
江西鄉(xiāng)試第十六名,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科會試第八十二名,登三甲第一百四十五名進士。
歷任臨武縣、東莞縣知縣,累升南京刑部郎中。
因論高攀龍、楊應宿事,被斥為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伯勛,號靜馀。
萬歷十三年舉人。
東林之會,高攀龍以前輩事之。
嘗訓其子曰:“口不說欺心語,身不為欺心事,出無慚朋友,入無慚妻子,方可名學人。
”鄉(xiāng)里咸誦其言。

人物簡介

維基
楊應宿,字宗辰,陜西蒲城縣人,軍籍。
陜西鄉(xiāng)試第五十一名。
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會試第一百二十八名,登進士第三甲第七十八名。
授戶部主事,升郎中。
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侍郎趙用賢、都御史李世達等罷官,朝議多歸咎首輔王錫爵。
行人高攀龍和御史袁可立上疏指責其排斥異己,并斥責鄭材、楊應宿讒言誣陷。
楊應宿上疏反彈劾高攀龍。
神宗下旨貶高攀龍為廣東揭陽典史,貶楊應宿為湖廣經歷。
楊應宿遂棄官歸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50—1612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涇里(今無錫錫山區(qū)張涇鎮(zhèn))人,字叔時,別號涇陽。
萬歷八年進士。
授戶部主事。
十五年以上疏語侵執(zhí)政,謫桂陽州判官。
歷遷至吏部員外郎、文選郎中,二十二年以廷推閣臣忤旨,削籍歸。
在里與弟顧允成倡修東林書院,偕同志高攀龍等講學其中,辟王守仁“無善無惡心之體”之說,又諷譏朝政,評論人物。
朝士慕其風者多遙相應和,由是東林之名大著。
崇禎初贈吏部右侍郎,謚端文,人稱涇陽先生。
有《小心齋札記》、《涇皋藏稿》、《顧端文遺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50—1616 【介紹】: 明撫州府臨川人,初字義少,改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繭翁。
早有文名,不應首輔張居正延攬,而四次落第。
萬歷十一年進士。
官南京太常博士,遷禮部主事。
以疏劾大學士申時行,謫徐聞典史。
后遷遂昌知縣,不附權貴,被削職。
歸居玉茗堂,專心戲曲,卓然為大家。
與早期東林黨領袖顧憲成、高攀龍、鄒元標及著名文人袁宏道、沈茂學、屠隆、徐渭、梅鼎祚等相友善。
有《紫釵記》(《紫簫記》改本)、《還魂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或《臨川四夢》。
另有詩文集《紅泉逸草》、《問棘郵草》、《玉茗堂集》。
詞學圖錄
湯顯祖(1550-1616) 字義仍,號若干,又號海若、清運道人。祖籍臨川縣云山鄉(xiāng),后遷居撫州湯家山。劇作家、文學家。21歲中舉,34歲中進士,后歷任太常博士、詹房事主簿、禮部祠祭司主事。有《紫釵記》、《南柯記》、《牡丹亭》、《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又有詩集《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棘郵草》二卷。
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義仍,臨川人。萬歷間官祠部。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義仍,臨川人。萬歷癸未進士,除南太常博士遷南禮部主事謫徐聞典史遷知遂昌縣有玉茗堂集
維基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晚號繭翁,別署清遠道人,室名玉茗堂。
江西臨川縣人。
明代政治家、文學家、戲曲家、教育家。
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進士,歷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南京刑部主事、南京禮部祠祭清吏司主事,謫廣東徐聞縣典史、浙江遂昌縣知縣。
其戲曲非常知名,乃與莎士比亞同期及影響力相若的偉大劇作家。
除了戲曲之外,又擅長八章文,與王鏊、唐順之、瞿景淳、歸有光等并稱明朝舉業(yè)八大家。
湯顯祖出生于書香門第,祖父湯懋昭好老莊、喜談神仙,父親湯尚賢為人嚴正,從小便飽讀詩書,性格剛正不阿。
隆慶四年(1570年)江西鄉(xiāng)試第八名舉人,萬歷五年(1577年)湯顯祖進京趕考,因不肯接受首輔張居正的拉攏,結果兩次落第。
萬歷八年(1580年)湯顯祖第四次往北京參加春試。
張居正三子張懋修去看望湯顯祖,湯顯祖也曾回訪而不遇。
直到萬歷十一年(1583年)他33歲時,即張居正死后次年,才考中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進士。
湯顯祖中了進士后,仍不肯趨附新任首輔申時行,故僅能在南京任虛職。
在職期間,與顧憲成、高攀龍等東林黨人交往甚密。
萬歷十九年(1591年)他又寫了《論輔臣科臣疏》,揭發(fā)時政積弊,抨擊朝廷,彈劾大臣,因而觸怒了明神宗。
之后被謫遷廣東徐聞典史。
后又調任浙江遂昌知縣。
湯顯祖在地方為官清廉,體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終還是因不滿朝政腐敗,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棄官回鄉(xiāng),在臨川建了一座閑居,號玉茗堂,從此致力于戲劇和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終其一生。
共 6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