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陸粲

相關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鄧黻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松江府華亭人,遷居常熟,字文度。正德二年舉人。通經博古,嘗仿呂祖謙《大事記》,論次古今得失,編成卷帙。亦工詩。卒年八十八。
明詩紀事·戊簽·卷十
黻字文度,其先松江華亭人,徙常熟。
正德丁卯舉人。
(《列朝詩集》:文度以通經博古為學。
嘗仿呂成公大事紀論次古今得失,類成卷帙,曰:「如有用我,執(zhí)此以往。
」詩學昌黎、東坡,不肖時調,為文有體要。
陸子馀、歸熙甫皆稱之。)

人物簡介

明詩紀事·甲簽·卷二十五
南,一名南老,字正道,吳人。
元季江浙行省照磨。
明初徵詣太常議《》,《》成發(fā)臨安居住,放還。
有《姑蘇雜詠》、《拙逸齋稿》。
(《西湖竹枝集》:周正道才性清贍,刻意讀書,所交皆一時名公卿,其為詩文,尤有法度。
田按:明初高季迪有《姑蘇雜詠》,王仲光有《吳下古跡詩》,周正道亦有《姑蘇雜詠》。
陸子馀跋季迪詩后謂正道于季迪頗肆詆訾,可謂不自量。
然正道嘗與楊鐵崖、倪元鎮(zhèn)諸人游,稱為好事。
元鎮(zhèn)每入城訪正道,必先使人投剌。
正道禮遇特厚,凡燕室柱礎之間,先洗滌然后延坐。
故元鎮(zhèn)常主其家,為作著色山水。
李竹懶常見之,詫為云嵐霞靄,尤極鮮麗。
所寫松皆枯毫渴筆,就意為之,而天趣溢出。
正道題云:「云林小景著色者甚少,嘗客寒齊,間作一二,觀其繪染,深得古法,殊不易也。
」元鎮(zhèn)畫,江南人家以有無為清俗,若著色山水尤百不得一二也。
正道詩牧齋評為庸劣,詆訾過甚。
余甄錄數詩,亦殊不墮惡趣也。)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其先道州人。徙家吳中,以薦補信州永豐學教諭,歷淮南行省照磨官。明初徵赴太常議禮,發(fā)臨濠,尋放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8—1554 【介紹】: 明江西南昌人,字悅之,號北原。正德九年進士。授禮科給事中。寧王朱宸濠將反,浹首發(fā)其謀。嘉靖初,以議“大禮”稱旨,累遷為右都御史,掌院事。又因議獄觸帝怒,革職。后復起,官至吏部尚書。以諫帝信左道事,忤旨革職。
維基
熊浹(1468年—1554年),字悅之,號北源,江西南昌府南昌縣人,正德甲戌進士。
嘉靖年間官至吏部尚書。
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進士,授禮科給事中。
寧王朱宸濠將謀反,熊浹與御史熊蘭草擬奏疏,交予御史蕭淮上奏,朱宸濠只得倉促舉事,埋下敗因。
此后,熊浹奉命審核松潘邊餉。
副總兵張杰倚仗江彬勢力,受賄上萬,并誘殺熟番千人。
之后又嘗率家眾攔截攻擊副使胡澧。
當地巡撫、按察使不敢進言。
熊浹抵達后舉報其事,張杰遂被罷官。
明世宗繼位后,廷臣為大禮議之事爭論不息。
熊浹上疏支持世宗立生父為皇考。
嘉靖元年(1522年)其由刑科右給事中出任為河南參議。
遇喪歸鄉(xiāng)。
嘉靖六年(1527年)守喪期滿后歸朝,召修《明倫大典》,破格提拔為右僉都御史,協(xié)理都察院事。
嘉靖七年(1528年)四月升大理寺卿,不久又升右副都御史。
《明倫大典》書成后,轉左副都御史。
嘉靖八年(1529年)二月升右都御史,掌管都察院事。
京師有民張福起訴同鄉(xiāng)張柱殺害張福母親,東廠介入后,刑部定張柱死罪。
張柱不服,張福的姐姐亦哭著報官,稱母親是張福所殺,而其相鄰也都作證。
世宗下詔刑部郎中魏應召復查,改判張福之罪。
東廠上奏法司妄斷人罪,世宗大怒,將魏應召投入詔獄。
熊浹仍然堅持魏應召的主張,世宗大怒,將熊浹免職。
工科給事中陸粲、劉希簡上疏勸阻,均被逮捕入詔獄。
刑部左侍郎許贊又改張柱為死罪,魏應召與鄉(xiāng)人等充軍,張福姊授杖刑一百下,人們都認為是冤案。
當時,因為世宗忌諱孝宗、武宗的妻家,張柱其實為明武宗皇后夏氏的仆人,所以世宗定要置之于死地。
熊浹家居十年。
世宗巡視承天府期間,與近臣談論舊人,提到熊浹,于是召為南京禮部尚書,改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召為兵部尚書,掌管都察院事。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代替許贊為吏部尚書。
當時,世宗迷戀仙臺,熊浹上疏稱其為妄謬,招致世宗大怒,但因大禮議事,不予追究。
六年后二品滿,加太子太保,因事奪俸。
熊浹深知世宗之意,遂借病請求歸鄉(xiāng)。
世宗大怒,遂貶其為民。
十年后,熊浹去世。
隆慶元年(1567年)恢復官職,并賜予祭葬,謚恭肅。

人物簡介

維基
周時望,字公儼,號城山,江西廣信府貴溪縣人,進士出身。
正德五年庚午科舉人,九年(1514年)甲戌科二甲七十四名進士。
初授廣德州知州,正德十六年(1521年)升刑部員外郎,歷升吏部文選司郎中,嘉靖八年(1529年)八月大學士張璁、桂萼被工科給事中陸粲彈劾后被免官,周時望也因是桂萼鄉(xiāng)黨被逮問去職。

人物簡介

維基
陳之良(1493年—16世紀),字伯善,湖廣德安府隨州應山縣人。
陳之良是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嘉靖二年(1523年)成進士,授工部主事,管北徐呂梁,革除破舊水利,轉任刑部郎中,謹慎理刑,不畏權貴。
給事中陸粲、行人岳倫等上疏張璁、桂萼專權納賄,下刑部推審,他如實奏覆,不久張璁回到內閣,因此在嘉靖八年(1529年)被革職閒住,家居四十馀年后去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河南洛陽人,字文宿,號東榖。正德十六年進士。授章丘知縣。嘉靖初入為兵科給事中,坐言事謫高平丞,后累遷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晉戶部尚書。俺答兵臨京師城下,應奎議加派,驟增銀一百十五萬有奇。三十一年,條上京邊備用芻糧之數,言財政困難狀。帝疑有侵冒,給事中徐公遴劾應奎粗疏自用,遂改南京工部尚書,移戶部,致仕歸卒。
維基
孫應奎(1486年—1570年),字文宿,別號東榖,河南河南衛(wèi)(今河南省洛陽市)軍籍,直隸長洲縣人,官至戶部尚書。
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科河南鄉(xiāng)試舉人,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三甲四十一名進士,授山東章丘縣知縣。
嘉靖四年(1525年),入為兵科給事中,彈劾楊一清、張璁、桂萼。
世宗慰留楊一清,戒諭張璁、桂萼。
繼而同官王準、陸粲因彈劾張璁、桂萼下吏部謫邊,未加罪于孫應奎。
九年六月升戶科左給事中,不久,孫應奎彈劾吏部尚書方獻夫。
十年七月因再次彈劾張璁而下詔獄,之后釋放回職。
嘉靖十一年(1532年),被貶高平縣縣丞。
升滕縣知縣,歷南京兵部車駕司郎中,十七年二月升四川布政司右參議,十八年八月升湖廣按察司副使,督采大木,因事連坐被捕,隨即獲釋。
晉浙江布政使司左參政,升湖廣按察使,二十六年二月官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順天。
二十八年十月升為左副都御史,回都察院管事,二十九年三月遷戶部右侍郎、總督倉場督理西苑農事,十月進戶部尚書。
任期內負責籌畫兵餉抵禦俺答汗入侵。
三十一年七月被彈劾去職,改南京工部尚書,三十二年十一月改南京戶部尚書,三十五年二月引年致仕,歸鄉(xiāng)去世。

人物簡介

維基
魏應召(1485年—?
年),字維翰,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民籍。
治《詩經》,行四,由國子生中式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六名舉人,年三十九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二百五十一名,第二甲第七十七名進士。
歷官刑部郎中,嘉靖八年七月審理張福、張柱案時,以擅出入人罪,命三法司及錦衣衛(wèi)鎮(zhèn)撫司逮問,都御史熊浹也因徇情曲護被革職,工科給事中陸粲、劉希簡等人上疏申救,亦被下獄,應召后被發(fā)邊衛(wèi)充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7—1537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初名灼,字子玄,號天池山人,又號清癡叟。
陸粲弟。
諸生。
十九歲作《王仙客無雙傳奇》(即《明珠記》),自選伶人演出。
性豪蕩不羈,日夜與客劇飲歌呼。
喜游,足跡遍南北。
有《冶城客論》、《太山稿》及傳奇《南西廂》、《懷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