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相土

相關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傳說中遠古帝王。姜姓,號烈山氏,一作厲山氏。傳與黃帝同為少典之子,娶于有蟜氏而生。原居姜水,東進中原,曾與黃帝戰(zhàn)于阪泉,戰(zhàn)敗。一說炎帝即神農氏,阪泉敗后,姜姓部落與姬姓部落聯(lián)合,于是炎黃同為中原各族之共同祖先。
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帝生于姜水。
(《說文》)因姓姜,以火德王,稱炎帝。
一云赤帝。
一云有焱氏。
始作耒耜,號神農氏。
一云農皇。
以起烈山,亦號烈山氏。
一云厲山氏。
一云連山氏,一云朱襄氏。
初都陳,后居曲阜,在位百二十年,傳八世五百三十年。
一云傳十七世,一云七十世。
謹案《漢。
藝文志》農家有《神農》二十篇,本《注》云:「六國時,諸子疾時怠于農業(yè),道耕農事,托之神農」。
師古引劉向《別錄》云「疑李悝及商君所說」。
兵陰陽家又有《神農兵法》一篇,五行家有《神農大幽五行》二十七卷,雜占家有《神農教田相土耕種》十四卷。
經方家有《神農黃帝食禁》七卷,《周禮。
醫(yī)師疏》引《食禁》作《食藥》。
神仙家有《神農雜子技道》二十三卷,獨《本草》不見,見《平帝紀》及《樓護傳》,蓋《食禁》、《食藥》即《本草》矣。
倉頡造字在黃帝時,前此未有文字。
神農之言,皆后人追錄。
晁錯所引,顯是六國時語。
即《六韜》及《管子》、《文子》所載,亦不過謂神農之法,相傳如是。
豈謂神農手撰之文哉。
今除《本草》見存外,皆入錄。
昌若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商族首領相土子。
相士卒,繼立。
國淵 朝代:曹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三國魏樂安蓋人,字子尼。
師事鄭玄。
曹操辟為司空掾屬,使典屯田。
相土處民,明功課之法,五年中倉廩豐滿。
累遷魏郡太守、太仆。
布衣蔬食,恭儉自守。
卒官。
全三國文·卷二十四
淵字子尼,樂安蓋人,師事鄭康成,后避亂遼東。還,曹公辟為司空掾屬,典屯田事,尋為長史,遷魏郡太守,拜太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95—580 【介紹】: 北齊僧。朝歌人。俗姓劉。十二歲投道藥禪師出家。博通玄義,名聞伊洛。講《法華》、《涅槃》諸經,無不嘆伏。北齊文宣帝事之如佛,授為大統(tǒng)。有《大乘義章》等。
全后周文·卷二十二
法上俗姓劉,朝歌人,高齊時相州定國寺戒師,終于周。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九 持志科
姓劉氏。
朝歌人也。
五歲入鄉(xiāng)塾。
通所習誦。
六歲。
嘗隨其季父入佛寺。
輒禮拜贊嘆。
九歲。
偶閱涅槃。
即厭世求出家。
年十二。
投道藥禪師薙落。
往來相土。
東都識者。
謂之圣沙彌。
后潛林慮山。
誦法華維摩經。
甫浹旬。
二部俱習。
兼通其義。
俄又入洛。
名聲藉甚。
年十五。
講法華。
酬抗疑難。
莫不嘆伏。
善詰問。
好徵覈。
而容貌黎瘠。
故時人為之語曰。
黑沙彌若來。
高座逢災。
會歲歉。
茹蔬紉草。
以免饑凍。
而專意涅槃。
精神日進。
遂從光公。
稟具戒。
尋候父疾。
至則殂矣。
因手度母氏女兄。
攜入鄴都。
夏于少林。
秋還省覲。
薦荒之際。
未諧寧謐。
眾請弘演。
于是以十地地持楞伽涅槃等部。
輪貫不已。
并著文疏。
且機算無撓。
紀綱有截。
故時人復為之語曰。
京師極望道場法上。
年垂四十。
游化懷衛(wèi)。
頃之大將軍高澄。
奏為昭玄統(tǒng)掌錄僧事。
及齊革命。
職仍舊。
文宣御宇。
詔授菩薩戒。
帝躬布發(fā)于地。
使上踐焉。
天保二年。
詔廢鷹師曹地。
為報德寺。
且樹寶塔。
為太皇太后。
祈冥福。
未幾。
升大統(tǒng)。
初朝廷議置十統(tǒng)。
而病其稱號不異。
以奏。
帝手注其狀曰。
上法師可為大統(tǒng)。
馀為上統(tǒng)。
高句麗國丞相王高德。
致書問教門端緒。
具書答之。
不錄。
詔住相州定國寺。
又以施利。
營脩定寺于鄴之西山。
山本名合水。
于山之巔。
造彌勒堂。
供百五十僧。
齊亡。
周氏廢教。
上自爾俗服隱居。
祈生彌勒內院。
不復至脩定寺矣。
大象初。
隋文相周。
漸隆大法。
上聞之。
喜形于色。
體雖羸弱。
遽以袈裟覆頂。
使弟子舁之。
至脩定寺。
合掌三禮。
右繞而出。
即合水山舍。
誦維摩勝鬘經等而卒。
二年七月十八日也。
壽八十六。
撰增一數(shù)法四十卷。
佛性論二卷。
大乘義章六卷。
眾經錄一卷。
行世。
弟子靈裕有傳。
續(xù)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篇四
釋法上。
姓劉氏。
朝歌人也。
五歲入學。
七日通章。
六歲隨叔寺中觀戲。
情無鼓舞。
但禮佛讀經。
而聲氣爽拔。
眾人奔繞傾渴觀聽。
年登八歲。
略覽經誥薄盡其理。
九歲得涅槃經披而誦之。
即生厭世。
至于十二投禪師道藥而出家焉。
因游相土尋還汲鄉(xiāng)。
又往東都棲遑務道。
神氣高爽照曉詞論。
所在推之咸謂圣沙彌也。
后潛林慮上胡山寺誦維摩法花。
才浹二旬兩部俱度。
因誦求解。
還入洛陽。
博洞清玄名聞伊滏。
年暨學歲創(chuàng)講法花。
酬抗疑難無不嘆伏。
善機問好徵覈。
決通非據(jù)昌言勝負。
而形色非美。
故時人諺曰。
黑沙彌若來。
高座逢災也。
后值時儉衣食俱乏。
專意涅槃無心饑凍。
故一粒之米加之以菜。
一衣為服兼之以草。
練形將盡而精神日進。
乃投光師而受具焉。
性戒夙成不勞師導。
勤勤諦理無失寸陰。
忽聞父病尋往覲之。
既至即殂。
一宿同止明旦赴洛。
度母及姊將入鄴都。
時屬大荒投奇無指。
聽法心猛委而南旋。
夏聽少林秋還漳岸。
母子相見。
不覺潸然。
既慧業(yè)有聞眾皆陳請。
乃講十地地持楞伽涅槃等部。
輪次相續(xù)并著文疏。
又偏洞算數(shù)明了機調。
綱紀法化難繼其塵。
故時人語曰。
京師極望。
道場法上。
斯言允矣。
年階四十游化懷衛(wèi)。
為魏大將軍高澄奏入在鄴。
微言一鼓眾侶云屯。
但上戒山峻峙慧海澄深。
德可軌人。
威能肅物。
故魏齊二代歷為統(tǒng)師。
昭玄一曹純掌僧錄。
令史員置五十許人。
所部僧尼二百馀萬。
而上綱領將四十年。
道俗歡愉朝庭胥悅。
所以四方諸寺咸稟成風。
崇護之基罕有繼釆。
既道光遐燭。
乃下詔為戒師。
文宣常布發(fā)于地令上踐焉。
天保二年又下詔曰。
仰惟慈明緝寧四海。
欲報之德。
正覺是憑。
諸鷙鳥傷生之類。
宜放于山林。
即以此地為太皇太后經營寶塔。
廢鷹師曹為報德寺。
斯即碎蕩邪霧載清佛海。
當時昌盛自古推焉。
上總擔荷并得緝諧。
內外闡揚皂白咸允。
非斯柱石。
孰此棟梁哉。
且而景行既宣。
逸向遐被。
致有高句麗國大丞相王高德。
乃深懷正法崇重大乘。
欲播此釋風被于海曲。
然莫測法教始末緣由西徂東壤年世帝代。
故具錄事條。
遣僧向鄴。
啟所未聞事。
敘略云。
釋迦文佛入涅槃來。
至今幾年。
又于天竺幾年方到漢地。
初到何帝年號是何。
又齊陳佛法誰先傳告。
從爾至今歷幾年帝。
遠請具注。
并問十地智論等人法所傳。
上答略云。
佛以姬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歲生。
十九出家。
三十成道。
當穆王二十四年癸未之歲。
穆王聞西方有化人出。
便即西入而竟不還。
以此為驗。
四十九年在世。
滅度已來至今齊代武平七年丙申。
凡經一千四百六十五年。
后漢明帝永平十年。
經法初來。
魏晉相傳至今流布。
上廣答緣緒。
文極指訂。
今略舉梗槩。
以示所傳。
末敕住相州定國寺。
而容德顯著感供繁多。
所得世利造一山寺。
本名合水。
即鄴之西山。
今所謂修定寺是也。
山之極頂造彌勒堂。
眾所莊嚴備殫華麗。
四事供養(yǎng)百五十僧。
及齊破法湮。
僧不及山寺。
上私隱俗服習業(yè)如常。
愿若終后覲睹慈尊。
如有殘年愿見隆法。
更一頂禮慈氏如來。
而業(yè)行精專幽明感遂。
屬隋運將動佛日潛離。
深果宿心喜遍心府。
羸瘦微篤。
設輿坐之。
袈裟覆頭。
弟子扛舉往升山寺。
合掌三禮右繞三周。
便還山舍誦維摩勝鬘。
卷訖而卒于合水故戾。
春秋八十有六。
即周大象二年七月十八日也。
上形量過人苕然眾表。
百千眾中孤起頸現(xiàn)。
衣服率素納補為宗。
五條祇支由來以布。
法衣瓶缽以外更無馀財。
生不屨乘步以畢命。
門人成匠。
任情所學。
不私己業(yè)。
偏用訓人。
言常含笑罪不加杖。
自上未任已前儀服通混。
一知綱統(tǒng)制樣別行。
使夫道俗兩異。
上有功焉。
制寺立凈亦始于此。
故釋門東敞。
能扇清風。
莫與先矣。
初天保之中。
國置十統(tǒng)。
有司聞奏事須甄異。
文宣乃手注狀云。
上法師可為大統(tǒng)。
馀為通統(tǒng)。
故帝之待遇事之如佛。
凡所吐言無不承用。
又遵重戒禁。
愿常宣說盡報行之。
每至布薩晨旦。
致厚供設禮請僧。
及年高聲變恐煩于眾。
歲暮之夕猶遵此法。
其奉信也如此。
撰增一數(shù)法四十卷。
并略諸經論所有名教。
始從一法十百千萬有若數(shù)林。
寔傳持之要術也。
又著佛性論二卷大乘義章六卷。
文理沖洽詳略有聞。
又撰眾經錄一卷。
包舉品類耳。
并行于世。
有弟子法存者。
本是李老。
監(jiān)齊天保屏除歸于釋種。
明解時事分略有據(jù)。
上乃擢為合水寺都維那。
當有齊之盛。
每年三駕皆往山寺有所覲禮。
六軍既至供出僧廚。
存隨事指撝前后給濟三宮并足。
后終于隋初。
靈裕法師資學有承。
為之本傳。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令觀。
莆田黃氏子。
十三出家廣化寺。
十八受具。
通易孟子莊老諸書。
已而撥去。
聽講大乘經論。
他日讀楞嚴經。
駭然大悟曰。
世徒傳當年圓覺之圭峰。
何知不有今日楞嚴之我耶。
未幾。
得寺之安養(yǎng)院。
折筇壞戶而居之。
標尚質素。
語終日不妄出身。
非有迫致。
或竟歲未嘗倚閭。
閱大藏經。
更數(shù)返。
雖老益力。
又天性慈甚。
哀病者而急阨窮。
咒食放生。
無不為者。
貲不逮必解衣就質。
無難色。
事佛朝香夕燈者五十年。
不驅蚊。
不搔餒虱。
不以匡眾。
為己任人。
或戲之曰。
憊乎。
觀公奚事爾為。
師曰。
吾非憊者。
正恐坐此得憊耳。
其密意警人類如此。
忽一日示疾。
語其徒曰。
有六上人。
當過我。
亟具茗果。
眾疑師屬疾語迷謬。
既而人有赍像自遠至者。
物色之正六。
則傅金羅漢也。
是夜沐浴。
黎明更衣。
敷座。
與眾別。
勉以無負佛祖。
語已抵掌就寂。
實元祐三年八月也。
住壽九十一。
僧臘七十三。
居三日頂猶溫。
茶毗于寺之北岡。
火行異香。
收燼得舌根不壞。
其徒塔之。
夜有光炯然。
自茶毗所。
屬塔中。
如往還狀。
又三日。
現(xiàn)金銀色舍利。
環(huán)五里馀。
尺草寸木。
悉發(fā)光曜。
蹶石相土。
無不得者。
而不窮也。
旁近居民。
至取以售用。
奇矣。
盛哉。
則師生平功行存養(yǎng)之實。
可知矣。
莫震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福建侯官人,字廷威。
正統(tǒng)四年進士。
任嘉魚知縣,每年春冬親行郊野,相土宜,修陂池,與民興利。
官至延平同知,卒。
維基
莫震(1409年—?),字霆威,直隸蘇州府吳江縣人,軍籍。同進士出身。正統(tǒng)三年(1438年)戊午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五十五名。正統(tǒng)四年(1439年)聯(lián)捷己未科會試第九十七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一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0—1566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志澄,號芝山。楊守阯子。以蔭為太學生,授南京鴻臚寺丞,遷貴池知縣,歷知忻州及沔陽州,俱有政聲。
甬上耆舊詩·卷十三
字志澄,號芝山。
父碧川先生,年四十五,始舉公。
自兒時即嗜學,步履如老成。
以父任為鴻臚丞。
大鴻臚劉公數(shù)稱公曰:任子自有奇,此唐裴李宋范韓后人也。
公在散曹歷九年,祿入甚少,乃以月奉所積,計口畫日而食之,不溢用一錢。
秩滿,出知貴池縣。
池濱江使傳驛絡,民好訟最,號難治。
公至,相土俗所宜稽故牒,為去民所不便。
期月間,上信下服,遂大治。
時涇縣有王瓚者,負青陽富家周鑒錢,欲陷之,乃養(yǎng)一丐婦于家,及鑒索錢,婦死,遂誣鑒殺之。
守令俱以周富家避嫌,莫為白,御史檄公往治。
公廉知其情,乃瓚門有溝陰,易朽椽為橋,俟鑒至,驅婦出與爭,墮橋死,即婦不知也。
遂定瓚罪,鑒得免。
石埭一楊翁生二子,長子有子曰標,次子死而其婦與仆奸,翁逐之,仆復潛至其家,翁指為盜,撲殺之。
是日標在青陽,為所親壽置酒,而仆家控謂標所殺,系獄。
翁歷訴標在外,身當伏罪,俱不聽。
復檄公治,公復偵得,乃使標具言青陽酒坐客姓名,盡逮至入訊,使各在一所,每一人入,輒使言客何人,若出一口。
乃斷翁出錢收埋,釋標出。
后三年,公道經其家,盡室男女出羅拜,且攜一小兒告曰:此標出后所生也,非公,楊氏斬矣。
縣中王武與劉廷璋相結為奸。
一日,廷璋懷偽金過武家,武謂其果金也,醉以烈酒殺之,使其妻共舁而沈于江。
公訪得,坐武死,吏謂其妻應從坐。
公曰:婦人惟夫所使,且吾憐其兩兒俱褓也。
銅陵諸生胡弘緒有才,試輒高等。
會其仆挈家走,潛跡所往,縛詣縣。
而仆巳得,疾死獄中。
其家人控胡生,遂被系,不得白御史。
亦下公治,公詳鞫之,謂生縛其仆以詣令,非私治也。
仆背主應得罪,且巳先有病,遂原胡生。
公念鄉(xiāng)試期迫,即夕具獄牒以上,胡生隨出。
是歲舉于鄉(xiāng),其辨冤,獄釋滯多類此。
由是御史臺監(jiān)司檄委無虛日,在縣未常得煖席,旌舉凡十數(shù)。
六年,遷知沂州,諸部使者聞之,嘆曰:豈有美如貴池,僅得薄遷耶?
去之日,惟敗橐數(shù)事,圖書蕭然,傾一縣人,出送無不泣下者。
在沂一年,以才徙知沔陽,復三年,其奏治俱如貴池時。
公性澹于進取,遂力請老歸。
家居恂恂然,身敦至行,比于萬石君。
與戴南江諸老為耆會,日相唱酬。
年至九十,猶手抄古今野史、叢談。
里中先輩詩,歲必滿篋,諸楊推為祭酒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