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635 【介紹】: 明大名府大名人,字靖之。萬歷三十五年進士。崇禎二年,官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輔政。袁崇煥率兵入援京師,被誣下獄?;鼣?shù)請帝慎重處之。帝不省。又請勿求治太急,帝亦不能用。三年,為首輔,進文淵閣大學士。旋為溫體仁輩所攻,致仕。卒謚文穆。有《云石堂稿》。維基
成基命(1559年—1635年),字靖之,號毖予,直隸大名人。官至內閣首輔。為官清廉,有“清白相公”之稱。成基命長身玉立,為諸生時,與高陽孫承宗齊名。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中進士,選庶吉士。歷任司經局洗馬,國子監(jiān)司業(yè)等職,升禮部右侍郎兼太子賓客,改掌南京翰林院。天啟六年(1626年),魏忠賢因其為楊漣的同門,迫使其落職閑住。崇禎元年(1628年),起為吏部左侍郎。次年恰逢己巳之變,京師戒嚴,成基命上疏請求起用孫承宗再次任為樞輔,并消除爭議,得到明毅宗嘉許。后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輔政。庶吉士金聲推薦僧將申甫,明毅宗命其視察,其上言該部隊不可用,后果也正如此。當袁崇煥、祖大壽戍京時,發(fā)生滿桂的“關寧軍箭射事件”(即當時滿桂帶軍攻擊后金軍主力,并在北京城外與金軍拼殺潰敗后,向關寧軍(袁崇煥部隊)靠攏,卻遭到友軍箭射。滿桂身中五箭,其中三支貫體,箭上有關寧軍標記)。思宗逮捕了袁崇煥,祖大壽在一旁雙腿顫抖。成基命于是叩首請帝慎重,但帝未許。祖大壽回營后即帶兵東逃,思宗非常憂慮。成基命于是提出由袁崇煥寫信召回,后在孫承宗協(xié)力下穩(wěn)住軍心。但在召對中,基命提出施政從緩,卻與思宗想法相左。工部主事李逢申劾成基命欲脫逃袁崇煥的罪行,李逢申反被降職。在韓爌、李標相繼離職后,崇禎三年(1630年),成基命成為過渡首輔,與周延儒、何如寵、錢象坤主持內閣。之后,溫體仁、吳宗達也進入內閣。后來在商議袁崇煥事時,恰逢成基命得病,錦衣衛(wèi)張道浚、工部主事陸澄源等上疏指責其在袁案中委卸避事,有牽入跡象。成基命自感大勢已去,當年辭職。崇禎帝挽留,成基命連續(xù)上疏三次請辭離任。崇禎八年,成基命于家中去世。贈少保,謚號文穆。葬今河北邯鄲市大名縣南關。
人物簡介
【生卒】:1569—1638 【介紹】: 明山東淄川人,字景曾。萬歷二十年進士。授松江推官。泰昌時,官至太仆卿。天啟元年,遼陽陷落,廷議加強海防,改右僉都御史,巡撫天津。在任設鎮(zhèn)海諸營,用戚繼光遺法,水軍先習陸戰(zhàn),軍由是可用。五年,以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次年,改南戶部尚書,以忤魏忠賢引疾歸。崇禎初起戶部尚書,條上諸事,帝悉允行。旋因事被劾下獄,未幾得釋。致仕卒。有《石隱園藏稿》。維基
畢自嚴(1569年—1638年),字景曾,號白陽,山東淄川縣(今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王村鎮(zhèn)西鋪村)人。官至戶部尚書。山東戊子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進士。授松江推官,歷任刑部主事,太仆寺卿,僉都御史。崇禎初年任戶部尚書,掌管全國財政。崇禎二年冬,后金軍入關,京師戒嚴,袁崇煥的關寧大軍與大同總兵滿桂及宣府總兵侯世祿陸續(xù)抵達京城,“兵以十四、五萬計,馬以四、五萬計,所費金錢日以萬馀計。”崇禎帝一日一夜數(shù)十道圣旨下達,畢自嚴“奏答無滯,不敢安竅,頭目臃腫。”事后被授為太子太保。崇禎六年(1633年),華亭(今上海吳淞江)知縣鄭友玄通過考選升任為御史,已經被任命。崇禎帝發(fā)現(xiàn)鄭友玄錢糧未繳完,仍得以參與考選。于是畢自嚴入獄,熊開元、鄭友玄俱謫,經御史李右讜、給事中吳甘來等人營救,以原官放歸。崇禎十一年卒,享年七十歲。
人物簡介
【生卒】:?—1629 【介紹】: 明昌平人,字必之。萬歷中武舉人,授固關把總。天啟中歷署都督僉事,為薊鎮(zhèn)總兵官,受孫承宗命,鎮(zhèn)遵化七年。錦州告警,赴援不力,被劾罷。崇禎二年都城被兵,乃散家財招部曲從滿桂赴援,戰(zhàn)死。
人物簡介
【生卒】:?—1630 【介紹】: 明四川宜賓人,字元誠,號與鷗。家世務農,少從父兄力田。崇禎元年進士,改庶吉士。曾造單輪火車、偏廂車、獸車、西洋大小炮。二年擢兵部右侍郎,協(xié)理京營戎政。后金兵入塞,陷遵化、永平,援軍皆觀望,獨之綸以所募兵萬人迎戰(zhàn),駐娘娘山,中箭陣亡。維基
劉之綸(?—1630年),字元誠,四川宜賓縣(今四川宜賓市)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己巳之變時死于國難。家中世代務農,少年的時候跟從父親兄弟致力耕種,有時砍柴在市場上賣。回來學習讀書,在座位上銘刻“必為圣人”四字,里中由此稱他為劉圣人。天啟初年,考中鄉(xiāng)試。奢崇明造反時,他進見地方監(jiān)司提出扼守反賊歸路的計策,監(jiān)司沒有采用。崇禎元年(1628年)考中進士,改庶吉士。劉之綸與同在史館中讀書的金聲以及接納為客人的申甫成為朋友,制造單輪火車、偏廂車、獸車,挖空木頭做成西洋大炮小炮。崇禎二年(1629年)冬,后金入侵,京師戒嚴。金聲上書得以被皇帝召見,即推薦兩位朋友。皇帝立即召見劉之綸、申甫。劉之綸談論軍事,條理清楚、口齒伶俐。皇帝十分高興,授予申甫為京營副總兵,資助他十七萬金召募士兵;改任金聲為御史,監(jiān)察他的軍隊;授予劉之綸兵部右侍郎,作為尚書閔夢得的副手協(xié)助處理駐京部隊的軍務。他因以新進入仕的身份進升于少卿之列而更加恭謙。十一月三日,后金攻破遵化,十五日到達壩上,二十日逼近都城,從北向西而來。隨后攻克良鄉(xiāng),回到盧溝橋,夜間殺死申甫的部隊七千余人,黎明時偷襲殺死大帥滿桂、孫祖壽,生擒黑云龍、麻登云而去。劉之綸在好友申甫戰(zhàn)死后,他毅然自請抵御后金。請求率領京營,朝廷沒有批準,又請求率領關外的四川兵,還是不準。于是他招募了一萬人,分為八營,以八名副總兵為將。大臣們看到劉之綸驟然官升高位,受命視師,都非常嫉妒。有個叫文震孟的官員,指使人對他施加壓力,說:“你應當辭去侍郎而換上科臣的頭銜出征。”,劉之綸沒有聽從。劉之綸率萬人在雨雪紛飛中誓師,激勵將士。率軍離京,到達通州時,守城的將官拒不接納。他和將士們只好冒雨雪宿營于古廟中。這時言官趁此攻擊他逗留。劉之綸很氣憤,給崇禎上疏,說:“小人嫉妒,有事推卸責任,沒事則挑撥是非,只因為臣任侍郎職而惹起事端。請削去臣官,賜我這骸骨還鄉(xiāng)。”崇禎閱了奏疏,沒有同意。上奏軍機,沒有答復。崇禎三年(1630年)正月,部隊駐扎薊州。當時,后金及蒙古諸部號稱十余萬,駐扎永平;勤王軍隊數(shù)萬在薊。劉之綸就與總兵馬世龍、吳自勉約定,他們由薊開往永平,牽制敵軍不讓他們行動,而自己率兵分八路進攻遵化。劉之綸出薊州,率八營兵到達遵化,列兵城外八里的娘娘廟山,馬世龍、吳自勉沒有赴約。守遵化的后金兵出城,擊破劉之綸二營兵,但其余營兵仍不退。二十二日,代善率三萬后金精騎趕到,大炮與箭矢齊發(fā),將劉之綸的部隊擊潰,俘獲一員裨將,供說:劉之綸駐營在娘娘廟山。代善揮軍包圍,命劉之綸投降,遭到拒絕,便下令發(fā)起攻擊。劉之綸發(fā)炮還擊,殺傷百余騎兵,再發(fā)炮不料炮身爆炸,引起軍營自亂。左右將領勸他整隊徐徐撤退,為將來做打算。劉之綸斥責說:“不許多言!我受到國家重恩,以死報國!”嚴令擊鼓再戰(zhàn),雙方矢如飛蝗,激戰(zhàn)不休。眼看支持不住,劉之綸從身上解下所佩印綬,交給家人,說“拿著這個回去報告天子”,就此死去。全軍皆哭,拔起營寨在野外作戰(zhàn),前后共七營兵士全部戰(zhàn)死,剩存一營趁夜晚撤退。劉之綸的尸體送回,箭沒入頭顱,拔不出來。金聲用牙齒咬出來,把尸體交還到他家人。敗報傳到朝廷,崇禎嘉獎他的忠心,給予優(yōu)恤。文震孟阻止說“劉之綸死于不肯退兵,這是分內的事情,侍郎的官職已夠尊崇。”于是沒有贈官職,賞賜全部祭祀和一半的殮葬禮儀,任命他的一個兒子為官。過了很久,朝廷才追贈尚書。
人物簡介
王之臣,陜西潼關衛(wèi)人,明末政治、軍事人物。萬歷十九年辛卯科舉人,二十三年(1595年),王之臣中式乙未科三甲第一百一十一名進士。授知縣,三十四年十二月行取考選,后歷官河南開封府知府,四十七年三月升湖廣副使,五月升山西懷隆道參政。天啟二年二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五年(1625年)四月,丁憂的王之臣被奪情起用,接替吳用先擔任兵部右侍郎、總督薊遼保定等處,五年九月赴任。寧遠之戰(zhàn)后,天啟六年三月,王之臣替代不援寧遠和覺華島而免職的高第,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經略遼東薊鎮(zhèn)天津登萊等處軍務。與袁崇煥經營關寧錦防線。在滿桂的留任問題上,與袁崇煥發(fā)生爭執(zhí)。袁上奏請求遣其鎮(zhèn)守其他城鎮(zhèn),于是滿桂被召還北京。而王之臣極力反對,并請求朝廷命其鎮(zhèn)守山海關。朝廷為了緩和各方矛盾,命令王之臣專守關內,而關外士兵將領皆由袁崇煥派遣。之后袁崇煥自悔,請求朝廷依照王之臣建言。天啟七年(1627年),袁崇煥回鄉(xiāng),王之臣代為督師兼遼東巡撫。崇禎元年,被罷免薊遼督師職位,由袁崇煥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