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毛羽健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陜西臨潼人,字養(yǎng)中,號渭溪。萬歷四十一年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有《兵垣奏疏》。
維基
劉懋(?
—1631年),字黽夫,號養(yǎng)衷。
陜西臨潼人,籍貫直隸鳳陽(今安徽),同進士出身。
劉懋祖籍直隸鳳陽(今安徽),父輩時徙臨潼亨利里。
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進士,歷任項城、寧陵、新安諸縣知縣,升禮科給事中。
因得罪魏忠賢而削職。
崇禎初年(1628年)任刑科右給事中,崇禎二年(1629年)御史毛羽健上疏指出:“驛遞一事,最為民害”,接著劉懋又上疏稱:“當今天下州縣,困于驛站者約十之七八,驛站用于公務者僅十分之二,用于私事者占十分之八”,崇禎帝以此事問韓爌,韓爌稱:“汰兵止當清佔冒及增設冗兵爾。
沖地額兵不可汰也。”。
同年五月正式議裁,劉懋改任兵科左給事中,專管驛遞整頓事務。
此舉卻招致極大反彈,劉懋不久上疏:“游滑不得料理里甲也,則怨;驛所官吏不得索長例也,則怨;各衙門承舍不得勒占馬匹也,則怨;州縣吏不得私折夫馬也,則怨;道府廳不得擅用濫用也,則怨;即按撫與臣同事者不得私差多差也,則怨。
所不怨者獨里中農民耳!
”,崇禎四年(1631年)二月上報,節(jié)銀六十八萬五千余兩,“即臣所請借抵新餉以寬民力者”, 卻“嗣因邊事孔亟,始移為修防之需”“臣非不知皇上不得已之苦心,乃國家自有經長之制,原不在加派之間”。
裁驛有害于明朝政權的穩(wěn)定,《明季北略》就說:“祖宗設立驛站,所以籠絡強有力之人,使之肩挑背負,耗其精力,銷其歲月,糊其口腹,使不敢為非,原有妙用。
”楊士聰說:“天生此食力之民,往來道路,博分文以給朝夕。
一旦無所施其力,不去為賊,將安所得乎?
后有自秦,晉、中州來者,言所擒之賊,多系驛遞夫役,其肩有痕,易辨也”。
李自成因驛站被裁,最后鋌而走險,成為農民軍領袖。
如史籍所說:“李自成一銀川驛之馬夫耳,奮臂大呼,九州幅裂。
”在百官唾罵聲中,劉懋辭官返鄉(xiāng),不久憂郁死。
棺木運至山東,家人竟然雇不到一人輦負,以致寄存旅舍,經年不得歸葬鄉(xiāng)里。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五
字長孺,號茂嶼,先曾大父太保公有孫七人,公為長,先儀部公最少。
公少負奇質,有威重,讀書數行下。
七歲時,自其所居室過聽事,出就書舍,每日進止,不失一步。
門中有長者目識之,嘆曰:此兒酷似聞,莊簡未可量也。
中進士,以行人授監(jiān)察御史。
在臺守直節(jié),無所附麗。
同里某公初罷相,亢章論之,竟以忤時出為廣東治鹽僉事。
時粵中鹽法大壞,公至,慨然曰:朝廷名此官,非立法,鹽終不理。
然法惟在均在覈,因博訪前后,大釐剔諸宿弊,去吏之奸及豪大猾為蠹者。
法初嚴而適得其平,凡歲增額至三萬,遂得捐商家積負,汰其浮贖,復請免屬郡他苛稅,以所羨三千三百充之,商與民并大蘇。
因條所行,著為鹽政考。
自后監(jiān)司雖才,必善守其法,小變通之,此書遂為畫一。
改山東海右參議,值登萊大水,公晨夕籌策,命有司停征止訟獄,招集流亡,盡捐郡縣輸贖三千,以轉粟濟民,民藉不死。
遷副使督學陜西,在濟南李攀龍、京山李維禎后,一時文衡稱關中三李。
適山東復大祲,以士民之請,再徙守濟南。
參政公采酌荒政,以次畢舉,凡守令所不能行,公俱身任之。
大中丞直指所久不決,公立遣之,撰有公宣記事,即擢本省按察使。
蓋公在監(jiān)司,起僉事為外臺長,其舉卓異俱第一。
萬歷四十七年,遂以僉都御史巡撫貴州。
黔既無額餉,歲饑,數用兵衛(wèi)所至十年無俸,戍卒三四年無糧,會征調土兵,苗仲?□交煽動為亂,土司陰與相結,更挾以自重,其患巳成,公再瀝血請餉,為預防計,而當事忌公威名,遠臣號呼,漠置不理。
公因六疏力請疾,得許。
方候代,忽永寧宣撫奢寅反,重慶報至,貴陽震動。
公念封疆受寄,義不敢辭,遂復出視事。
而黔所屬水西安氏與奢賊世姻,本同謀,其同知安邦彥最狡難制。
水西去貴陽僅七日,公雖日發(fā)兵守湄甕,戰(zhàn)老君關,復遵義郡縣,聲言推藺賊沖,而所憂惟在肘腋,圖厚為之備。
然貴陽奇正,兵止三千,糧匱,守無具。
公乃佯許邦彥使討藺,先給少餉,冀稍緩其謀。
而急從滇中借餉二萬、募鎮(zhèn)筸兵三千、義勇一千、合奇正兵得七千、市硝磺一萬七千斤、鉛鐵萬斤、聚米一萬七千石。
俱畢集,得恃有備。
而奢賊詭傳巳破成都,邦彥遂反,僭稱羅甸王。
合苗仲龍、蔡兵數十萬,直趨貴陽。
初水藺合謀,奢寅欲取成都作家,安邦彥欲取貴州作家,因結烏蒙烏撒,從沾益取云南作家。
事成,蜀兵下荊襄滇黔,合兵出偏沅,遂窺江南,其謀不小。
公諜知其詳,謂我惟堅守貴陽,斯其勢足控制滇蜀,此國家所開一線官道,系西南安危甚重。
公乃登陴灑血,與吏士共申大義,分諸營列城八里。
部署甫定,賊步騎奄至,公身當賊沖,賊望公旗鼓所在,盡銳攻之。
公命將士禦賊,奮氣百倍。
賊據西城外石坡,其高踰月樓數尺,賊自上投,矢石如雨,城幾陷。
公急命集大銃,夾強弩擊之,火燄中見人尸,若群鴉攫摶,從空中飛墜,數百賊俱下坡走。
復造廂樓,高三丈,中可伏數十人,外復布枋革,用婦人雞狗作厭勝。
火鏃不能入,下推轆轤臨城,城中哭聲震天地。
公命烹一彘,雜以斗米飯,投城外,作遙飼雞犬狀,再取虎豹皮張城樓,以祓不祥。
銃石遂中賊廂,殺數人,賊尚堅持不動。
公乘黑縋健兒三人,持火藥油草從廂下燒之,廂立燼,賊俱驚,墜死者半。
又編竹籠數萬,中盛土為臺,乘城出埤堄一丈。
公立撤大寺鐘樓,建城上。
賊翹望氣奪,盡棄籠去。
公曰:玀,賊謂我徒能塞門自守耳。
非出兵大殺賊,賊不畏我。
乃突發(fā)壘土開門,使銳卒驟前砍賊。
賊驚敗,斬首甚多。
自后每戰(zhàn)賊必敗,其氣大沮。
安賊更定謀,謂惟四面重圍,絕其餉道,可坐困貴陽,遂不復苦攻。
會都督張彥方、都司黃運清率兵來援,與賊戰(zhàn)于龍里,兵敗。
賊知援兵怯,而城中食易盡,乃陽追二將,尾其后,縱使入城。
次日,笑謂城上人曰:吾放二將來,食盡汝米,旦夕俱作餓尸,尚能出戰(zhàn)耶?
時二將兵八千,冒稱一萬四千,日支米一百四十石,至改月,尚不決一戰(zhàn)。
公謂監(jiān)軍劉錫玄曰:中賊計矣!
古人去兵去食,正在此時。
乃使將率兵九千出各硐就食。
城中尚留主客兵六千。
初人給米一升,漸減為五合,至一合,遂啖死人肉。
未幾,遂烹活人。
初米值漸騰至五百錢一升,以至二萬錢一升;馬肉值二千五百錢一斤,舊鞍甲,靴帶皮煮爛一千六百錢一斤。
公力既竭,豫以刀繯授家人,使各自為計。
公身扶疾登敵樓,城上惟輪疲卒數十人枕甲臥。
然賊每窺城梯而上,公奮臂一呼,吏士俱強起砍賊,賊跳??自死者無算,城終得全。
自二月七日被圍,至十二月七日,新撫軍王三善率援兵轉戰(zhàn)至城下,賊潰毒,圍始解。
亢守三百日,大小凡七十馀戰(zhàn),殺賊萬人,得賊仗數千,陣亡兵七百馀,俱餓死。
城中人十萬,僅存男女小弱二百馀人,遺民感公忠義,相率就刀俎,竟無一人叛者。
朝廷獎守黔諸臣,進公兵部右侍郎,公仍稱疾歸里。
是時逆珰魏忠賢方擅命,慕公望重,數遣人致意,使公重上一疏自敘,即召公戎政尚書,盡屬兵柄。
公由是益謝病,口不及黔事。
崇禎改元三年,上召對廷臣,給事某以宿憾奏公嘗受安氏金盆,致生釁,幾陷公罪。
御史毛羽健出與辨甚力,且謂貴陽功苦,實過睢陽公。
事遂大白,再加一級賜金。
后數年,公竟病卒于家,年七十二。
公擅風儀,體長疏,眉目如畫,望若天神。
性廉介,持操甚厲。
自起家,身與廝養(yǎng)同糲食齏一盂。
在官,凡屬吏庭見,使一小史侍立,取視所持謁具出身即置席上。
若中列所饋輒手謁。
俟其白事畢,復使持出。
蓋公歷官至開府,不受人一物。
亦未嘗知其所饋何物也。
既出貴陽圍城。
名震天下。
然終老泉石不復用。
即誣口所云安氏金盆,本有受之者,公亦不斥其人自辯。
論者謂公初陳徙薪之策,既不信于朝廷;終有爛額之勞,復受謗于門戶。
子公伏波,結憤千載。
及公歿未久,兩京繼陷,行朝始追錄,公以風厲天下。
乃下詔曰:李先生橒貴陽之守,可方古烈,足愧今人。
贈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謚忠毅。
官其一子文緝大理寺副使,兼中書舍人。
公下筆老健,生平經濟得盡發(fā)于文章。
撫黔疏草,人以比陸忠宣。
嘗使客作書,略為裁定數字,輒煥然意出。
它詩文集并行世。
維基
李橒,字長孺,浙江鄞縣人。
萬歷辛丑進士。
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授行人司行人,擢監(jiān)察御史。
按例轉任廣東鹽法僉事,歷官山東右參議、陜西提學副使、山東參政、按察使。
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擢升右都僉御史,巡撫貴州。
當時四川永寧宣撫使奢崇明反明,攻陷重慶。
天啟二年(1622年)二月七日,貴州水西(轄鴨池河以西地區(qū))彝族土同知安邦彥知奢崇明起兵反明,亦乘機叛明,史稱“奢安之亂”。
李枟知貴州必有戰(zhàn)禍,多次上疏,請求增兵益餉。
當時遼東事急,朝廷對此置之不理。
接著李枟被朝臣攻擊,于是六次上疏乞休。
朝廷決定以王三善出任貴州巡撫,命李枟在王三善未到任前繼續(xù)留任。
此時奢崇明已陷遵義,貴陽大震。
安邦彥率十萬大軍進圍貴陽,李橒和巡按御史史永安等堅守,“時城中兵不滿三千,橒募兵四千,儲米二萬石,至戰(zhàn)守具。
”貴陽以西數千里,盡為安邦彥所據。
至天啟二年十一月,貴陽被圍逾三百日,城中糧盡,人相食,朝廷嚴命王三善進兵以解貴陽之危。
至十二月七日,王三善部抵貴陽城下,其圍遂解。
最初貴陽城內有男女數萬人,餓死殆盡,至解危之日,僅余二百人。
李橒得以辭兵事,解官而去。
熹宗同意都御史鄒元標之建言,升李橒為兵部右侍郎。
御史蔣允儀稱土司安位襲職時,李橒曾索其金盆,以致開啟邊釁,經貴州巡按侯恂覈調查,證明無此事。
但李橒未得重用,只好還鄉(xiāng)。
崇禎元年,給事中許譽卿再以向土司安位“索取金盆”事質疑李橒,只有御史毛羽健為李橒辯護,給事中佘昌祚認為羽健有意曲庇。
崇禎帝下令川貴總督朱燮元等再調查,證明無此事。
崇禎九年冬,又敘守城之功,李橒得到一些賞賜。
久居鄉(xiāng)里,卒年不詳。
李長春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李長春(?
—17世紀),字叔茂,號東起,江西吉安府安??h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李長春是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江西鄉(xiāng)試三十三名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會試二百六十六名,三甲三十二名進士,本年獲授廣州府推官,四年本省同考,崇禎元年考選,升浙江道御史,上疏罷去緝較、錄用遺賢、減免漕舟、禁止私謁。
崇禎二年(1629年),崇禎帝在文華殿單獨召見周延儒,他和毛羽健、田時震為此事共同上疏:「漢朝大臣曾說過,公事應當著大臣公開地說;私事則不能接受。
這次皇上不在朝堂、不在上朝時召見;而在私下、在退朝后召見延儒,夜深時還開啟內閣大門。
賢者必定形跡自遠,不冒昧獲得功名。
如果不是,為何任用這樣的人。
」上疏后,崇禎帝嚴厲責備他們。
之后李長春又彈劾周延儒圖謀私利、收受賄賂,崇禎帝生氣得將他遞捕入獄行刑,六科力救也沒有作用。
大學士成基命長跪會極門,自辰時到酉時都不起來,才讓他免死,派往駐守邊疆。
不久因為天旱,和錢龍錫、易應昌、張鳳翔、杜齊芳一起釋放,有「五君子」之稱。
弘光帝繼位,起用他為湖廣道御史,轉太仆卿。
南京失守,他參與義師;得隆武帝擢任右僉都御史兼太仆卿。
福京淪陷,李長春隱居不出仕,到八十三歲時去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5 【介紹】: 明山東文登人。
萬歷四十四年進士。
黨魏忠賢,官御史,首翻梃擊案,力排東林黨人。
崇禎即位,慮為忠賢所累,先攻崔呈秀以自脫,加太仆少卿。
旋為御史毛羽健等交章力攻,削籍入逆案,遣戍淮安。
弘光時,阮大鋮用事,以錢謙益薦,復官通政使,遷左副都御史。
南京失守,自經死。
維基
楊維垣(?—1645年),字斗樞,山東文登縣(今屬威海市)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三甲進士,官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天啟間,力排東林黨人。毅宗即位,身先彈劾閹黨。升太常寺卿。崇禎元年(1628年),入魏忠賢逆案,謫戍淮安府。弘光元年(1645年),起為通政使。清軍陷南京時,全家死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