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321—1381 【介紹】: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jīng)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fù)征為國子司業(yè),卒于官。謚恭介。博學(xué)工詩,江西人宗之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欽定四庫全書·槎翁詩集·提要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臣等謹(jǐn)案,《槎翁詩集》八卷,明劉崧撰。崧,字子高,初名楚,泰和人。元末舉于鄉(xiāng),洪武三年以人材薦,授職方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輸作京師。十三年,手敕召為禮部侍郎,署禮部尚書,致仕。十四年,復(fù)召為國子司業(yè),未旬日,卒。崧,七歲能賦詩。及長,日課一篇,讀書天寒,皸裂不少輟。其在官舍,孤燈諷誦,夜分不休,蓋其一生耽嗜吟詠,刻苦甚至故。年愈老而詩亦愈工。清江劉永之、金華宋濂輩,皆極稱之。當(dāng)明之初,雄才角立,吳中詩派昉于高啟,越中詩派昉于劉基,閩中詩派昉于林鴻,嶺南詩派昉于孫蕡,而江右詩派則昉于崧。以清和婉約之音,提導(dǎo)后進(jìn),迨楊士奇等嗣起,豫章人士,復(fù)變?yōu)榕_閣博大之體,而骨力不堅久之,遂浸成冗漫。北地信陽,乃乘其弊而力排之,遂分正嘉之門戶。然崧之平正典雅,實不失為正聲,固不能以末流放失,并咎創(chuàng)始之人矣。
字子高,初名楚,太和人。明初以人材舉授兵部職方即中,遷北平按察副使,坐事輸作京師。尋,放還,徵拜禮部侍郎,署吏部尚書。請老歸。復(fù)召為國子司業(yè),有《槎翁集》。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十一
崧初名楚,字子高,泰和人。元未舉于鄉(xiāng)。洪武初以經(jīng)明行修舉,授兵部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輸作京師,尋放歸。徵拜禮部侍郎,署吏部尚書,致仕歸。復(fù)徵為國子司業(yè)。有《槎翁詩選》十二卷、《補遺四卷》、《文集》十八卷。 (王士禛《古詩選》:有明一代,作者眾多。七言長句,在明初則高季迪、張志道、劉子高為最,后則李賓之。至何、李學(xué)杜,厭諸家之坦迤,獨于沈郁頓挫處用意,雖一變前人,號稱復(fù)古,而同源異派,實皆以杜氏為昆侖墟。 田按:子高詩有《鐘陵》、《五云》、《鄧溪》、《雙溪》、《鳳山》、《瑤峰》、《墨池》、《東門》、《珠林》、《龍灣》、《北巖》、《龍門》、《戊巳》十有三集,合為《槎翁詩選》。其自序云:「年十六,得臨川虞翰林、清江范太史詩誦之,晝夜不廢。益求漢、魏而下,盛唐以來號為大家者,究其意之所在。知成樂必本于眾鈞,故未嘗執(zhí)一器,以求八音之備;調(diào)膳必由于庶味,故未嘗設(shè)一品,以求八珍之全。其不能自己于言者,譬如幽鳥之鳴春,秋蟲之號寒?!箍芍^究極此事之甘苦。宋潛虛、劉仲修、烏春草作集序,甚致推崇。王弇州「胡元瑞、錢牧齋、朱竹亦有論定。余獨賞漁洋「七言為最」一語。故此選七言采掇為多云)。
人物簡介
【介紹】: 元婺州金華人。從范祖干游,以詞翰知名。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三十
沂字師魯,金華人。田按:沂一號雙巖處士。洪武初應(yīng)詔,辭歸。楊東里稱其詩「思清氣完,如歲寒松柏,挺然蒼翠可玩」。
人物簡介
【介紹】: 元明間江西新淦人,字伯上。洪武初召為起居注。以直言忤旨,出為廣德州同知,官至鎮(zhèn)安府通判。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二十一
高字伯上,新淦人。元季領(lǐng)鄉(xiāng)薦。洪武中召為起居注,直言忤旨,出為廣德州同知,歷臨汀、鎮(zhèn)安二府通判。有集。田按:伯上詩音節(jié)高亮,虞伯生、王子充為作集序,惜今不傳。楊東里云:「清江劉仲修既冠未知學(xué)。因過婦翁,同郡練伯升,翁長子婿也。蚤有文譽,翁家特異視之,而庸眾人視仲修。既歸,發(fā)憤就學(xué),日夜不懈,學(xué)業(yè)大進(jìn),時譽更出伯升右。」馀檢《練中丞遺專錄》,伯升,伯上弟也,著作今亦不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閑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元詩選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昱字光弼,廬陵人。少事虞文靖公集,得詩法焉。又為張潞公翥所知。左丞楊完者,鎮(zhèn)江浙,用才略參謀軍府事,遷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左丞死,棄官不出。張士誠禮致之,不屈。策其必敗,題蕉葉以寓志。與周伯溫、楊廉夫輩交游最相得。張氏亡,明太祖徵至京師,閔其老,曰:「可閒矣!」厚賜遣還。因自號可閒老人。徜徉西湖山水間,年八十三卒。其生平所作,散亡已多,楊文貞公士奇搜得其遺稿,為之序曰:虞文靖才高識廣,其詩浩博而不肆,變化而不窮,而一宿于正。先生之詩,氣宇閎壯,節(jié)制老成,而從容雅則,稱其所傳。元季用兵,藩府僚屬,多侵官怙勢。惟光弼以詩酒自娛,超然物表,退居西湖之壽安坊,貧無以葺廬,凌彥翀為疏募焉。酒間為瞿宗吉誦《歌風(fēng)臺》詩,以界尺擊案,淵淵作金石聲。笑曰:「我死,埋骨湖上,題曰『詩人張員外墓』足矣。」錢牧齋《列朝詩集》,次光弼于廉夫之后,皆以元官終其身者也。
字光弼,廬陵人。元末官員外。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光弼,廬陵人。仕為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判官自號可閒老人有廬陵集
人物簡介
【生卒】:1354—1402 【介紹】: 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學(xué),洪武末舉明經(jīng),為霍丘縣學(xué)訓(xùn)導(dǎo),建文間為衡王府紀(jì)善,留京師,預(yù)翰林纂修。好薦士,屢陳國家大計。燕兵入京城,自經(jīng)于應(yīng)天府學(xué)尊經(jīng)閣。嘗輯古今忠節(jié)事為《觀感錄》。明詩紀(jì)事·乙簽·卷一
是修名德,以字行,泰和人。洪武末舉明經(jīng),為霍丘訓(xùn)導(dǎo)。擢周府奉祀正,遷紀(jì)善,改衡府。靖難兵入,走應(yīng)天府學(xué)自經(jīng)死。有《芻蕘集》六卷。《四庫總目》:《芻蕘集》風(fēng)骨棱棱,溢于楮墨,望而知為忠臣義士之文。
人物簡介
仲進(jìn)公從弟,諱完,以字行,有《簡齋集》明詩紀(jì)事·乙簽·卷七
維基仲完名完,以字行,長樂人。知縣伯康弟。見《甲簽》。洪武乙丑進(jìn)士,授延平訓(xùn)導(dǎo),改寧國。永樂初,用薦擢翰林編修,進(jìn)贊善。有《簡齋迂稿》。田按:仲完與兄伯康俱以詩名。伯康卒于洪武中,詩見《甲簽》。仲完永樂初用薦為編修,進(jìn)贊善,侍仁宗東宮,以淳實稱。仁宗登極,先一年卒。居贊善二十年不徙官,楊文貞為傳甚惜之。仲完與蘇州陳完同名,選家錄詩,互有參錯,辨見后。
陳仲完,名完,以字行,福建福州府長樂縣人,進(jìn)士出身。陳洵仁之兄。洪武十七年,福建甲子鄉(xiāng)試中舉。洪武十八年,登乙丑科會試中進(jìn)士。授延平府儒學(xué)訓(xùn)導(dǎo),改寧國縣學(xué)。永樂年間,舉薦擔(dān)任翰林院編修,尋升左春坊左贊善,仍兼編修,后去世。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文度。為人多義行。少從父寓武昌,與楊士奇等友善。后官崇安教諭,升兵部郎中,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病歸家居,知府況鐘見其居處隘陋,欲割官地益之,固辭。
字文度,吳縣人。建文初舉于鄉(xiāng)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
人物簡介
【生卒】:1361—1434 【介紹】: 明河南武安人,字存仁。洪武十八年進(jìn)士。累遷北平左布政使。建文初陰附燕王朱棣。及靖難兵起,資先降。燕王轉(zhuǎn)戰(zhàn)三年,資為籌劃軍餉,出力至多。及成祖即位,擢戶部尚書。洪熙初以太子太師致仕。宣德四年復(fù)起為戶部尚書,奉職益勤。卒謚忠襄。維基
郭資(1361年—1434年),字存仁,中書省廣平路武安縣(今河北武安)人。洪武十八年(1385年),郭資中式乙丑科三甲進(jìn)士。選庶吉士,改戶部主事,擢禮部員外郎、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因事謫戶部主事,升北平左布政使,暗中輔佐燕王朱棣,燕王起兵,郭資與左參政孫愉率先投靠,并提供軍餉。郭資任北平布政使時,即深得燕王信賴,靖難初期,郭資留守北平,募兵運餉,百費所需,未曾有誤。朱棣常對人說:“資,朕之蕭何也。”永樂年間,升任北京戶部尚書,加太子太師。宣德年間,再任戶部尚書。郭資年近古稀,坐署辦公,寒暑不廢,百事親斷,時有“歲寒松柏,愈老愈勁”之美稱。卒謚忠襄。郭資曾拒絕兩位皇帝未經(jīng)他同意而發(fā)布的臨時蠲租賦的詔令。楊士奇評價郭資:“資性強毅,人不能干以私。然蠲租詔數(shù)下不奉行,使陛下恩澤不流者,資也。”
人物簡介
葉生,字則存,浙江慈溪人。葉生為建文四年(1402年)舉人,永樂二年(1404年)成進(jìn)士,與同鄉(xiāng)進(jìn)士葉銘臻合稱「丹山雙鳳」。當(dāng)時明成祖重視任命藩輔,命學(xué)士楊士奇遴選進(jìn)士中學(xué)行優(yōu)秀者充任,葉生居首而獲授蜀府伴讀,到蜀府后上呈《侯度章》二十章,蜀王朱椿感到喜悅,賜號「明德先生」;他的學(xué)問以主敬為先,正心復(fù)性為本,每次陳述經(jīng)典都令蜀王肅襟危坐,適逢谷王朱橞謀反,蜀王召他商議,他嚴(yán)肅的說:「大義滅親,應(yīng)該當(dāng)機立斷。」命屬下奏疏向朝廷辯白,不久他在藩邸去世。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江西泰和人,字庭秀,又字不移。師陳一德。工詩,但才調(diào)不如師。間居不仕,自號畦樂。有《畦樂詩集》。欽定四庫全書·畦樂詩集·提要
欽定四庫全書·畦樂園詩集·序臣謹(jǐn)案:畦樂詩集一卷,明梁蘭撰。蘭字庭秀,又字不移,泰和人,右贊善梁潛之父也。隱居不仕,故以畦樂自號。于楊士奇為姻家,士奇嘗從之學(xué)詩。此集即士奇所編,前有洪武三十一年士奇序。考士奇所作蘭墓志,稱卒于永樂八年,則編此集時,蘭猶及見之也。舊夲列泊庵集后,蓋用山谷集后附刻伐檀集之例。今以各自為集,仍分著于錄。原目列古今體詩二百三十四首,而五言古詩中注闕七首,實二百二十七首。題中有缺字二處,詩中有缺字二處,均無別夲可補,今亦仍之。士奇序稱其志平而氣和,識遠(yuǎn)而思巧,沨沨焉,穆穆焉,簡寂者不失為舒徐,疏宕者必歸于雅,則優(yōu)柔而確,譏切而婉。雖自重其師,推重不無少溢。而于元季繁音曼調(diào)之中,獨翛然存陶、韋之致,固亦不愧于作者矣。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二十三詩以道性情,詩之所以傳也。古今以詩名者多矣。然三百篇后,得風(fēng)人之旨者,獨推陶靖節(jié)。由其沖和雅澹,得性情之正。若無意于詩,而千古能詩者卒莫過焉。故能輕萬鐘,芥千駟,翛然物表,俯仰無慚。豈非足乎已而無待于外者乎。是雖不必以詩名,而誦其詩者,慨然想見其為人。吾邑畦樂梁先生生元季,蚤失怙,下董帷,設(shè)絳帳,資束脩,承歡母氏。后以二子績學(xué)制行,膺政教之任。長歷官翰林春坊,次任溧陽學(xué)博,俱卓有聲望,素佩先生之庭訓(xùn)者也。先生嗜恬澹,屢徵不赴,就養(yǎng)官舍,日與名公卿稱觴賦詩相樂也。已而嘆曰:吾二兒頗稱任使,可上報朝廷矣。盍求吾之所自樂乎?仍歸休柳溪濠梁之間,有畦數(shù)畝,可耕可桑,可漁可釀,可濯可蔭。獨辟一軒,日督諸孫問學(xué)。其中人非縫掖,士不日來至。有慕先生彝范,數(shù)來請益者,先生弗類倦勤,誘以德義方正,于圣賢之道靡弗貫,下至諸子百氏,皆約通大要。為文章,尤樂于詩歌,天氣爽朗,時臨清坐,茂望玉華武姥諸峰,謳吟翛翛然以為常。蓋先生于詩,自三百篇以還,若蘇李枚乘,若建安,若六朝,以及盛唐諸名家,無不涵泳融液,如已素有,而又志平而氣和,識遠(yuǎn)而思巧,故見諸篇章,沨沨焉,穆穆焉,簡寂者不失為舒徐,疏宕者必歸于雅,則優(yōu)柔而確,譏切而婉。先生之于詩,可謂至矣。然緣趣而作,既罷即棄去,間存其藁,遇有愛重之者,聽持去不靳。故雖詩名聞一時,人咸以不得全見為憾。士奇自幼聆先生之教,間記所嘗誦記若干篇為一卷。嗚呼!世之不考于古者眾矣,先生敦用乎古者,雖不獨其詩,而所以名諸人人者,亦不待詩。顧自有可名者,而使聞先生之名,因詩而求之,以知其性情之正,則是篇烏可少哉!烏可少哉!是以僣冒敘之。洪武三十一年冬十月既望,姻家生楊士奇敘。
蘭字庭秀,泰和人。有《畦樂先生集》。 田按:庭秀陳一德弟子,才調(diào)不及其師,而音節(jié)和粹,乃復(fù)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