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翊

相關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四○一
陳堂,字明佐。南海人。明穆宗隆慶二年(一五六八)進士。授嚴州司理,征拜南京監(jiān)察御史。屢奉敕巡視京營及上下江監(jiān)兌漕糧。明神宗萬歷五年(一五七七),以星變,上疏論河套貢市漕河段匹諸宜興革狀,及請斥權珰、易樞部、宥諫臣。因忤大臣張居正,被貶歸。后復起用,歷官廣西僉事、光祿寺少卿、南京尚寶司卿。致仕家居,肆力著述,靡所營樹。有《朱明洞稿》及《湘南》、《皇華》、《南歸》諸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四有傳。
維基
陳堂(1537年—?
),字明佐,廣東廣州府南??h人,民籍。
廣東府鄉(xiāng)試第七十三名舉人。
隆慶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會試第五十六名,三甲第二十四名進士。
五年九月選授南京湖廣道試監(jiān)察御史,萬歷元年(1573年)二月奉差巡視下江地方,二年四月彈劾總督河道侍郎萬恭不稱職,因彈劾兵部尚書王崇古,五年十一月外放為四川左參議,不久辭官。
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四月降補廣西僉事,二十五年八月升光祿寺少卿,二十六年四月為副使,奉命冊封榮王朱翊珍,二十七年三月改任南京尚寶司卿。
舒其志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舒其志(16世紀—17世紀),字尚儒,號拙庵,一號元渚,湖廣黃州府蘄州廣濟縣人。
舒其志之父舒賢,在四十歲時夢見神人贈送他一對玉璧,后來生下二子,長子舒其心,次子即舒其志。
舒其志是萬歷十九年(1591年)的舉人,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會魁,授行人,歷饒州府知府,擢四川督學副使、江西參政,四十三年七月升江西按察使。
淮王朱翊鉅庶子朱常洪半夜入宮,劫走父親,并盜取冊寶財貨,舒其志發(fā)兵捕捉其黨羽,淮王被罰祿四年,朱常洪被令自盡。
舒其志后來升江西布政使。
子舒簡、舒默,都很有名聲。
李若圭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李若圭(1569年—1637年),字昭華,號載心,直隸順德府南和縣圪塔頭村人。
年十八為府學生,受知于和陽朱公。
登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初授行人司行人,三十八年為副使,與正使戶科給事中韓光祜捧冊封襄府蘭陽王朱翊鎬王妃周氏。
四十二年考選,由于萬歷皇帝怠政,歷經(jīng)五年不得授官。
四十七年才擬授戶科給事中,六月為正使,與中書舍人徐肇臺持節(jié)冊封周府彰德王。
改禮科左給事,泰昌元年十月升本科都給事中。
天啟元年正月以病乞休,二年四月起為兵科都給事中,七月升太常寺少卿,三年九月升大理寺右少卿,五年六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提督軍務兼撫治鄖陽等處地方。
七年二月升刑部右侍郎,十一月轉左侍郎,十二月以病歸。
崇禎十年丁丑卒,年六十九。
賜祭葬,贈刑部尚書。。
謝云虬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謝云虬,字起東,廣東廣州府南??h人。
天性孝友,蚤歲失怙,事母與大父母唯謹。
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廣東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未謁選即請表揚太淑人節(jié)義,奉旨建坊。
初授行人司行人,天啟元年五月冊封崇府懷安王朱翊锧長孫由札為懷安王。
三使藩封,轉職方司主事。
時當流冠作逆,云虬詰戎籌伍,動中機要,未幾養(yǎng)病里居,將終身焉。
建祠以崇報本,春秋享祀,必垂泣,念王父母劬勞撫教,未邀寵賁,遂再出,轉武庫員外,遷武選郎中,尋轉浙江副使,清勤祗慎,升江西大參,越人垂涕攀轅,立碑頌德。
值楚寇蹂躪楚地,逼近江州,云虬躬自訓練,治戰(zhàn)具,葺戰(zhàn)艦,厲士設險,日無寧晷,西江半壁屹然長城,積勞遘疾,卒于官,祀名宦。
生平坦直,待少賤必溫肅,尤喜薦拔善類,昭雪冤抑,凡桑粹利害,不避勞怨,侃侃言之。
有力不能喪葬婚嫁者,捐貲助之,好行其德多類此。
周鳳岐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3 【介紹】: 明浙江永康人,字宇和。萬歷四十七年進士。歷工部郎中,掌節(jié)慎庫,忤宦官落職歸。崇禎初為四川副使,改右參政,分守澧州。崇禎十六年守城拒張獻忠,城破死。
維基
周鳳岐(?
—1643年),字宇和,浙江金華府永康縣人。
父周勛,字克成,從王陽明先生高弟錢緒山游,得聞良知心學。
嘉靖己未以歲貢除常州府訓導,歷官六載,署武進及江陰知縣,所至民仰之如慈母。
逾歲遷和州學正,繼攝州治,已而解組歸林下二十年,郡邑長交敬禮之,萬歷間崇祀鄉(xiāng)賢。
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聯(lián)捷己未科進士,授中書,天啟三年六月冊封淮府德興王朱翊鍊并妃方氏。
轉工部屯田司郎中,掌節(jié)慎庫,魏忠賢索靴料銀兩,厲色拒之,閑住放歸。
崇禎元年起為禮部郎中,升湖廣江防道參議,轉四川兵備副使。
蜀苗爭疆,為立碑定界以解之。
升澧州右參政,流寇圍荊州,當事檄鳳岐應援,賊將王老虎襲澧州,鳳岐轉戰(zhàn)恢復。
未幾,張獻忠陷長沙,轉攻澧州,參議陳瑸出戰(zhàn),全軍覆沒,城陷,鳳岐被執(zhí),賊親解其縛,諷之降。
鳳岐怒罵曰:子愧不能為君父報仇,誓不與賊同生。
張拳擊之,賊遂斷其臂,剖腹而死。
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賜祭葬,蔭一子。
繼室楊氏,封恭人,崇禎十六年癸未鳳岐殉難灃州,時恭人留金華郡城,及城陷,恭人曰:吾夫已死于難,吾輩肯視息偷生乎!
遂率婢仆縱火自焚而死,一時殉節(jié)者仆劉小四、文童等共十余人。
尹同皋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維基
尹同皋(1587年—?
),字舜鄰,山西太原府興縣軍籍。
少聰敏絕倫,書無所不窺。
年十八,中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山西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初授北直密云縣知縣,平政釐奸,吏民懷之。
以行循良卓異,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行取兵科給事中,論劾兵部尚書崔景榮,天啟元年五月持節(jié)冊封德府寧海王朱翊鐸庶六子常沺為寧海王,九月升工科右給事中,請選將練兵,并薦撫臣朱燮元等,為同鄉(xiāng)死難三臣張銓、何廷魁、高邦佐請再加贈官,仍許創(chuàng)構一祠春秋致祭。
以驛遞濫用夫馬,參云南按察使莊祖誥、鶴慶府知府李喬岳、戶部員外郎賀自鏡及太監(jiān)何允中等。
二年九月,升刑科左給事中,十二月預掌京察,三年四月升戶科都給事中,前后疏七十馀上,而錢糧、京察、屯田、保甲諸疏議尤中時弊。
轉太常寺少卿,五年四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削平奢崇明之亂,加兵部右侍郎,致仕歸。
遭親喪,廬墓六年。
推愛宗族,拯危濟急,有范文正遺風。
所著有《畏天齋實跡》、《撫蜀須知》行于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88—1641 【介紹】: 明湖廣武陵人,字文弱。楊鶴子。萬歷三十八年進士。除杭州府教授,累進戶部郎中。天啟初,引疾歸。崇禎初,起河南副使,十年累擢至兵部尚書,用“四正六隅”(十面網(wǎng))之策圍攻農(nóng)民軍。聞熊文燦在閩辦海盜有成效,薦之總理六省軍務。文燦專主招降,嗣昌既任之,乃曲為之解。十一年,奪情入閣,仍掌兵部。是年清兵再次入關,盧象升主戰(zhàn),嗣昌主和,遇事掣肘,致象升孤軍戰(zhàn)歿,嗣昌貶三秩,戴罪視事。十二年,文燦招降之張獻忠等再起。崇禎帝特旨命嗣昌督師。次年,經(jīng)襄陽入川駐重慶,追擊獻忠軍。而獻忠“以走致敵”,明軍疲于奔命。十四年,獻忠軍長驅出川,破襄陽,殺襄王。時李自成亦破洛陽,殺福王。嗣昌聞之,畏罪自殺。有《楊文弱先生文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文弱,武陵人。萬歷庚戌進士,歷官東閣大學士加太子太傅
維基
楊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號字微,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祖籍直隸建平(今安徽郎溪)。
明末政治、軍事人物。
出身門閥,祖父楊時芳乃武陵名士,父親楊鶴以督軍著世,嗣昌為人雅好文藝,博聞強記、有辯才、文筆,與名流袁宏道、袁中道、鐘惺等來往。
亦喜軍事,設「四正六隅」之策以滅流寇,一度頗有成效,后流寇復起,李自成烹殺福王朱常洵,張獻忠焚殺襄王朱翊銘,嗣昌憂悸以病卒,追贈太子太保。
葬桃源金廠溪。
楊嗣昌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中進士。
歷任杭州府儒學教授、南京國子監(jiān)博士、戶部郎中。
天啟年間因受閹黨排擠,稱病歸里。
崇禎元年(1628年),起為河南副使,加右參政。
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永平。
崇禎三年(1630年)任山石道(撫寧境內(nèi)山海路、石門路),崇禎六年(1633年)升山海關巡撫。
官至兵部尚書。
崇禎十年(1637年)三月,帝召楊嗣昌至京師,兩人談話后,帝曰:“恨用卿晚。
”六月,被任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yún)C務。
崇禎十一年(1638年),奏請修繕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舊易新,極其壯固”。
嗣昌力主“安內(nèi)方可攘外”,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wǎng)”戰(zhàn)術,各個擊破。
所謂“四正”是陜西、河南、湖廣、鳳陽四鎮(zhèn),“六隅”則是延綏、山西、山東、應天、江西、四川六區(qū)。
集合“四正六隅”為十面羅網(wǎng),各有側重,協(xié)同配合,“隨賊所向,專任剿殺”。
嗣昌增兵十四萬,加餉銀二百八十萬兩。
由熊文燦為五省軍務總理,剿撫兼施。
此舉在一年內(nèi)頗見成效。
張獻忠、羅汝才等闖軍兵敗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孫傳庭的埋伏被擊潰,帶著劉宗敏等殘部17人躲到陜西東南的商洛山中。
同年冬天,清軍三路大軍第四度南侵,燕京震動,崇禎帝和戰(zhàn)不定,楊嗣昌時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力主議和。
嗣昌深知朝廷兵力、財力不足以支持兩線作戰(zhàn),故提出“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建議;但盧象升主張堅決抵抗,遂率諸將分道出擊,與清軍戰(zhàn)于慶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
然嗣昌手握兵權,事事掣肘象升,象升屢戰(zhàn)失利,最后戰(zhàn)死沙場。
大學士楊嗣昌卻一意誣陷象升臨陣脫逃,派士卒俞振龍等三人前往查看。
俞振龍不畏淫威,堅持指認象升遺體,「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張目曰:『天道神明,無枉忠臣。
』」 千總楊國棟因為不肯順從楊嗣昌意思修改塘報,堅持象升已戰(zhàn)死,而被處極刑。
崇禎急調(diào)洪承疇部北上勤王,剿寇策略遂功虧一簣。
后李自成往河南發(fā)展。
崇禎十三年(1640年)二月七日,朝廷特命楊嗣昌以大學士督師,賜尚方寶劍,前赴湖廣指揮圍剿張獻忠等。
嗣昌與陜西副將賀人龍、李國奇夾擊張獻忠于太平縣瑪瑙山(今四川萬源),史載“大破之,斬馘三千六百二十,墜巖谷死者無算。
”崇禎表示嘉許,有手諭曰:“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辭朝至今,半載有余,無日不懸朕念,與行間將士勞苦倍嘗,而須發(fā)盡白,深軫朕懷。
又聞卿調(diào)度周密,賞罰嚴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圖”。
接下來寒溪寺、鹽井、木瓜溪等地連戰(zhàn)皆捷。
但此時明朝官軍內(nèi)部矛盾重重,諸將多不用命,賀人龍與左良玉皆擁兵自重,不聽使喚。
楊嗣昌下令:赦免農(nóng)民軍將領羅汝才等人的罪狀,唯獨張獻忠不赦,有擒張獻忠者,賞白銀五千兩,錦衣衛(wèi)指揮使世襲;斬殺張獻忠者二千兩,錦衣衛(wèi)指揮僉事世襲。
張獻忠則戲謔地回應稱:“有斬督師(楊嗣昌)來者,賞銀三錢。
”還四處張貼,嗣昌非常害怕且驚訝,認為左右都是張獻忠的臥底。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陽,烹福王朱常洵。
二月初四半夜,張獻忠一日夜馳三百里出四川,奇襲襄陽,初五日,在西門城樓殺襄王朱翊銘。
朝野震驚,時人認為藩王遇難,將領必須負責,所以嗣昌憂懼交加,嗣昌在給湖廣巡撫宋一鶴的信中寫道:“天降奇禍,突中襄藩,仆嘔血傷心,束身俟死,無他說矣。
”舊病復發(fā),吐血甚多,已病入膏肓,監(jiān)軍萬元吉問他為何不報知皇上?
楊嗣昌只吐出兩個字:“不敢!
”二月初一日,病死沙市徐家園。
楊嗣昌死,自此戰(zhàn)爭主動權轉入闖軍手中。
兵部尚書陳新甲以陜西三邊總督丁啟睿接替督師,并起用原兵部尚書傅宗龍繼任陜西三邊總督,負責剿寇。
此后張獻忠攻破武陵,特恨楊嗣昌,掘其七世祖墳,焚其夫婦靈柩,并把其尸體斬斷出血。

人物簡介

維基
朱常清(?
年—1649年),字霞新,明朝淮王朱翊鉅嫡長子,襲封淮王。
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封淮世子,崇禎四年襲封淮王。
清軍攻佔南京后,朱常清起兵反清,后退至江西景德鎮(zhèn)。
當時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朱常清前往依附。
次年,清軍攻佔福州。
朱常清與福州諸王退往廣州。
同年十二月,廣州失落,朱常清逃出廣州。
后被鄭鴻逵迎至軍中,不久去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嘉善人,字爾先,又字龍門。萬歷四十四年進士。歷官僉都御史,巡撫淮揚。致仕后,潛心經(jīng)史。晚年精佛學。卒年八十。有《壑專堂集》、《東皋問耕錄》、《易窺》、《南華拈笑》、《孫武子繹》、《經(jīng)世環(huán)應編》。
槜李詩系·卷十八
繼登字爾先,號龍門,晚號簣山老人,士升從叔同榜。舉進士,授刑部主事。鞠珠商與大珰乾沒事,不少貸。轉郎中,摘猾胥魏成銓等弊。出守饒州?;捶溈v,閩師驛騷,皆制之不擾。升督學江西,丁艱,補蘇松兵備,以事譴歸。崇禎十七年,起江防僉都御史,未赴而淮楊失守,終隱于東郊之客園。著有壑專堂集。
維基
錢繼登(1594年—1672年),字爾先,號龍門,晚號簣山老人。
浙江嘉興府嘉興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錢繼登生于萬歷二十二年(1594)二月十日。
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及第,授刑部貴州司主事,審問珠商和宦官侵吞人民財物,遷官郎中后亦摘除狡猾官員魏成銓的劣政;外任饒州知府恢復芝山書院,制止驕縱的淮王朱翊鉅,升任江西督學副使,因父母逝世辭官回鄉(xiāng)。
后來朝廷起用錢繼登為江西督糧參議,調(diào)任蘇松常鎮(zhèn)副使,因事被譴戍到建陽;再起用山西僉事,轉官尚寶少卿和光祿少卿。
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任僉都御史總理兩淮鹽法,同時監(jiān)督江防,到四月時再兼撫淮揚,罷任巡鹽御史,不久辭官歸鄉(xiāng)。
隆武帝繼位,徵為南京兵部右侍郎,任內(nèi)保持氣節(jié),不迎合諧俗。
入清后不仕,居家潛心經(jīng)史。
晚年精研佛學。
康熙十一年(1672年)卒,年七十九。
著有《壑專堂集》、《東皋問耕錄》、《易簣》三卷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6—1646 【介紹】: 明陜西延安府膚施縣柳樹澗人,字秉吾,號敬軒。
曾隸延綏鎮(zhèn)為軍。
崇禎三年在米脂起義,號“西營八大王”。
次年,成為以王自用為首的三十六營之一。
轉戰(zhàn)陜、晉、豫各地。
八年,與高迎祥、馬守應等東進破鳳陽,燒明皇陵。
繼與迎祥分兵,南下廬州,縱橫于蘄、黃一帶,然后回師入秦,威脅西安,轉而東出潼關,轉戰(zhàn)河南、湖廣及江北各地。
十一年,在谷城降明。
次年再起,擊敗左良玉所率追兵。
十三年,與羅汝才聯(lián)軍入川,以走制敵,使明軍疲于奔命。
十四年初,長驅出川,破襄陽,殺明襄王朱翊銘,使明督師楊嗣昌畏罪自殺。
旋與汝才分軍,東下英、霍一帶。
十五年,轉戰(zhàn)江北,破廬州,南京為之震動。
十六年,西進取武昌,殺明楚王朱華奎,并一度攻占湖南各地。
十七年,再入川中。
克重慶,殺明瑞王朱常浩。
八月,克成都。
十月,建立大西政權,稱西王,年號大順。
殺明宗室,籍沒官紳財產(chǎn),責令富商助餉。
大順三年(清順治三年),清肅親王豪格自漢中進攻四川,率軍抵御不利,在西充鳳凰山中箭,被擒旋卒。
黃鶴樓志·人物篇
張獻忠(1606—1647) 明末農(nóng)民起義首領。字秉吾,號敬軒。延安柳樹澗(今陜西定邊東)人。崇禎十六年(1643)連克蘄、黃、湖廣等地,崇禎十七年入川稱帝,年號大順。據(jù)吳偉業(yè)所著《綏寇紀略》記載:在占領武昌期間,張獻忠曾登臨黃鶴樓,作詩《題黃鶴樓》,并令其下屬和作。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