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首
閱載籍之前聞,揖遺踵于青史。
偉先生之才調(diào),蓋無倫于多士。
方漢文之寬厚,務(wù)德化以為理。
以洛陽之年少,得吳公而奮起。
帝愛辭博,超遷美仕。
爾乃傷亡秦之苛政,期扶漢以更始。
憤慍悽悄,慷慨不已。
論議甚美,通達國體。
敘古今之治亂,冀王化之大啟。
不揣度而才進,遽痛哭而流涕。
帝雖感其讜言,奈庸臣之所詆。
嗟俟罪于長沙,賦鵬鳥以抒情。
復(fù)造托于湘流,吊三閭以自明。
何瓊佩之偃蹇,眾曖然而共壞。
豈先生之不諒,嗟邑犬吠其所怪。
謂明月為至寶兮,暗投人則疾憝。
謂西施為嬌妖兮,魚鳥見而驚悸。
況俗習(xí)于秦馀,六籍已為煨焚。
人情安于舊習(xí),世道溺于因熏。
雖懲苛而務(wù)寬,禮樂固所未聞。
厭去故而就新,固夫人之庸態(tài)。
先生何不漸磨,依圣和以自愛。
與絳灌以相結(jié),豈啻塤篪與瑟琴。
抑志節(jié)以徇身,能與世而浮沈。
漸納約以自牖,必枉尺而直尋。
奈何抱伊管之奇才,失風云之遭遇。
匪漢帝之不用,乃先生之失措。
嗟先生之坎軻,亦夫子之故也。
為梁傅而自傷,終哭死而捐生。
諒中心之不欺,孰知先生之至情。
嗚呼,春山麝過,草樹必香。
曉洞龍歸,霧露必瀼。
欲治有賢,言不虛拾。
對宣室問鬼神兮,已靈席而遽前。
獻蓄積之長規(guī),乃感悟而開。
曰:若其玄默躬行,移風易俗。
幾致刑蠟,斷獄數(shù)百。
雖不大用于當時,蓋略陳其美策。
與其榮于一世,孰若諫行而言聽。
至今論漢之為治,指太宗以為證。
倘為時之所用,言與跡必相稱。
不獨先生痛哭于當時,后人亦有為先生而悽慟。
司馬同傳于屈平,班固著贊而悼痛。
自古遷謫者非一,惟先生至今有耿光。
哭死非為生兮,諒誠心歷千載而彌彭。
撫遺編而嗚呼,重余心之增傷。
崎嶇江右日,寂寞兩相看。
作宦風波險,移家道路難。
晤時方漢水,別后又長安。
聽得還鄉(xiāng)里,蹉跎歲已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