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真參。號無為。楚之江陵人。姓劉氏。幼聰慧。樂善好施。與物無忤。攻舉子業(yè)。蜚聲文林。經史之暇。喜談佛書。后遇老衲。奇之曰。子。真大乘法器。世途軒冕。一夢幻耳。于是幡然改悟。甫弱冠辭親出家。父母欲奪其志。弗得。乃詣玉泉山。師事無邊長老。祝發(fā)受具。矢心究道。前后凡三然指。誓信不退。久而有入。所至道俗歸之。后游京師。四眾斯觀音寺。奉師居之。道聲翕然內庭聞之。頒賜齋供無虛日。后以厭煩。歸隱伏牛。將化謂弟子。塵世真夢境。吾將行矣。汝曹勉力。無于袈裟下墮落也。言訖而逝。陜西觀察使王元春。為撰其行立石焉。
人物簡介
【生卒】:1423—1473 【介紹】: 明福建莆田人,字孟時,號竹巖。景泰二年狀元,官至少詹事。慈懿太后之喪,再疏請合葬,竟得如禮。翰林后堂有二柏,為潛手植,號學士柏;前有瀛洲亭,號為柯亭。邃于文學,性高介。有《竹巖詩文集》。明詩紀事·乙簽·卷十八
維基潛字孟時,莆田人。景泰辛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歷中允、洗馬。英宗復辟,改尚寶司少卿,遷翰林學士,再遷詹事府少詹事,仍兼學士。有《竹巖集》十八卷。(《四庫總目》:潛詩沖澹清婉,不落蹊徑。鄭岳《莆陽文獻》:柯潛為文整潔,詩尤清婉,接人外樂易而內狷介。鄰郡有中貴人,寵冠一時,士大夫欲求速化者,爭趨其門。其人素慕潛文詞,屢欲屈致一見,潛卒不往,天下學士大夫仰之,以為異人。《靜志居詩話》:漢有金馬、舊渠、蘭臺、東觀,宋有總明,陳有德教,周則虎門、麟趾,北齊則仁壽、文林,唐則麗正、集仙。開元中,始定為翰林院。其署與他公廨不同,中有徘徊精舍,四面步廊、畫壁、花磚、假山、叢竹,侈金鑾之秘記,建學士之新樓。汴宋玉堂尤加藻飾,洎乎南渡,雖屬偏安,而省舍一新,濯纓之泉、滌硯之澗、蕓香之亭、汗青之軒,以及蓬巒、松坡、蘭畦、芝館、藥洞、菊徑、橘洲、鶴砌,儲圖史翰墨于中。故論者以詞臣為神仙之職也。明初舊院有修竹林,學士黃宗豫《寄東里》詩云:「一別詞垣數月馀,娟娟修竹近何如?」北京既建,院設玉河橋,西堂后有井,劉文安所鑿也。亭二間,凡八楹,柯學士所筑也。井在左,亭居右,至今入翰苑者,以劉井、柯亭為佳話。田按:《竹嚴集》,《四庫》著錄僅二卷,馀所藏者十八卷,為學士四世從孫維騏所編,當為完本。學士在翰林以名節(jié)著,詩亦俊爽出塵。)
柯潛(1423年—1473年),字孟時,號竹巖,福建興化府莆田縣靈川柯朱村人,狀元。明成祖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出生于農家,祖柯洪昌,父柯再興。生性遲鈍,但勤勉好學,三年不出書亭。景泰二年(1451年)中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歷洗馬。天順初,遷尚寶少卿,兼修撰。人稱壺公轉世,莆田諺語:“見了壺公山,聰明花開了”。明憲宗成化九年(1473年)授國子監(jiān)祭酒。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生卒】:1431—1493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一名甡,又名應熊,字貞伯。景泰四年舉人。入國子監(jiān)。成化間以善書選為中書舍人,詔命寫佛經,抗疏謂只聞有九經,不聞有佛經。弘治初歷太仆少卿。善文詞,甚負時譽。好古博學,篆楷俱入品格。卒之日,無以斂,友人文林、史鑒買地以葬。有《蘇州府志》。
名甡,以字行,更字貞伯,長洲人。景泰癸酉舉人,授中書舍人,歷南太仆寺少卿。有李氏遺集。明詩紀事·丙簽·卷十
應禎名甡,以字行,更字貞伯,長洲人。景泰癸酉舉人,授中書舍人。遷南兵部郎中,尚寶司卿、太仆寺少卿。有《李氏遺集》。 (《甫田集》:太仆書《魏府君碑》,謂徵明曰:「吾學書數十年,今始有得,然老無益矣。子其及目力壯時為之?!挂驑O論書之要訣,凡運指凝思、吮毫濡墨,與字之起落、轉換、小大、向背、長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公雖潛心古法,而所自得為多,其尤妙能三指尖搦管,虛腕疾書,今人莫能及。 《藝苑卮言》:少卿書,人有求者,多怒不應,故傳世者少?!?a target='_blank'>書史會要》:少卿真行草隸皆清潤端方,如其為人。 文震孟姑蘇《名賢小記》:范庵公入太學,中官牛玉聞其名,延為弟子師,公不往。以善書選中書舍人。故事,中書班列給事、御史上,近輒易其次。公上書爭,不報。中旨詔諸舍人書佛經。公言:「天下國家有九經,未聞佛經也。」上恚,廷杖,公幾死,致仕歸??な貏⒛痴鲾靠良?,人呼「白面虎」。公作《虎渡河》詩致之。公博學能詩,書法自成家,然每恥以是名,清強果毅,侃侃終始,真吳人士之神砭已。)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生卒】:1470—1559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文林子。從吳寬學文章,從李應楨學書法,從沈周學畫。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沈周、唐寅、仇英同以畫名,號吳門四家。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以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院待詔。不事權貴,尤不肯為藩王、中官作畫。旋致仕歸。四方人士求詩文書畫者,絡繹道路。善詩文,工行草,精小楷。畫尤勝,擅山水、花卉、蘭竹、人物,有室名玉磬山房。又熟于元末明初故家遺老之軼事。每與人言,歷歷如數家珍。既卒,私謚貞獻先生。有《甫田集》。
文征明(1470-1559) 初名璧,字徵明,以字行,改字徵仲,號衡山居士。蘇州長洲人。正德末以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開"吳門畫派",與沈周、唐寅、祝允明有"明四家"之目。又擅書,工行草,尤精小楷。詩文與徐禎卿、唐寅、祝允明并稱"吳中四才子",主吳中風雅之盟四十年。有《甫田集》。今人輯有《文徵明集》,詞在集中。人物簡介
文征明(一四七零—一五五九),初名璧,字征明,號衡山居士,明長洲人。擅畫山水,名重當時,與唐寅、沈周、仇英合稱“明四家”。能詩,工行、草、隸書,尤精小楷。正德末以歲貢生薦授翰林院待詔。有《甫田集》。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徵仲,吳人。嘉靖中為翰林待詔。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溫州知府林子。以歲貢入京,用薦授翰林待詔。有甫田集。明詩紀事·丁簽·卷十一(上)
徵明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長洲人。用蔗授翰林院待詔。有《甫田集》三十五卷。 (《四庫總目》:徵明輿沈周皆以書畫名,亦并能詩。周詩揮灑淋漓,但自寫其天趣,如云容水態(tài),不可限以方圓。徵明詩則雅飭之中,時饒逸韻。 《藝苑卮言》:文徵仲詩如仕女迷妝,雛摩坐語,又如小閣疏客,位置都雅,而眼境易窮?!?a target='_blank'>讀書后》:馀當謂吳興趙文敏公孟煩風流才藝,惟吾郡文待詔微陰可以當之,而亦少有差次,其同者詩文也、書畫也,又皆以蔗辟起家。趙詩小壯而俗,文稍雅而弱,共淺同也。文皆暢利而乏深沈,其離古同也。書小楷趙不能去俗,文不能去纖,其精絕同也。行押則趙于三王近,而文不能近,少遜也。署書則文復少遜也。八分古隸則文勝,小篆則趙勝也。然而篆不勝隸。畫則趙之入唐、宋人深,而文少淺,其天趣同也。其鑒賞博考復同也。位在趙至一品,而文僅登一命。壽則文逾九齡,而趙僅垂七帙,異也。若出處大節(jié)之異,前輩固巳紛紛言之,吾待詔不與同年語也。 《四友齊業(yè)說》:衡山當對馀言;我少年學詩,從陸放翁入門,故格調卑弱,不若諸君皆唐聲也。 《國雅》:文徵仲,吳中往哲如公之博鑒雅步藝苑者。宜冠林壑矣。其文恬寂整飭,詩亦從實境中出,特調硝織弱。其字法畫品尤得三昧,故是一氏逸品。) 《(夷白齊詩話》:衡山文先生有《病起遺懷》二律,蓋不就寧藩之徵而作也。詞婉而峻,足以拒之于千里之外。詩云:「潦倒儒官二十年,業(yè)緣仍在利名間。敢言冀北無良馬,深愧推南賦小山。病起秋風吹白發(fā),雨中黃葉暗松關。不嫌窮巷頻回轍,消受爐香一味閑?!埂附洉r臥病斷經過,自撥閑愁對灑歌。意外紛紜如命在,古來賢達患名多。千金逸驥空求骨,萬里冥鴻肯受羅。心事悠悠那復識,白頭辛苦服儒科。」后寧藩敗,凡應辟者崎嶇萬狀,公獨晏然,始知不可及也。 六硯齋二筆:文衡山先生詩有極似陸放翁者,如煮茶句云:「竹符調水沙泉活,瓦鼎燒松翠鬣香?!箙侵兄T公遺力往賓云取泉,恐其近取他水以欺,乃先以竹作籌子付山僧,侯力至隨水運出,以為質??裳a茗社故寅?!而B衣佳話》:蘇郡虎丘劍池,其水不流,終崴不竭。正德辛未水忽涸,其下嵌巖空洞,深邃莫測。好事者執(zhí)燭而入,見內有疊板如門戶狀,相傳闔閭王所葬處。文衡山詩云:「吳王埋玉幾千年,水落池空得墓瓦。地下誰曾求寶劍,眼中吾已見桑田。金裊寂寞隨麈規(guī),石闕分明有洞天。安得元之論往事,滿山寒日散蒼煙。」越歲其泉復舊。黃佐《泰泉集》:文公于書未嘗茍且,或答人簡劄,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精妙,有細入毫發(fā)者。李文正公東陽以篆自負,及見公隸,曰:「吾之篆,文生之隸,蔑以加矣。」 《書史會要》:待詔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筆法,大畫仿涪翁尤佳。評者云,如鳳舞瓊花,泉鳴竹澗。謝肇制《五雜俎》:文徵仲書得法于峻子山而參以松雪,亦時為黃、米二家書,然皆非此公嘗行。惟小楷正書譬即山陰在世,亦當虛高足一席。畫遠學郭熙,近學松雪,而得意之筆,往往以工致勝。至其氣韻神采,獨步一時。《丹青志》:文先生畫師李唐、吳仲圭,翩翩入室,大園小軸,莫非奇致。海宇欽慕,縑素山積,喧溢里門,寸圖才出,千臨百摹,家藏市售,真贗縱橫。一時硯食之士沾脂浥香,往往自潤。年齡大耋,神明不凋,斷煙殘楮,篝燈夜作。故得者益深保愛,奉如圭璋。 《畫禪室隨筆》:文太史本色畫極頰趙承旨,筆微尖利耳。同能不如獨異,無取絕肖,似所謂魯男子學柳下惠。 《畫史會要》:朱子朗為衡山高足,衡山應酬之作多出于朗手。金陵一人客寓蘇州,遺童子將幣于子朗,求衡山贗木。童子誤送衡山宅,致主人意,衡山笑而受之,曰:「我畫真衡山,聊當假子朗可乎?」一時傅以為笑。 方薰《山靜居畫論》:衡山太史書畫辦香松雪,筆法到格,浸浸乎入吳興之室矣。然自有清和閑適之趣,別廠徑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潔所至。 《東泉詩話》:《甫田集戊午元旦》一律:「勞生九十漫隨緣,老病支離幸自全。百歲幾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見曾玄。祗將去日占來日,誰謂增年是減年。次第梅花春滿目,可容愁到酒樽前?!辜卸嘤性?、除夕等題,衡山大年,幾至百歲,王弁州為作傅云:「海內習文先生名久,幾以為異代人,而怪其在,謂為仙且不死?!骨槭卤普?。 田按:衡山詩龠州幫助以吳飲少之。馀謂和平蘊藉,于風雅為近,奚必以模宋范唐,自矜優(yōu)孟衣冠耶!書畫亦精絕過人,為世實重。名德大年,林見索、王宗貫于藝事外推之,可稱具眼。)
人物簡介
【生卒】:1474—1535 【介紹】: 明蘇州府吳江人,字思徵。弘治六年進士。授都水主事。為宦官所誣,下獄,謫云南驛丞。正德時累遷為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嘉靖初改撫江西。奏免雜稅,積谷備荒。后進兵部侍郎督兩廣軍務。嘗上言廣兵疲弱不可用,觸怒撫寧侯朱麒,為流言所中,被劾。引疾歸。嘉靖六年起為右都御史治黃河,議于昭陽湖東,開新運河。工未竟,帝令罷役。維基
盛應期(1474年—1535年),字思徵,別號值庵,直隸蘇州府吳江縣(今江蘇蘇州吳江)人。弘治六年進士,歷仕三朝,幾經起落。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盛應期為盛寅四世孫。弘治六年(1493年)成癸丑科進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管理濟寧諸閘。太監(jiān)李廣家人販賣私鹽到濟南,因畏懼應期將私鹽投水逃走。李廣因此懷恨,借南京進貢內官誣陷盛應期阻薦新船,逮應期及主事范璋下詔獄。謫官云南驛丞,遷祿豐縣知縣。正德初年,歷官震南僉事。與御史張璞、副使晁必登抵制鎮(zhèn)守太監(jiān)梁裕,梁裕彈劾三人,全部下詔獄,張璞被拷打致死。此后,乾清宮火災,盛應期得以復職。歷官陜西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任內討平天全六番招討使高文林。正德十四年(1519年)因丁憂歸里。嘉靖二年(1523年)起故官,巡撫江西。宸濠之亂后,江西滿目瘡痍,盛應期奏免雜稅數十萬,并請留轉輸南京米糧四十七萬、銀二十萬,賑濟饑民。次年,進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御史許中彈劾應期暴虐,御史鄭洛書又劾應期賄結權貴。應期已遷工部侍郎,引疾去官。嘉靖六年(1527年),黃河決堤,流入沛縣之北的廟道口,淤積泥沙數十里,運河不能行,侍郎章拯不能治。尚書胡世寧、詹事霍韜、僉事江良材建議在昭陽湖之東另開漕渠,為長久之計。隨即按御史吳仲之言召章拯還,即家拜盛應期為右都御史,前往治理。盛應期開挖新河,從昭陽湖東北到留城口。未成撤職,后來遇赦,復官致仕卒。應期罷官后三十年,新河由朱衡接續(xù)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