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師心

相關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保定府安肅人,字最又。
師心長子。
萬歷舉人。
歷官戶部郎中,榷關蕪湖,能革宿弊。
出為常德知府,撫輯兵民,有能聲。
藩府欲侵民物,兩助判歸于民,以此忤上司意,遂乞歸。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道濟。
字法舟。
張氏子。
生??李思賢里。
少爽拔。
未嘗入鄉(xiāng)較。
而義辯宿成。
為里中所異。
年十八忽猛省。
白父母求出俗。
勿許。
遂日夜坐。
不事生產(chǎn)。
又三年。
潛入天寧寺為行者。
時默堂宣禪師。
受月舟和尚法印。
歸自繁昌。
法筵龍象。
蹌蹌濟濟。
師服勤之馀。
多所咨訪。
久之。
詣東禪。
依昂公薙染。
昂法叔吉庵祚禪師者。
默堂子也。
知見精確。
而道行清苦。
師折節(jié)事之。
古德入道因緣。
朝夕參叩。
以為不至古人休歇田地不止。
偶行廊廡間。
聞佛殿磬聲。
豁然契悟。
尋趨方丈。
庵望見笑曰。
子著賊也。
師曰。
賊已收下。
曰。
贓在甚處。
師振坐具曰。
狼籍狼籍。
曰。
這掠虛漢。
狼籍個甚么。
師一喝歸眾。
庵喜印可之。
繼謁古印云峰諸師。
日益深奧。
自是應機演化。
雷動電激。
章縫緇素。
諸乞言者。
憧憧然水陸并湊。
無虛日矣。
嘉靖初。
眾請出世于金陵安隱寺。
上堂舉拂子。
召大眾云。
見么。
又擊拂子云。
聞么。
既是舉起便見。
擊著便聞。
妙真如藏。
非思非議。
應用靈靈。
奇哉奇哉。
汝諸人。
自不丈夫。
顧乃傍人門戶。
求知求見。
韜晦家珍。
甘為寒乞。
將謂諸圣別有奇特也。
廣額屠兒。
飏下屠刀。
便云。
我是千佛一數(shù)。
豈有曲折。
作知見耶。
丈夫子。
何不恁么便擔荷去。
其指法徑要。
大都類此。
性恬靜。
未嘗誤干謁。
隨緣遷轉(zhuǎn)。
前后二十馀所。
解包之后。
不更出門戶。
處大眾折大疑。
無礙之辭。
波騰云涌。
夜以繼日。
曾不少倦。
而燕間之日。
泊然危坐。
若不解語者。
此其大凡也。
師心精泯合時靈感通。
以至咒移井石。
錫出山泉。
說法則蛙入晨窗。
入定則神來夜室。
自避倭之后。
任真而放。
雅同流俗。
嬉笑怒罵。
縱橫自調(diào)。
而人不能測矣。
庚申秋。
寢疾且革。
或勸起坐說偈。
師曰。
此皆文飾。
非吾事也。
以手搖曳而逝。
年七十四。
臘五十二。
茶毗后。
塔其骨于別室中。
所說法語偈頌等若干言。
門人正雨輩。
集而梓行。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四
禪師。名道濟。字法舟。嘉興人也。受業(yè)于東禪昂。以向上宗乘。走叩吉庵祚禪師。遂得道焉。是濟為無際悟之五世也。初悟以斷橋正脈。付廣善潭。潭付默庵宣。宣付吉庵祚。由潭至祚。垂百年來。其家聲幾不振矣。濟承之。出世金陵安隱。而俎豆先人于名賢之間?;质銎渲尽?倘缏谋?。每以隔宿掛上堂牌。衲子陰笑之。嘗舉拂子召眾曰。見么。又擊曰。聞么。既是舉起便見。擊著便聞。妙真如藏。應用全彰。是汝諸人。自不丈夫。故乃傍人門戶。求知求見。韜晦家珍。甘為寒乞。將謂諸圣別有奇特事。廣額屠兒。飏下屠刀。便云。我是千佛一數(shù)。豈有曲折作知見耶。丈夫子。何不恁么擔荷去。于是。學流愛慕而親之。吏部陸公光祖。邀濟還里。以天寧居之。祖既篤于真乘。常游天寧。恨見濟之晚。因問曰。畫前元有易否。濟曰。若無庖犧氏將甚么畫。曰。畫后如何。濟曰。元無一畫。曰?,F(xiàn)有六十四卦。何得言無。濟曰。莫著文字。曰。請師離文字發(fā)一爻看。濟召公。公應諾。濟曰。者一爻從何處。起公大笑而謝。自稱五臺居士。遂多出入?yún)擦?。而擊?jié)焉。又別駕熊公南沙問曰。設有將劍來取師頭。師還避否。濟曰。若有殺人不眨眼地將軍。便有不怕死和尚。沙作揮劍勢。濟放身便倒。沙曰。好個師僧死在劍下。濟起。呵呵大笑曰。作么作么。濟。任緣揮麈。惟津津焉。提唱綱宗而已。稍不如意。飄然去之?;蛑刍蜮??;蚱扑麓邂?。前后凡遷居二十馀所。但其為人真率閒雅。胸無隱事。耳目交接。使人忘其名勢。以故。賢彥追崇之。其于院務。凡百闊略。知友常以書勉濟。濟笑曰。牙籌算計。俗尚為譏。況道人乎。古制不立煙?。草衣樹宿。聞道益廣。行道益多。今人。動以規(guī)法相繩。禮樂鏗鏘。舉一狗子無佛性話。求其不惑者鮮矣。尤云。我能據(jù)守祖庭。利其徒屬。能作能為。破律喪行。恣彼陷溺。是何益也。濟。晚年閒著異跡。機不厭繁。有道人拈拄杖問曰。者是誰底。濟曰。是山僧底。曰。既是師底。因甚在我手里。濟呼曰。度拄杖來。道人度杖與濟。濟曰。汝底在甚么處。道人整冠。濟曰。似則也似。是則未是。道人大笑。又指吉祥草。問傍僧曰。是甚么。曰。吉祥草。曰。更有吉祥者否。僧以足按地。道人曰。獅子窟中。果無異獸。濟擯僧出院。又僧問。得何三昧。便乃隨波逐浪。濟曰。兩岸春風香不斷。一溪流水落花新。曰。怎柰學人不會。濟曰。蜻蜓飛尚緩。蛺蝶舞偏忙。曰。和尚莫將境示人。濟喝。僧便作禮。濟曰。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過殘春。濟二十二出家。歿年七十有四矣。眾知濟有厭世意。請留偈。濟以手搖曳曰。何多事也。乃趨寂。時嘉靖。庚戌之秋也。得法者二人。一居胥山。曰云谷會。一居精嚴寺。曰冬溪澤。俱以嚴標行話于世。 贊曰。濟公近繼無際。遠續(xù)斷橋。歷觀其始末。機智毫忽不爽。然前后居無定相。惟激勵學者為要務。諸莊旱損。略不干懷。可謂救時之明哲者也。尚有以不事事短之。所謂盲人問豹。與語奇斑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12—1581 【介紹】: 明僧。金臺錦衣衛(wèi)人,字月心,號笑巖,俗姓吳。嗣龍泉,住圓通寺。有《笑巖集》。
皇明名僧輯略
上堂 舉世尊升座。文殊白槌話。師乃曰。不憶黃面老子當時也知有這個時節(jié)。爭柰未遇知音。往往義學云。世尊升座。文殊白槌。乃是作家相見。師資倡和。蓋不知文殊多口相席。打令贓誣一上。大煞放過。山僧今日也不敩伊做處。亦不獨為。貴欲求個知音出來。與伊把臂共行。寧不為之好事。遂拈拄杖云。有么有么。時有僧出作禮。劈脊便打云。多口作么。僧云。某甲一言也未發(fā)。何為多口。師復打云。再犯不容。 翌日上堂云。昨舉世尊升座公案未圓。未能解得諸人惑。未能令諸人與世尊把臂共行。何謂。若是知音作者。才恁么。便解不恁么。然后沒交涉。直教兩頭撒開。中間放下。自然活卓卓底隨處作主。如水投水。似空合空。佛祖不能知。鬼神莫能測。設到此地。要與世尊握腕。猶間一線道在。如欲豁通這一線道。須是更聽山僧重宣一偈云。佛身等空座稱身。何曾升也何曾下。文殊睹影生狂華。引得兒孫成話??下座。 拈古 舉佛果勤佛鑒勤佛眼遠同侍五祖至夜深。祖云各下一轉(zhuǎn)語看。佛鑒云。彩鳳舞丹霄。佛眼云。鐵蛇橫古路。佛果云??茨_下。祖云。滅吾宗者??饲谑且病a缛酥Z。還有優(yōu)劣也無。若道無優(yōu)劣。五祖何以恁么道。若道有優(yōu)劣。什么處是優(yōu)劣處。 開示 諸佛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悟者心能轉(zhuǎn)物。物物皆歸自心。即是諸佛。迷者背心向物。妄隨物轉(zhuǎn)。即是眾生。是故諸佛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且我釋迦文佛未成正覺時。于雪山六年苦行。靜慮功極。至午夜舉頭見明星出?;砣淮笪颉1水敃r悟個甚么。悟者惺也。只是惺得自己本有之心。不從人得。本來現(xiàn)成。本來常住。隨即普觀大地一切眾生。個個具有如來常住真心成佛種性。只因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遂運慈悲普度一切。便有四十九年所說言教。非真實也。皆不得已。見諸眾生疑多信少。不能直下大信自心。生起萬差。不免應病與藥。引眾權(quán)而歸一實。又恐一切眾生隨語生解。認著言說墮于教網(wǎng)。后復升座不發(fā)一言。唯拈起青蓮花一枝。默顧四眾。欲人人當下直明本心覿面親會。不意大眾依然蹉過。獨有迦葉動容微笑會合本機。便付法立為第一祖。展轉(zhuǎn)相傳。至于第二十八祖達磨尊者。觀見此土眾生有大乘根器。遂航海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不用能巧。唯一直心當下自契。大眾。即此便是從上以來。佛佛祖祖。共一切眾生直悟一心見性成佛底樣子也。 行實 師云。予金臺世族也。父吳門。母丁氏。弱冠出家。禮大寂能和尚為師。后遍參知識。修進開悟行道因緣。備載全集??址辈讳?。 袾宏曰。予游京師。參遍融笑巖二師。次年二師俱示寂。融師一味實心實行。無著述傳世。巖師隱柳巷。罕接見人。有笑巖集四卷。今撮其少分云。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德寶。
字月心。
金臺錦衣衛(wèi)族。
父吳公。
母丁氏。
舉師于正德壬申年。
既冠。
偶過講肆。
聞法師講華嚴大疏。
至十地品初地菩薩舍國城妻子頭目髓腦處。
發(fā)憤嘆曰。
千古猶今。
同一幻夢。
富貴功名。
縱得奚益。
遂投廣慧院能長老出家。
既祝發(fā)具戒。
知有向上事。
不自便休。
必期真悟。
即腰包行腳。
一時老宿。
號稱明眼者。
罔不蒙參而戶謁。
指點功夫。
揩磨見地。
造詣日益深密。
后因?qū)毞逯浮?div id="mopor2t" class='inline' id='people_46308_2_27_comment'>
見關于嶺和尚。
入室次。
連下語數(shù)十轉(zhuǎn)。
皆不契。
師心路俱絕。
一日因洗菜水邊。
忽一莖墮水。
隨水圓轉(zhuǎn)。
捉之不著。
忽有省。
喜甚。
提籃歸。
見嶺立檐下。
問師是甚么。
曰一籃菜。
嶺曰。
何不別道一句。
師曰。
請和尚別問來。
嶺復詰以靈云桃花。
趙州柏子。
皆隨問而答。
復問玄沙不肯話。
師隨聲便喝。
拂袖而出。
次早入室。
問訊侍立。
頃嶺顧視傍僧曰。
汝等欲解作活計。
這上座。
便是活樣子也。
師即震喝而出。
后復同爽庵。
參襄西大覺圓和尚。
覺門庭孤峻。
自辦粥飯。
始許掛搭。
親炙四五月。
語言無滯。
覺曰。
若以今時諸方。
子當絕類為不可測人。
今則不然。
老僧將你爛熟底一則因緣問你。
外道問佛。
不問有言不問無言。
世尊良久。
外道便大悟佛旨。
且既不涉有無。
良久亦是閒名。
正恁么時。
外道大悟個甚么。
師儗答。
覺急以手掩師口曰。
止止。
猶更掛齒在。
師豁然頓省。
乃曰。
可謂東土衲僧。
不如西天外道。
自是名震海內(nèi)。
海內(nèi)禪子。
皆奔走座下矣。
師隨緣開化。
靡定所居。
有語錄四卷。
曰笑巖集。
笑巖。
師別號也。
鄧定宇曰。
笑巖上堂。
棒喝縱橫矣。
卒無一人承當。
即笑巖不失利安在。
為時雨而化。
無亦婆子切歟。
晚年屏居京師柳巷。
幾至結(jié)舌亡鋒。
而具真實。
為生死心者。
亦不惜為一見。
如師者。
固末世之光明幢也。
以萬歷辛巳正月示寂。
閱世七十。
僧臘四十有九。
塔全身于城西之北門。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四
笑巖禪師。名德寶。字月心。生于正德壬申臘之望日。其父吳氏。乃金臺世襲錦衣也。師以父卒。銳自立。不樂嗣職。愛游佛地。因聽華嚴?;腥缙茐簟D诵妒兰?。為大比丘。歷參南北知識三十馀人。然訪隱者于西山。質(zhì)單丁于破院。又莫計也。卒得道于龍泉聰禪師。出世。高座牛首圓通諸處。當是時。義學紛紜。禪宗落寞。而少室一枝。流入評唱。斷橋一派。幾及平沉。雖南方剎竿相望。率皆半生半滅。佛祖慧命。殆且素矣。師力弘法柄。隨方建立??尚袆t行。否則默之。然鏟邪劈膠。間不容發(fā)。即據(jù)室匡徒之輩。雕龍吐鳳之儔。始與師抗。次與師游。終乃俛首。入煅死盡偷心。至于盤根固執(zhí)三隅不反者。師不少假詞色。圖為孽生種草也。有廬阜五禪客。請曰。竊聞。和尚闡化多年。而得人未見其廣。況今禪社蕭然。異知殊見。茅塞宇內(nèi)矣。師掌珠不展。其晚近何繇得入。伏冀。曲以垂慈。入草求人。以為何如。昔船子不得夾山。而藥山宗風。不幾掃土乎。師曰。諸公之言。不無可采。但無上佛祖心印。力荷者。畢世一人足矣。下迄曹溪。時英競發(fā)。不得已。而印可亦不繇不如是而然也。山僧秖是任分。未敢越理穿鑿。待彼自化。雖無人。未為多罪也。故師法幢所樹不定何所。有龍象八人。常隨師游。時號八杰。師嘗于楚漢兩間寓夏。新秋二日。衲子隨侍。于金沙灘頭地坐。四顧無人。忽有龐眉沙門。逼前莊立。朗聲問曰。仁者??勺R從上相承密論密義否。師。從容答曰。善來仁者。密則非論。論則非義。沙門乃以錫橫肩。翹一足曰。是甚么義。師于地書更字酬之。又以錫畫地。闊兩脛立畫上。復以錫橫按。亞身而視曰。者是甚么義。師書嘉字酬之。又卓錫于地。兩手叉腰翹一足。切齒怒目。作降魔勢曰。是甚么義。師書之字酬之。又分手指天地。周行一匝曰。是甚么義。師書尤字酬之。又復進前一步。作女人拜。分手指兩衲子曰。是甚么義。師書蠶字酬之。又繞師三匝作禮。立于師右。師書[佛/(佛*佛)/魔]字示之曰。會么。沙門擬對。師止曰。設到此地。復書[佛/(佛*佛)/魔]字曰。更須知有者個始得。沙門歡喜合爪。面師嘆曰。咦。真摩訶衍薩婆若上士。振錫而去。二衲子驚喜曰。彼是何沙門。所為復是何義。師良久曰。還識么。俱對曰。不識。師曰。此乃應真圣賢。所呈金剛王變相三昧。及三昧王三昧。用來勘吾。然彼亦將有新證耳。又過潼關。禮熊耳祖塔。寺僧叱曰。憨拜空塔奚為。師指曰??账?。曰。然。師曰。祖師聻。曰。攜履西逝久矣。師曰。蒼天蒼天。師嘗倒握拂柄。以示僧曰。會么。曰。某已識和尚做處也。師曰。你道荊州黃四娘。禮佛求個甚么。又僧問。打破鏡。未審。作么生相見。師曰。慚愧殺人。僧頓領旨(即曇芝上座)。于是。江湖聞而慕之者雖切。然搆之者益稀矣。萬歷丁丑。燕京緇素建精舍。挽師歸隱。師既謝游轍。門無雜賓。乃整齊先覺經(jīng)綸。提掇古德綱目?;蜥缁蛸潯;蚺谢蝽灐8邘t曉霜。千江秋月也。又五年。懸衣大寂。閱世七十一。坐夏四十八。塔于京城西直門外高浪橋之北郊。署師正宗南行者?;糜袀鞫U師也。代師闡化北之東臺者。瑞峰和尚也。其臥隱于優(yōu)曇苑者。幻也。老宿也。識者謂。濟宗鼎峙。則師不負于龍泉矣。師前后所參尊宿。約出天奇之門。獨于襄西得謁大覺圓。圓為海舟慈公之四葉。其臘高貌碩。詞如截鐵。因歷舉古公案。以詰師。師對無滯響。圓曰。若以諸方子當絕類。為不可測人。老僧卻不然。再將爛熟底一則機緣問你。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外道大悟。且既不涉有無。良久亦是閒名。正恁么時。外道悟去。悟個甚么。師擬對。圓急掩師口曰。止。止。師頓契其機。即以偈獻圓。圓大喜曰。奇哉。斯乃從上果地人語也。師住后。常道圓公之為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僧。應天府溧陽人,俗姓呂,號幻有。二十二歲出家,從荊溪沙門樂庵剃發(fā)。萬歷中至京師,受兩宮供奉,凡留二十二年。后復棲息五臺山,靜修十三年。常州唐鶴征請還故里,住宜興龍池,說法為臨濟正傳,宗風大振。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四
禪師。
名正傳。
字幻有。
應天溧陽呂氏子也。
根器宏遠。
慧語驚人。
年二十二。
荊溪沙門樂庵度之。
即示師心法。
師輒感奮。
聞燈花??。
有省。
樂庵歿。
師計閱晚近禪門。
方死繩墨。
乃北抵神京。
謁笑巖寶禪師。
傾心具述所以。
寶陰異之。
忽趯出只履。
變色厲聲曰。
向者里速道一句。
師愕然無對。
寶公便起。
師俛首而退。
中夜徬徨。
公晨出。
見師猶立檐下。
顏如稿木。
驀喚師。
師回顧公。
公翹足作修羅障日月勢。
師豁然。
深達堂奧矣。
久之辭去。
公以一笠與師曰。
覆之。
勿露圭角。
師徑往五臺。
棲息秘魔巖。
一十三載。
會太常唐公鶴徵。
問道臺山。
見師如夙契。
且約師還南。
師以樂庵未塔聽之。
至荊溪。
徵以龍池延師。
龍池。
故一源禪師道場也。
嘉隆以來。
先德物故。
東南法社。
例如灰冷。
師至。
愴然念百丈大智之風。
有徒數(shù)輩。
一如萬指臨之。
于是。
志士咸集。
槌拂下。
多穎脫而去。
僅六載謝事。
復游燕都。
居普炤寺。
時縉紳輩。
留神空宗。
日夕從師質(zhì)證。
師嘗舉扇。
示諸大夫曰。
當時孔子。
還知有者個么。
皆曰。
不知。
師置扇曰。
以我為隱乎。
吾無隱乎。
爾眾躍然稱謝。
其揭示多類此。
以故。
笑巖道化。
復振于燕趙。
雖南北異勢。
而沖寒冒暑之士。
不絕足下。
圍繞皆大器也。
師據(jù)坐顧眾曰。
是大盡。
是小盡。
有對曰。
大盡。
有曰。
小盡。
小師從傍進曰。
敢保不在歷本上論量。
師哂而休去。
其徵勘。
又多類此。
法師月川者與師同參寶公。
川左袒清涼。
以非肇公物不遷論。
當世莫能抗其說。
師乃反覆剖析累萬言。
川卒燬板以謝。
其整頓綱宗。
又能類此。
京中有為妖書詆上者。
詔捕弗獲。
當事人藉口桑門。
時紫柏可公逮系矣。
一時名德。
引去馳師。
師笑曰。
學道期了生死。
生死了顧反畏禍耶。
高臥如故。
事寢。
乃赴唐公再住龍池之命。
其處境安詳。
又多類此。
師前后京都二十馀年。
當是時。
兩宮奉我田服之徒。
方藉以有為。
師獨無所事。
生平如饑如渴。
一以宗旨為己任。
故終師之世。
升堂入室無虛日。
每以門前冷落車馬稀。
老大嫁作商人婦話。
問士大夫。
般若無知。
靡所不知。
問。
學者鮮有契其機者。
師曰。
今時人多有說得。
盡是者恰像個膾子手何也。
任他佛頭來。
魔頭來獅子頭來。
象頭來。
牛頭馬頭人頭狗頭羊頭鵝鴨頭。
到汝案上。
一一盡汝破除。
打發(fā)一邊去。
只恐把個死貓頭來。
便茫然罔措。
于此打發(fā)得開去。
才是好膾子手。
有僧進曰。
請將死貓頭來。
師笑曰。
果然不識。
師處躬應物。
嚴慈等之。
故開遮如如。
為不可測。
卒以大機得人。
而大振滹沱之宗。
示寂之年。
六十有六矣。
先一日。
有僧自臺山來。
師欣然與劇談山中宿昔。
抵暮索浴。
浴出而示微疾。
眾驚疑環(huán)擁之。
師舉所著帽者三。
眾弗敢對。
師乃拍膝宴然矣。
蓋明神宗萬歷甲寅年二月十二日子夜也。
塔建本山之左。
贊曰。
語云重雷發(fā)響。
百里飛聲。
無事之者。
愕然而驚。
空聞其響。
不見其形。
吾滹沱一宗。
自元明叔季蓋冰霜之際矣。
笑巖父子公孫。
震匝地法雷。
于嚴冷之首。
下開萬匯之蒙。
上正千秋之統(tǒng)。
猗歟休哉。
至有覓形鏡里。
尋聲谷中。
亦獨何哉。
師雅助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保定府安肅人,字叔達。
師心次子。
天啟五年進士。
官翰林檢討。
魏忠賢知其才,誘以厚餌,雅助拒之,以此忤魏,罷歸。
維基
師雅助(16世紀—17世紀),字叔達,號對溶,北直隸保定府安肅縣人。師雅助年幼聰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中舉人,剛成年就在天啟五年(1625年)成進士,獲授庶吉士,七年(1627年)轉(zhuǎn)翰林院檢討。他喜歡談論忠孝事,讀書有感悲憤就會抄下,當時同僚都趨附擅權(quán)的魏忠賢,他堅持抗直不阿,說:「得失命也。」又迎接父母到官邸供養(yǎng),不久因病告歸,在家鄉(xiāng)依慕父母,保持恬淡,母親去世時哭得不知所為,過度哀傷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