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宋禮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8 首
三十馀年侍禁闈,忠誠久荷圣君知。
兩朝典故推先達,一代經(jīng)綸屬有為。
大旱正期霖雨用,貞松俄變雪霜姿。
哲人萎矣嗟何及,留取勛名勒鼎彝。
使節(jié)翩翩去不回,九重聞訃亦興哀。
和羹未盡鹽梅用,清廟方求棟宇材。
佳傳豈無良史述,甘棠應(yīng)有后人培。
褒崇更錫翔鸞誥,千載榮光照夜臺。
南旺湖通黑馬溝,濟南汶北兩分流。
淵源直是徂徠出,真重前人為國謀。
南北關(guān)河總會通,泉流分濟恰當中。
供輸坐免鯨波險,千載洪圖仰太宗。
舳艫銜尾轉(zhuǎn)儲胥,閘溜垂虹接漕渠。
廟食龍王亦何事,可憐湮沒宋尚書
湖水經(jīng)秋分外清,順風(fēng)南下片帆輕。
尋源不盡平生興,翹首萊蕪詠濯纓。
導(dǎo)淮桐柏會泗沂,東流于海禹所治。
趙宋黃河決而南,淮與泗沂兼并之。
河于中土一大物,況挾眾流行恣睢。
爾后六百有馀載,多為世患違津涯。
吳艘越舶亙天來,神京陸挽人驢疲。
偉哉潘生伏下職,建言為國陳良規(guī)(濟寧同知潘叔正建言開河通漕運)。
宋公舉事不漫浪宋尚書禮,下采群策褒參裨。
是何老人白其姓,厥名曰英超等夷。
銅壺倒影測累黍,玉尺量地窮四維(老人白英建策分水)。
河灣接流二十里,北走千里誠一奇。
我行南旺分水處,此豈地利皆人為。
百川朝宗盡東下,卻與西北浮云馳。
君不見漢漕山東百萬粟,更歷砥柱多險巇。
又不見唐挽江淮道汴洛,濁濤惡浪紛追隨。
泗沂實與汶水合,禹跡不湮勞川師。
洪河德水寧有二,細流不擇成大陂。
古來萬事亦如此,短歌微吟風(fēng)漣漪。
北河地洼九十尺,南河百十有六尺。
地至南曜勢中高,其名為水脊。
阻隘兩頭扼其嗌。
引汶使入助水流,建瓴而下不可留。
留之以閘閘用石,層層蓄水水乃積。
沽頭南,臨清北。
舟如枕席上渡師,全以水力替人力。
憶昔陽武起丁夫,衛(wèi)輝遞運勞費多。
此湖鏟鑿貫地脈,一氣混合江淮河。
尾閭于海無停波,宋公之功民詠歌。
安民山,安山湖,會通自元明則無。
創(chuàng)此議者潘叔正,佐治配食金周并。
獨不念筑戴村筑岡城,水乃分為二道行。
何人車過酹杯酒,汶上老人懷白英。
按:會通河自安民山引汶絕濟,鑿自至元中,岸狹水淺,至洪武,河決原武,絕安山湖,會通復(fù)淤,用潘叔正言,命金純、周長同禮浚治。然大關(guān)鍵在筑岡城、戴村壩遏汶流,匯諸泉入南曜湖,分二道,南至沽頭,北至臨清,各設(shè)閘以道淮達衛(wèi)。蓋南曜湖固水脊,所謂載之高地以濟運,遂罷陽武、衛(wèi)輝陸運之役,勞費省功甚大。建此策者,固汶上老人白英也,今金、周配食宋公祠,潘賜衣鈔,獨無一語及英,是遺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