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夏言

相關(guān)人物:共 66 位。
共 6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47—1516 【介紹】: 明湖廣茶陵人,字賓之,號西涯。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xué)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直內(nèi)閣,預(yù)機務(wù),與謝遷同日登用,對時弊多所匡正。十七年,赴闕里祭孔。還,上疏言沿途所見民生困苦狀。受顧命,輔佐武宗。劉瑾入司禮,東陽悒悒不得志,而常設(shè)法保全善類。正德七年,諫武宗調(diào)邊將江彬等入衛(wèi),不從。乃以老病辭官。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年,清節(jié)不渝。喜獎掖后學(xué),推挽才雋。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自明興以來宰臣以文章領(lǐng)袖縉紳者,楊士奇之后,東陽而已。罷政家居,請詩文書篆者填塞戶限,頗資為生活待客之費。卒謚文正。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詞學(xué)圖錄
李東陽(1447-1516) 字賓之,號西涯。湖廣荼陵人,遷籍北京。歷官禮部、戶部、吏部尚書,文瀾殿、謹(jǐn)身殿、華蓋殿大學(xué)士,居相位十五年。謚文正。以宰臣而領(lǐng)袖文壇。其詩開"荼陵派"。有《懷麓堂集》,詞在集中。
黃鶴樓志·人物篇
李東陽(1447~1516) 明代官員、學(xué)者。
字賓之,號西涯,湖南茶陵人,生于北京。
天順八年(1464)進士(傳臚),授編修,充東宮講官。
弘治七年(1494)入內(nèi)閣,參預(yù)機務(wù)。
歷任禮部、戶部、吏部尚書,文淵閣、謹(jǐn)身殿、華蓋殿大學(xué)士,為宰輔長達十五年。
卒贈太師,謚文正。
喜獎掖后學(xué),推挽才雋,為“茶陵詩派”領(lǐng)袖。
有《懷麓堂集》等。
青年時代曾游覽黃鶴樓,所作七古《寄題黃鶴樓簡秦開府》,描繪當(dāng)年登樓攬勝的情景,其后有秦金、王守仁、聶賢、邵寶、夏言等二十馀位當(dāng)時高官名流與此詩唱和,跡近小型同題詩會。
李東陽致仕后曾在蛇山住過,高觀山龍華寺后有“東陽洞”。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賓之,茶陵人。正德時,官少師,謚文正。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賓之,茶陵人,天順甲申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成化八年,以禮部左侍郎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直內(nèi)閣,累進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xué)士。贈太師,謚文正。有懷麓堂前后集、南行北上諸槁。
明詩紀(jì)事·丙簽·卷一
東陽字賓之,茶陵州人。天順甲申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xué)士,歷左庶子,太常少卿,擢禮部侍郎,直文淵閣,參預(yù)機務(wù)。進太子少保,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加少傅,再加少師。卒贈太師,謚文正。有《懷麓堂集》一百卷。 (《四庫總目》:東陽文章為明一代大宗,自李夢陽、何景明崛起弘、正之間,倡復(fù)古學(xué),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才學(xué)足以籠罩一世,茶陵之光焰幾燼。逮北地、信陽之派轉(zhuǎn)相摹擬,流弊浙深,論者乃稍稍復(fù)理東陽之傳,以相撐拄。平心而論,何、李如齊桓、晉文,功烈震天下,而霸氣終存。東陽如衰周弱魯,力不足禦強橫,而典章文物尚有先王之遺風(fēng)。殫后來雄偉奇杰之才,終不能擠而廢之,亦有由矣。 楊一清《石淙類稿》:西涯先生高才絕識,獨步一時。詩文深厚雄渾,不為倔奇可駭之辭,而法度森嚴(yán),思味雋永,古意獨存。 《筆談》:長沙李東陽《大韶》一奏,俗樂俱廢;中興宗匠,邈焉寡儔。 《馀冬敘錄》:西涯先生晚年耽對棋酒,春不善棋,然壽付有客,未嘗不與,頗以為勸。先生曰:「將何消日?」春曰?!冈~翰熟自天成,足娛日力,既惠后生,又垂遠(yuǎn)世?!瓜壬υ唬骸复撕笊?,吾老不暇為此?!挂蝗障壬谄寰崎g,有奉當(dāng)?shù)烂跃掭S乞詞翰者踵至。先生弗怡,大書一絕云:「莫將性命作人情,寫字吟詩總害生。惟有圍棋堪遺興,客來時復(fù)兩三枰?!勾河^之悚然,知先生前意之所在也。 《升庵集》:唐子元薦與予書,論本朝之詩,弘治間文明中天,古學(xué)煥日。藝苑則李懷麓、張滄洲為赤幟,而和之者多失于流易。 《夢蕉詩話》:弘治庚戌殿試進士,李西涯與諸老讀卷,相與倡和,有云:「國有禎祥非物寶,天將吾道付儒紳,」「云邊曉日中天見,夢里春雷昨夜聲?!埂感浅疆嬒律袝模L(fēng)日晴宜進士巾。」諸作中最為警句,人多誦之。 《翰林記》:弘治初,上注意講學(xué),遣太監(jiān)戴義傳示圣意,命學(xué)士李東陽等各撰詩十首,用寓啟沃。東陽擬十題,各撰七言律詩一章,曰「敬天」、曰「法祖」、曰「勤政」、曰「務(wù)學(xué)」、曰「任賢」、曰「訥諫」、曰「節(jié)用」、曰「愛民」、曰「恤刑」、曰「講武」,上嘉納焉。 《藝苑卮言》:李文正為古樂府,一史斷耳,十不能得一。黃才伯辭不稱法,顧華玉、邊廷實、劉伯溫法不勝辭,此四人者,十不能得三。王子衡差自質(zhì)勝,十不能得四。徐昌谷雖不得叩源推委,而風(fēng)調(diào)高秀,十不能得五。何、李乃饒本色,然時時已調(diào)雜之,十不能得七。于鱗字字合矣,然可謂十不失一,亦不能得八。 《弇洲讀書后》:向者于李賓之?dāng)M占樂府,病其太涉議論,過爾剪抑,以為十不得一。自今觀之,奇旨創(chuàng)造,名語疊出,縱不可被之管弦,自是天地間一種文字。 崔廷槐《樓溪集》:西涯樂府優(yōu)于詩。 《四溟詩話》:李西涯閣老善詩,門下多詞客。劉梅軒閣老忌之,聞人學(xué)詩,則叱之曰:「就作到李、杜,祇是酒徒?!估羁胀^劉因噎廢食是也。西涯久于相位,陸滄浪以詩諷之曰:「聲名高與斗山齊,伴食中書日已西?;厥紫娼翰菥G,鷓鴣啼罷子規(guī)啼?!?《四友齋叢說》:李西涯當(dāng)國時,其門生滿朝。西涯又喜延納獎拔,故門生或朝罷,或散衙后,即群集其家,講藝談文,通日徹夜,率歲中以為常。一日有一門生歸省兼告養(yǎng)病還,西涯集同門餞之,即席賦詩。諸人中獨汪石潭才最敏,詩先成,中有一聯(lián)云:「千年芝草供靈藥,五色流泉洗道機?!贡娙藗魍?,以為絕佳。西涯將后一句抹去,令石潭重改,眾皆愕然。西涯曰:「歸省與養(yǎng)病是二事,今兩句單說養(yǎng)病,不及歸省,便是偏枯,且又近于合盤?!贡娬埼餮睦m(xù)之。西涯即援筆書曰:「五色宮袍當(dāng)舞衣」。眾始嘆服。 《存馀堂詩話》:李文正公《懷麓續(xù)稿五月七日泰陵忌日》詩云:「秘殿深嚴(yán)圣語溫,十年前是一乾坤。孤臣林壑馀生在,帝里金湯舊業(yè)存。舜殿南風(fēng)難解慍,漢陵西望欲銷魂。年年此日無窮恨,風(fēng)雨瀟瀟獨閉門?!棺x之使人掩卷流涕。 《詩藪》:成化以還,詩道旁落,唐人風(fēng)致,幾于盡隳。獨文正才具宏通,格律嚴(yán)整,高步一時,興起何、李,厥功甚偉。 王兆云《烏衣佳話》:西涯李公曾與客聯(lián)句,拆敝褥中故絮以代燭。人或謂其好奇之過。馀曰不然,亦古人刻燭之遺意耳!其《次白洲留別》詩有「看花不厭傷多酒,燃絮還供未了詩」,蓋紀(jì)其實也。 《國史唯疑》:李長沙云:「馀今年作《詩止詩》自戒。越兩月,為鳴治、師召所督,得聯(lián)句四章。鼎儀聞之,拆簡告罰。乃以雞酒往受盟,鳴治、師召以豬紅三斤、蛤蜊數(shù)十為助。亨父、明仲聞亦來稽?!箮熣?,太常音;鳴治,謝文肅鐸。太平休暇,詞臣共詩酒為樂,最福德事,所飲饌僅爾,儉質(zhì)具見。 《列朝詩集》:文正以金鐘玉衡之質(zhì),振朱弦清廟之音,含咀宮商,吐納和雅。沨沨乎,洋洋乎,長離之和鳴,共命之交響也。 《明詩選》:陳臥子云:「文正網(wǎng)羅群彥,導(dǎo)揚風(fēng)流,如帝釋天人。雖無宗派,實為法門所貴?!?《池北偶談》:海鹽徐豐醫(yī)《詩談》云:「本朝詩莫盛國初,莫衰宣、正。至弘治,西涯倡之,空同、大復(fù)繼之,自是作者森起,于今為烈。」當(dāng)時前輩之論如此。蓋空同、大復(fù)皆及西涯之門。牧齋撰《列朝詩集》乃力分左右袒。長沙、何李,界若鴻溝,后生小子竟不知源流所自,誤后學(xué)不淺。 高士奇《天祿識馀》:明朝典禮中有慶成宴,每宴必傳旨云「滿斟酒」,又云「官人每飲乾」。故西涯李文正公詩云「坐擁日華看漸進,酒傳天語飲教乾」,蓋紀(jì)實也。 《明詩別裁》:永樂以后詩,茶陵起而振之,如老鶴一鳴,喧啾俱廢。后李、何繼起,廓而大之,骎骎乎稱一代之盛矣!王元美謂長沙之于何、李,猶陳涉之啟漢高,此習(xí)氣未除,不免抑揚太過,宜招后人主掊擊也。 田按,西涯宏才碩學(xué),汲引風(fēng)流,播之聲詩,洵足領(lǐng)袖一時,惟相業(yè)差有可議耳?。?/blockquote>
維基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湖廣茶陵縣(今湖南茶陵)人,金吾左衛(wèi)(今屬北京市)軍籍,明朝中葉重臣,文學(xué)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在北京長大,自幼即以才華之名。天順甲申進士,正德初累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為內(nèi)閣首輔,文壇領(lǐng)袖。卒謚文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貴溪人,字象峰。弘治九年進士。知臨清州。中貴有脅取民貨者,鼎立簿籍勾考之,患遂止。嘗議革守備都司,兵民稱便。卒官。
維基
夏鼎,字汝梅,府軍左衛(wèi)軍籍,江西貴溪縣人,弘治丙辰進士,官臨清州知州。
首輔夏言之父。
成化十六年(1480年)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六十七名舉人,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三甲第一百名進士。
初授浙江嚴(yán)州府推官,曾任臨清(今山東臨清縣)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東平人,字維綱。弘治三年進士。授阜平知縣,改滑縣,召拜御史,巡按蘇松等府,嚴(yán)懲私設(shè)水牢之豪家,一方肅然。累官右僉都御史、遼東巡撫。嘉靖六年為三邊總制,御吉囊有功,為兵部尚書。會大同兵變,憲設(shè)計平定。在職請立京營分伍操練法,諸將不得借內(nèi)府供事規(guī)營操。前后歷官四十余年,以年滿七十乞休。卒年七十三。
維基
王憲(1467年—1537年),字維綱,號荊山,山東兗州府東平州人。
弘治庚戌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山東鄉(xiāng)試第十一名舉人,三年(1490年)庚戌科進士。
歷任阜平縣、滑縣知縣,九年六月選授江西道試御史,十年八月實授,十二年巡按陜西。
正德二年(1507年)十月,升任大理寺右寺丞,三年五月轉(zhuǎn)左寺丞,十二月再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清理甘肅屯田,改甘肅巡撫。
五年入為太仆寺少卿,六月接替王彥奇任右副都御史、遼東巡撫,丁憂歸。
服闋,八年十一月改任撫治鄖陽,九年八月關(guān)陜兇荒,饑民流徙,改駐漢中等處,以安撫流民。
十一月調(diào)任大同巡撫,后因應(yīng)州抵禦戰(zhàn)功,而蔭子王汝成為錦衣衛(wèi)世襲百戶。
十一年(1516年)十月以病乞致仕,不許,尋升為戶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陜西,十二年三月入為兵部左侍郎。
十三年五月,兼左僉都御史、提督軍務(wù),與提督太監(jiān)張忠、左都督朱泰率團營兵二千人,平定涿州至蘆溝橋近畿盜亂。
明武宗南巡時,命其督理軍儲。
正德十六年正月代替王瓊為兵部尚書、提督團營。
明世宗即位,王憲被給事中史道彈劾后,自請去職。
嘉靖四年(1525年)十二月,朝廷舉薦鄧璋及王憲為陜西三邊總制兵部尚書,為言官所反對,世宗仍然堅持使用王憲。
王憲為部將王宰、史經(jīng)接連擊敗寇亂。
此后他又率領(lǐng)總兵官鄭卿、杭雄、趙瑛、都指揮卜云等分據(jù)要害擊退吉囊數(shù)萬騎兵,加太子太保銜。
因張孚敬、桂萼排擠,由王瓊接任三邊總制,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改任南京兵部尚書。
嘉靖八年(1529年)八月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如故。
當(dāng)時朔州告急,十二月朝廷舉薦其擔(dān)任宣大總督,王憲嚴(yán)詞拒絕,而被都給事中夏言、趙廷瑞彈劾罷免歸鄉(xiāng)。
嘉靖十年(1531年)十一月,世宗仍然追念其功,召為兵部尚書,并抵禦蒙古入侵。
十一年九月加柱國光祿大夫,提督團營,其負(fù)責(zé)京營操練,并裁減軍功冒領(lǐng)者。
大同發(fā)生兵變,王憲最初主張“首亂當(dāng)誅,馀宜散遣”,而大學(xué)士張孚敬與總督劉源清力主用兵,王憲于是不敢堅持此前議論。
但劉源清久攻不下,而北寇又內(nèi)侵,于是請求令派大將抵禦北方寇亂,而自己專以進攻大同。
王憲批準(zhǔn)其奏,因而招致大量論反對。
此時世宗醒悟大同是重鎮(zhèn),不宜破壞,于是罷兵,叛亂遂平。
劉源清得罪離去。
幾年后,王憲數(shù)次上疏請求致仕,嘉靖十四年三月被許,令馳驛歸鄉(xiāng)。
嘉靖十六年卒于家,十月賜祭葬,贈少保,謚康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1—1538 【介紹】: 明河間府任丘人,字宗易,號序庵,又號松溪。弘治十五年進士。授編修。正德中,歷侍讀、右諭德。嘉靖中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入?yún)C務(wù)。以安靜為宗旨,所建諸典禮,皆他人發(fā)端,而時傅會成之。雖無大匡救,而議論恒本忠厚,廷論咸以為賢。屢加少傅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xué)士。卒謚文康。有《南城召對錄》。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宗易,任丘人。弘治壬戌進士,累官少傅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xué)士贈太傅謚文康有藢花堂集
明詩紀(jì)事·丁簽·卷九
時字宗易,任丘人。
弘冶壬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
歷侍讀、右諭德、侍讀學(xué)士,擢禮部侍郎,改戶部,復(fù)改禮部,進本部尚書,改吏部,歷文淵閣、謹(jǐn)身殿、華蓋殿大學(xué)士,入?yún)C務(wù)。
屢加太子太保、少保、少傅、太子太師。
贈太傅,謐文康。
有《薇花堂稿《。
(列卿紀(jì):嘉靖十二年,帝幸南內(nèi),召張孚敬、李時、方獻夫、翟鑾同游西苑,制古樂府、七言、五言各二章命和。
十三年五月,上幸南內(nèi),召孚敬、時同閱青爵尊,賜扇及酒食。
閱宣宗《輿地圖》詩,及禦和詩。
十四年三月,召同游南內(nèi),時等各作《奉制記樂賦》以獻。
帝亦作一詩,命曰《禦帛記樂同游》,刊示群臣。
十五年五月,召時同夏言、郭勛泛舟西苑,命蕩槳近龍舟,被顧問,賜宴無逸殿。
翌日時等表謝,以為自宣宗賜蹇義同游萬歲山、楊榮同游西苑后,今僅再見云。
田藝蘅《留青日劄》:嘉靖十二年四月十三日,上演馬南城,召大學(xué)士張孚敬、李時、方獻夫、翟鑾同游環(huán)碧殿、嘉樂館,錫宴重華殿,賜孚敬蟒服,時等飛魚服。
上賜律詩二首紀(jì)之,群臣應(yīng)制奉和,張公句云:「環(huán)碧殿前先試馬,蒼龍闕外更觀花。
」李公句云:「內(nèi)苑草茵迎玉輦,行宮花氣襲雕鞍。
」翟公句云:「巧剪緋羅纏寶監(jiān),分題玉篆佩花鬃。
」方公句云:「應(yīng)制漸無《天馬賦》,南薰惟誦舜廷歌。
」)
維基
李時(1471年—1539年),字宗易,號序庵、松溪,直隸河間府任丘縣人,明朝內(nèi)閣首輔,弘治壬戌進士,嘉靖年間累官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xué)士,為內(nèi)閣首輔。
父李楘、子李坦,皆進士。
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三十四名舉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
正德年間,升翰林院侍讀、右諭德。
明世宗繼位后,任講官,升侍讀學(xué)士。
嘉靖三年(1524年)升禮部右侍郎,因丁憂離職。
服闋,任戶部右侍郎,后復(fù)任禮部右侍郎,代替方獻夫任禮部尚書,為張孚敬、夏言所惡。
嘉靖十年(1531年)七月,加太子太保。
同年秋,因桂萼去世而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進入內(nèi)閣,與翟鑾同時輔政,為人謹(jǐn)慎謙虛,曾經(jīng)論救魏良弼、馮恩等人。
累加少傅、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xué)士。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1539年初)卒于任,贈太傅,謚文康。
徐江山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錢塘人,字六橋。
正德六年進士。
官尚寶卿。
工真、草法,世宗愛其書,御制詩文,必命書之。
性直敢言,夏言與曾銑受禍,無敢白其冤者,江山首上疏申救。
陶仲文、段朝用從方術(shù)得幸,江山力辨其奸。
又馮恩系獄中,子行可刺血寫疏,自縛闕下,江山力贊通政為引奏,得末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54 【介紹】: 明浙江黃巖人,字存納。
弘治十五年進士。
授太常博士。
正德時選工科給事中,以救彭澤忤王瓊,調(diào)惠州推官。
嘉靖中累官南京右都御史。
入朝謁內(nèi)閣夏言倨甚,大臣多隅坐,爌獨正坐。
御史潘壯坐大獄,力白壯罪至忤旨。
維基
王爌(1472年—1554年),字存納,號南渠,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臺州府黃巖縣(今浙江省黃巖市)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十九名舉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式壬戌科三甲第一百四十三名進士。除太常寺博士。正德年間,累遷刑科都給事中。武定侯郭勛鎮(zhèn)守兩廣時,行事乖謬。武宗下詔命其自陳,郭勛強辨,王爌等人反駁。都察院覆奏后,不采用王爌之言,王爌一并彈劾都御史彭澤,武宗因此責(zé)怪彭澤而不在追問郭勛。御史林有年因直言下獄,浙江僉事韓邦奇忤逆中官而被逮,王爌皆論救他們。武宗抵達大同后久而不返,王爌力請回鑾。又與工科石天柱論救彭澤,而忤逆王瓊,王爌遂被王瓊報復(fù),降為惠州府推官。明世宗即位后,恢復(fù)都給事中職位。隨后改為太仆寺少卿,改太常寺少卿。嘉靖三年(1524年),升任應(yīng)天府府尹。四年后,升南京刑部右侍郎,以母老歸養(yǎng)。家居十年,再起原職,擢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因謝病歸鄉(xiāng)。卒贈工部尚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3—1531 【介紹】: 明湖廣嘉魚人,字立卿。弘治六年進士。授太湖知縣,累遷南昌知府。正德六年,從都御史陳金鎮(zhèn)壓華林軍。超遷浙江按察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時邊備廢弛,城外數(shù)百里皆諸部射獵地。承勛疏請修筑。適世宗即位,發(fā)帑銀。承勛身負(fù)畚鍤先士卒,筑邊墻墩臺,招徠逋逃,廣開屯田。官至兵部尚書。
維基
李承勛(1473年—1531年),字立卿,湖廣嘉魚縣(今湖北)人,弘治癸丑進士。
官至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
父李田,官至順天巡撫。
弘治六年(1493年),李承勛登癸丑科進士,由太湖縣知縣升任南京刑部主事,歷任南京工部郎中、南昌府知府。
正德六年(1511年),贛州賊侵犯新淦,扣押參政趙士賢。
各地盜亂,李承勛率部進攻,屢次有戰(zhàn)功。
都御史陳金檄李承勛討伐,并成功平定。
此后升任浙江按察使,歷任陜西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巡撫遼東,在任期間防備嫣然。
累官南京刑部右侍郎、南京刑部尚書。
嘉靖六年(1527年),改吏部尚書、刑部尚書,加太子少保。
李承勛隨后加太子太保,改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專督團營,兼掌都察院。
因彈劾官吏而被給事中王準(zhǔn)等彈劾,下清法司。
兵部尚書胡世寧致仕后,世宗詔李承勛歸還兵部,并代任,仍然兼督團營。
言官攻擊張璁、桂萼時,言語涉及李承勛,李承勛不得不辭職,世宗仍然溫旨挽留。
當(dāng)時大同有警報,朝議派大臣督軍,大家推舉都御史王憲,王憲不肯前行。
給事中夏言舉薦李承勛,李承勛也不自請。
于是給事中趙廷瑞一并彈劾,恰逢敵寇撤退,此事遂罷。
嘉靖十年(1531年),致仕回鄉(xiāng),不久病卒。
世宗哀悼,贈少保,謚康惠,特賜白金、?幣、米蔬等。
李承勛為官四十年,家無余產(chǎn)。
與胡世寧、魏校、余祐善等人并稱“南都四君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豐城人,字汝礪。正德六年進士。官銅陵、臨海知縣,以卓異擢監(jiān)察御史,嘗諫武宗南巡,疏陳王守仁平寧王有大功。嘉靖初,巡按陜西,發(fā)總兵李隆嗾部卒殺巡撫許銘狀,又請設(shè)總督,忤貴臣意,出為真定知府。歷右副都御史撫治鄖陽,官至刑部尚書。嘉靖二十八年致仕。
維基
喻茂堅(1474年—1566年),字汝礪,號月梧,四川重慶府榮昌縣人。
曾任南京大理寺卿、刑部侍郎、刑部尚書,主編《問刑條例》。
正德六年(1511年)進士,授直隸銅陵知縣,調(diào)浙江臨??h,革除當(dāng)?shù)貧⒑ε畫胫?xí)。
正德十三年十二月(1519年)任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
嘉靖元年(1522年)巡按陜西,平定甘州李隆之亂。
嘉靖二年(1523年),巡按河南、直隸時,掃除貪官污吏。
出為直隸河間府知府,升貴州布政使司參政。
歷任浙江布政使、鄖陽巡撫、應(yīng)天巡撫、淮陽總督等職。
督漕運期間,省銀十萬兩,代納廬州、鳳陽、淮安、揚州等郡水患災(zāi)民稅捐白銀十八萬兩,升任南京大理寺卿。
又升刑部侍郎,查辦楚憫王被世子朱英耀刺殺的楚世子弒父案,秉公處死朱英耀。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升任刑部尚書,由于支持夏言,反對嚴(yán)嵩,次年辭官還鄉(xiāng)。
還鄉(xiāng)后創(chuàng)建榮昌樂雅書院,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病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5—1545 【介紹】: 明湖廣石首人,字崇象,號陽峰。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累進左諭德,出典南京鄉(xiāng)試。官至禮部尚書、東閣大學(xué)士。卒于官。生平與物無競,天下稱為長者。有《陽峰家藏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崇象,石首人。正德辛未進士,改庶吉士累官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東閣大學(xué)士贈少保
維基
張璧(1474年—1545年),字崇象,號陽峰,湖廣荊州府石首縣(今湖北石首市高陵鎮(zhèn))人。
正德辛未進士,嘉靖間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
弘治八年(1495年)湖廣鄉(xiāng)試第十二名舉人。
正德六年(1511年)會試第一百八名,二甲第六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嘉靖元年(1522年)任經(jīng)筵講官。
二年七月升侍講,升左諭德,六年十月升侍讀學(xué)士,七年十二月以父喪守制回籍。
服闋,十二年五月復(fù)除原職,經(jīng)筵日講如故。
十四年二月與侍講學(xué)士蔡昂主考禮部會試,五月升太常寺卿,仍兼舊職掌院事,十五年九月升禮部右侍郎兼學(xué)士,佐理部事。
十六年二月升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經(jīng)筵日講如故。
十八年二月選置東宮官僚,兼詹事府少詹事。
嘉靖十九年(1540年)六月,遷南京禮部尚書,二十二年六月改任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xué)士,赴任北京,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九月兼東閣大學(xué)士,進入內(nèi)閣。
此時正當(dāng)大學(xué)士夏言、嚴(yán)嵩相持之際。
二十四年(1545年)七月加太子太保,八月張璧卒于官,在任不足一年。
朝廷賜祭葬,謚文簡。

人物簡介

維基
常道(1476年—?
),字文載,河南陳留縣人,直隸滁州來安縣軍籍。
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二十八名舉人。
弘治十八年(1505年)聯(lián)捷乙丑科三甲第一百六十七名進士。
正德二年(1507)任山東昌邑縣知縣,廉明有聲,遷戶部主事。
歷升萊州府知府、山東布政使司左參政。
嘉靖六年(1527年)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會同河南巡撫潘塤、山東副使牛鸞、河南副使翟瓚、山西僉事陳大綱剿滅潞州巨盜陳卿,捷聞,遣兵科給事中夏言上平賊功,因桂萼與潘塤交惡,賞賜未行。
常道致仕歸里,自號八石山人。
卒賜祭葬,崇祀鄉(xiāng)賢祠。
共 6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