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唐文獻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維基
唐皋(1469年—1526年),字守之,號心庵(一作新庵),別號紫陽山人。
南直隸徽州府歙縣巖鎮(zhèn)(今安徽黃山市徽州區(qū)巖寺鎮(zhèn))人。
明正德年間狀元,官至侍講學士兼經筵講官。
曾奉旨出使朝鮮,是中朝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明史稿》有傳。
唐皋出身于程朱理學思想積淀深厚的徽州李唐氏文獻世家。
他“生而英邁”,但因家道中落窮迫難以為生,靠宗族親友和鄉(xiāng)鄰方音等人救濟度日。
于是,他發(fā)奮讀書,胸懷抱負。
鄉(xiāng)人方富禎、方鑾父子,累世積書,為巖鎮(zhèn)著姓,他常往借閱,遂博極群書,又與鄉(xiāng)人程元俊等友善。
他名理宿識、文采敏捷,“下筆立就,或請改竄,輒迅筆更撰,不襲前篇一字,人以是服其才”。
時任徽州知府彭澤稱其為“狀元才”,“延禮甚厚” 。
唐皋“嘗以年家好謁潯陽守。
守一見,期大魁,贈百緡。
途次,知同行友窘狀,愴然曰:‘公貧倍我,何不罄持去為婚養(yǎng)資!
’竟垂橐歸。
自身困窮不濟卻資助他人,體現出唐皋仗義疏財的品格。
安貧讀書的唐皋,治《春秋》經,但他的科舉之途并不順利。
正德五年(1510年),新任徽州知府熊桂履任。
熊桂任內大興文教,重建紫陽書院。
正德七年(1512年)三月,院成,熊桂“撥七校士合四十人”,親自講道其中。
唐皋就是這四十人之一。
據傳說,熊桂其人“長于青烏之學,相其家(引者注:謂唐皋宅),稱善地,所未足者,前宜浚水一道,為御階水,必登高第。
因為買其鄰之地,鑿水如法”。
作為知府,竟然親自幫助唐皋完善風水,可謂對其才學十分推重,對其中舉也十分期待了。
正德八年(1513年),在從紫陽書院肄業(yè)后,唐皋再次赴應天府參加鄉(xiāng)試(時任主考官為倫文敘、賈詠等人),結果得中第二名亞元、《春秋》第一名。
正德九年(1514年)二月,唐皋赴京師參加甲戌科會試,又獲得第四名、《春秋》第一名(主考官梁儲、毛澄等人)。
同年三月殿試(讀卷官楊廷和等人),中甲戌科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據說,放榜前有人先后馳告唐皋中了探花、榜眼,他都認為“不止此”,最后果真高中狀元。
原來,他多次夢見“面前列瓜錘一對”,這正是他中狀元后游街歸第的儀仗。
有司送狀元歸第以黃蓋、瓜錘為導從,就是從此科開始。
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唐皋以翰林院修撰、承務郎的身份同主丁丑科會試。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駕崩。
新登極的明世宗任命唐皋為正使,著一品服,出使朝鮮。
在出使期間,唐皋與李朝著名文臣李荇、蘇世讓、鄭士龍、李希輔、南袞等人唱和,并首次在官方層面上將李夢陽等“前七子”的復古主張介紹到朝鮮,對李朝中后期文學復古革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歸朝后,唐皋參修《武宗實錄》。
《實錄》成,晉為翰林院侍講學士兼經筵講官,受賜白金二十兩、文綺二表里、羅衣一襲。
這部實錄是在“大禮議事件”這一特殊環(huán)境下撰寫的,且總裁、纂修諸臣大都是武宗朝反對正德弊政者,故而一反“臣為君諱”的作法,對武宗違背“祖訓”之荒唐政治和荒誕行徑進行了深刻的揭露。
作為始終參與其事的纂修官,唐皋對《武宗實錄》這部明代史學重要著作的成書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嘉靖五年(1526年)三月,唐皋卒于官,年僅五十八歲。
“臨終猶進《君子小人章》”,“用不盡其才,朝野惜之”。
明世宗“以其講讀效勞,特與祭一壇”,歸葬歙縣。
“前七子”之一的王九思作有挽詩。
消息傳到朝鮮后,曾和唐皋唱和的李朝文學家李荇、鄭士龍等人也都作詩寄托緬懷之情。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號玉陽,歙縣人。隆慶戊辰進士,改庶吉士,歷官禮部侍郎。有《漱藝堂集》。
維基
張一桂(1540年—1592年),字庭芳,號玉陽,河南開封府祥符縣民籍直隸歙縣人。
河南鄉(xiāng)試第二十名舉人。
隆慶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會試第九十六名,二甲第五十一名進士。
選庶吉士,四年三月授翰林院編修,充《明世宗實錄》纂修官,六年持節(jié)冊封德藩。
萬歷二年(1574年)分校禮闈,預修《明穆宗實錄》,實錄成,升修撰,三年補經筵展書官,兼掌誥敕。
四年(1576年)三月乞假送母歸鄉(xiāng),七月主考應天府鄉(xiāng)試,錄取唐文獻等人。
五年八月以世宗實錄修成,升侍講,六年二月充編纂章奏官,因不滿張居正居喪奪情,辭官而歸。
張居正死后,萬歷十一年閏二月復除翰林院侍講,充會典纂修官,又充經筵講官,十二年二月升右春坊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講,十三年六月補日講官,八月與洗馬陳于陛充順天鄉(xiāng)試考試官,十月因私人冒順天籍中式舉人被皇帝知曉,被下旨斥責,調任南京,為南京兵部職方司員外郎,十六年五月改任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仍支正五品俸。
十七年八月升祭酒,十九年五月改任北京國子監(jiān)祭酒,不久升太常寺卿,管國子監(jiān)祭酒事,未至北京,十月復升南京禮部右侍郎,二十年七月改北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八月升左侍郎,二十九日行至河南永城,以痰疾去世,享年五十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寧波府鄞縣人,字升伯。萬歷二年進士。歷刑部郎中,出知肇慶府,興利惠民,置田贍士。
甬上耆舊詩·卷十四
號南麓,為諸生,已有名,浙中登進士,就教延平,稍遷國子博士。
宗伯唐公文獻方滯于成均,困甚,公力加獎拔,期以國士,果大魁天下,人服其識。
歷官刑部山東司郎中。
日本封貢議起,司馬石星力主之,遣臨淮小侯李宗城往封。
事敗,宗城逃歸。
上怒,下之獄。
司馬懼罪,欲委于遼督撫。
公語宗城曰:汝罪應死第。
實言無妄及他人,吾當生汝。
宗城,具伏會廷鞫。
公慮有變,復嚴誡之。
宗城如公語,得無連坐。
宗城亦援八議從輕典陳太后梓宮至陵所故事,一中官偕四指揮馳報,適中官馬蹶,指揮直馳至宮門,被劾罪死。
公曰:指揮固有罪,然自皇城至宮門皆有守者,罪宜并坐。
為檄取守者姓名,群奄恐,因共緩之,四人得無死。
其善處獄多若此。
出守肇慶,方鋤強疏困,為民興永利會,與監(jiān)司忤,遂解組歸。
以名德為里中模楷。
家學世傳,大中丞斗樞,其長孫也。
維基
高萃(1544年—?),字升伯,浙江寧波府鄞縣人,軍籍。浙江鄉(xiāng)試第五十七名,萬歷二年(1574年)甲戌科會試第十一名,登三甲第一百九十二名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