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劉玉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41—1512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朝宗,號丹山。成化二年進士。授御史。巡按四川湖廣,所至有政績。累遷吏部尚書。愛惜人才,斥抑僥幸。弘治十二年,重建清寧宮成,詔許烏斯藏僧入宮慶祝。滽再疏諫止。武宗即位,加太子太傅,兼掌都察院事。后以忤劉瑾,致仕。卒謚襄惠。
甬上耆舊詩·卷六
字朝宗,號丹山。
少才氣銳發(fā)。
為文下筆千馀言,折其同輩。
中進士試監(jiān)察御史,王襄敏公鉞重公才,使總諸道章奏,且薦公可大用。
即擢僉都御史歷右都御史。
時占城國為安南所侵,其王子來奔。
公受敕處分,定其國難,使人護王子歸國。
因以金寶器異香為報,公不受。
其國人至以疏請,上命公受之,再辭乃止。
會吏部尚書闕,上手書公名付內(nèi)閣,公黜陟至慎。
值考察,見以憂去官者,非大過不黜。
注選至瘴遠(yuǎn)地,多濡筆不下,務(wù)以土俗稍宜者補之,奏著為令。
復(fù)請起王端毅公恕與之共事,以班在馬忠肅公文升上,奏請后之。
時多內(nèi)降官,公疏言天下士竭其心力,有積數(shù)十年不得官,而白身之人,緣借蒙幸如拾芥,不可以為訓(xùn),因得稍減。
有請開納馬例者,公疏言內(nèi)藏與太仆見積尚多,忽開此例,是使人疑國用大耗也,恐不可以示遠(yuǎn),議遂格。
戶、禮、刑、工諸部尚書,俱為言官所論去位,公面陳諸大臣,不宜輕遂其去,執(zhí)對甚力,遂并致仕歸里。
正德改元,敕召公以吏部尚書掌院。
時逆瑾盜政,將大起羅織之獄,公執(zhí)不可。
瑾必欲置劉忠宣公大夏死,公曲為保,護得減論。
當(dāng)軸二年,度勢終不可回,堅請致仕。
公達治體,論事俱得機要。
生平耑以愛護人才為重,處心遜厚,自謂手持此筆,論獄生死,惟恐誤殺一人。
掌銓衡,進退惟恐誤黜一人。
嘗坐部堂,令辦事官奉硯。
公初衣白綾甚澤,其人誤傾墨汁衣上,匍伏請罪。
公笑揮曰:去,去,吾方惡其太白,亦何罪?
人以方韓魏公。
有鄉(xiāng)人冒稱屠公子于道,請謁郡縣,其怨家發(fā)之。
公呼至,但相戒曰:汝甘為吾子置而翁何地耶?
國法可畏,后慎勿為此。
諸居鄉(xiāng)盛德事甚多,不能具載。
維基
屠滽(1440年10月20日—1512年11月6日),字朝宗,號西峰,又號丹山,浙江寧波府鄞縣人,祖籍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今江蘇無錫市),同進士出身。成化元年(1465年)舉乙酉科浙江鄉(xiāng)試,成化二年(1466年)聯(lián)登丙戌科進士,任監(jiān)察御史,巡按四川、湖廣,為官有清名,勤于政事。歷任右僉都御史、右都御史、左都御史。弘治十年(1497年),進兵部尚書,后調(diào)任吏部尚書,兼都察院御史,封太子太保。明武宗時,加封太子太傅,兼掌院事,繼加封柱國。謚襄惠。鄉(xiāng)人稱“屠天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9—1551 【介紹】: 明江西寧州人,字汝和。正德三年進士。授南京御史。強直敢言,以兵部尚書王敞附劉瑾以進,上疏請斥革。嘉靖初遷浙江參議,再遷湖廣按察使,官至刑部尚書。
維基
周期雍(1479年—1551年),字汝和,號泉坡,江西南昌府寧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明朝刑部尚書,同進士出身。
由國子生中式甲子科(1504年)江西鄉(xiāng)試第五名舉人(《春秋》經(jīng)魁),正德三年(1508年)中式戊辰科會試第一百六十八名,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五名進士。
四年五月授南京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
劉瑾伏誅后,當(dāng)年劉瑾罷黜的官員均恢復(fù)職位,然而給事中李光翰、任惠、徐蕃、牧相、徐暹、趙士賢,御史貢安甫、史良佐、曹閔、王弘、葛浩、姚學(xué)禮、張鳴鳳、王良臣、徐鈺、趙佑、楊璋、朱廷聲、劉玉,部郎李夢陽、王綸、孫磐等當(dāng)年彈劾閹黨的官員卻沒有錄用。
周期雍于是與同官王佩上疏請求,遂眾人得以召用。
兵部尚書王敞因依附劉瑾而晉升,周期雍上疏請罷黜。
期間焦芳、劉宇等人尤在位,而劉大夏、韓文、楊守隨、林瀚、張敷華卻沒有昭雪,周期雍均上疏討論。
此后陳金討江西民變,縱容苗兵殺掠,周期雍均檢舉揭發(fā)。
此后清軍廣東,彈劾鎮(zhèn)守武定侯郭勛,陳金與郭勛皆被斥責(zé)。
此后,周期雍出任福建僉事,朱宸濠謀反時,周期雍率軍趕赴征討,平定后歸還。
嘉靖初年,復(fù)除河南僉事,四年(1525年)正月升任浙江左參議,討平溫、處礦盜。
六年(1527年)九月升浙江右參政,此后再升湖廣按察使。
嘉靖九年(1530年)三月,升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整飭薊州兵備兼巡撫順天,期間修復(fù)邊疆防備。
十年五月入朝擔(dān)任大理寺卿,十一年丁父憂。
十四年七月起原職,十五年十一月升任刑部右侍郎,十七年四月升刑部左侍郎。
嘉靖十八年,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六月拜為刑部尚書。
言官彈劾其收受賄賂,吏部調(diào)查后證明此為誣陷。
嘉靖十九年八月,翊國公郭勛借風(fēng)霾之事勸明世宗罷免大臣,周期雍遂辭職歸鄉(xiāng)。
家居十年后去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蘇州府常熟人,字元習(xí)。弘治十五年進士。授南昌推官。正德初,擢南京御史。以養(yǎng)親歸,家居九年,始赴補。諫武宗南巡,奪俸。嘉靖初按四川。。帝親審訊楊言,落其一指,察強諫,退又具疏申理,直聲震朝野。又以請召還言官多人,貶海陽教諭。累遷山西左布政使,官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乞休,薦萬鏜等可用,忤旨斥為民。既歸,敝衣糲食。有《虞山集》。
維基
陳察(1482年—1539年),字元習(xí),號虞山,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今江蘇省常熟縣)人,官至南贛巡撫。
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進士,授南昌府推官。
正德初年,升任南京監(jiān)察御史,隨即改北京監(jiān)察御史。
劉瑾被誅后,明武宗仍然寵信重臣,陳察曾與同官請求勤務(wù)講學(xué),節(jié)制嗜欲等。
因養(yǎng)親而歸鄉(xiāng)。
家居九年方謁部補官。
宸濠之亂時,上疏請求武宗下罪己詔,奪俸一年。
不久巡按云南等地,協(xié)助巡撫何孟春討定彌勒州。
世宗繼位,陳察彈劾太監(jiān)劉玉、都督沐崧之罪,二人罷官。
嘉靖初,巡按四川、京營,與給事中王科彈劾武定侯郭勛貪污。
此后升為南京太仆少卿,上疏辭去,而借此召前給事中劉世賢等二十馀人。
世宗大怒,貶遠(yuǎn)方雜職。
給事中王俊民、鄭一鵬論救,皆被奪俸祿。
補廣東海陽縣儒學(xué)教諭,升任廣信府推官。
嘉靖八年(1529年),任浙江按察司僉事。
嘉靖十年,升任浙江按察司副使。
同年升山西按察使。
歷任山西左布政使、山東右布政使。
嘉靖十二年(1533年),任浙江左布政使、光祿寺卿。
同年,以僉都御史巡撫南贛。
兩年后,乞求歸鄉(xiāng),舉薦前都御史萬鏜、大理卿董天錫等十四人可用。
世宗以其徇私妄舉,斥為民。
陳察居官廉潔,居家敝衣糲食而已。
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萬安人,號唐巖。
劉玉子。
嘉靖二十三年進士。
隆慶元年官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
四年平定施州土司覃璧亂事,并條陳善后事宜。
升南京大理寺卿,后轉(zhuǎn)南京工部右侍郎,以勞卒。
有《唐巖文集》。
黃鶴樓志·人物篇
劉愨(明代嘉靖至萬歷年間在世) 明朝大臣。
字致卿,號唐巖。
江西萬安人,刑部侍郎劉玉之子。
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
曾任浙江嘉興知府,在任期間抗擊倭寇有功。
隆慶元年官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
四年平定施州土司覃璧亂事,并條陳善后事宜。
后升南京大理寺卿,官終南京工部右侍郎。
知識廣博,能詩善書,長于撰述,有《唐巖文集》。
隆慶五年(1571),主持重建黃鶴樓。
維基
劉愨(1508年—1571年),字致卿,號唐巖,江西吉安府萬安縣人,民籍,嘉靖甲辰進士出身。嘉靖十六年丁酉科江西鄉(xiāng)試第十九名舉人,二十三年(1544年),登甲辰科會試第一百二名,第二甲第五名進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榷稅荊州,晉刑部郎中。三十年(1551年)出守嘉興府,修繕城池、兵器,抵御倭寇,三十四年升浙江按察司副使。歷升云南按察使,四十五年四月升浙江右布政使,隆慶元年(1567年)八月升太仆寺卿,十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四年三月晉南京大理寺卿,九月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以兵事積疲遘疢,行至潯陽道中卒。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諸宗元(1875-1932),字貞壯,一字貞長,別署迦持,晚號大至。浙江紹興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舉人,官直隸知州、湖北黃州知府等。
大至閣詩·序(梁鴻志)
余識貞長逾二十年。癸丑、甲寅間,貞長官京師,見輒談藝,又時時相聚飲博。越十年癸亥,余居上海,貞長參浙江軍幕,其主將每招余至杭州,暇則與貞長游湖上,飲酒樓,各出詩相視,以為笑樂。又二年乙丑,余在樞府,邀貞長北來治官書,晨夕相見,顧簿書填委,而文酒之樂邈不可得。居數(shù)月,余謝病去,貞長倉黃南歸,以貧故,復(fù)為人掌書記,體力漸漸衰退矣。越六年辛未,以《病起樓詩》寄余大連,盡一冊,皆絕句,讀其詩,私心慨嘆,憂其不久于世。是年余來上海,復(fù)與相見,輒和余妙高臺二詩。未幾又病,余走視諸寢,因懷參餌貽之,貞長目余曰:「環(huán)堵蕭然?!拐Z次長喟,余亟亂以他語。壬申三月,游華山歸,貞長已前死三日。夫以貞長文學(xué)粹美,交友遍天下,傭書老死而不獲一日之逸,士之憂生失職至于此極,然則詩人多窮之說,其信然耶?貞長治詩垂四十年,不名一家,而所詣與范肯堂為近,陳伯嚴(yán)、鄭太夷、俞恪士、黃晦聞、夏劍丞、李拔可交口稱之。余最喜其靜安寺追懷恕齋一詩,以為瀏亮沈痛,而家國、身世、朋友之感胥寄于是,蓋貞長嘗居湖廣總督幕府,恕齋則總督瑞澄字也。貞長才氣橫溢,賦詩喜和韻,和《落葉》詩疊韻至四五十不肯休,朋輩無抗手者。顧其過人處,則在獨謠孤詠,情與景融,悠然意遠(yuǎn),而不系于更唱迭和之所為也。貞長既死,其友朱缽文為之董理遺稿,凡七巨冊,余鈔得三百二十篇,刊布于世,稿本則歸諸缽文,度必有好事過余而舉授之梓者。然即此以概其全,亦足以盡吾貞長矣。甲戌秋日,長樂梁鴻志。(錄入:顧青翎)
大至閣詩·序(葉恭綽)
余年十二,隨先君至贛,先君為妙選師友,故一時賢俊,多得從之游。
厥后聚散不常,遭遇復(fù)各異,曩者晨夕談藝之樂,一逝不可復(fù)得。
日月易邁,往昔盛年各隨塵浪以俱去,三十年中,哭桂伯華、劉玉珩、沈筱宜矣,繼又哭陳師曾、梅斐漪,最近復(fù)哭諸貞長與劉未林、文公達。
余幸稍識生死無常之理,不至以此傷性,然情懷則可知也。
又念諸君以特異之姿,閱世數(shù)十寒暑,所得者惟憂苦疾患,此固人類所同,然第求稍獲世間名利恭敬,以竊自慰其非虛生浪死,其事亦至復(fù)不易。
嗚呼!
人生之多艱,文人之無命,殆不信耶?
殆不信耶?
貞長長于余數(shù)歲,少好為詩,屢相唱和,驚其骨格騰健,望之莫及。
中歲偶讀所作,則益轉(zhuǎn)為蒼渾,骎骎與散原、吷庵諸公并馳。
沒后,覓所為詩,固裒然成集,梁子眾異因獨任剞劂之役,刊成此帙焉。
貞長平生知友甚黟,今獨得此于眾異,于死友可云不負(fù)。
抑貞長異時屢助節(jié)使幕府,嶷然將有以自見,固非欲以詩人終者。
頃歲胥疏無俚,買地西湖紅桕山莊,葺屋數(shù)椽,期將隱居以老,復(fù)遇焚如,燬藏書,萬數(shù)千卷都盡,意氣乃頓衰。
謀食來海上,所為詩始率易。
及病以死,幾無貲為殮。
綜其身世,頗類子美、樊川與玉溪、劍南,然斂華就實,能用于世,復(fù)似過之。
至于詩之與古人絜長較短,則未易以一二言盡也。
余往者曾屬友人吳眉孫刊師曾遺詩;伯華以學(xué)佛棄其文字;玉珩早死,無遺稿;筱宜、斐漪所作散佚;余比搜輯公達之作,尚未成編;未林遺稿則貧不能刊。
嗚呼!
當(dāng)今之世,貞長之猶得流傳此帙,得不謂之厚幸歟?
抑文字與世諦牽纏至固,貞長曾從伯華學(xué)佛,今茲擺脫落塵鞅,將舍其所執(zhí)而企其所未至,區(qū)區(qū)一詩集之刊布,其未必為貞長之意乎?
第朋輩之所得而助于貞長者,則固止如是也。
噫!
民國二十二年十二月,番禺葉恭綽。
大至閣詩·序(夏敬觀)
諸君貞長既歿年馀,其故舊取手書詩若干篇,復(fù)輯錄朋游傳寫投贈之什,匯為若干卷,長樂梁眾異遂擇其尤醇者,推次年月,編而刊行,使余序之。蓋君所為詩黟矣,然不自愛惜,投積敗篋中,草或不完,己巳前存杭州宅者,不戒于火,君嘗謂我當(dāng)憶存之,今求其家不果有也。君少才力橫肆,好魏源、龔自珍之學(xué),顏所居曰「默定書堂」,中歲始更名「大至閣」。所賦詩多隨興所至,振筆書之,未嘗刻意鍛鍊,求勝于人,詩成輒自喜。方一箋置前,未必盡愜吾意,及匯百十篇誦之,則才逸言雅,固不在近頃諸能詩者后。余交君逾三十年,覽省其間,酬唱之作,若歷夢境,悲憂患難,嘗與共之,有徘徊肝膈而不能去者,況與君生同歲,顧后死以序君之詩耶?君善記書,久客疆吏幕,辛亥武昌兵變,君遂去,后過恕齋,有詩最為朋曹所傳誦。生平志事,亦略具于是。又嘗記相者言「當(dāng)獲身后名」,紀(jì)之以詩。翳古以來,以詩名而命蹇似君者,代有其人,亦惟使吾輩執(zhí)卷吟諷嘆賞而已夫,身后名果于君何濟哉?新建夏敬觀序。
病起樓詩·序
《病起樓詩》一卷,總七言絕句七十二首,為居士今歲病兩月馀時所制。中間人事之乖迕,病狀之嬗易,皆著于篇什。今幸而不死,自視輒為啞然,但以詩而論,則錢牧齋所謂許秀才體矣。兒子章世、祥世既為寫錄,將以寄海內(nèi)故人,吾友朱翁炎午、陸君丹林乃舉以付印,海內(nèi)之知居士者,見此短冊,當(dāng)信居士猶在天壤間也。中華民國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大至居士記。居士病之得生,朱翁與張十一弟森玉皆有厚于居士用,并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