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侯震旸

相關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67—1635 【介紹】: 明江西南昌人,字季晦。萬歷二十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累遷禮部右侍郎。光宗立,擢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預機務。光宗死后,急奉皇長子由校即位,并與群臣迫使李選侍移居他宮,事遂定。熹宗立,與韓爌同輔政,中外欣然望治。后魏忠賢、客氏漸用事亂政,被迫致仕。忠賢復矯旨削奪其官爵。崇禎初復官,累加太子太傅、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卒后追謚文端。有《文端公集》。
維基
劉一燝(1567年—1635年),字季晦,江西南昌縣人。
晚明政治人物,屬東林黨,歷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熹宗朝初期為內(nèi)閣首輔,與葉向高、左光斗同為輔政大臣主持朝政。
劉一燝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劉曰材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進士,官至陜西左布政使。
萬歷十六年(1588年),一燝與兄一焜、一煜同赴鄉(xiāng)試中舉。
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又與一煜同中乙未科進士。
改庶吉士,授檢討。
光宗即位,擢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方從哲、韓爌同為顧命大臣。
光宗駕崩后,李選侍、李進忠(后改名魏忠賢)等挾持皇太子于乾清宮,企圖藏匿皇長子以自重,一燝與英國公張惟賢、周嘉謨、楊漣等當機立斷,帶領群臣入乾清宮哄騙出皇長子,力主皇長子移駕慈慶宮(乾清不可居,殿下宜暫居慈慶),并逼迫李選侍遷住噦鸞宮,是為移宮案,朱由校于是得以登極繼承皇位。
熹宗登基后,方從哲被彈劾,一燝接任首輔,主理朝政。
劉一燝為政賢明,能匡君之失,“發(fā)內(nèi)帑,抑近侍,搜遺逸,舊德宿齒布滿九列,中外欣欣望治焉”。
但當時熹宗年幼,魏忠賢等花言巧語進行蒙蔽,排擠賢臣,竊取大權(quán),一燝憎恨其所作所為,與之進行激烈斗爭。
天啟二年(1622年),魏忠賢利用侯震旸、陳九疇等疏劾一燝“結(jié)納王安”,一燝連上四道奏章辯白,并且請求解職。
葉向高說他“有翼衛(wèi)功,不可去”,熹宗復加慰留,而劉一燝“堅臥不起”。
天啟二年正月,又上十二道奏章求去,熹宗無奈,于是同意一燝辭官回鄉(xiāng)。
崇禎初年,魏忠賢閹黨敗,復原官。
后累加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
八年卒,贈少師。
南明弘光時,追謚文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臨川人,字如容。
萬歷間進士,擢吏科給事中。
天啟初繼侯震旸劾客氏,罷官。
后復起。
五年,以右都御史巡撫福建,鎮(zhèn)壓楊六、蔡三、鐘六等起事。
旋以忤魏忠賢除名。
維基
朱欽相(1580年—?
年),字懋忠,號如容,江西撫州府臨川縣人。
庚子江西鄉(xiāng)試四十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三十三名,第三甲第六十六名進士。
工部觀政,初授浙江嘉興府平湖縣知縣,丁母憂,四十四年丙辰補廣東南??h知縣。
天啟元年(1621年)擢拜吏科給事中,升戶科都給事中。
天啟初年,侯震旸論客氏,欽相抗疏繼之,熹宗怒,放歸。
后被重新啟用為太仆寺少卿。
天啟五年(1625年),出任福建巡撫,任內(nèi)討伐海賊蔡三、鐘六等有功。
不久,因忤逆魏忠賢而被除名。
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純甫,號元緒,又號元珠,一號半禪野叟。萬歷四十一年進士。天啟間官御史,上疏極言客氏之禍,貶官。崇禎時官至刑部侍郎。工畫,仿黃公望,得其神髓。有《歸田園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純甫,吳縣人。萬歷癸丑進士,由行人選,授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累官刑部左侍郎,有《歸田園集》。
維基
王心一(1572年—1645年),字純甫,號玄珠,號半禪野叟,直隸蘇州府吳縣人。
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官至刑部侍郎。
崇禎四年(1631年)購入一座園林,并名為「歸田園居」,此園林即是日后的拙政園。
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
初授行人司行人,四十六年十一月冊封魯陽王朱肅泱,四十八年二月往稷山王府掌行喪禮,同年考選試御史。
天啟初年,詔給客氏土田二十頃,為護墳香火貲,魏進忠侍衛(wèi)有功,并陵功敘錄。
心一抗疏言:“陛下眷念二人,加給土田,明示優(yōu)錄,恐東征將士聞而解體。
況梓宮未殯,先念保姆之香火,陵工未成,強入奄侍之勤勞,于理為不順,于情為失宜。
”不報。
八月補授江西道御史,與侯震旸、倪思輝、朱欽相論客氏,言辭激烈,奪俸一年,二年五月貶為江西布政使司都事。
廷臣請召還者十馀疏,尋以皇子生,復官。
三年七月巡按廣西,五年六月疏議將廣西總兵仍舊改駐梧州,有功土官加文臣服色,不可予武臣職銜,益其驕縱。
六年四月以曲庇同門被削籍為民。
崇禎元年(1628年)復官,升太仆寺少卿,歷大理寺卿、通政使、應天府府尹,累官刑部侍郎。

人物簡介

維基
陸文獻(16世紀—17世紀),字足吾,一字徵甫,蘇州府嘉定縣人。
陸文獻本姓龔,是工部尚書龔弘的從曾孫,因年幼時在外祖陸氏家居住,故冒陸姓入太倉州籍。
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中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成進士,獲授太常寺典簿;歷任戶科、工科、刑科給事中,升任光祿寺卿,終官江西巡撫。
天啟年間魏忠賢擅權(quán),侯震旸彈劾客氏令其痛恨,陸文獻為侯震旸剖白,使魏忠賢釋懷;其后文震孟、姚希孟分別因忤逆閹黨,駕帖傳達至刑科,他堅拒逮捕二人,向魏忠賢說:「近日江南因周順昌無故煽動,現(xiàn)在逮捕二人也沒有實際罪名,為何要再次結(jié)怨呢?
」對方恐懼,事情因此結(jié)束。
不久朝廷商議嘉定恢復漕運,他判斷時勢后極力周旋,令事情擱置,后事不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吉水人,字晦伯,號緝敏。
萬歷四十一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擢御史。
天啟元年,后金陷遼陽,日宣請召大僚決庶政,宥侯震旸以開言路,原中宮以肅名分。
忤旨切責。
旋出理河東鹽政。
天啟五年被劾為東林邪黨,削籍。
崇禎帝即位,復官。
十三年,擢吏部尚書。
后以推閣臣人選,忤旨戍邊。
赦還卒。
有《敬修堂全集》。
維基
李日宣,字晦伯,號緝敬,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人。李日宣是鄒元標弟子,萬歷四十一年癸丑(1613年)成進士,授中書舍人,擢云南道御史。天啟元年(1621年),以濫薦逐臣,停俸三月。二年,巡視河東鹽政。還朝,以族父李邦華任兵部侍郎,避嫌歸鄉(xiāng)。五年七月,閹黨倪文煥彈劾李邦華、李日宣為東林黨,遂被削籍為民。崇禎元年(1628年),起復為福建道御史,巡按河南,還朝掌河南道事。因得罪宦官王坤,遷大理寺丞,晉太常寺卿。九年冬,擢兵部右侍郎,鎮(zhèn)守昌平。久之,轉(zhuǎn)左侍郎,協(xié)理戎政。十三年九月,廷推為吏部尚書。十五年五月,以會推閣臣,忤大學士陳演,奪職,六月,下日宣等六人于刑部獄。七月,謫李日宣、章正宸、張煊戍邊,房可壯、宋玫、張三謨削籍,赦還后病逝。著有《敬修堂全集》三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1—1645 【介紹】: 明蘇州嘉定人,字豫瞻,一字廣成。侯震晹子。天啟五年進士,授南京武選司主事。崇禎間歷江西提學參政、浙江右參政。弘光時,辭不就職。清兵下江南,與里人黃淳耀等起兵自保,城陷,偕二子赴水,被清兵引出殺死。清朝通謚忠節(jié)。有《仍貽堂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豫瞻,蘇州嘉定人。天啟乙丑進士,除南兵部主事歷吏部郎中出為江西提學副使累官左通政使
維基
侯峒曾(1591年—1645年),字豫瞻,號廣成,直隸嘉定縣諸翟鎮(zhèn)紫堤村(今屬上海市閔行區(qū))人。
明末政治人物。
清軍破南京后,與黃淳耀等守衛(wèi)嘉定,城破殉國。
給事中侯震旸之子。
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與孿生兄弟侯岷曾、弟侯岐曾同取秀才,又“江南三鳳”之譽。
十二歲時隨父赴蘇州虎丘鐵花庵讀書。
雅好詩文,工書法,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中式第三名舉人。
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士,授南京兵部武選司主事。
崇禎七年(1634年)兵部尚書張鳳翼薦為職方郎中,力辭不就,乃改南京吏部文選司主事。
由稽勛司郎中遷江西提學參議,再遷廣東副使,未就任。
起為浙江右參政,分守嘉興、湖州。
李自成陷北京后,隱居紫堤村。
南明弘光朝授左通政使,推辭不就。
南京失陷后,避居嘉定。
弘光元年(1645年)閏六月十七日,侯峒曾與黃淳耀、龔用圓、張錫眉等在嘉定抗清。
其母龔氏取出首飾,移交峒曾說:“給吾兒犒軍。
”峒曾向吳淞總兵官吳志葵求援。
志葵遣游擊蔡祥以七百人來赴,一戰(zhàn)盡墨,終無外援,城中矢石俱盡。
七月三日開始下大雨,城門崩壞,只能以巨木支撐。
七月四日,城門大崩,清兵自城東攻入,峒曾退出西門,長嘆道:“嘉定亡,余何忍獨存!
一死已矣,所痛哉闔城百姓耳!”。
拜辭祖祠后,偕二子侯玄演、侯玄潔赴死投水自殺,因池水淺,一時未死,遭清軍騎兵砍殺而亡。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謚忠節(jié)。
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簡介
字伯和,貴陽人,大學士士英子。
國亡后,賣卜金陵以死。
士英當國,華亭顧在觀為楊龍友所引入士英幕,嘗言阮大鋮不可用。
大鋮欲起鉤黨之獄,在觀說伯和泣諫,賴以稍止。
是亦能干蠱者。
(王昶《春融堂集·顧在觀傳》:在觀,字觀生,華亭人。
博覽群史,于古今治亂之原、人才臧否之數(shù),能識其所以然。
華亭教諭楊文驄命子師事焉。
馬士英總督鳳陽,以文驄故,辟置幕府。
時論者抨擊不休,士英患之。
在觀曰:“公素懷坦白,無所附麗,今昵懷寧,故眾情不免致疑。
”阮大鋮聞,大恚。
士英輔政,在觀首以“起用老成,分別邪正”為言,一時若嘉興徐石麒、會稽劉宗周、長洲徐研、華亭許譽卿、夏允彝、陳子龍并登啟事。
而大鋮憾東林諸人,思誣以謀立他藩,一網(wǎng)盡之,最后嗾安遠侯柳某上疏。
大鋮先詣士英,屬以嚴旨票擬,士英笑不應。
大鋮怒曰:“東林間諜,坐在汝家,我固知無能為也。
在觀嘗語士英:“大鋮才智雄杰,一朝得志,為所欲為,必不顧其后,是事關公門戶,且系于萬世清議,不宜強為遷就。
”士英之子鑾亦以此意極言之。
其時不致啟白馬清流之禍者,在觀力也。
)伯和嘗與杜于皇倡和,(杜?!蹲冄盘眉罚骸恶R伯和宅海棠分得醒字》:“把酒來花下,看山坐水亭。
鬢毛疏更白,春色曉多青。
麗蕊關心賞,妍枝議膽瓶。
一酣拚竟日,三月不宜醒。
”《伯和落一齒,有詩為余誦之,復用其才字》:“齒落聞新句,癡蟲試爾才。
無多妨肉食,全不礙銜杯。
老怯邊風入,人窺笑口開。
何妨杜陵叟,車輔半摧頹。
”《雨中再酌伯和齋》:“細雨春泥薄,支筇問索居。
話間尊酒至,何處管弦徐。
池水行將起,籬花漸欲舒。
頻來慚款洽,挈榼意何如。
”)詩亦雅澹新警。
(卓爾堪《遺民詩》:伯和壯歲,值南都新建,進言不聽,常懷憂郁,絕意仕進。
及國破家亡,君子亦深諒之。
晚年垂簾白下,有《詠美人三十六絕句》,寓意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