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余善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5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勸學 宋末元初 · 陳普
七閩四海東南曲,自有天地惟篁竹
無諸曾擁漢入秦,歸來依舊蠻夷俗
未央長樂不詩書,何怪天涯構(gòu)板屋。
人民稀少禽獸多,云盤霧結(jié)成烜燠。
樓船橫海未入境,淮南早為愁蛇蝮。
自從居股徙江淮,鳥飛千里惟溪谷(自注:武帝元鼎六年,閩越王居股隨東越王馀善作亂。武帝遣樓船將軍楊仆、橫海將軍韓說伐之。居股乃殺馀善,斬其頭以降。武帝封居股為侯,以閩越地數(shù)反覆,悉徙其民江淮間,而虛其地。居股即無諸孫。今長溪、溫、處是也。)。
經(jīng)歷兩世至孫氏,始聞種杏匝廬麓。
依然未識孔圣書,徒能使虎為收谷。
異端神怪非正學,但可出野驚麋鹿。
三分南北又幾年,匹士單夫無可錄。
開元天寶唐欲中,闌干始見盤中蓿。
日南韶石出名公,新羅二士非碌碌。
七閩轉(zhuǎn)海即洙泗,僅有令孜與思勖。
令人不忍讀唐書,不勝林壑溪山辱。
天心地氣信有時,二三百年漸堪目。
述古大年創(chuàng)發(fā)跡,義理文章相接續(xù)。
蔡襄風任獬廌司,陳烈氣壓龍虎伏。
介夫當仁竟不讓,了翁守義窮彌篤。
天開道統(tǒng)游楊胡,一氣北來若蘭馥
了翁責沈先識程,子容聞風亦知肅
劍龍化作李延平,道理益明仁益熟。
遂生考亭子朱子,撐拓三才開伭育。
植立綱常鰲戴地,開發(fā)蒙昧龍銜燭。
三胡三蔡與五劉,新安建安如一族
直卿幸作東床客,照耀乾坤兩冰玉
四書才老多有見,楚辭全甫尤能讀。
正叔安卿親聞道,稍后景元亦私淑。
禮書身后得直卿(21),遺經(jīng)未了留楊復(22)。
奎宿分野忽在茲,神光秀氣相追隨。
燈窗眉宇轍不同,金玉滿堂珠萬斛。
遂令四書滿天下,西被東漸出九服。
方將相與作齊魯,邇來微覺忘梳沐。
賢良文學偶未設(shè),墻角短檠棄何速。
相看一一皆鳳麟,相薰?jié)u漸隨雞鶩。
古今最重是習氣,圣賢為此多顰蹙。
一落千丈不可回,堅冰都在坤初六。
詩書自古不誤人,明經(jīng)不但為干祿。
聰明才智萬景春,家國子孫千百福。
吾言喋喋徒費辭,自昭拱看扶桑浴(23)。
⑴ 自注:漢武帝欲伐閩越,淮南王劉安上書:閩越非有城郭邑里,皆草木篁竹之地,多蛇蝮猛獸。
⑵ 自注:秦末,閩越君無諸,曾以兵隨漢高帝入秦,后滅秦有天下,封為閩越王。漢高帝不事詩書,至武帝漸用儒。
⑶ 自注:三國時董奉,侯官人也,賣藥廬山下,不取錢,只各令種杏一株。數(shù)年,杏生山谷,一斗杏賣一斗谷,令人自采,其人若貪多不止,輒有虎出逐之。廬山在吳境內(nèi)。其時侯官,今閩縣、侯官、長樂、福清、古田、連江皆侯官地也。廬山今江州。
⑷ 自注:長溪薛令之,唐開元中為東宮官,作詩曰:朝日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飯澀匙難綰,羹稀箸易寬。但可謀朝夕,何由保歲寒。明皇見之怒,以詩逐之曰: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煖。遂歸不仕。
⑸ 自注:姜庶子公輔,日南愛州人,近交趾,德宗時為左庶子。張九齡,韶州人,開元賢相。新羅有二人,曰張保皋、鄭年,有郭子儀、李光弼之才。鄭年入海,水底行五十里不噎。新羅國在東海中。
⑹ 自注:唐僖宗時,田令孜為宦者之魁,致黃巢之亂,唐以之亡。開元時宦者三千人,高力士為首,次即思勖。二人皆福州人也。
⑺ 自注:陳襄字述古,懷安人也。先為浦城主簿,后知杭州,東坡同時為通判。楊億字大年,建州人。宋真宗時為神童,以文章名世。
⑻ 自注:蔡襄,興化人。仁宗時同歐陽修、余靖、王素為諫官,號四諫。陳烈,隱士,福州人。蔡襄知福州,尚嚴烈,因作詩曰:溪山龍虎蟠,六月夜衾寒。傳言祝舟子,移棹過前灘。蔡襄見之,威嚴頓減。
⑼ 自注:鄭俠字介夫,福清人。先為王荊公弟子,公為相行新法,京縣河北民苦免役錢,流離轉(zhuǎn)徙。介夫時監(jiān)東安上門,日閱流民出入過門,遂畫為圖獻之神宗,神宗見之大驚。荊公怒,竄之編管英州,后得赦歸,為泉州教官。
⑽ 自注:陳瓘字瑩中,南劍人。哲宗時被黨禍,守義不屈,在貶所自號了翁。
⑾ 自注:廣平先生游酢,字定夫,建陽人。龜山先生楊時,字中立,將樂人。皆二程門人。胡文定公安國,字康侯,得二程之學于謝上蔡二子,五峰先生名宏,致堂先生名寅,父子皆居崇安五峰。
⑿ 自注:陳了翁與范淳夫祖禹同在京為考試官,因講《論語》。淳夫曰:不遷怒,不貳過,當今惟伯淳一人。了翁曰:伯淳為誰?淳夫曰:不識程伯淳乎。了翁曰:生長東南,實未知也。自是得明道之文,必焚香盥手讀之,作責沈文以示子孫。沈即葉公沈諸梁也。不識孔子,問于子路,子路不對。
⒀ 自注:蘇頌字子容,泉州人。哲宗時在政府,東坡兄弟忌程伊川聲名,子容嘗見子由毀伊川。子容曰:公未可如此言,頌觀過其門者,無不肅也。
⒁ 自注:延平先生李侗,字愿中,劍浦人。龜山得二程之學,傳之豫章羅仲素,仲素傳之延平。朱文公作同安主簿歸,親登其門問道。延平以書與仲素曰:得渠如此,吾復何憂。今《論語》中聞之師曰,即延平也。
⒂ 自注:三胡見前。三蔡,西山先生元定、季通,二子節(jié)齋淵字伯靜,九峰沈字仲默。文公先居五峰,致堂為先輩,后居建陽,三蔡鄰近,目西山為老友。五劉,劉韐靖康死節(jié),子羽、子翚,文公幼時師;珙樞密,文公同時。草堂,文公妻父。
⒃ 自注:黃勉齋干,字直卿,福州人。文公女婿也。初仕潭州,以捧香恩澤得酒庫官。后知臨江軍新喻縣,知漢陽軍、寶慶府,終沿江制置司參議官。
⒄ 自注:吳椷字才老,建寧人。四書注中多用之。
⒅ 自注:將琮字全甫,古田人。明于音韻之學,文公注《楚辭》用之。
⒆ 自注:李果齋方子,字正叔,邵武人。陳北溪名淳,字安卿,漳州人。皆文公門人。
⒇ 自注:真西山德秀,字景元。稍在文公后,浦城人。
(21) 自注:文公用心《禮書》未了,勉齋了喪、祭二禮。
(22) 自注:楊信齋名復,勉齋門人。作《儀禮》注,福安人也。
(23) 自注:《周易》晉卦大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寄清真觀提點余復初 元末明初 · 謝應(yīng)芳
七言律詩
祖餞昔年詩最好,客來今雨話玄都。
步虛壇上三花樹,讀易窗前九節(jié)蒲。
恬養(yǎng)氣同龜息靜,清修容勝鶴形癯。
儒林老友袁真士,曾道區(qū)區(qū)折簡無。
偶家長山下,遂與世途遠。
泉聲掛屋角,曉見池水滿。
日出生清華,風來送余善
大化無端倪,寧謂心有眼。
床頭遺古書,歲月忽已晚。
玩之不能了,圣哲有憂患。
元末明初 · 余善
長桑樹爛金雞死。壺中天地小如瓜。
列朝詩集:楊廉夫跋云:此予方外友余善追和張外史游仙詩一十解,予小加點【小加點 列朝詩集小傳閏集作「不能加點」,似當從?!?,讀至云云,客繞床三叫,以為老鐵喉中語也。又如云云,雖老鐵無以著筆矣。
有美人間貴,飄然地上仙。
家庭馀善慶,弟侄總時賢。
蘭竹清芬遠,琴樽醉興偏。
龍門容后進,況復世交緣。
(是日期而至者五人,不期而至者一人,期而不至者二人,袁校書子英、余道士復初。實洪武十五年壬戌閏二月十六日。)
老逢節(jié)序感流年,聊復追游愧昔賢。
政以漸當修禊日,也宜仍詠舞雩天。
人時并值良難繼,童冠相隨亦足憐。
耐可襟懷重吊古,何煩羽翼遠游仙。
寺因效祐稱題勝,境出關(guān)荊點染玄。
塵世流光嗟百五,浮圖幻界詫三千。
海門翠割蓬萊股,地軸蒼擎太華顛。
危石墮云爭一發(fā),瘦筇削玉過雙肩。
行廚傍午開僧閣,啼鳥留春近客筵。
載酒猶問字,掛巾蕭散類逃禪。
寓形宇宙何今昔,知己朋游孰后先。
道士步虛辭折簡,校書寫韻摭遺編。
采芳未許芝同茹,結(jié)佩空期璧共連。
谷應(yīng)雄談驚鶴夢,潭驚長嘯起龍眠。
青山若與斯文契,白日寧于我輩延。
造次雪盈明鏡里,等閑霞散落花前。
巨靈忽負鰲頭矗,舊鬼潛悲馬鬣遷。
碑蝕文章苔浸漬,偶迷翁仲草芊綿。
烏鳶螻蟻俱成累,鐘鼎山林各自便。
萬井村墟空杼軸,半樓風月尚秋千。
雜英疏薄無多好,新柳纖柔有底妍。
略見愁隨身外遣,謾憑句就醉中聯(lián)。
乘時物色從教在,即事風光豈偶然。
躡霢歸來清不寐,筠窗細寫白云篇。
淵懿早稱德,光輝終爛門。
承承馀善慶,莫莫著蘋蘩。
一疾悲三復,千年閉九原。
寒笳江上斷,無地更如存。
關(guān)西泰川縣陽和寺僧印慧。訪余于漢都之松峴茅齋。問之僧天云與余善。聞在寺無恙。不覺興懷。書一律贈慧。要歸報天云。光華龜府。皆云疇曩從游處。云見此詩。能念我如余念已否耶。噫。余今老矣。能復對云作連床話耶。
陽和老釋漢中來,聞?wù)f云師好守齋。
勝事可忘臨水局,閑情不補出山鞋。
光華館里燈明席,龜府城邊雪滿階。
舊會只今難非行,曰頭空復寫秋懷。
舒城李少尹,廉吏也。往任長興,與余善。比過舒城訪之,少尹墓木已拱,而其子若孫并寄食婦翁家,族人不收也。余遍索,得其孫元吉,乃解橐中敝綈貽之。
楚尹荒阡空復春,王孫寄食向風塵。
負薪我自高廉吏,分宅誰堪報故人。
物色已隨江水盡,世情旋逐歲華新。
綈袍敢儗千金贈,無奈冰囊也自貧。
余善今國子先生李君,因知君有子,奇士也。歲戊午,李子果舉嶺南鄉(xiāng)試第一,明年至禮部,不遇,留事國子先生,間以先生之命謁余,余幸一再見焉。顧未有言于李子者,而李子尋以是秋歸展墓,且行矣,于是乃以言請,作此送之。
凌霄無俗懷,摘月踰仙嶺。
嶺海辟賢關(guān),清名徹宸鏡。
朝上春官書,眾眼紛難定。
寧為失路悲,且復慰晨省。
趨庭奉馀歡,投詩訪予病。
輝光一再逢,煩襟思重整。
一旦膏車歸,微霜度林景。
會少別苦新,意深言未罄。
豈不念離憂,所重從親令。
丘隴夙所懷,展謁義斯正。
天遠羅浮高,日出扶?,?。
安得從子游,千古尋幽勝。
南望倚秋空,為子發(fā)孤詠。
共 5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