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智寬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僧道悟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1—1205 【介紹】: 宋僧。
陜西蘭州人,俗姓冠,號佛光。
年十六出家,拜熊耳山白云海禪師為師。
時群盜盤踞,道悟率眾盡破之,由是數十里間,路不拾遺。
金世宗大定中,出主鄭州普照寺。
后遷三鄉(xiāng)竹閣庵,再游于洛中,尋示寂。
大明高僧傳·卷第八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道悟號佛光。
陜西蘭州冠氏子也。
師生即齒發(fā)俱長具大人相。
年十六力求出家父母不聽。
乃絕食幾死。
遂舍入里中寺祝發(fā)。
閱二年偶宿臨洮灣子店夢梵僧。
振聲喚覺忽聞馬嘶。
豁然大悟喜不自勝。
說偈曰。
見也羅見也羅遍虛空只這個。
遂歸告母曰。
某于途中拾一物。
母問何物。
師曰。
無始來不見了的。
母掌曰。
何喜之有。
遂辭欲參方去。
母問。
汝將何之。
答曰。
水流須到海。
鶴出白云頭。
先是熊耳山有白云海禪師。
雖住古剎不畜一徒。
人或問。
和尚何不擇一法嗣去。
海曰。
芝蘭秀發(fā)獨出西秦。
曰幾時至。
海曰。
行腳了也。
師腰包將至。
海命侍者鳴鐘集眾曰。
我關西弟子來也。
然此寺原是郭子儀所建。
今渠自來住持。
汝當迎之。
師方入門。
海遙見便云。
相公來何暮也。
師進前曰諾。
海大笑。
竟授與衣法令繼其席。
自即退隱寺側。
先有群盜盤踞劫民受其害。
或請海捕之。
海曰。
非老僧所能也。
不久郭公至必自捕也。
民弗解其說。
后師居寺方三日。
乃率眾往擒盡縛之。
破其穴將欲盡誅。
賊哀乞命。
師從容謂曰。
汝劫財物傷人命分當死矣。
今汝乞命獨不念彼命乎。
賊叩首流血愿從三寶戒誓不為非。
師為說偈剃發(fā)釋之。
自是路不拾遺者數十年。
人始信師實郭令公之再來也。
宋大定二十四年海公歿。
師方出主鄭州普照。
又遷三鄉(xiāng)竹閣庵。
身著白衣跨黃犢吹短笛游于洛中。
嘗曰。
道我凡耶。
曾向圣位中來。
道我圣耶。
又向凡位中去。
道我非凡非圣耶。
卻向毗盧頂上別有行處。
泰和五年于臨洮大勢寺結夏。
闡圓覺經謂眾曰。
此席將半。
吾當行矣。
五月十二日晚小參為眾談第一義。
晨興呼侍僧曰。
我病覓藥去。
侍僧將出門。
師已蛻矣。
上有五色祥云盤結似蓋。
紅光如日彌塞四維三日不散。
世壽五十五。
僧臘三十有九。
弟子舉全身建塔焉。
系曰。
迦葉聞那羅王三奏樂則三起舞。
非習氣其誰耶。
昔郭邠陽能為國討賊拯民于涂炭。
今為佛光居寺方三日便擒群盜。
得非習氣使然者乎。
觀其著白衣騎黃犢而吹笛游洛。
自稱于毗盧頂上別有行處。
此又不可思議也矣。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號佛光。
陜西蘭州冠氏子也。
生即齒發(fā)俱長。
具大人相。
年十六。
力求出家。
父母不聽。
乃絕食幾死。
遂舍入里中寺祝發(fā)。
閱二年。
偶宿臨洮灣子店。
夢梵僧。
振聲喚覺。
忽聞馬嘶。
豁然大悟。
喜不自勝。
遂歸告母曰。
某于途中拾一物。
母問何物。
師曰。
無始來不見的。
遂辭。
欲參方去。
母問汝將何之。
答曰。
水流須到海。
鶴出白云頭。
先是熊耳山。
有白云海禪師。
雖住古剎。
不畜一徒。
入或問何不擇一法嗣去。
海曰芝蘭秀發(fā)。
獨出西秦。
曰幾時至。
海曰。
行腳了也。
師腰包將至。
海命侍者鳴鐘集眾。
曰我關西弟子來也。
然此寺原是郭子儀所建。
今渠自來住持。
汝當迎之。
師方入門。
海遙見便云。
相公來何暮也。
師進前曰。
諾。
海大笑。
竟授與衣法。
令繼其席。
自即退隱寺側。
先有群盜踞劫。
民受其害。
或請海捕之。
海曰。
非老僧所能也。
不久郭公至。
必自捕也。
民弗解其說。
后師居寺方三日。
乃率眾往擒。
盡縳之。
破其穴。
將欲盡誅。
賊哀乞命師從容謂曰。
汝劫財物。
傷人命。
分當死矣。
今汝乞命。
獨不念彼命乎。
賊叩首流血。
愿從三寶。
戒誓不為非。
師為說偈剃發(fā)釋之。
自是路不拾遺者。
數十年人。
始信師實郭令公之再來也。
宋大定二十四年。
海公歿。
師方出主鄭州普照。
又遷三鄉(xiāng)竹閣庵。
身著白衣。
跨黃犢吹短笛游于洛中。
嘗曰。
道我凡耶。
曾向圣位中來。
道我圣耶。
又向凡位中去。
道我非凡非圣耶。
卻向毗盧頂上。
別有行處。
泰和五年。
于臨洮大勢寺結夏。
闡圓覺經。
謂眾曰。
此席將半。
吾當行矣。
五月十二日晚小參。
為眾談第一義。
晨興。
呼侍僧曰。
我病覓藥去。
侍僧將出門。
師已蛻矣。
上有五色祥云。
盤結似蓋。
紅光如日。
彌塞四維。
三日不散。
世壽五十五。
僧臘三十有九。
弟子舉全身建塔焉。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道悟。俗??氏。陜右蘭州人。生而有齒。年十六求出家。父母不聽。乃不食數日。許之祝發(fā)。后二年。自臨洮歸彎子店宿。夜夢梵僧喚覺。適聞馬嘶。豁然大悟。歸家喜不自勝。吟唱云。見也羅。見也羅。遍虛空。只一個。告其母曰。我拾得一物。其母于囊橐中。尋索不見。問是何物。師曰。我自無始以來。不見了底物。其母不省。他日欲游諸方。鄉(xiāng)人送者求頌。有水流須到海。鶴出白云頭之句。至熊耳。果遇白云海公。先是。人問海。何不擇法嗣。海亦作頌。有芝蘭秀發(fā)獨出西秦之語。比師之至。夜聞空中人言。來日接郭相公。黎明。海呼僧。行令持香花。接我關西弟子寺。乃唐郭子儀建。今渠自來住持也。既至。一言相契。徑付衣盂。寺前嘗有剽而殺人者。來告急。師呼眾擒之。曰。即汝是賊。尋得其巢穴。賊眾請命。師示其要言而釋之。路不拾遺者數十年。人以此益信師前身汾陽王也。大定二十四年。白云既沒。師開堂出世。初鄭之普照。次三鄉(xiāng)之竹閣庵。時著白衣??缗M笛。游于洛川。人莫之測。嘗謂人曰。道我是凡向圣位里去。道我是圣向凡位里去。道我不是圣不是凡。才向毗盧頂上。有些行履處。泰和五年。結夏于臨洮之大勢寺。開圓覺經。升座曰。此席。止講得一半去。在至五月十二日晚參。翌日早盥漱畢。呼侍者曰。我病也尋藥去。侍者足未及門。師已臥逝。方丈上有五色云。如寶蓋。中有紅光如日者三。春秋五十有五。僧臘三十有九。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六
釋道悟,字佛光,蘭州冠氏子也。
生即齒發(fā)俱長,年十六力求出家,父母不聽,乃絕食幾死,遂舍入里中寺祝發(fā)。
閱二年,偶宿臨洮灣子店,夢梵僧振聲喚覺,忽聞馬嘶,豁然大悟,喜不自勝,說偈曰:“見也羅,見也羅。
遍虛空,只這個。
”遂歸,告父母曰:“兒于途中拾一物。
”母問:“何物?
”曰:“無始來不見了的。
”母掌之曰:“何喜之有。
”遂辭欲參方去,母問:“汝將何之?
”答曰:“水流須到海,鶴出白云頭。
”先是,熊耳山有白云海禪師,雖住古剎不蓄一徒,人或問之,海曰:“芝蘭秀發(fā),獨出西秦。
”曰:“幾時至海?
”曰:“行腳了也。
”及悟將至,海命待者嗚鐘集眾,曰:“我關西弟子來也,然此寺原是郭子儀所建,今渠自來住持,汝當迎之。
”悟方入門,海遙見便云:“相公來何暮也?
”悟進前曰:“諾。
”海大笑竟,授與衣法,令繼其席,海即退居寺傍。
先有群盜盤踞劫掠,民受其害,或請海捕之,海曰:“非老僧所能也,不久郭公至必自捕也。
”民弗解其說,后悟居寺方三日,乃率眾往擒,盡縛之,破其穴,將欲盡誅,賊哀乞命,悟從容謂曰:“汝劫財物,傷人命,分當死矣,今汝乞命,獨不念彼命乎?
”賊叩首流血,愿從三寶戒,誓不為非。
悟為說偈,剃發(fā)釋之。
自是,路不拾遺數十年,人始信悟為郭令公再來也。
金大定二十四年,海公歿,悟方出主鄭州普照。
又遷三鄉(xiāng)竹閣庵,身著白衣,跨黃犢,吹短笛,游于洛中。
嘗曰:“道我凡耶,曾向圣位中來。
道我圣耶,又向凡位中去。
道我非圣非凡耶,郤向毗盧頂上別有行處。
”泰和五年于臨洮大勢寺結夏,闡《圓覺經》謂眾曰:“此席將半,吾當行矣。
”五月十二日晚小參,為眾談第一義。
晨興呼侍僧曰:“我病,覓藥去。
”侍僧將出門,悟已蛻矣。
上有五色祥云,盤結似蓋,紅光如日,彌塞四維,三日不散。
世壽五十五,僧臘三十九,弟子舉全身建塔焉。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一清天者。
江右廬陵人也。
別號潔祖。
為歐陽族。
自幼穎悟。
深厭塵俗。
依多寶正宗忠公受業(yè)焉。
宣德改元。
右街云海法師為落發(fā)。
入大天界。
見弘慈普應禪師。
命侍香掌藏鑰。
進第一座。
正統(tǒng)初。
得古剎廢址于都城西山之麓。
慨然有興復之志。
繇是。
罄鬻衣資。
募眾緣。
度工庀材。
雖片瓦只椽。
皆自手之。
事聞于上。
賜額弘慶禪寺。
師為開山第一代。
即今黑塔是也。
師拔萃超群。
卓然如孤鶴之在雞群。
初主水月。
次遷南通法至。
既又開山弘慶。
自此道風浩蕩。
朝野知名。
丙寅右街善世兩庵宗師。
薦師于春官。
大宗伯胡公。
及諸鉅卿名公。
莫不推賞。
遂有雙徑之行。
覺山馮寧。
印施華嚴大經。
并函繡幡。
金臺諸檀。
如沈福誠杜弘真輩。
皆欣然發(fā)心。
鑄鐵佛三軀。
及諸供具。
隨師而往。
以明年丁卯入院。
遠近欽仰。
罔不嘉獎勸助。
師所履之事大有徑庭。
翰林張公益謂。
師根性堅利。
志力勤篤。
遂能因師之教。
悟玄義于雜華。
視師之行。
絕三業(yè)于滿分。
蓋寔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