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余闕

相關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55—1321 【介紹】: 元潞州上黨人,徙漢中,字道復,號秋谷。七歲能文,博學強記,通貫經史。世祖時累薦不就。成宗大德初,侍仁宗于宮中,日陳善言正道,多所進益。武宗之立,孟有策畫功。仁宗嗣立,拜中書平章政事,力以國事為己任。以宋儒及許衡從祀孔廟,行科舉取士之制。英宗即位,為鐵木迭兒誣謗,降授侍講學士。孟宇量閎廓,材略過人,三入中書,民間利益,知無不言,士無貴賤,賢者進拔。為文有奇氣。卒謚文忠。有《秋谷集》。
元詩選
孟字道復,上黨人,徙居漢中。
至元中至京師,裕宗召見東宮,不及用。
成宗立,薦為太子師傅。
大德初,武宗撫軍北方,仁宗留宮中,日陳善言正道,多所進益。
又從仁宗侍昭獻元圣皇后降居懷州,四年誠節(jié)如一。
成宗崩,安西王阿難答謀逆,力勸仁宗奉太后還都,收首謀及同惡者,奉御璽北迎武宗,及事定逃去,不知所之。
武宗即位,仁宗為皇太子。
追敘其功,特授中書平章政事、集賢大學士、同知樞密院事。
仁宗立,真拜中書平章政事,賜爵秦國公。
皇慶元年,授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延祐元年,改封韓國公。
七年仁宗崩,英宗初立,為丞相鐵木迭兒所誣,盡前后封拜制命,降授集賢侍講學士。
至治元年卒,年六十七。
詔復元官,贈太保、儀同三司、上柱國,進封魏國公,謚文忠。
韓公才氣跌宕,落筆縱橫,詩尤清壯麗逸。
仁宗嘗親授國公印章,召繪工惟肖其形,賜號秋谷,命集賢大學士王颙大書之,手刻為扁而署其上,又側注曰:大德三年四月吉日,為山人李道復制。
因自號所著曰《秋谷集》。
元初因仍吏治,士氣奄奄僅屬。
韓公侍仁宗潛邸,日夕啟沃,謂儒可與守成。
迨延祐當國,即議行貢舉,其后如泰白野、余忠宣、李潯陽諸公,立節(jié)疆場,垂名竹帛,皆出自左右兩榜。
元朝尊賢養(yǎng)士之報,于今為烈,揆厥由來,皆韓公主行科舉之力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安慶懷寧人。
余闕守安慶,辟為本縣尹。
撫綏有方,民咸戴之。
陳友諒破城,與同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2—1340 【介紹】: 元回回人,自雁門徙河間,答失蠻氏。字天錫,號直齋。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擢南臺御史。以彈劾權貴,左遷鎮(zhèn)江錄事司達魯花赤。累遷江南行臺侍御史,左遷淮西江北道經歷。文詞雄健,詩清新流麗,名冠一時。晚年居杭州,每風日晴好,輒肩一杖,掛瓢笠,踏芒蹻,凡深巖邃壑,無不窮其幽勝。興至,則發(fā)為詩歌。有《雁門集》。
元詩選
薩都剌,字天錫,別號直齋。
本答失蠻氏,祖父以勛留鎮(zhèn)云代,遂為雁門(今山西代縣)人。
「薩都剌」者,猶漢言「濟善」也。
弱冠登泰定丁卯進士第,應奉翰林文字。
出為燕南經歷,擢御史于南臺。
以彈劾權貴,左遷鎮(zhèn)江錄事,歷閩海廉訪司知事,進河北廉訪經歷。
尚書干文傳序其詩曰:天錫陟官閩憲幕,往還吳中,出所作《雁門集》見示。
其豪放若天風海濤,魚龍出沒。
險勁如泰、華、云門,蒼翠孤聳。
其剛健清麗,則如淮陰出師,百戰(zhàn)不折,而洛神凌波,春花霽月之?娟也。
明成化間,吳人張習企翱書其刻集后曰:「元詩之盛,倡自遺山,而趙子昂、袁伯長輩附和之。
繼而虞、楊、范、揭者出,號為大家。
間有奇才天授,開闔變怪,莫可測度,以駭人之視聽者。
初則貫云石、馮子振、陳剛中,后則楊廉夫,而薩天錫亦其人也。
觀天錫《燕姬曲》、《過嘉興》、《織錦圖》等篇,婉而麗,切而暢,雖云石、廉夫莫能道。
他如《贈劉云江》、《越臺懷古》、《題爛柯山》、《石橋》諸律,又和雅典重,置諸松雪、道園之間,孰可疑異。
」要而論之,有元之興,西北子弟,盡為橫經。
涵養(yǎng)既深,異才并出。
云石海涯、馬伯庸以綺麗清新之派振起于前,而天錫繼之,清而不佻,麗而不縟,真能于袁、趙、虞、楊之外,別開生面者也。
于是雅正卿、達兼善、乃易之、余廷心諸人,各逞才華,標奇競秀。
亦可謂極一時之盛者歟!
(徐興公曰:《薩天錫集》,成化乙巳兗州守關中趙蘭刻于郡齋。
得之仁和沈文進家藏舊本。
弘治癸亥,東昌守雁門李舉又刻之。
今二本互有異同,并傳于世。
一題曰《雁門集》,一題曰《薩天錫集》云。
然《雁門集》所載如《車簇簇行》一首,《元文類》作馬祖常,今見祖?!妒锛分小?div id="jxeqnkh" class='inline' id='people_40281_1_26_comment'>
《凌波曲》一首,《元音》作無名氏。
乾坤清氣》作李溉之,《舞姬脫鞋吟》,歐陽元功有和李溉之韻,當不誤也。
又如《明日城東看杏花》一首,見虞伯生《在朝稿》,《歲云暮矣》三章,二本并載。
而偶武孟《乾坤清氣》作張仲舉,武孟,元末人,必有所見。
今悉為改正。
他如《次韻送虞先生入蜀》一首,亦見《石田集》,而諸選本俱作天錫。
《山中懷友》及《和吳贊府齋中十詠》見黃晉卿集。
而胡元瑞《詩藪》所稱天錫詩有:「故廬南雪下,短褐北風前」之句。
徐興公序亦引及此語,似各有所據,未可盡以為誤也。
至如盧希韓之半摭薩集,出于后人掇拾之馀,所當亟為改正。
《凌波曲》、《鶴骨笛》之誤入龍子高,此在《元音》本屬無名氏。
而潘曹選本失于考較,牽連而誤及之耳。
按錢牧齋《列朝詩集》稱慶元方氏盛時,招延天下文士。
天錫與林彬、朱右輩,皆往依焉。
今其集中并無浙東往還之作,又干壽道《雁門集序》謂有七言律《巧題》百首,今亦不存。
乃知昔人卷帙散逸已多,補綴蒐羅,更有混淆錯出之弊,故略因所見而釐正之。
詞學圖錄
薩都剌,字天錫,號直齋。其族屬有蒙古、漢、回、維吾爾諸說,未知孰是。祖、父以世勛鎮(zhèn)云、代(今山西大同、代縣一帶),遂為雁門(今代縣一帶)人。好游佳山水,窮幽微,徘徊終日不去。嘗登司空山太白臺,嘆曰:"此老真山水精也!"遂結廬其下。卒年八十馀。詩清新流麗,詞長于懷古,筆力雄健。有《雁門集》,詞在集中。
維基百科
薩都剌(1272年?—1355年?),字天錫,號直齋,元代著名詩人、畫家、書法家。蒙古化的色目人(一說回回人)。先世可能為突厥人。 出身將門,但據其《溪行中秋玩月》詩自序,幼年家貧。早年科舉不順,以經商為業(yè)。到泰定四年(1327年)才中進士,一生只做過一些卑微的官職,包括京口錄事司達魯花赤、江南行御史臺掾史、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照磨、閩海福建道肅政廉訪司知事、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經歷等職等。為官清廉,有政績,不趨炎附勢,因得罪權貴而被貶。據說晚年曾入方國珍幕。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字天錫,雁門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茶陵州人,字一初,號希蘧。順帝元統元年左榜進士第二,授應奉翰林文字,改婺源州同知,遷江浙儒學副提舉。元末亂,隱永新山中。明初力辭征辟,自稱不二心老人。卒年七十余。有《云陽集》。
元詩選
祁字一初,別號希蘧,茶陵州人。
元統元年登李齊榜進士第二,其右榜第二人則余闕廷心也。
授應奉翰林文字,母老就養(yǎng)江南,除婺源州同知,遷江浙儒學副提舉,以母憂解職,退隱永新山中。
明初,兵至永新,一初被傷,儒衣冠僵仆道左。
俞千戶子茂遣人舁歸,辟正舍禮之,力辭徵辟,年七十馀卒。
子茂為刻其遺稿曰《云陽先生集》十卷。
弘治中,大學士東陽表其墓云:「族高祖希蘧先生,當元季之亂,慨然欲效一障以死而不可得,又以為委質事人,不可終負,蓋見諸《王明妃詩》及《青陽集序》,自以不得如廷心為恨也。
劉學士三吾謂其胸次廓然,為文不事剞劂,詩亦如之。
雖在艱危,不忘忠愛。
其與李公平、余廷心科名相埒,宜矣。
」(附記:西崖跋《劉學士題辭》云:南京太仆少卿李公貞伯,致政歸蘇,得吾鄉(xiāng)先生劉學士題辭,謂所載希蘧府君事甚備,錄以見遺。
其云:策試以南士故失魁,表謝代李齊為首,及應奉未上,過家拜慶。
既還鄉(xiāng),用薦僉湖南憲,道梗不赴者,皆孤陋所未聞。
若丁內外艱,在同知婺源之前,與舊所聞親老就養(yǎng)者異。
姑附其文,以備參考。
比婺源汪憲副希顏為予購大字杜詩真跡四絕,乃為俞統制子所書者。
府君寓蘇頗久,其遺文蓋未盡見,他日猶有可考云。
弘治癸丑二月朔,諸孫東陽再拜書。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一初,別號希蘧,茶陵州人。元統元年左榜進士第二人。應奉翰林文字除婺源州同知遷江浙儒學副提舉有云陽集十卷
維基
李祁,字蕭遠,雍丘(今河南杞縣)人。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衢州開化人,字起元。
順帝元統二年舉人,隱居不仕。
邃于理學,躬行實踐。
余闕薦之不起。
有《桐山老農文集》。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起元,開化人。元統二年鄉(xiāng)薦。
李宗可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58 【介紹】: 元蘄州人。
余闕侄婿。
嘗自文身,人號花李,善槊。
歷池州判官,后充義兵萬戶,從守安慶,陳友諒來攻,城破,自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3—1372 【介紹】: 元明間江西金溪人,字太樸,一字云林。
師從吳澄、范槨,通五經。
元至正間授經筵檢討,與修宋、遼、金三史,累遷翰林學士承旨。
入明為翰林侍講學士。
與宋濂同修《元史》。
兼弘文館學士備顧問。
后以亡國之臣不宜列侍從為由謫居和州,守余闕廟。
怨恨卒。
有《危學士集》等。
欽定四庫全書·云林集·序
臨川危太樸釋書山房,將有觀乎江海之上。虞集酌酒送之,而為之言曰:夫士者,有一鄉(xiāng)之士,有一國之士,有天下之士。一鄉(xiāng)之士,一鄉(xiāng)之人有不得而見之者矣,況一國之士乎?一國之士,一國之人有不得而見之者矣,況天下之士乎?環(huán)百井之里以為鄉(xiāng),鄉(xiāng)之人多矣。列千里之封以為國,一國之境廣矣。合萬邦之土以為天下,天下之體大矣。而士也,以一鄉(xiāng)、以一國、以天下名,其何以知之乎?邵子曰:有百人之人,有千人之人,有萬人之人,非其等乎。噫!何其不常見也。彼所謂天下之士,必有所居之國矣。一國之士,必有所居之鄉(xiāng)矣。以天下之士、一國之士而處乎一鄉(xiāng)焉,吾不待去親戚遠墳墓而得見之,不亦幸乎。去臨川五百里而近,有一人焉,清文厲行,立志自信,曰范君德機者,太樸既得而從之。去臨川二百里而遠,又有一人焉,經明道立,為人師表,而曰子吳子者,太樸又得而師之矣。是豈非天下之士、一國之士而處乎一鄉(xiāng)者乎?而二子者歿世矣,宜乎吾子之徬徨適遠而有所求也。吾聞諸孟子曰:一鄉(xiāng)之善士,斯友一鄉(xiāng)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吾子其行矣,登東山則見魯矣,登太山則見天下矣。吾子得一鄉(xiāng)之善士而友之,則吾子亦一鄉(xiāng)之善士矣。得一國之善士而友之,則吾子亦一國之善士矣。得天下之善士而友之,則吾子亦天下之善士矣。茍得天下之善士,吾請從太樸而為之執(zhí)御焉。雖然,子亦欲子之善與孟子之言又有之矣。蓋曰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固求至善之道也。集老且病,不足以有所適徒,將頌詩讀書思古人之微以遲子之還,可乎? 至元三年十月雍虞集序。
明詩紀事·甲簽·卷五
素字太樸,金溪人。元翰林學士承旨。洪武初,召至京,授翰林侍講學士,坐失朝罷。尋復故官,兼弘文館學士,謫佃和州。有《學士集》五十卷。 (《詩談》:金溪危素,入國朝老矣,蓋元季之虎也。 田按:宋潛溪作《太樸墓志》稱有文集五十卷、奏議二卷、《宋史稿》五十卷、《元史稿》若干卷。又謂至正初,太樸移書執(zhí)政,請修宋、遼、金三史,乘傳行宋兩都,訪摭闕遺,書成,其力居多。然則《宋史稿》固嘗采用于史館矣。太樸入明,其人不為世所重,故其集散佚。嘉靖中,歸太仆酷好其文,嘗有《奉托俞宜黃訪求危太樸集并屬蔣蕭二同年及長城吳博士》詩云:「昔年宋學士,嘗稱太樸文。獨立撐頹宇,清響薄高云。余少略見之,諷誦每忻忻。淡然玄酒味,曾不涉世氛。如欲復大雅,斯人真可群。茍非知音賞,宋公安肯云。嗟乎輕薄子,狂犬方狺狺。惜哉簡帙亡,家簏少所蘊。徒為嘗一臠,盈鼎未有分。四賢宦游地,博達多前聞。為我一咨訪,庶以慰拳勤?!蛊袼鶄鳌墩f學齋》百三十七篇之文,即太仆傳抄本也?!对屏衷娂范砜逃谠獣r,明初采詩者以太樸所作,元時傳誦已多,故轉從略。觀除泰《明風雅凡例》云「元詩人入國朝,年齒最高者若危太樸,其詩刻元集已多,但錄一二」可證也。太樸之文,明初當無抗手,其詩亦可并立于作者之林,采錄雖多,猶憾未窺其備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4—1352 【介紹】: 元蒙古伯牙吾臺氏,居臺州,初名達普化,文宗賜以今名,字兼善。英宗至治元年進士。授集賢修撰。順帝至正元年,累除紹興路總管,革吏弊,令民自實田以均賦役。召入史館,與修遼、宋、金三史。升禮部尚書。十一年,為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駐溫州。與孛羅帖木兒協力鎮(zhèn)壓方國珍。而孛羅被俘。方國珍降后復起。次年,遷臺州路達魯花赤,攻方國珍,敗死。謚忠介。工篆隸,嘗考正《復古編》訛字,于經史多有據。
元詩選
泰不華,字兼善,伯牙吾臺氏。
初名達普化,文宗為賜今名。
世居白野山,其父塔不臺始家臺州。
兼善年十七,江浙鄉(xiāng)試首薦。
明年至治改元,賜右榜進士第一,授集賢修撰,累轉監(jiān)察御史。
順帝初,與修宋、遼、金三史,擢禮部尚書。
至正八年,方國珍兵起江浙,行省參政朵兒只班被執(zhí),上招降狀,詔泰不華察實以聞。
具上招捕之策,不報。
十一年,遷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與左丞孛羅帖木兒夾攻國珍。
孛羅先期至,為所執(zhí),尋遣大司農達識帖睦邇招之,國珍偽降。
泰不華請攻之,不聽。
改臺州路達魯花赤,十二年三月,國珍襲之澄江,九戰(zhàn)死之。
年四十九,贈行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謚忠介。
立廟臺州,額曰「崇節(jié)」。
兼善好讀書,以文章名。
善篆隸,溫潤遒勁,盛稱于時。
自科舉之興,諸部子弟類多感勵奮發(fā),以讀書稽古為事。
迨至正用兵,勛舊重臣與有封疆之責者,往往望風奔潰敗",遁逃之不暇。
而挺然抗節(jié),秉志不回,乃出于一二科目之士,如達兼善、余廷心者,其死事為最烈,然后知爵祿豢養(yǎng)之恩,不如禮義漸摩之澤也。
故論詩至元季諸臣,以兼善為首,廷心次之,亦足見二人之不負科名矣。
維基
泰不華(1304年—1352年),字兼善,伯牙吾臺氏,本名達普化。臺州(今浙江臨海)人。家貧好學,集賢待制周仁榮收養(yǎng)他,并接受良好教育。工書法,宗法徐鉉。延佑七年(1320年),十七歲江浙鄉(xiāng)試第一,至治元年(1321年),賜進士及第,授集賢修撰,文宗朝拜中臺監(jiān)察御史,累官禮部侍郎。至正元年(1341年),出任紹興路總管。歷任奎章閣典簽、禮部尚書。至正十一年,任浙東宣慰使都元帥追討方國珍,陣亡。追贈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封魏國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17—1383 【介紹】: 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
通經、史百家暨醫(yī)、卜、釋、老之說。
初習舉子業(yè),尋棄去,學古文于黃□、柳貫、吳萊。
學詩于余闕。
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
旋授學正。
不久逃去。
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
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
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
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
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
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
逾年自殺。
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
有《九靈山房集》。
元詩選
良字叔能,浦江人。
少學文于柳待制貫、黃侍講溍,學詩于余忠宣闕,皆得其師承。
起為月泉書院山長。
至正辛丑,以薦授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儒學提舉。
然時事已不靖,無可行其志。
乃攜家浮海至中州,欲與豪杰交,而卒無所遇,遂南還四明。
四明多山水,耆儒故老往往流寓于茲,因相與宴集為樂,酒酣賦詩,擊節(jié)歌詠,聞者悲而壯之。
洪武壬戌,召至京師,試文詞若干篇,留會同館,命大官給膳,欲官之,以老病固辭,忤旨待罪。
次年四月,卒于寓舍,年六十七。
叔能世居九靈山下,自號「九靈山人」。
有《九靈山房集》三十卷。
王袆謂其詩質而敷,簡而密,優(yōu)游而不迫,沖澹而不攜,上追漢魏之遺音而自成一家。
叔能自元亡后,故國舊君之思,往往見于篇什。
其自贊曰:處榮辱而不二,齊出處于一致,歌黍離麥秀之詩,詠剩水殘山之句,則于二子,庶幾無愧。
蘇伯衡贊其畫像曰:其跋涉道涂也,類子房之報韓,其傍徨山澤也,猶正則之自放,叔能殆欲終其身為有元之遺民者歟!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字叔能,浦江人。元末為儒學提舉。有九靈山人集。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叔能,浦江人。至正中以薦授淮南江北儒學提舉有九靈山房集二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79 【介紹】: 元明間揚州府高郵人,流寓太平,字朝宗。
少事余闕,通經學,善篆隸,尤工詩歌。
元末舉進士。
朱元璋召為元帥府令史,歷江南行省都事、江西行省參政,入為中書參政。
洪武四年,為右丞相。
為人寬和自守。
后以胡惟庸黨案,謫海南,賜死。
有《鳳池吟稿》。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朝宗,高郵人。洪武初為御史中丞封忠勤伯拜右丞相尋貶廣東聞有別詔遂自經有鳳池吟槁
明詩紀事·甲簽·卷三
廣洋,太祖賜名也,字朝宗,高郵人。元進士。太祖召為元帥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改照磨,擢都諫官。遷江南行省都事,進郎中,改中書省右司郎中。尋知驍騎衛(wèi)事,拜江西參政。洪武初,山東平,命往撫納新附。召入為中書省參政,尋參政陜西,擢右丞。以御史劾奏放還鄉(xiāng),再徒海南,尋召還,封忠勤伯,拜右丞相。左遷廣東參政,召為御史大夫,復拜右丞相。坐貶廣南,于中途賜死。有《鳳池吟稿》十卷。 (顧起綸《國雅》:汪朝宗詞新調閑,不失唐人大檢。至如「倒藤懸宿鳥,絕壁掛睛霓」,「嶺樹垂紅葉,汀沙聚白鷗」,「樹密巢歸鳥,溪回響暗泉」,并稱幽致。 《詩藪》:高季通風華穎邁,特過諸人。若劉誠意之清新,汪忠勤之開爽,袁海叟之峭拔,皆自成一家,足相羽翼。 田按:青田明初大家,安可屈為羽翼?其論忠勤,海叟品次殊允。忠勤七律風格高騫,《詩綜》不錄茲體,特登之以補其缺。)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