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黃治

相關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維基
秀坤(1774年—1843年),原名秀寧,字琪原,一字楚翹,號松坪,晚號鋤月老人,他塔喇氏,滿洲正藍旗人。
清朝官員、翰林。
原名秀寧,為避道光帝諱,改名秀坤。
秀坤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生。
嘉慶三年(1798年)中舉人。
嘉慶六年(1801年)中進士。
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翰林院掌院、經筵講官、起居注官、武英殿總裁。
公中佐領,歷任光祿寺少卿、禮部左侍郎(嘉慶十四年、十八年兩次出任,兼管理寺事大臣)、吏部左侍郎(管理咸安宮官學、光祿寺事務)、刑部左侍郎,兼任正藍旗漢軍副都統(tǒng)、正白旗漢軍副都統(tǒng)、鑲藍旗滿洲副統(tǒng)領、正紅旗滿洲副統(tǒng)領。
嘉慶二十三年(1818),因在《欽定明鑒》副總裁任上被判失誤,降為侍衛(wèi),前往新疆換班(據(jù)《清史稿》),降任西寧辦事大臣,同年謫戍伊犁。
嘉慶二十五年,授三等侍衛(wèi),任哈密幫辦大臣。
道光二年(1822)九月,任喀什噶爾(喀什)幫辦大臣、參贊大臣,十一月調和闐(和田)辦事大臣;三年十一月,奉命回京。
在喀什噶爾(喀什)幫辦大臣任上與喀什噶爾參贊大臣武隆阿密陳旗人生計,奏言:“請于各直省督撫提鎮(zhèn)各標[綠營]馬兵額內,酌分十分之五,作為旗缺,由各直省駐防八旗馬甲養(yǎng)育兵內,就近輪流送補。
”(載《清實錄道光朝實錄》)。
秀坤致仕后,在八大處龍王堂隱居,在龍王堂及八大處留下了詩文和墨寶。
密友貴慶亦隱居西山八大處。
秀坤又與正藍旗漢軍、西安將軍徐錕(字秋潭,道光二年曾任烏什辦事大臣,與秀坤在新疆同事;道光十三年(1833)駐藏幫辦大臣;其父山東、河南巡撫徐績)和姻戚、正藍旗宗室、兵部尚書禧恩交友。
及門有嘉慶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三甲進士、河南滑縣知縣強克捷(陜西韓城人,嘉慶十八年殉難,謚“忠烈”,授世襲騎都尉;同時殉難的長媳徐氏,賜謚“節(jié)烈”,誥贈“恭人”,建坊旌表)及其幼子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進士、成都府水利同知強望泰。
強克捷殉難后,嘉慶帝親撰《嘉慶御制忠烈強克捷碑文》,由翰林院編修林則徐書寫而成,原碑立于韓城強公祠內(今移入韓城市博物館收藏)。
曾任《欽定全唐文》副總裁官。
鑒于《他塔喇氏家譜》自乾隆庚戌年、辛亥年(1790年、1791年)增修后,未曾續(xù)修。
所以他在嘉慶辛未(1811年)冬,改補禮部侍郎以后,因為公事稍簡,便取舊譜增補。
嘉慶十九年(1814年),秀坤撰的《他塔喇氏家譜》三卷、《本支家譜》一卷、《他塔喇氏西祖以下近支宗譜》一卷告成,后來又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
在京家居名“我園”。
著有《只自怡悅詩鈔》不分卷(道光間刻,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原由進士富察恩豐藏)、《我園草》(清道光刻本)、《驛路草》(道光22年刻本)。
在《只自怡悅詩鈔》中道光二十二年(1842)自記云: “戊寅至甲申(1818-1824)于新疆,七年間尋勝昆崙,問源星宿,冰山瀚海,風壁炎城,周歷七萬馀里。
雖極人間之苦境,然亦豪士之壯游。
”其《我園草》中的《鋤月山莊》詩寫道:“山莊自鋤月,我只愛梅花。
冷艷群芳遜,貞心萬古夸。
暗香通鶴夢,疏影上窗紗。
和露殷勤種,孤山好住家”。
秀坤愛好戲曲。
道光年間文人曲家黃治曾作劇本《味蔗軒春燈新曲》,該劇本由黃治的受業(yè)弟子李銏刊刻并跋。
李銏的《跋》中談到此劇曾由其舅氏、官至禮部侍郎的秀坤出資,將其搬上舞臺演出。
秀坤評此劇為“此佳搆也,二百年無此手矣”(載《清代戲曲中的明史再現(xiàn)》)。
從稱呼上看,李銏可能系秀坤妻趙氏家姻戚、內務府正白旗漢軍、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進士李氏舒貴家族。
據(jù)載,成哲親王永瑆曾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丙子為時任吏部侍郎的秀坤書寫了楷書《笙賦》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