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秘演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清浚,字天淵,別號隨庵,1328年(元泰定五年),出生于浙江臺州路黃巖縣(今浙江省黃巖縣),父親李益,母應(yīng)氏。清?!坝讓W(xué)鄉(xiāng)校,穎悟特異,然不甘處俗,年十三依妙明出家”。次年受具,從此隨侍妙明“坐究行參”多年,閱《楞嚴(yán)》、《圓覺》、《楞伽》、《維摩》等經(jīng),皆深究義趣,了然于心。中年以后,清浚回到四明一帶,在今寧波東逗留五年后,“愛東湖青山境致清絕,往掛錫焉?!?368年,明王朝建立,朱元璋登極稱帝,定都南京。是年,清浚被當(dāng)?shù)乜な匮埑鍪雷〕秩f壽寺。1371年,元朝殘余勢力基本肅清,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結(jié)束,為慰祭無數(shù)在戰(zhàn)爭中喪生的人和在國內(nèi)制造和平氣息等多種原因,明太祖在首都的蔣山(今鐘山)親設(shè)普度大會,召全國“有道沙門十人”,清浚即居其一。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天淵,黃巖人。說法四明萬壽寺歸隱清雷峰洪武中召為天界僧官左覺義命住持靈谷寺
補(bǔ)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清浚。
字天淵。
臺之黃巖人。
具戒游參。
見古鼎銘公有所入。
命司內(nèi)記。
說法于四明之萬壽。
未幾。
棄眾歸隱清雷峰中。
薦紳先生。
挽留不可得。
宋公濂。
作文送之。
其略曰。
余初未能識天淵。
見其所裁輿地圖。
縱橫僅尺有咫。
而山川州郡。
彪然在列。
余固已奇其為人。
而未知其能詩也。
已而有傳之者。
味沖澹而氣豐腴。
得昔人句外之趣。
余固已知其能詩。
而猶未知其能文也。
今年春。
偶與天淵會于建業(yè)。
因相與論文。
其辯博而明捷。
寶藏啟。
而琛貝焜煌也。
云漢成章。
而日星昭煥也。
長江萬里。
風(fēng)利水駛。
龍?bào)J之舟。
藉之以馳也。
因徵其近制數(shù)篇讀之。
皆珠圓玉潔。
而法度謹(jǐn)嚴(yán)。
余益奇其為人。
傳之禁林。
禁林諸公。
多嘆賞之。
余竊以為。
天淵之才。
未必下于秘演浩初。
其隱伏東海之濱。
而未能大顯者。
以世無儀曹與少師也。
人恒言。
文辭之美者蓋鮮。
嗚呼。
其果鮮乎哉。
方今四?;焱?div id="oqfskb2" class='inline' id='people_41640_2_55_comment'>
文治聿興。
將有如二公者。
出荷斯文之任。
倘見天淵所作。
必亟稱之。
浩初秘演。
當(dāng)不專美于前矣。
或者則曰。
天淵浮圖氏也。
浮圖之法。
以天地萬物為幻化。
況所謂詩若文乎。
是同然矣。
一性之中。
無一物不該。
無一事不統(tǒng)。
其大無外。
其小無內(nèi)。
誠不可離而為二。
茍如所言。
則性外有馀物矣。
人以天淵。
為象為龍。
此非所以言之也。
天淵將東還。
士大夫多留之。
留之不得。
詠歌以別之。
以予與天淵相知尤深也。
請序而送之。

人物簡介

全粵詩
成鷲(一六三七~一七一九),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鷲,字即山;后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bǔ)諸生。以時(shí)世苦亂,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發(fā),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jì)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云寺,為當(dāng)時(shí)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shí)名卿巨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于《周易》,變化于《莊》《騷》,其詩在靈運(yùn)、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于廣州。著有《楞嚴(yán)經(jīng)直說》、《道德經(jīng)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清詩別裁集
字跡刪,廣東番禺人。
著有《咸陟堂詩集》。
○上人姓方氏,本名諸生,九谷先生弟也。
中年削發(fā),不解其故,然既為僧,所著述皆古歌詩雜文,無語錄偈頌等項(xiàng),本朝僧人鮮出其右者,擬之于古,其惟儼、秘演之儔歟?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四
又成鷲,字跡刪,番禺人。父國驊,明季舉于鄉(xiāng)鼎革,后隱居授徒。成鷲年十三入學(xué),后為名諸生。年三十五喪父,感念無常,別母學(xué)佛于鼎湖,晚?xiàng)笸ü潘?,號“東樵山人”。一時(shí)名卿巨公多與往還,藩使王朝恩,學(xué)使樊澤達(dá),給事鄭際泰盛譽(yù)之名,益顯詩文最富,所著《咸陟堂前、后集》,識者謂其筆響風(fēng)雷,崩山立海,凡蠻煙黑雨,渴虎饑蚊,草木離奇,劍嘯芒飛,直歸紙上。浙西陳元龍謂其文發(fā)源于《周易》,而變化于《莊》、《騷》,涵互呈豁,辨才無礙,詩在靈運(yùn)、香山之間,時(shí)人以為非阿好。成鷲戒律精嚴(yán),道范高峻,與貴人游,以宏鬯道妙為本,他無所及,遇人有所咨請。瞑目趺坐,寂然若無聞焉,年八十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