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持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游洛陽。嘗得疾而卒。七日復(fù)蘇曰。始隨胥卒。見閻羅王。立殿下。王坐殿上。使吏撿籍。史以為誤追耳。壽未盡也。因放還。當(dāng)時(shí)又有五沙門在焉。所謂寶明寺智圣。般寺若道品。融覺寺曇謨最。禪林寺道恒。靈覺寺寶明。王則據(jù)案。悉詰其平生所為事。智圣曰。某留心禪那而已。道品曰。某誦涅槃經(jīng)四十一卷而已。曇謨最曰。某講涅槃華嚴(yán)二經(jīng)。領(lǐng)徒千數(shù)。道恒曰。某勸誘四輩檀越。造一切經(jīng)。雕塑佛像十軀。寶明曰。某未出家時(shí)。嘗為隴西太守。造靈覺寺。出家之后。禮拜不缺。王既聽其辭。乃復(fù)諭之曰。沙門之道。必須攝心禪誦。不矜村德。不事干求。不務(wù)名譽(yù)。講經(jīng)者情分彼我。恃能傲物。募人造經(jīng)像者。圖財(cái)起貪。具足三毒。在官起寺者。恃勢困民。假善謝罪除。智圣道品。宜令青衣童。送生天堂。外其曇謨最道恒寶明。皆宜遣皂衣卒。押付地獄。事聞?dòng)诔?。太后胡氏。密敕黃門侍郎徐紇。遍于京城。訪求凝所說寺額僧名。虛實(shí)何如。既而報(bào)云。其寺額僧名。果與凝所說符合不謬。于是太后嘆異。詔請坐禪誦經(jīng)僧百人。常于內(nèi)殿供養(yǎng)。且詔。自今比丘不許持經(jīng)像。巡街乞索。如有私財(cái)營造者聽。凝竟遁于白鹿山。由是中州率尚禪誦。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一
釋慧凝。
未知何許人也。
棲止洛邑而無異藝。
正修練心戒耳嘗得疾暴終七日而蘇起說冥間報(bào)應(yīng)。
及見區(qū)分更無毫發(fā)之差。
所睹者五沙門。
一是寶明寺智圣。
以坐禪苦行得升天堂。
次一是般若寺道品。
以誦涅槃經(jīng)四十卷同前智圣次是融覺寺曇謨最。
稱講涅槃華嚴(yán)經(jīng)領(lǐng)徒千數(shù)。
琰摩王曰。
講經(jīng)者心懷彼我以驕??物。
比丘中第一粗行。
今唯試坐禪誦經(jīng)最曰。
貧道立身已來唯好講導(dǎo)不能禪誦。
王曰。
付司。
即有青衣數(shù)輩。
擁送最向西北門。
屋舍皆黑。
似非好處。
次是禪林寺道恒。
唱云。
教導(dǎo)勸誘四輩檀越造一切經(jīng)人中像十軀。
王曰。
沙門之體必須攝心守道志在禪誦不干世事不務(wù)喧繁。
雖造經(jīng)像止欲得他財(cái)物。
既得財(cái)物貪心即起。
既長貪行三毒熾然具足煩惱。
與最同入黑門。
第五是靈覺寺寶明。
自稱未出家時(shí)。
嘗作隴西太守造靈覺寺。
即棄官入道。
雖不禪誦禮拜不闕。
王曰。
卿作刺史之日。
曲理枉法劫奪民財(cái)。
假作此寺非卿之力。
何勞說此。
亦付青衣送入黑門矣。
凝由此省悟。
最先見王屬吏檢尋名籍誤追攝耳。
時(shí)胡太后聞之。
遭黃門侍郎徐紇依凝之說。
散訪驗(yàn)寺額并僧名。
有無奏報(bào)。
云城東有寶明寺。
城內(nèi)有般若寺。
城西有融覺禪林靈覺三寺。
并智圣道品曇謨最道弘寶明等。
皆實(shí)有之。
太后稱嘆久之。
詔請坐禪誦經(jīng)者一百僧。
常在內(nèi)殿供養(yǎng)焉。
續(xù)有詔不聽比丘持經(jīng)像左街路乞索。
如私有財(cái)物造經(jīng)像者任意。
凝入白鹿山隱居修道。
自此京邑城下比丘多修禪觀誦持大部經(jīng)法焉。
系曰。
曇謨最坐講法而人我因入黑門中。
若禪誦者人我隨增。
知亦不免。
最與道士姜斌爭論護(hù)法之功。
可補(bǔ)前過。
無謂傳法之人皆墮負(fù)處。
胡后偏見不亡。
吁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2 【介紹】: 宋僧。漢州人,號(hào)性空。品格高古,吹鐵笛以自娛,好賦詠。高宗建炎中徐明反,道經(jīng)烏鎮(zhèn),肆意殺戮,民多逃亡。妙普直詣其所,索飯為文以自祭,事畢大呼求斬,明駭異,送之出,民多賴以全。紹興間盤坐一盆,口吹鐵笛,順流至海,自沉死。
全宋詩
妙普庵主(一○七一~一一四二),號(hào)性空,漢州(今四川廣漢)人。住嘉興府華亭寺。為南岳下十四世,黃龍死心悟新禪師法嗣。好吹鐵笛,稱鐵笛禪師。高宗建炎初,徐明反,肆意殺戮,妙普直詣賊所,民賴以全。紹興十二年卒,年七十二?!?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五燈會(huì)元》卷一八有。今錄詩七首。
槜李詩系·卷三十
妙普,字性空,漢州人。
久依死心獲證,乃抵秀州,追船子遺風(fēng),結(jié)庵青龍之野。
好吹鐵笛,稱鐵笛禪師。
建炎初,徐明叛,道經(jīng)烏鎮(zhèn),肆殺戮民,多逃亡。
普獨(dú)荷策而往,賊見其偉異,疑必詭伏者,問其來。
荅曰,吾禪者,欲抵密印寺。
賊怒欲斬之。
普曰,大丈夫要頭便斫去,奚以怒?
為愿得一飯。
賊奉肉食,普曰,孰當(dāng)為我文之以祭?
賊不荅。
普索筆大書,舉箸飫餐,復(fù)曰,劫數(shù)既遭離亂,我是快活烈漢。
如今正好乘時(shí),便請一刀兩段。
賊駭異,稽首謝過。
烏鎮(zhèn)之廬舍免焚,皆其惠也。
紹興庚申冬,造大盆穴而塞之。
修書寄雪竇持禪師曰,吾將水葬矣。
壬戌歲至,嘲之曰,拙哉,老性空。
剛要喂魚鱉去,不索性去,只管向人說。
普曰,待兄來證明耳。
令遍集四眾,作偈曰,坐脫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燒,一省開壙。
撒手便行,不妨快暢。
誰是知音,船子和尚。
高風(fēng)難繼,百千年一曲,漁歌少人唱。
遂至海濱,盤坐盆,中順潮而下。
口吟一詩,以笛擲空而沒。
后三日,于沙上趺坐如生,迎歸。
阇維舍利如菽,二鶴徘徊,空中火盡始去。
大明高僧傳·卷第七 習(xí)禪篇第三之三
釋妙普號(hào)性空。
漢川人。
未知姓氏。
久依黃龍死心密受心印。
品格高古氣宇宏邁。
因慕船子遺風(fēng)。
抵秀水結(jié)庵于青龍之野。
別無長物唯吹鐵笛以自娛。
好吟詠。
嘗賦山居詩云。
心法雙忘猶隔妄。
色塵不二尚馀塵。
百鳥不來春又過。
不知誰是住庵人。
示眾偈曰。
學(xué)道猶如守禁城。
晝防六賊夜惺惺。
中軍主將能行令。
不動(dòng)干戈治太平。
宋建炎初賊徐明叛。
道經(jīng)烏鎮(zhèn)肆意殺戮。
民懼逃亡。
普聞嘆曰。
眾生涂炭。
吾盍救之。
乃荷策而行。
直詣賊所。
賊見偉異疑必奸詭詢其來處。
答曰。
禪者。
問何所之。
云往密印寺也。
賊怒欲斬。
普曰。
大丈夫要頭便取。
奚以怒為。
吾死必矣。
愿得一飯以為送終。
賊奉肉。
普供佛出生如常儀曰。
孰當(dāng)為我文以祭。
賊笑不答。
普索紙筆大書曰。
嗚呼惟靈勞我以生則大塊之過。
役我以壽則陰陽之失。
乏我以貧則五行不正。
困我以命則時(shí)日不吉。
吁哉至哉。
賴有出塵之道。
悟我之性與其妙心。
則其妙心孰與為鄰。
上同諸佛之真化。
下合凡夫之無明。
纖塵不動(dòng)本自圓成。
妙矣哉妙矣哉。
日月未足以為明。
乾坤未足以為大。
磊磊落落無掛無礙。
六十馀年和光混俗。
四十二臘逍遙自在。
逢人則喜。
見佛不拜。
笑矣乎笑矣乎。
可惜。
少年郎風(fēng)流太光彩。
坦然歸去付春風(fēng)。
體似虛空終不壞。
尚饗。
遂舉箸飫肉。
賊徒大笑。
食罷曰。
劫數(shù)既遭離亂。
我是快活烈漢。
如今正好乘時(shí)。
便請一刀兩段。
乃大呼斬?cái)亍?div id="k16s66u" class='inline' id='people_24981_3_75_comment'>
賊駭異稽首謝過令衛(wèi)而出。
于是民之廬舍少長無恙者普之惠也。
僧問。
既見佛為甚不拜。
普掌之曰。
會(huì)么。
曰不會(huì)。
又掌曰。
家無二主。
紹興冬自造大盆。
鑿穴塞之。
修書寄雪竇持禪師曰。
吾將水葬矣。
壬戌至。
普尚存。
乃作偈嘲曰。
咄哉老性空剛要喂魚鱉。
胡不索性去。
秖管向人說。
普笑曰。
遲兄證明耳。
遍告遐邇眾集。
普示法要說偈曰。
坐脫立亡不若水葬。
一省柴燒二免開壙。
撒手便行不妨快暢。
是誰知音船子和尚高風(fēng)難繼。
百千年一曲漁歌。
少人唱。
遂趺坐盆中。
口吹鐵笛。
順潮而下。
眾皆隨至海濱。
普去塞戽其水洄漩。
眾擁觀水。
涓滴不入。
乃乘流而住。
歌曰。
六十馀年返故鄉(xiāng)。
沒蹤跡處妙難量。
真風(fēng)遍寄知音者。
鐵笛橫吹作散場。
人望目斷尚聞笛聲嗚咽于蒼茫之間。
遙見以笛擲空而沒。
眾號(hào)泣競圖像事之。
后三日見于沙上。
趺坐如生。
道俗迎歸留五日。
阇維舍利大如菽。
有二鶴徘徊空際。
火盡始去。
塔于青龍庵。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號(hào)性空。
漢州人。
久依黃龍死心。
密受心印。
品格高古。
氣宇宏邁。
因慕船子遺風(fēng)。
抵秀水。
結(jié)庵于青龍之野。
別無長物。
唯吹鐵笛。
以自娛。
好吟詠。
嘗賦山居詩云。
心法雙忘猶隔妄。
色塵不二尚馀塵。
百鳥不來春又過。
不知誰是住庵人。
示眾偈曰。
學(xué)道猶如守禁城。
晝防六賊夜惺惺。
中軍主將能行令。
不動(dòng)干戈治太平。
宋建炎初。
賊徐明叛。
道經(jīng)烏鎮(zhèn)。
肆意殺戮。
民懼逃亡。
普聞嘆曰。
眾生涂炭。
吾盍救之。
乃荷策而行。
直詣賊所。
賊見偉異。
疑必奸詭。
詢其來處。
答曰禪者。
問何所之。
云往密印寺也。
賊怒欲斬。
普曰。
大丈夫要頭便取。
奚以怒為。
吾死必矣。
愿得一飯。
以為送終。
賊奉肉。
普供佛出生如常儀。
曰孰當(dāng)為我文以祭。
賊笑不答。
普索紙筆大書曰。
嗚呼唯靈。
勞我以生。
則大塊之過。
役我以壽。
則陰陽之失。
乏我以貧。
則五行不正。
困我以命。
則時(shí)日不吉。
吁哉至哉。
賴有出塵之道。
悟我之性。
與其妙心。
則其妙心。
孰與為鄰。
上同諸佛之真化。
下合凡夫之無明。
纖塵不動(dòng)。
本自圓成。
妙矣哉。
妙矣哉。
日月未足以為明。
乾坤未足以為大。
磊磊落落。
無掛無礙。
六十馀年。
和光混俗。
四十二臘。
逍遙自在。
逢人則喜。
見佛不拜。
笑矣乎。
笑矣乎。
可惜少年郎。
風(fēng)流太光彩。
坦然歸去付春風(fēng)。
體似虛空終不壞。
尚饗。
遂舉箸飫肉。
賊徒大笑。
食罷曰。
劫數(shù)既遭離亂。
我是快活烈漢。
如今正好乘時(shí)。
便請一刀兩段。
乃大呼斬?cái)亍?div id="206qdqn" class='inline' id='people_24981_4_96_comment'>
賊駭異。
稽首謝過。
令衛(wèi)而出。
于是民之廬舍少長無恙。
僧問既見佛。
為甚不拜。
普掌之曰會(huì)么。
曰不會(huì)。
又掌曰。
家無二。
主紹興冬。
自造大盆。
鑿穴塞之。
修其書。
寄雪竇持禪師曰。
吾將水葬矣。
壬戌至。
普尚存。
乃作偈嘲曰。
咄哉老性空。
剛要餒魚鱉。
胡不索性去。
只管向人說。
普笑曰。
遲兄證明耳。
遍告遐邇眾集。
普示法要說偈曰。
坐脫立亡。
不若水葬。
一省柴燒。
二免開壙。
撒手便行。
不妨快暢。
是誰知音。
船子和尚。
高風(fēng)難繼百千年。
一曲漁歌少人唱。
遂趺坐盆中。
口吹鐵笛。
順潮而下。
眾皆隨至海濱。
普去塞。
戽其水洄漩。
眾擁觀。
水涓滴不入。
乃乘流而住。
歌曰。
六十馀年返故鄉(xiāng)。
沒蹤跡處妙難量。
真風(fēng)遍寄知音者。
鐵笛橫吹作散場。
人望目斷。
尚聞笛聲。
嗚咽于蒼茫之間。
遙見以笛擲空而沒。
眾號(hào)泣。
競圖像事之。
后三日。
見于沙上趺坐如生。
道俗迎歸。
留五日。
阇維。
舍利大如菽。
有二鶴徘。
徊空際。
火盡始去。
塔于青龍庵。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一
禪師妙普者。
字性空。
漢州人也。
公性少緣飾。
好面折人。
能與公游者。
始終皆播令名。
公嘗以短策荷敝衲。
歷諸名山。
不喜同眾掛搭。
或宿古廟。
或寄閒房。
有以耐叢林而諫公。
公為諾諾而已。
及見死心于黃龍。
乃折策堅(jiān)依之。
竟得黃龍之旨。
死心獨(dú)奇公。
公慕船子遺風(fēng)。
辭抵秀水。
結(jié)茅青龍之野。
吹鐵笛自娛。
愛發(fā)新聲。
嘗歌曰。
心法雙忘猶隔妄。
色塵不二尚馀塵。
百鳥不來春又過。
不知誰是住庵人。
又曰。
學(xué)道猶如守禁城。
晝防六賊夜惺惺。
中軍主將能行令。
不動(dòng)千戈治太平。
又曰。
十二時(shí)中莫住工。
窮來窮去到無窮。
直須窮徹?zé)o窮底。
踏倒須彌第一峰。
建炎初。
徐明唱叛。
道經(jīng)烏鎮(zhèn)。
恣殺戮。
雞犬絕聲。
公憫之。
乃曳履獨(dú)往。
或以險(xiǎn)難止公。
公曰。
隨緣赴感。
吾之愿也。
賊見公偉異。
疑必跪伏者。
執(zhí)問來端。
公曰。
吾乃禪者。
欲抵密印寺。
豈有他哉。
賊怒欲殺。
公笑曰。
大丈夫。
要頭便斫去。
何以怒為。
愿施一飯。
以為送終。
賊意稍解。
授以肉食。
公如常應(yīng)供。
出生畢。
乃曰。
孰當(dāng)祭我以文。
賊相笑顧不答。
公曰。
吾自為之。
賊復(fù)相笑。
遺以禿筆。
公起大書于空壁曰。
嗚呼惟靈。
勞我以生。
則大塊之過。
役我以壽。
則陰陽之失。
乏我以貧。
則五行不正。
困我以命。
則時(shí)日不吉。
吁哉至哉。
賴有出塵之道。
悟我之性。
與其妙心。
則其妙心孰與為鄰。
上同諸佛之真化。
下合凡夫之無明。
纖塵不動(dòng)。
本自圓成。
妙矣哉。
妙矣哉。
日月未足以為明。
乾坤未足以為大。
磊磊落落。
無??無礙。
六十馀年和光混俗。
四二十臘逍遙自在。
逢人則喜見佛不拜。
笑矣乎。
笑矣乎。
可惜少年郎。
風(fēng)流太光彩。
坦然歸去付春風(fēng)。
體似虛空終不壞。
尚饗。
字勢飛動(dòng)。
數(shù)壁俱盡。
遂舉箸飫食。
賊徒爭視大笑。
公食罷復(fù)高聲招曰。
來來。
劫數(shù)既遭離亂。
我是快活烈漢。
如今正好乘時(shí)。
便請一刀兩段。
又大呼斬?cái)亍?div id="hzcp6wj" class='inline' id='people_24981_5_119_comment'>
賊大駭異。
令衛(wèi)出之。
烏鎮(zhèn)廬舍獨(dú)全。
公之惠也。
道俗聞益皈仰。
以名剎致。
公不顧。
或說公從上付托之重。
公輒以鐵笛揮之。
紹興庚申。
命造大盆。
修書寄雪竇持禪師曰。
吾將水葬矣。
笑曰。
風(fēng)流老子。
灼有商量。
壬戌至。
見公尚存。
相敘歡甚。
占偈嘲曰。
咄哉老性空。
剛要喂魚鱉。
去不索性去。
只管向人說。
公笑曰。
惟待老兄證明耳。
令告四眾。
眾集。
公為說法。
仍說偈曰。
坐脫立亡。
不若水葬。
一省柴燒。
二省開壙。
撒手便行。
不妨快鬯。
誰是知音。
船子和尚高風(fēng)難繼。
百千年一曲。
漁歌少人唱。
遂盤坐盆中。
弄笛。
順潮而下。
緇素隨至。
不可勝計(jì)。
望欲斷目。
公取塞戽水。
而回眾擁觀。
水無所入。
復(fù)乘流而往。
引聲拍掌。
長歌曰。
船子當(dāng)年返故鄉(xiāng)。
沒蹤跡處妙難量。
真風(fēng)遍寄知音者。
鐵笛橫吹作散場。
其笛聲嗚咽。
頃于蒼茫間。
見以笛擲空而沒。
后三日。
灘頭趺坐如生。
四至爭往迎。
歸留五日。
異香不散。
阇維時(shí)有二玄鶴。
徘徊空中。
得舍利。
大如菽者莫計(jì)。
塔于青龍。
其尺楮片言。
流播人間。
珍如珙璧。
贊曰。
余考建炎之?dāng)_。
高蹈物表。
不無其人。
普公直躡不測之壘。
因機(jī)示教。
布置節(jié)次。
毫忽不亂。
此其智力愿力。
可稱兩足矣。
惟顛末追慕船子。
雖釣盡清波金鱗不遇。
而公之慈風(fēng)凜然在也。
新續(xù)高僧傳·遺身篇第七之一
釋妙普,號(hào)性空,漢州人。久依黃龍死心,密受心印。品格高古,氣宇宏邁。因慕船子遺風(fēng),抵秀水,結(jié)庵于青龍之野。別無長物,唯吹鐵笛以自娛。好吟詠,嘗賦《山居》詩云:“心法雙忘猶隔妄,色塵不二尚馀塵。百鳥不來春又過,不知誰是住庵人?!薄妒颈娰省吩疲骸皩W(xué)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賤夜惶惶。中軍主將能行令,不動(dòng)干戈治太平?!彼谓ㄑ壮?,賊徐明叛,道經(jīng)烏鎮(zhèn),肆意殺戮,民懼逃亡。普聞嘆曰:“眾生涂炭,吾盍救之?!蹦撕刹叨校痹勝\所,賊見其偉異,疑必奸詭,詢其來處。答曰:“禪者?!眴枺骸昂嗡俊痹疲骸巴苡∷乱??!辟\怒欲斬之。普曰:“生死易了,奚以怒為?吾死必矣,愿得一飯,以為送終。”賊奉肉羹,普供佛,出生如常儀,曰:“孰當(dāng)為我文以祭?”賊笑不答。普索紙筆大書,曰:“嗚呼惟靈!勞我以生,則大塊之過。役我以壽,則陰陽之失。乏我以貧,則五行不正。困我以命,則時(shí)日不吉。吁哉!至哉!出塵之道。悟我之性,與其妙心。則其妙心,孰與為鄰?上同諸佛之真化,下合凡夫之無明。纖塵不動(dòng),本自圓成。妙矣哉!妙矣哉!日月未足以為明,乾坤未足以為大。磊磊落落,無掛無礙。六十馀年,和光混俗。四十二臘,逍遙自在。逢人則喜,見佛不拜。笑矣乎?笑矣乎?可惜少年郎,風(fēng)流太光彩。坦然歸去付春風(fēng),體似虛空終不壞。尚饗!”遂舉箸飫肉,賊徒大笑。食已,曰:“劫數(shù)既遭離亂,我是快活烈漢。如今正好棄時(shí),便請一刀兩段?!蹦舜蠛簦骸皵?!斬!”賊駭異,稽首謝過,令衛(wèi)而出。于是民之廬舍,少長無恙者,普之惠也。紹興冬,自造大盆,鑿穴塞之,修書寄雪竇持,曰:“吾將水葬矣?!比尚纾种?,見普自若,乃作偈嘲之曰:“咄哉老性空,剛欲饟魚鱉,胡不索性去,祇管向人說。”普笑曰:“遲兄證明耳?!北楦驽谶?,示以法要,乃說偈曰:“坐脫立亡,不如水葬。一省柴燒,二免開礦。撒手便行,不妨快暢。是誰知音,船子和尚。高風(fēng)難繼百千年,一曲漁歌少人唱?!彼祯米柚校诖佃F笛,順潮而下。眾皆隨至海濱,普始去其塞,其水洄漩。眾擁觀,水涓涓侵入,乃乘流而往。歌曰:“六十馀年返故鄉(xiāng),沒蹤跡處妙難量。真風(fēng)遍寄知音者,鐵笛橫吹作散場?!比送繑啵新劦崖晢柩视谏n茫之間,遙見以笛擲空而沒。眾號(hào)泣,競圖像事之。后三日,見于沙上跏趺如生,道俗迎歸。留五日阇維,舍利大如菽。有二鶴,徘徊空際,火盡始去。塔于青龍庵。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道昌(一○八九~一一七一),號(hào)月堂,又號(hào)佛行,俗姓吳。霅之寶溪(今浙江吳興)人。年十三祝發(fā),逾二年謁妙湛于道場寺,悟徹。于是以遍參為志,游淮楚湖湘間,依長靈卓、保寧璣、圓悟勤諸大宗師。年二十三歸省妙湛于凈慈寺,俾掌藏為眾說法。又補(bǔ)穹窿瑞光,遷育王。高宗建炎中退席。紹興初居間中大吉,徙秀峰龜山,移金陵蔣山,奉旨擢徑山靈隱。三十一年(一一六一),退藏靈泉。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四),主臨安府凈慈寺。七年卒,年八十三。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一二、《五燈會(huì)元》卷一六有傳?!♂尩啦姡瑩?jù)《嘉泰普燈錄》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三九八四
道昌(一○九○——一一七一),俗姓吳,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幼禮澄公為師,十三受戒。后師湖州道場妙湛大師,遂嗣其法。歷主何山、瑞光、育王、蔣山、徑山、靈隱諸道場,賜號(hào)佛行大師。稍倦應(yīng)接,告老退隱,自號(hào)月堂。后出主凈慈。乾道七年卒,年八十二。見曹勛《松隱集》卷三五《凈慈道昌禪師塔銘》,《補(bǔ)續(xù)高僧傳》卷一○等。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道昌。
號(hào)月堂。
湖州寶溪吳氏子。
得法于雪峰慧和尚。
所至以行道為己任。
不發(fā)化主。
不事登謁。
每歲食指隨常住所得用之。
衲子有志。
充化導(dǎo)者多卻之。
有以佛令比丘持缽資養(yǎng)為言者。
師曰。
我佛在日猶可恐。
今為之必有好利者。
而至于自鬻也。
徑山凈慈育王。
皆師說法處。
而曲高和寡。
法嗣無聞。
或謂和尚行道經(jīng)年。
門下未聞。
有弟子得不辜妙湛乎。
師不對。
他日再言之。
師曰。
子不聞。
昔人種瓜。
而愛甚者。
盛夏之日方中而灌之。
瓜不旋踵而淤敗。
何也。
其愛之非不勤。
然灌之不以時(shí)。
適所以敗之也。
諸方老宿。
提挈衲子不觀其道業(yè)內(nèi)充。
才器宏遠(yuǎn)。
止欲速其為人逮。
審其道德則淫污。
察其言行則乖戾。
謂其公正則邪佞。
得非愛之過其分乎。
是正猶日中之灌瓜。
予深恐識(shí)者笑。
故不為也。
后有同鄉(xiāng)僧名悟者。
稱得師道。
住杭之五云山。
略展規(guī)模。
然亦終不振。
師每念叢林下衰。
綱紀(jì)大壞。
皆繇為師者不統(tǒng)之以道。
故使在下者。
得以非義乘之玩習(xí)。
既久。
遂謂當(dāng)然不知其悖。
故師行事發(fā)言。
終其身不妄。
蓋于時(shí)事。
深感于中。
為后學(xué)法有不得不然者耳。
名聞?dòng)诔?div id="ah0jg6y" class='inline' id='people_34242_2_62_comment'>
賜號(hào)曰佛行。
后無疾而化。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道昌,字月堂。姓吳氏,歸安人。幼投鹿苑,禮澄公為師。年十三,祝發(fā)受具,堅(jiān)持凈節(jié),不異成人,踰年行腳,不禪 寒暑,尋訪耆宿,究取上乘。時(shí)妙湛佳(住)湖州道場,聲譽(yù)甚盛。 昌往謁之,一日問妙湛曰:“不起一念,時(shí)還有過也?!睙o妙湛曰:“須彌山爾,作么生會(huì)。”昌于言下領(lǐng)略,自是機(jī)峰捷出,有辯無礙。罷參歸霅川,土人莫倚,施米、麥、豆六百斛,懇之主何山。左丞葉公寄棲卞山,與昌甚契,每魚鼓相從,伊蒲共僎,為方外忘形之交,繼主平江瑞光,移穹窿,又遷四明居育王山,皆創(chuàng)成法席,一新寺宇。先是,妙湛住凈慈,有大通所傳云門大師摩衲已八代相授,至是妙湛對雪峰,大眾以此衣授昌,眾謂不失其宗,人以為榮。葉公帥建康,時(shí)蔣山新經(jīng)戎燼,屋僅數(shù)椽,葉公奏請昌住此山,不數(shù)年樓閣化城,若自天降,寶祖規(guī)制,盡復(fù)舊觀。翠華駐臨安,靈隱方丈虛席,詔補(bǔ)其處。時(shí)丞相湯公,慕昌踐履篤實(shí),德臘俱高,欲以激昂。有眾為奏,授“佛行大師”之號(hào)。時(shí)年已七十馀矣,乃以耄辭,選林泉幽勝為出塵之所,退居其間。因以“月堂”號(hào)所居,杜門謝客,以娛晚景。會(huì)凈慈闕主,十方衲子懇府帥王公入山敦請,昌不得已,乃承命復(fù)出。辛卯歲正月,忽擊鼓辭眾,遠(yuǎn)近咸集,無不泣留。侍者宗本求語,昌曰:“吾平生拈古頌古,其語已多,尚何言哉?!倍巳欢臧耸卸?,僧臘六十九,葬于寺之東隅,松隱曹勛為之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