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惟清

相關(guān)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戴道純,字孚中。
官寺丞,佞佛,師事黃龍清禪師
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曇清,住邵州光孝寺。
為南岳下十四世,黃龍惟清禪師法嗣。
嘉泰普燈錄》卷一○、《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子經(jīng),住信州博山寺,稱無隱子經(jīng)禪師。
為南岳下十四世,黃龍惟清禪師法嗣。
嘉泰普燈錄》卷一○、《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倚遇(一○○三~一○七九),漳州(今屬福建人)。俗姓林。師事北禪賢禪師,后住持分寧法昌寺(《五燈會元》卷一六)。神宗元豐二年卒,年七十七(《禪林僧寶傳》卷二八)。今錄詩三首。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八
禪師名倚遇。
漳州林氏子也。
為人奇逸。
有大志。
自剃發(fā)受具。
即杖策游方。
名著叢林。
浮山遠禪師。
嘗指以謂人曰。
后學行腳樣子也。
辭遠謁南岳芭蕉庵主谷泉。
三至三遭逐。
猶謁之。
泉揕之曰。
我此間。
虎狼縱橫。
尿床鬼子。
三回五度。
來覓底物。
遇曰。
人言庵主見汾州。
泉乃解衣抖擻曰。
汝謂我見汾州。
有多少奇特。
遇即禮拜。
問曰。
審如庵主語。
客來將何祗待。
泉曰。
云門胡餅。
趙州茶。
遇曰。
謝供養(yǎng)。
泉曰。
我火種也未有。
早言謝。
謝什么。
遇乃去。
至北禪賢禪師。
問曰。
近離什么處。
遇曰。
福嚴。
曰。
思大鼻孔長多少。
遇曰。
與和尚當時見底一般。
曰。
且道老僧見時長多少。
遇曰。
和尚大似不曾到福嚴。
賢笑曰。
學語之流。
又問。
來時馬大師健否。
遇曰。
健。
曰。
向汝道什么。
遇曰。
令北禪莫亂統(tǒng)。
賢曰。
念汝新到。
不欲打汝。
遇曰。
倚遇亦放過和尚。
乃罷。
遇因倒心師事之。
時慈明禪師。
住興化。
過賢公室。
遇侍立。
看其談笑。
賢曰。
汾陽師子。
可殺威獰。
慈明曰。
不見道。
來者咬殺。
賢曰。
審如此。
汾陽門下。
道絕人荒耶。
慈明舉拂子曰。
這個因甚到今日。
賢未及對。
遇從旁曰。
養(yǎng)子不及父。
家門一世衰。
賢呵曰。
汝具什么眼目。
乃敢爾。
遇曰。
若是咬人師子。
終不與么。
慈明將去。
至龍牙像前。
指以問遇曰。
誰像。
遇曰龍牙。
慈明曰。
既是龍牙像。
何乃在北禪。
遇曰。
一彩兩賽。
慈明曰。
像在此。
龍牙在什么處。
遇擬對。
慈明掌之曰。
莫道不能咬人。
遇曰。
乞兒見小利。
慈明呵逐之。
賢公除夕。
謂門弟子曰。
今夕無可分歲。
共烹露地白牛。
大家圍爐。
向榾柮火。
唱村田樂。
何也。
免更倚他門戶。
旁它墻。
乃下座。
有僧從后大呼曰。
縣有吏至。
賢反顧問所以。
對曰。
和尚殺牛。
未納皮角耳。
賢笑擲暖帽與之。
僧就拾得。
跪進曰。
天寒還和尚帽子。
賢問遇曰。
如何。
遇曰。
近日城中紙貴。
一狀領(lǐng)過。
后還江南。
再游廬山。
寓止圓通。
時大覺璉公。
方赴 詔。
辭眾曰。
此事分明。
須薦取。
莫教累劫受輪回。
遇問曰。
如何是此事。
曰薦取。
遇曰。
頭上是天。
腳下是地。
薦個什么。
曰。
不是知音者。
徒勞話歲寒。
遇曰。
豈無方便。
曰。
胡人飲乳。
反怪良醫(yī)。
遇曰。
暴虎憑河。
徒誇好手。
拍一拍皈眾。
后游西山。
眷雙嶺深邃。
棲息三年。
與英邵武。
勝上座游。
應(yīng)法昌請。
決別曰。
三年聚首。
無事不知。
檢點將來。
不無滲漏。
以拄杖劃一劃曰。
這個且止。
宗門事作么生。
英曰。
須彌安鼻孔。
遇曰。
臨崖看滸眼。
特地一場愁。
英曰。
深沙努眼睛。
遇曰。
爭奈圣凡無異路。
方便有多門。
英曰。
鐵蛇鉆不入。
遇曰。
有甚共語處。
英曰。
自緣根力淺。
莫怨太陽春。
卻劃一劃。
宗門且止。
這個事作么生。
遇欲掌之。
英約住曰。
這漳州子。
莫無去就。
然也是我致得。
法昌在分寧之北。
千峰萬壑。
古屋數(shù)間。
遇至止安樂之。
火種刀耕。
衲子時有至者。
皆不堪其枯淡。
坐此成單丁。
開爐日。
輒以一力撾鼓。
升座曰。
法昌今日開爐。
行腳僧無一個。
惟有十八高人。
緘口圍爐打坐。
不是規(guī)矩嚴難。
免見諸人話墮。
直饒口似秤磓。
未免燈籠勘破。
不知道絕功勛。
安用修因證果。
喝一喝云。
但能一念回心。
即脫二乘羈鎖。
大寧寬禪師至。
遇畫地作此<X79p0547_01.gif相。
便曳钁出。
翌日未升座。
謂寬曰。
昨日公按如何。
寬畫此[○@牛]相。
即抹撒之。
遇曰。
寬禪頭。
名下無虛人。
乃升座曰。
忽地晴天霹靂聲。
禹門三級浪崢嶸。
幾多頭角為龍去。
蝦蟹依前努眼睛。
南禪師至。
遇方植松。
南公曰。
小院子。
?許多松作么。
遇曰。
臨濟道底。
曰。
?得多少。
遇曰。
但見猿啼鶴宿。
聳漢侵云。
南公指石曰。
這里何不?。
遇曰。
功不浪施。
曰。
也知無下手處。
遇卻指石上松曰。
從什么處得此來。
南公大笑曰。
蒼天蒼天。
乃作偈曰。
頭戴華巾離少室。
所攜席帽出長安。
鷲峰峰下重相見。
鼻孔元來總一般。
又畫此<X79p0547_02.gif相示之。
遇和曰。
葫蘆棚上掛冬瓜。
麥浪堆中釣得蝦。
誰在畫樓沽酒處。
相邀來吃趙州茶。
又畫此<X79p0547_03.gif相答之。
南公曰。
鐵牛對對黃金角。
木馬雙雙白玉蹄。
為愛雪山香草細。
夜深乘月過前溪。
又畫此一相示之。
遇曰。
玉麟帶月離霄漢。
金鳳銜花下?樓。
野老不嫌公子醉。
相將攜手御街游。
又畫此○答之。
時南公道被天下。
叢林宗之。
而遇與之酬唱。
如交友。
一時豪俊多歸之。
寶覺心禪師問曰。
不是風兮。
不是幡。
黑花貓子面門斑。
夜行人只貪明月。
不覺和衣渡水寒。
豈不是和尚偈耶。
遇曰然。
有是語。
寶覺曰。
也太奇特。
遇曰。
汝道。
祖師前段為人。
后段為人。
對曰。
祖師終不妄語。
遇曰。
意作么生。
對曰。
豈不見道。
不是風動。
不是幡動。
遇曰。
如狐渡水。
有甚快活。
曰。
師意如何。
遇以拂子搖之。
對曰。
也是為蛇畫足。
遇曰。
亂統(tǒng)作么。
對曰。
須是和尚始得。
徐德占布衣時。
未為人知。
遇特先識之。
山中往來。
為法喜之游。
及其將化。
前一日。
作偈別德占。
德占時方丁太夫人憂。
居家。
偈曰。
今年七十七。
出行須擇日。
昨夜問龜哥。
報道明朝吉。
德占大驚。
靈源叟
俱馳往。
遇方坐寢室。
以院務(wù)什物付監(jiān)寺曰。
吾自住此山。
今三十年。
以護惜常住故。
每自蒞之。
今行矣。
汝輩著精彩。
言畢舉手中杖子曰。
且道這個付與阿誰。
德占靈源。
屏息無答者。
擲于地投床。
枕臂而化。
贊曰。
予觀法昌契悟。
穩(wěn)實宗趣淹博。
荷擔云門氣無叢林。
其應(yīng)機施設(shè)。
鋒不可犯。
殆亦明招獨眼龍之流亞歟。
然所居荒村破院。
方其以一力撾鼓。
為十八泥像說禪。
雖不及真單徒之有眾。
亦差勝生法師之聚石。
味其平生。
未嘗不失將頓足。
想見標致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5—1100 【介紹】: 宋僧。南雄州始興人,俗姓鄔。少為書生。年十九而目盲,遂出家,后復明。往依黃檗南公,繼其法席,住隆興黃龍寺。名其方丈曰“晦堂”,人因以呼之。黃庭堅曾師事之。賜號寶覺禪師。
全宋詩
釋祖心(一○二五~一一○○),號晦堂,俗姓鄔,南雄始興(今屬廣東)人。為南岳下十二世,黃龍南禪師法嗣。年十九出家,初依龍山寺沙門惠全,后謁云峰悅禪師,留止三年,往依黃檗南公。后繼席黃龍。哲宗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賜號寶覺?!?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卷一七、《禪林僧寶傳》卷二三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粵詩·卷二四
釋祖心(一○二五 — 一一○○),號晦堂,俗姓鄔。南雄始興人。為南岳下十二世,黃龍南禪師法嗣。少為儒生,有聲。年十九而目盲,父母許以出家,忽復明,乃依龍山寺沙門惠全。后參云峰悅禪師,三年無所得。往依黃檗南禪師,四年不大發(fā)明。復上云峰,會悅謝世,就止石霜,因閱《傳燈》,自此開悟,徑回黃檗,后繼席黃龍。宋哲宗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賜號寶覺。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七、宋釋惠洪《禪林僧寶傳》卷二三有傳。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七
祖心(一○二五—— 一一○○),俗姓鄔,或云姓郭,南雄州始興(今廣東始興)人。本儒生,年十九出家,歷訪名師。入南昌黃龍山依臨濟宗大師慧南,終得其法。后繼慧南主講席十有二年,法門大興。然性真率,不樂從事,五求解去,乃得謝事閑居,嘗以「晦」名其堂,人稱晦堂禪師。黃庭堅曾師事之。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賜號寶覺大師。著有《宋鏡會要》二卷(存)、《寶覺禪祖心禪師語錄》一卷(存)。見《豫章文集》卷二四《黃龍心禪師塔銘》,《禪林僧寶傳》卷二三。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三
禪師出于鄔氏。
諱祖心。
南雄始興人也。
少為書生有聲。
年十九而目盲。
父母許以出家。
輒復見物。
乃往依龍山寺沙門惠全。
明年試經(jīng)業(yè)。
而公獨獻詩。
得奏名。
剃發(fā)繼住受業(yè)院。
不奉戒律。
且逢橫逆。
于是棄之。
入?yún)擦帧?div id="pxlhfh5" class='inline' id='people_34059_4_15_comment'>
謁云峰悅禪師。
留止三年。
難其孤硬。
告悅將去。
悅曰。
必往依黃檗南公。
公至黃檗四年。
知有而機不發(fā)。
又辭而上云峰。
會悅謝世。
因就止石霜。
無所參決。
試閱傳燈。
至僧問多福禪師曰。
如何是多福一叢竹。
福曰。
一莖兩莖斜。
僧曰不會。
福曰。
三莖四莖曲。
此時頓覺親見二師。
徑歸黃檗。
方展坐具。
南公曰。
子入吾室矣。
公亦踴躍自喜。
即應(yīng)曰。
大事本來如是。
和尚何用教人看話下語。
百計搜尋。
南公曰。
若不令汝如此究尋。
到無用心處。
自見自肯。
吾即埋沒汝也。
公從容游泳。
陸沉眾中。
時時往決云門語句。
南公曰。
知是般事便休。
汝用許多工夫作么。
公曰。
不然。
但有纖疑在。
不到無學。
安能七縱八橫。
天回地轉(zhuǎn)哉。
南公肯之。
已而往翠巖真禪師。
真與語大奇之。
依止二年。
而真歿。
乃還黃檗。
南公使分座令接納。
后來南公遷住黃龍。
公往謁。
泐潭月禪師。
月以經(jīng)論精義入神。
聞諸方同列笑之。
以謂政不自歇去耳。
乃下喬木入幽谷乎。
公曰。
彼以有得之得。
護前遮后。
我以無學之學。
朝宗百川。
中以小疾醫(yī)寓漳江。
轉(zhuǎn)運判官夏倚公立。
雅意禪學。
見楊杰次公。
而嘆曰。
吾至江西。
恨未識南公。
次公曰。
有心上座。
在漳江。
公能自屈。
不待見南也。
公立見公劇談。
神思傾豁。
至論肇論會萬物為自己者。
及情與無情共一體。
時有狗臥香卓下。
公以壓尺擊狗。
又擊香卓曰。
狗有情即去。
香卓無情自住。
情與無情。
如何得成一體。
公立不能對。
公曰。
才入思惟。
便成剩法。
何曾會萬物為自己哉。
又嘗與僧論維摩曰。
三萬二千師子寶座。
入毗耶小室。
何故不礙。
為是維摩所現(xiàn)神力耶。
為別假異術(shù)耶。
夫難信之法。
故現(xiàn)此瑞。
有能信者。
始知本來自有之物。
何故復令更信。
曰。
若無信入。
小必妨大。
雖然既有信法。
從何而起耶。
又作偈曰。
樓閣門前才斂念。
不須彈指早開。
扄善財一去無消息。
門外春來草自青。
其指法親切。
方便妙密。
多類此。
南公入滅。
公繼住持十有二年。
然性真率。
不樂從事于務(wù)。
五求解去。
乃得謝事閑居。
而學者益親。
謝景溫師直。
守潭州。
虛大溈以致公。
三辭不往。
又囑江西轉(zhuǎn)運判官彭汝礪器資。
請所以不赴長沙之意。
公曰。
愿見謝公。
不愿領(lǐng)大溈也。
馬祖百丈已前。
無住持事。
道人相尋。
于空閑寂寞之濱而已。
其后雖有住持。
王臣尊禮。
為天人師。
今則不然。
掛名官府。
如有戶藉之民。
直遣伍伯追呼之耳。
此豈可復為也。
師直聞之。
不敢以院事屈。
愿一見之。
公至長沙。
師直愿受法訓。
公為舉其綱。
其言光明廣大。
如青天自日之易識。
其略曰。
三乘十二分教。
還同說食示人。
食味既因他說。
其食要在自己親嘗。
既自親嘗。
便能了知其味。
是甘是辛。
是咸是淡。
達磨西來。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亦復如是。
真性既因文字而顯。
要在自己親見。
若能親見。
便能了知。
目前是真是妄。
是生是死。
既能了知。
真妄生死。
返觀一切語言文字。
皆是表顯之說。
都無實義。
如今不了。
病在甚處。
病在見聞覺知。
為不如實知。
真際所詣。
認此見聞覺知。
為自所見。
殊不知此見聞覺知。
皆因前塵而有分別。
若無前塵境界。
即此見聞覺知。
還同龜毛兔角。
并無所歸。
師直聞所未聞。
又答韓侍郎宗古問曰。
承諭昔時開悟。
曠然無疑。
但無始已來習氣。
未能頓盡。
然心外無剩法者。
不知煩惱習氣是何物。
而欲盡之。
若起此心。
翻成認賊為子也。
從上以來。
但有言說。
乃至隨病設(shè)藥。
縱有煩惱習氣。
但以如來知見治之。
皆是善權(quán)方便。
誘引之說。
若是定有習氣可治。
卻是心外有法。
而可盡之。
譬如靈龜曳尾于涂。
拂跡跡生。
可謂將心用心。
轉(zhuǎn)見病深。
茍能明心。
心外無法。
法外無心。
心法既無。
更欲教誰頓盡耶。
公以生長極南。
少以宏法。
棲息山林。
方太平時代。
欲觀光京師。
以餞馀年。
乃至京師。
駙馬都尉王詵晉卿。
盡禮迎之。
庵于國門之外。
久之南還。
再游廬山。
彭器資之守九江。
公見之。
器資從容問公。
人臨命終時。
有旨決乎。
公曰。
有之。
曰。
愿聞其說。
公曰。
待器資死即說。
器資起增敬曰。
此事須是和尚始得。
蓋于四方公卿。
合則千里應(yīng)之。
不合則數(shù)舍亦不往。
有偈曰。
不住唐朝寺。
閑為宋地僧。
生涯三事衲。
故舊一枝藤。
乞食隨緣去。
逢山任意登。
相逢莫相笑。
不是嶺南能。
可以想見公人物。
黃龍南公。
道貌德威。
極難親附。
雖老于叢林者。
見之汗下。
公之造前。
意甚閑暇。
終日語笑。
師資相忘。
四十年間。
士大夫聞其風。
而開發(fā)者眾矣。
惟其善巧無方。
普慈不間。
人未之見。
或慢謗。
承顏接辭。
無不服膺。
公既臘高。
益移庵深入。
棧絕學者。
又二十馀年。
以元符三年十一月十六日中夜而歿。
閱世七十有六。
坐五十有五夏。
賜號寶覺。
葬于 南公塔之東。
號雙塔。
有得法上首。
惟清自有傳。
贊曰。
公于南公圓寂之日。
作偈曰。
昔人去時是今日。
今日依前人不來。
今既不來昔不往。
白云流水空裴回。
誰云秤尺平。
直中還有曲。
誰云物理齊。
種麻還得粟。
可憐馳逐天下人。
六六元來三十六。
追玩南公曰。
隨汝顛倒所欲。
南斗七北斗八之語。
此老為克家之子。
嗚呼隕此偉人。
世間眼滅。
惟此未嘗不心折。
讀其陳跡。
尚若雨霽之夕。
望東南之月。
皎然萬星之中。
忘其身在唾霧間也。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祖心。南雄始興鄔氏子。少為書生有聲。年十九而目盲。父母許以出家。輒復見物。乃往依龍山寺惠全。明年試經(jīng)業(yè)。獨獻詩。試官奇之。遂以合格聞。繼住受業(yè)院。不奉戒律。且逢橫逆。棄之謁云峰悅公。難其孤硬告行。峰曰。必往依黃檗南公。居黃檗四年。知有而機不發(fā)。又辭而上云峰。會峰謝世。因就止石霜。無所參決。后閱傳燈。至僧問如何是多福一叢竹(云云)。此時頓覺。親見二師。往歸黃檗。方展坐具。南公曰。子入吾室矣。師踴躍自喜。即應(yīng)曰。大事本來如是。和尚何用教人看話下語。百計搜尋。南公曰。若不令汝如此究尋。到無用心處。自見自肯。吾即埋沒汝也。往見翠巖真。真與語大奇之。又見泐潭月。月以經(jīng)論精義入神。聞諸方同列笑之。以為下喬入幽。師曰。彼以有得之得。護前遮后。我以無字之學。朝宗百川。初南公使分座。公遷化。師繼其席。凡十有二年。法道大振。然性真率。不樂從事。五求解去。乃得謝事閑居。學者益親。謝景溫師直。守潭。虛大溈以致。三辭不往。又囑江西轉(zhuǎn)運判官彭汝礪器資。請所以不赴長沙之意。愿見謝公。不愿領(lǐng)大溈也。馬祖百丈以前。無住持事。道人相尋于空山寂寞之濱而已。其后雖有住持。王臣尊禮。如天人師。今則掛名官府。若編戶民直。遣五伯追呼之耳。豈可復為。師直聞之。不敢以院事屈。愿一見之。至長沙。師直愿受法訓。為舉其綱。師直聞所未聞。后一至京師。尋還廬岳。適器資守九江。問曰。人臨命終時。有旨決乎。曰有。曰。愿聞其說。曰。待器資死即說。器資起增敬。曰。此事須是和尚始得。蓋于四方公卿。合則千里應(yīng)之。不合則數(shù)舍不往。南公道貌德威。極難親附。雖老于叢林者。見之汗下。師直造前。意甚閑暇。終日語笑。師資相忘四十年間。士大夫聞其風。而開發(fā)者甚眾。惟其善巧無方。普慈不間。人未見者?;蚵r。承顏接詞。無不服膺。臘既高。益移庵。深入棧絕學者。又二十馀年。以元符三年冬歿。閱世七十有六。坐五十有五夏。賜號寶覺。葬于南公塔之東。號雙塔云。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莊,泉南(今福建泉州)人。
弱冠游京師,肄業(yè)天清寺,試大經(jīng)得度。
游學至三衢,見南禪清雅禪師。
舍去,抵姑蘇定慧寺,從遵式禪師,通《華嚴》。
時靈源清禪師住龍舒太平寺,道鳴四方,遂前往依從。
清禪師遷住黃龍寺,守卓隨侍十載。
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鑒勤禪師請居第一座。
后主舒州甘露寺,又遷廬州能仁資福寺,終住東京天寧萬壽寺。
稱長靈守卓禪師,為南岳下十四世,黃龍清禪師法嗣。
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
有《長靈守卓禪師語錄》(收入《續(xù)藏經(jīng)》)。
事見《語錄》所附介諶撰《行狀》,《嘉泰普燈錄》卷一○、《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
 守卓詩,以《語錄》中《偈頌》部分編為第一卷,散見書中者輯為第二卷。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應(yīng)端(一○六九~一一二九),南昌(今屬江西)人。
俗姓徐。
住潭州法輪寺。
為南岳下十四世,黃龍惟清禪師法嗣。
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六十一。
嘉泰普燈錄》卷一○、《五燈會元》卷一八、《僧寶正續(xù)傳》卷三有傳。
大明高僧傳·卷第七 習禪篇第三之三
釋應(yīng)端南昌徐氏子也。生而眉宇豁如形儀莊肅。幼厭塵穢少入空門。依郡之化度寺善月度為大僧。謁真凈文機不諧。時靈源分座云居扣之。源稍加痛劄。端負己解。妙入經(jīng)論乃援引馬祖百丈機語及華嚴經(jīng)旨相表酬答。靈源笑曰。汝舉馬祖百丈固錯矣。而華嚴宗旨與個事喜沒交涉。端憤然欲去。因辭揭簾。忽大悟汗流浹背。靈源見喜曰。子方識好惡矣。馬祖百丈文殊普賢幾為汝累。由是聲譽四馳道欽七眾。政和末太師張司成虛百丈。堅命開堂。舉僧問大隋劫火洞然時這個壞也不壞話。遂曰。六合傾翻劈面來。暫披麻縷混塵埃。因風吹火渾閒事。引得游人不肯回。壞不壞隨不隨徒將聞見強針錐。太湖三萬六千傾月在波心說向誰。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三
禪師諱應(yīng)端。南昌余氏子。依化度寺善月落發(fā)為大僧。初游廬山圓通。以般若夙熏。談禪袞袞。老衲多敬異之。頗自以為至。及會宗叔僧智嶼者折困之。俾令實參。繇是走歸宗。依真凈禪師。未幾真凈遷泐潭。而羅漢小南禪師道價鼎盛。往從之。俄而南公化去。師方銳意于道。遽失所從。聞老演大本靈源之道。欲見之。而未能決。即炷臂香。禱于像前。志三老之名而探之。得靈源。時靈源首眾僧于云居。于是造焉。傾心奉事。雖咨參決擇無間。而義象纏心。未能脫灑。靈源嘗痛劄之。師必引援馬祖百丈機緣及華嚴宗旨為表佐。靈源笑曰。馬祖百丈固錯矣。而華嚴宗旨與個事喜沒交涉。師憤欲他往。因造室請辭。比至門。方揭簾。忽大悟。遍體汗下。靈源見而喜曰。是子識好惡矣。馬祖百丈文殊普賢。幾被汝帶累也。自是投機契會。擊節(jié)賞音。若合符契。迨死心禪師出世云巖。靈源遣二三子。往佐之。死心迅機逸辯。雷轟電掃。學者莫敢嬰其鋒。師為侍者。每當機不少讓。至差別因緣洞下語句。靡不迎刃而解。死心撫愛之。異乎等輩。及靈源出世太平遷黃龍。師皆枉焉。去游京浙。歷講肆。學首楞嚴法界觀圓覺肇論。尤邃于金剛般若。崇寧中。省親南昌。厥父素誦此經(jīng)。而未喻其旨。因以精義。直注經(jīng)文之下。俾讀之易曉。學者爭傳之。目為金剛直解。死心知之罵曰。我欲此子荷大法。今乃在三家村里。說義學邪。師聞而笑曰。以法報親。庸何傷乎。顯謨朱世英守臨川。創(chuàng)昭默堂將迎致靈源。靈源辭以疾。舉師代行。朱亦雅聞師名。虛明水以遲其來。師廉知謝曰。若以道相期則可。今爾乃世諦求我矣。請從此辭。世英欽嘆不已。大觀中。洪師。范伯履請任雙嶺。師宵遁他境。久之歸云巖。首眾分座。以法施學者。政和末。大師張司成請出世百丈嗣法靈源。僧問。如何是賓中賓。師云。芒鞋竹杖走紅塵。問。如何是賓中主。師云。十字街頭逢上祖。問。如何是主中賓。師云。御馬金鞭混四民。問。如何是主中主。師云。金門誰敢抬眸覷。問。賓主既蒙師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師云。昨夜霜風刮地寒。老猿嶺上啼殘月。僧請益大隨劫火洞然因緣。師以頌答曰。六合傾翻劈面來。暫披麻縷混塵埃。因風吹火渾閑事。引得游人不肯回。壞不壞。隨不隨。徒將聞見強針錐。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閱六年退居西庵。宣和中。樞密郭公三益帥豫章。與徐公師川合謀。欲師促席論道。以觀音致請。師力辭。至三返。不得已。赴之。州人以二公之意。盛飾香輿鐃鼓。江津候迎。師聞之。即由間道。入據(jù)丈室。而人輿知者。衲子翔集。至數(shù)千指。二公每過從。必以微言。相滯彌日。稍遷上藍。建炎初。郭鎮(zhèn)長沙。再遷南岳之法輪。三年六月十一日。檀越至。升座。食罷。會大眾茶??屯?。徐入方丈。令侍者遍告有眾。吾且游矣。侍者承命。眾未及至。師聳身趺坐。湛然而化?;米×幸?。僧臈四十二。師性和易。以慈攝物。不事邊幅。得樂說無礙辯才。每患學者不善致問。必自激以啟疑。至會心處。亹亹多忘??食。不畜馀貲。寺任一??執(zhí)事者。每得人則歲粗給。否則米鹽屢空。人或以是少之。師曰。我之所任。佛祖任也。彼屑屑然錙銖是計。顧與流俗何異哉。后二年。門弟子奉靈骨舍利。塔于百丈之大雄峰。 贊曰。昔張司成師豫章。命秀峰出世泐潭。草堂開法黃龍。端公出世百丈。是三人蓋一時眾中巉巉露頭角者也。及司成歸見廟堂諸公。首言出補獲三大士出世?;騿?。三大士謂誰。張以其名答之。厥后諸公求外補。必以南州為請。蓋欲面見所謂三大士者。故徐郭二樞相。于百丈也眷眷如此。鳴呼賢者不出世。抑可謂無賢哉。蓋知賢而后為賢。吾道濱茲叔世。釋子不勵行。外護不恤賢。世與道交相喪矣。悲夫。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一
釋應(yīng)端,南昌徐氏子也。生而眉宇豁如,形儀整肅。幼厭塵穢,少入空門,依郡之化度寺善月度為大僧。謁真凈文,機不諧。時靈源分座云居,扣之,源稍加砥礪,端自負已解妙入經(jīng)論,乃援引馬祖、百丈機語及《華嚴》經(jīng)旨相為酬荅,源見之笑曰:“舉馬祖百丈固誤矣,而《華嚴》宗旨與個事沒交涉。”端憤然欲去,因辭,揭簾,忽大悟,汗流浹背。源見之,喜曰:“子方識好惡矣,馬祖、百丈、文殊、普賢幾為汝累?!庇墒?,譽問四馳,道欽七眾。政和末,太師張司成虛百丈,堅命開堂。舉“僧問大隋,劫火洞然時,這個壞也不壞”話,遂曰:“六合傾翻劈面來,暫披麻縷混塵埃。因風吹火渾間事,引得游人不肯回,壞不壞,隨不隨,徒將聞見強針錐。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

人物簡介

中州集
孝錫,字仲純,豐縣人。
政和四年登科,調(diào)代州兵曹。
國朝兵入雁門州,將議以城降官屬恇怯投死無所仲純投床大鼾略不以為意帥府就注五臺簿未幾移疾去因家五臺善治生亭榭場圃富于游觀賓客日盈其門州境歲饑出家所藏粟萬石賑貧乏多所全濟鄉(xiāng)人德之中年之后以家事付諸子放浪山水間詩酒自娛醉軒其自號也資稟簡重喜怒不形于色棄官時年二十九至八十三乃終名士大夫為詩以吊者數(shù)十人先生長于尺牘所著雞肋集喪亂以來止存律詩五卷而已今略載于此次冠卿韻云節(jié)物后先南北異人情冷暖古今同次趙獻之韻云紅纈退風花著子綠針浮水稻抽秧溪墅早春云久客交情諳冷暖衰年病骨識陰晴春日和德充云煙染綠絲迷別浦雨催紅糝綴長條新詩云愁邊日晷偏疑短夢里江鄉(xiāng)未當歸盤無兼味慚留客夢厭多岐不到鄉(xiāng)賦雪云酒敵馀威翻索莫詩含幽思倍清新雨云岸漲魚吹沫山空石轉(zhuǎn)雷雪云舞風初學絮帶雨不成花峰山寺云谷虛繁地籟境寂散天香云生古木千章秀山抱晴川一掌平懷士會云詩忙疏酒盞俸薄減廚煙感懷云玄晏暮年常抱病子山終日苦思歸古詩尤有高趣恨不復見之矣(挽詞今載于此掌飲令胥持國云山東夫子老河東誰與先生臭味同早歲遽辭名宦里百年常樂圣賢中醉軒風月千秋恨蝸室樽罍一夢空白玉樓成人不見空馀鄉(xiāng)淚托東風 司經(jīng)劉迎云百年陸陸變蒼茫晚向山林得老蒼孤干郁生陳柏樹故基巋立魯靈光謀生有道田園樂閱世無心壽命長何日車聲過通德拜公一炷影前香 高平李仲略云早歲才猷著崎嶇步世艱非嫌食周粟甘學抱吳關(guān)高義追東漢移文謝北山孤風激貪懦凜凜莫容攀平水毛麾云蓋世清芬五十年直疑湖海水云仙不矜江夏無雙譽便造南華第一篇松菊就荒堪笑晚莼鱸托興果誰賢佳城郁郁高名在應(yīng)與臺山萬古傳 西京都轉(zhuǎn)運使丹元子田彥皋云琳瑯風月三千首?戲塵凡八十秋三徑尚存元亮菊五湖空負子皮舟 王元老云夫子人之杰魁然道最純鄉(xiāng)閭連沛邑族系出虞賓清節(jié)冰壺瑩孤標玉樹新妙齡探桂窟雅志傲蒲輪事業(yè)傳衣缽風流表搢紳斗南惟此老月旦復誰人忍死哭亡社偷安笑具臣斯文雖未喪吾道竟難伸彭澤不書宋東陵無負秦直從強健日收得自由身把臂言猶在回頭跡已陳發(fā)書占賈鵩絕筆感商麟去矣騎箕尾嗟哉厄己辰終天從此別窮壤向誰親墮槨逢王果留燈待沈彬彭殤俱逝水丘蹠共荒搸書帶緣新壟笛聲起舊鄰絕弦雙墮淚掛劍一傷神蒙樹悲長夜山花作好春龜趺平木杪誰為寫光塵 承旨黨世杰云望西山以馳吊兮其下維德人抱明月以螭盤兮寧終屈而不伸天昏廓以四辟兮群飛紛其上翥將搏挐以并征兮惜沖風之落羽蘭為佩兮桂為帷誰招余者兮余從與歸青云豈難振跡兮顧揵結(jié)之不素玄豹自媚其文兮亦何嫌于隱霧詩書與友兮琴尊與?適意自安兮樂閒自休出吾馀以研桑兮猶足以比素封之侯惟清閒為秘福兮非有力能兼取雖神仙猶可畏兮曾莫樂于下土數(shù)與數(shù)相乘除兮常此奪而彼與陋巖棲之下槩兮心實往而跡藏出非徼而處非隱兮吾獨蹈古人之所常隨時委順以終老兮噫先生為不亡)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慧古(?
~一一三六),號靈峰,舒州宿松(今屬安徽)人。
俗姓項。
住舒州真乘寺,遷光孝、凈光二剎。
為南岳下十四世,黃龍靈源惟清禪師法嗣。
高宗紹興六年卒。
嘉泰普燈錄》卷一○有傳。
王忠植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0 【介紹】: 宋河東步佛山人。
太行山義士。
高宗紹興九年,復石、代等十一州,授華州觀察使、統(tǒng)制河東忠義軍馬、知代州。
改任建寧軍承宣使、河東路經(jīng)略安撫使。
金兵圍慶陽,率部赴援,行至延安,為叛將趙惟清所執(zhí),械送金軍右副元帥,不屈而死。
謚義節(jié)。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