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趙長卿

共 9 首
燭銷紅,窗送白。
冷落一衾寒色。
雞喚起,馬馳行。
月昏衣上明。

酒香唇,妝印臂。
竟夜人人共睡。
魂蝶亂,夢鸞孤。
知他睡穩(wěn)無。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危樓橫枕清江上,兩岸碧山如畫。
夕煙羃羃,晚燈點點,樓臺新夜。
明月當天,白沙流水,冷光連野。
浸闌干萬頃,琉璃軟皺,打魚艇、相高下。

何處一聲羌管,是誰家、倚樓人也。
多情對景,無言有恨,欲歌還罷。
把酒臨筵,阿誰知我,此懷難寫。
忍思量后夜,芳容不似,暗塵隨馬。
滄浪萬頃(候?qū)叄?/span>,臥冰奩、(仲并)冷浸一天空翠(張元干)。
愛此溪山供秀潤(劉清夫),掃蕩煩襟如洗(劉儗)。
料理琴書(張炎),品題風月(戴復古),別是閑滋味(李清照)
蓮幽竹笛(董嗣杲),倚闌疑非人世(劉克莊)。

此地宜有詞仙(姜夔),聯(lián)鑣飛盞(袁去華),人在行云里(辛棄疾)。
翰墨流傳知幾許(毛開),寫出江南煙水趙長卿。
坐石談玄(李昴英),飛觴溪白(李彌遠),過雨涼生袂(汪藻)。
剨然長嘯(黃升),半灘鷗鷺驚起(蔡伸)。
龍門百尺。
罨畫明秋色。
南北兩峰相映碧。
看取朝陽鳳立。

開軒滿目煙霞。
軟紅不到云涯。
著個仙源居士,湖山越恁清嘉。
幾番自問愧才疏,青眼2多蒙惠啟予3。
一夕床聯(lián)4樽倒后5,半窗風定月來初。
琴書嘯傲襟懷闊6,詩酒纏綿意趣舒。
況復陽春難續(xù)和7,吟情大抵已無馀8。
注:(1) 代外子和:即以丈夫的名義和詩。 (2) 青眼:猶垂青,謂以青眼相看,指對人器重或見愛。古人稱黑眼珠為青眼,與“白眼”相對。《世說新語簡傲》載,阮籍能為青白眼,見凡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后因以“青白眼”表示對人的尊敬和輕視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唐杜甫《短歌行贈王郎司直》:“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3) 啟予:開導我;給我啟迪。啟:開導,啟發(fā)。《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天誘其衷,啟敝邑之心?!薄墩撜Z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4) 床聯(lián):見第230首注。 (5) 樽倒:傾倒杯子。指飲酒。宋趙長卿《點絳唇梅》:“惟有詩情,猶被花枝惱。金樽倒。共成歡笑。終是清狂少?!彼瘟馈肚餁q》詞:“烏紗頭未白,笑把金樽倒。人爭羨,二十四遍中書考?!绷冶咀鳌伴椎健?,今正。 (6) 嘯傲:放歌長嘯,傲然自得。形容放曠不受拘束。晉郭璞《游仙》之八:“嘯傲遺世羅,縱情在獨往?!?(7) 陽春:謂胡茂才的詩如同陽春歌曲,高雅難和。陽春,見118首注。 (8) 無馀:沒有剩馀。按:“無馀”,烈本作“消除”,張氏藏本作“全荒”,皆非。
月夜抒懷(集句) 晚清 · 費墨娟
七言絕句
荷錢初放亂浮萍1,香霧空蒙月滿庭2。
百尺朱樓閑倚遍3,我心非醉亦非醒4。
注:(1) 明吳寬《夏日園中小適》:“荷錢初放亂浮萍,卻有新條結(jié)翠屏。幾日小園無雨到,莫斟池水入花瓶?!焙慑X:指初生的小荷葉。因其形如錢,故名。宋趙長卿《朝中措首夏》詞:“荷錢浮翠點前溪,梅雨日長時?!?(2) 宋蘇軾《四時詞》:“新愁舊恨眉生綠,粉汗余香在蘄竹。象床素手熨寒衣,爍爍風燈動華屋。夜香燒罷掩重扃,香霧空蒙月滿庭。抱琴轉(zhuǎn)軸無人見,門外空聞裂帛聲。” (3) 宋晏殊《蝶戀花》:“簾幕風輕雙語燕。午醉醒來,柳絮飛撩亂。心事一春猶未見。馀花落盡青苔院。百尺朱樓閑倚遍。薄雨濃云,抵死遮人面。消息未知歸早晚。斜陽只送平波遠?!庇?,宋歐陽修《蝶戀花》:“簾幕風輕雙語燕。午后醒來,柳絮飛撩亂。心事一春猶未見。紅英落盡青苔院。百尺朱樓閑倚遍。薄雨濃云,抵死遮人面。羌管不須吹別怨。無腸更為新聲斷?!?(4) 唐曹鄴《題舒鄉(xiāng)》:“功名若及鴟夷子,必擬將舟泛洞庭。柳色湖光好相待,我心非醉亦非醒?!?br />
竹柏交加千萬樹。
春事已傷遲暮。
繞屋芙蕖,浮船瓜蔓,夢到山陰去。

動靜陰陽皆有助。
閒居自然堪賦。
佇望停云,吾廬安在,慚詠陶潛句。
一點靈犀,并展相憐惜。
但花下、多妨親未得。
粉淚嬌凝猶滴滴。
哀樂中年,過來應識。

奈又經(jīng),雨雨風風消盡力。
況滿眼、繁華沈秀色。
路曲輪回聲不寂。
黯省前程,甚時將息。
劫波深。
雙橈小、誰主一舸浮沉。
回首綺霞欲散,暮鎖煙潯。
涉江人杳,香過處、碧展荷襟。
濁浪里、漁樵唱罷,風裊馀音。

倦懷愿托云心。
寄高遠、太虛孤冷長禁。
巒岫偶尋遁跡,未許塵侵。
竹窗邀月,應不負、鶴背清吟。
蝶夢老、飛花拂枕,同醉春陰。
按:【梅云評】飄逸空靈,得坡仙遺世獨立、馮虛御風之致。按:柳七“越娥蕙態(tài)蘭心”,《樂章集》作“越娥蘭態(tài)蕙心”。然宋人此調(diào),后二字大都為“平平”,如曹勛“歡均鰲禁鹓鸞”,趙長卿“照人雙眼偏明”,無名氏“緣何不與春期”均是也。且宋人為此調(diào)者,平仄較為隨意,與柳七頗有參差。海鷹律遵耆卿,聲循歇指,而不死守其四聲,亦頗合宋賢遺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