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59—1126 【介紹】: 宋洛陽人,字端儒。種世衡孫,種師道弟。歷知環(huán)、濱、鄰州、慶陽府、秦州,累遷奉寧軍承宣使。欽宗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奉詔率秦鳳兵入援,未至而敵退,乃以二萬人守滑州。金人攻三鎮(zhèn),為河北制置副使,往援中山、河間,迫金退兵,乘勝收復(fù)壽陽、榆次,留屯真定。知樞密院許翰責(zé)其逗留,遂進軍抵壽陽之石坑,與金兵五戰(zhàn)三勝,復(fù)為金軍重圍,力戰(zhàn)而死。謚莊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尹焞(一○七一~一一四二),字彥明,一字德充,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少師程頤,曾應(yīng)舉,發(fā)策有誅元祐諸臣議,焞不對而出,終身不就舉。欽宗靖康初,賜號和靖處士。高宗紹興六年(一一三六),以秘書郎兼崇政殿說書。八年,除秘書少監(jiān)。未幾,直徽猷閣,主管萬壽觀,留侍經(jīng)筵。除太常少卿、權(quán)禮部侍郎兼侍講。九年,提舉江州太平觀。十年,致仕,十二年,卒,年七十二。有《和靖集》傳世。事角《和靖文集》卷一○附《和靖先生墓志銘》,《宋史》卷四二八有傳。今錄詩六首。全宋文·卷三○五一
尹焞(一○七一——一一四二),字彥明,一字德充,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陽)人,尹源孫。少師程頤。頤晚年得二士,其一即焞。以篤行稱。靖康初,召至京師,不欲為官,賜號和靖處士。金人陷洛,避走蜀。紹興初因范沖薦,授左宣教郎、充崇政殿說書,又除禮部侍郎兼侍講,復(fù)提舉江州太平觀致仕,隱于平江虎丘西庵。紹興十二年卒,年七十二。景定元年謚「蕭公」。焞精研《論語》、《孟子》,著有《論語解》、《門人問答》及《和靖集》(存)。見《宋史》卷四二八《道學(xué)傳》二本傳及呂德元撰《和靖先生墓志銘》。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九一二【介紹】: 宋濮州鄄城人,字子美。和斌子。以蔭補官,為河北副將。累官威州刺史、知雄州。上制勝強遠弓式,能破堅于三百步外,邊人號為鳳凰弓。童貫攻燕,詵預(yù)取燕之謀,從種師道進軍。見勢不利,復(fù)以為不宜出師。敗歸,貶濠州團練副使,筠州安置。平燕后以其曾議不戰(zhàn),獨未赦。后復(fù)官正奉大夫、宣州觀察使。
和詵(?——一一二四),字子美,鄄城(今山東鄄城)人,斌子。以蔭為河北副將,累官至右武大夫、威州刺史、知雄州。宣和中歷河北路沿邊安撫使、相州觀察使,以童貫劾,貶濠州團練副使、筠州安置。六年復(fù)官正侍大夫、宣州觀察使,卒。見《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一之二六,《東都事略》卷一○五,《宋史》卷三五○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142 【介紹】: 宋慶陽人,字子尚,號當叟。徽宗崇寧五年進士。以種師道薦,通判懷德軍。高宗建炎初為鄜延路經(jīng)略使兼知延安府,屢立戰(zhàn)功。紹興間歷利夔路制置使、湖北經(jīng)略安撫使、兵部尚書、樞密副使。時相秦檜主和,庶力詆和議,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潭州。十二年,被劾以譏訕朝政,責(zé)向德軍節(jié)度副使、道州安置。卒謚敏節(jié)。
王庶(?~一一四二),字子尚,慶陽(今屬甘肅)人?;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M士。知涇州保定縣,通判懷德軍。高宗即位,為鄜延經(jīng)略使兼知延安府,節(jié)制陜西六路軍馬。延安失守,張浚以為參議官,未幾服母喪。建炎四年(一一三○),起知興元府,兼利夔路制置使(《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三)。紹興元年(一一三一),以忤張浚落職提舉江州太平觀。二年,復(fù)為張浚參謀官(同上書卷五九、六三)。六年,起知鄂州,旋改知荊南府、湖北經(jīng)略安撫使。七年,召為兵部侍郎。遷尚書,拜樞密副使。因反對秦檜出知潭州,未幾奪職。再貶道州安置,十二年,卒于貶所(同上書卷一四五、一四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二有傳。全宋文·卷四○五一
王庶(?——一一四二),字子尚,慶陽(今甘肅慶陽)人。崇寧五年登進士第,知涇州保定縣,通判懷德軍。高宗即位,除直龍圖閣、鄜延經(jīng)略使兼知延安府,節(jié)制陜西六路軍馬。紹興五年,除知興元府、利夔路制置使,徙知成都,改嘉州。六年,為湖北經(jīng)略安撫使、知荊南府。七年,以兵部侍郎召赴闕,尋拜樞密副使。時秦檜再相,力主和議,庶力詆之,乞誅金使,語甚激切。凡七上疏乞免官,以資政殿學(xué)士出知潭州。十二年,御史劾其譏訕朝政,再責(zé)向德軍節(jié)度副使,道州安置,至貶所卒。孝宗時追謚敏節(jié)。見《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五,《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九,《宋史》卷三七二有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86—1127 【介紹】: 宋潤州丹陽人,字少陽。以貢入太學(xué)。欽宗即位,率其徒伏闕上書論蔡京、梁師成、李彥、王黼、童貫、朱勔為六賊,請誅之以謝天下。金兵圍開封,又屢上書。李綱主戰(zhàn)遭罷職,東再率諸生伏宣德門下上書,從者數(shù)萬,欽宗乃復(fù)用李綱。除太學(xué)錄,又請誅蔡氏,且力辭官以歸。高宗即位,被召往南京,適李綱復(fù)罷,因上書乞留綱而罷黃潛善、汪伯彥,不報。會布衣歐陽澈亦上書言事,潛善因以語激怒高宗,與澈同斬于市。東臨刑,從容,言笑自若,識與不識者皆為流涕。有《少陽集》、《靖炎兩朝見聞錄》。全宋詩
陳東(一○八六~一一二七),字少陽,鎮(zhèn)江丹陽(今屬江蘇)人。年十七入學(xué),后以上舍貢入太學(xué)。欽宗即位,上書首論蔡京、王黼等六賊誤國,乞正典刑。時李綱罷相,復(fù)率諸生伏闕上書乞留,從者數(shù)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再上書乞留綱,而罷黃潛善、汪伯彥,同年八月,會布衣歐陽澈亦上書言事,潛善遽以不亟誅,將復(fù)鼓眾伏闕激怒高宗,遂與澈同斬于應(yīng)天府,年四十二。遺著元大德中刻有《盡忠錄》八卷(《四庫總目提要》),已佚;明天啟五年賀懋忠刻有《陳少陽先生文集》十卷。事見本集附錄詩人弟陳南撰行狀,《宋史》卷四五五有傳?!£悥|詩,以明天啟本為底本(有宋魏了翁序,藏北京圖書館)。校以清乾隆二十二年活字本《少陽公文集》(簡稱活字本,藏清華大學(xué)圖書館),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少陽集》(簡稱四庫本)。全宋文·卷三八三二
陳東(一○八六——一一二七),字少陽,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少俶儻,以貢入太學(xué)。欽宗即位,率太學(xué)生伏闕上書,請誅蔡京等「六賊」。靖康初又多次上書。時宰相李邦彥主割地議和,李綱、種師道主戰(zhàn)。東復(fù)率諸生伏宣德門下上書,請用李、種,罷邦彥,軍民從者數(shù)萬。朝廷亟召綱入,除東太學(xué)錄,辭去。高宗初即位,相李綱,召東入。未得對,會綱又罷去,東復(fù)上書乞留綱而罷黃潛善、汪伯彥,請親征迎還二帝。會布衣歐陽澈亦上書言事,潛善以語激怒高宗,乃并斬于市,時年四十二。紹興四年贈秘閣修撰。著有《少陽集》、《靖炎兩朝見聞錄》,并存。《宋史》卷四四五《忠義傳》一○有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148 【介紹】: 宋漳州漳浦人,字彥先,號東溪。徽宗宣和間太學(xué)生。金兵南下時,與陳東等上書乞斬蔡京等六賊。廷臣復(fù)建和議,奪種師道、李綱兵權(quán),登與東再次詣闕上書,力言和議之非。高宗紹興二年登進士第,廷對極言時政,授富川主簿。召赴都堂審察,又上疏萬言及《時議》六篇。知靜江府古縣,不屈豪強,不阿權(quán)貴。終為秦檜所忌,編管容州。卒年五十余。有《東溪集》。
高登(?~一一四八),字彥先,學(xué)者稱東溪先生,漳浦(今屬福建)人?;兆谛烷g太學(xué)生。欽宗靖康初與陳東等詣闕上書,乞斬蔡京、童貫等六賊。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舉進士,廷對時力陳時政缺失,試官忌其直,調(diào)富川縣主簿。八年,召赴都堂審察,又上書萬言及時議六篇,秦檜惡其譏己,授靜江府古縣令。古縣為檜父舊治,郡守胡舜陟諷為檜父建祠,拒不應(yīng),遂誣以事入靜江獄,會舜陟死而免。十四年,為潮州歸善令,因所出秋試題觸怒秦檜,編管容州。十八年卒。著有《東溪集》,已佚。今傳明嘉靖林希元重編本《東溪先生集》,僅上下兩卷,已非其舊。事見《晦庵集》卷七九《漳州州學(xué)東溪先生高公祠記》、《東溪集》附錄《東溪先生言行錄》,《宋史》卷三九九有傳。 高登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東溪集》(據(jù)林希元重編本)為底本,校以《兩宋名賢小集·東溪集》(簡稱小集本)。另輯得集外詩一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九五九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九八九【生卒】:1090—1139 【介紹】: 宋上黨人,字子才。初為清河尉,曾從種師道守邊,有戰(zhàn)功。金兵攻汴,隸張所部,擢為都統(tǒng)制。率兵收復(fù)新鄉(xiāng),旋被金兵包圍,突圍至共城西山,創(chuàng)“八字軍”,屢破金兵,眾至十余萬,威震河朔。高宗紹興五年,知荊南府,屯田八百余頃。后歷浙西、淮東沿海制置副使、知邵州,卒于任。
王彥(一○九○——一一三九),字子才,河內(nèi)(今山西永濟一帶)人,或作上黨(今山西長治)人。政和五年以武藝中選,補下班祗應(yīng),為清河尉。金人攻汴京,彥棄家赴闕,河北招撫使張所異其才,擢都統(tǒng)制。聚眾十馀萬,號八字軍,屢破金兵。建炎二年為武功大夫、忠州防禦使、制置兩河軍事。張浚奏為利州路兵馬鈐轄,改金均房州安撫使、知金州。紹興中差知荊南府,充歸峽荊門公安軍安撫使,措置荊南屯田。為浙西淮東沿海制置副使,以言者論罷政。起復(fù)洪州觀察使、知邵州。九年十月卒于官,年五十。彥累破堅敵,威震河朔,時稱名將。見《王彥行狀》(《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九八),《宋史》卷三六八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