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道士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懿成,號竹軒、蘆山老人。徽宗宣和三年進(jìn)士。為婺州兵曹,釋死囚之無罪者。高宗紹興時(shí)以趙鼎薦為臺官,累遷吏部員外郎、太常少卿。秦檜主和議,季仲引勾踐事爭之,大忤檜,罷去。后以直秘閣奉祠。有《竹軒雜著》。
全宋詩
林季仲,字懿成,號竹軒,晚號蘆川老人(本集卷六《蘇詔君贈(zèng)王道士詩后》署),永嘉(今浙江溫州)人。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進(jìn)士。
調(diào)婺州司兵參軍,遷仁和令。
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趙鼎薦為臺官,以事罷,主管江州太平觀。
紹興四年(一一三四),為秘書郎。
六年,試太常少卿。
七年,知泉州。
鼎再相,召為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
八年,因力沮和議奪職。
九年,起知婺州(明萬歷《金華府志》卷一一)。
十三年,知處州,旋奉祠。
卒于三十一年前。
有《竹軒雜著》十五卷,已佚。
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六卷。
宋史翼》卷一○、清光緒《永嘉縣志》卷一四有傳。
 林季仲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
校以清乾隆翰林院鈔本(簡稱鈔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參校清光緒瑞安孫氏《永嘉叢書》本(簡稱叢書本)。
全宋文·卷三九一八
林季仲(一○八八——?),字懿成,晚號蘆山老人,又號竹軒,溫州平陽(今浙江平陽)人。宣和三年進(jìn)士。調(diào)婺州兵曹,遷仁和令。建炎初改宣教郎。紹興四年以趙鼎薦除秘書郎,五年改祠部員外郎,六年七月試太常少卿。七年正月以母老乞補(bǔ)外,除直龍圖閣、知泉州。十月為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八年三月,以御史言罷,尋奪職。九月,起知婺州,復(fù)以奉祠卒。著有《竹軒雜著》(存)。見《南宋館閣錄》卷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一、七七、八五、一○三、一○八、一一六、一一八、一二二,《宋史翼》卷一○,民國《平陽縣志》卷八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河南永城人,丁魁楚從子。萬歷四十七年進(jìn)士。崇禎十一年代孫傳庭巡撫陜西,以楊嗣昌薦,代鄭崇儉督軍,累加兵部尚書。時(shí)形勢緊張,他無法措置。旋被迫進(jìn)軍朱仙鎮(zhèn),督諸將拒李自成軍,不戰(zhàn)即潰。以此下獄,旋得釋。南明弘光時(shí)曾充事官。
維基
丁啟睿(1595年—1647年6月23日),字性如,號圣臨。
明末河南永城人。
丁魁楚之侄,弟丁啟光。
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八月生。
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舉人,四十七年進(jìn)士。
歷任南京兵部主事、兵部郎中、太原知府。
崇禎初年,任山東右參政,因罪貶為山西副使。
崇禎九年(1636年)寧夏兵變,丁啟睿斬王輯等為首者六人,功升任右布政使,隨巡撫孫傳庭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軍。
崇禎十一年(1638年)冬,升任右僉都御史,代孫傳庭巡撫陜西。
崇禎十三年(1640年),楊嗣昌薦為兵部右侍郎,代鄭崇儉總督陜西三邊軍務(wù)。
次年升兵部尚書。
崇禎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數(shù)次圍攻開封,丁啟睿督催左良玉、虎大威、楊德政、方國安、傅宗龍等人率兵解圍。
后左良玉逃走,其他各軍陣腳大亂。
九月,李自成軍在馬家口決開黃河,水灌開封,開封失陷。
丁啟睿與楊文岳逃奔汝寧,明軍一路死傷無數(shù),傅宗龍戰(zhàn)死,啟睿的敕書、尚方寶劍等全部丟夫。
崇禎大怒,將其革職入獄,不久釋放。
明亡后,丁啟睿靠馬士英當(dāng)上事官,總督河南,后因擒斬歸德偽官,升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
南明弘光朝廷滅亡后,啟睿歸鄉(xiāng)里。
順治四年(1647年)五月二十一日,因與部分降清官員涉入「王道士案」,以謀反跟兄弟兒子一起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