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祖禹

相關人物:共 29 位。
共 2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謝文龍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惠安人,字德翔。
學問該博,文詞敏贍。
深為陳覺民器重。
范祖禹、莊公岳稱其為國士。
有《菱溪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景通。
方元寀父。
仁宗天圣八年進士。
鑿井舍旁,禱曰:愿子孫居如此水。
官潤州,識程珦。
及卒,程顥為作行狀,范祖禹為作墓道碑。
全宋文·卷五八○
方峻,字景通,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天圣八年進士,為建安主簿。景祐初,試秘書郎,為福州司理參軍?;实v中,以太常博士知句容縣。嘉祐間請老,分司南京。晚以講學為業(yè),門徒甚眾。見《閩中理學淵源考》卷九,《句容金石記》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太原人。真宗天禧中曾官翰林學士。有《春秋通義》、《春秋異義》、《春秋皇綱論》。
全宋詩
王晰,字微之(《劉忠肅集》卷一九《九月十日趙韓王園同舍餞送王微之晰出守汝州即席次春韻》),太原(今屬山西)人(《宋元學案補遺》卷一○)。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以著作佐郎知耀州富平縣(《金石萃編》卷一三三《唐李太尉祠堂記》)。至和中為太常博士(《玉海》卷四○)。嘗知汝州(《劉忠肅集》卷一九)、衛(wèi)州(《東坡外制集》卷上《王晰知衛(wèi)州制》)、池州(《輿地紀勝》卷二二)。為江南東路轉運使,遷刑部郎中(《韓南陽集》卷一七《江南東路轉運使尚書祠部郎中充集賢校理王晰可尚書刑部郎中制》)。神宗熙寧中轉兵部郎中,提點醴泉觀(《續(xù)會稽掇英集》卷二)。哲宗元祐元年(一○八七),判登聞檢院(《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九一)。有《春秋皇綱論》五卷傳世。又有《春秋通義》十二卷、《異義》十二卷(《玉海》)、《孫子注》三卷(袁本《郡齋讀書志》卷三下),皆佚。
全宋文·卷九三○
王晰,皇祐間為著作佐郎、知富平縣事,參見《金石萃編》卷一三三,光緒《富平縣志稿》卷七。
又按蘇頌、梅堯臣、劉摯、韓維、范祖禹、王安石、蘇軾等人集中有王晰,字微之,歷仕真、仁、英、神諸朝,官至龍圖閣學士,年九十卒。
又有太常博士王晰,至和中著《春秋通義》,又著《春秋皇綱論》(今存)。
未知是否為同一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8—1092 【介紹】: 宋福州侯官人,字閎中。性淳謹好學,門人千數(shù)。與陳襄、陳烈、周希孟為友,號四先生。仁宗皇祐五年進士。為壽安主簿。神宗熙寧中,召為岐王侍講。元豐中,出知越州。哲宗元祐初,召拜國子祭酒,除寶文閣待制。請老歸,太學生數(shù)千人請留,至空學相送。
全宋詩
鄭穆(一○一八~一○九二),字閎中,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三),為壽安主簿。召為國子監(jiān)直講,改集賢校理,出通判汾州。神宗熙寧三年(一○七○),為岐王府侍講。元豐三年(一○八○),出知越州。哲宗元祐初,召拜國子祭酒。三年(一○八八),除直集賢院。四年,拜給事中兼祭酒。六年,請老,提舉洞霄宮。七年卒,年七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七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四
鄭穆(一○一八——一○九二),字閎中,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醇謹好學,與陳襄、陳烈、周希孟為友,閩中號「四先生」,弟子以千數(shù)。
皇祐四年登進士第。
居館閣三十年。
元豐三年知越州。
元祐元年除國子祭酒,五年擢寶文閣待制。
七年卒,年七十五。
范祖禹《寶文閣待制鄭公墓志銘》(《范太史集》卷四三),《宋史》卷三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9—1086 【介紹】: 宋陜州夏縣人,字君實。
司馬池子。
少聰穎好學,以父蔭為將作監(jiān)主簿。
仁宗寶元元年進士。
累官知諫院、翰林學士、權御史中丞,復為翰林兼侍讀學士。
極力反對王安石所行新法,以“祖宗之法不可變”為由,數(shù)與安石、呂惠卿等辯論,因出知永興軍。
神宗熙寧四年,判西京御史臺,退居洛陽十五年,專修史書,絕口不論時事。
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起為門下侍郎,拜左仆射,主持朝政。
起用劉摯、范純仁、范祖禹、呂大防等,悉除新法,恢復舊制。
在相位八月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
初編撰戰(zhàn)國至秦二世歷史為《通志》八卷,英宗命設局續(xù)修,神宗改書名為《資治通鑒》,元豐七年成書。
另有《溫國文正公文集》、《稽古錄》等。
全宋詩
司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初仕蘇州簽判。父死服除,改武成軍簽判。慶歷六年(一○四六),以龐籍薦授館閣??保笫荦嫾贋椴⒅萃ㄅ?。召還為開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誥,天章閣待制,知諫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為龍圖閣直學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學士。熙寧三年(一○七○),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知永興軍,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居洛陽,主編《資治通鑒》。哲宗即位,召主國政,元祐元年,拜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贈溫國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雜著多種。事見《東坡全集》卷九○蘇軾《司馬溫公行狀》,《宋史》卷三三六有傳?!∷抉R光詩十四卷,以《四部叢刊》影宋刊《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即宋紹熙刊本,亦即紹興二年本)為底本,參校清乾隆六年陳宏謀??端抉R文正公傳家集》(簡稱陳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司馬文正公傳家集》(簡稱四庫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無詩,分別據(jù)陳宏謀刊本補入。底本卷六《又和諷古》“??途貌貦C”一首,與卷一《和之美諷古二首》之二重復,已刪略。又輯得集外詩及斷句,另編為一卷。
詞學圖錄
司馬光(1019-1086) 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主編《資治通鑒》,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存詞三首,見《苕溪漁隱叢話》及《陽春白雪》。
全宋文·卷一一七二
司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寶元元年登進士甲科。歷大理評事、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開封府推官,為天章閣待制、知諫院。時仁宗未立嗣,數(shù)上疏諫言。英宗朝進龍圖閣直學士,判吏部流內銓。神宗即位,擢為翰林學士,除御史中丞,權知審官院。王安石行新政,光持異議,與安石數(shù)論辯于帝前。由是以端明殿學士出知永興軍,判西京御史臺,退居洛陽,專修《資治通鑒》,凡十五年。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臨朝,召為門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力廢新政。是年九月卒,年六十八,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有文集八十卷,《資治通鑒》三百二十四卷,《考異》三十卷,《通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涑水紀聞》十卷等,并注釋《》、《孝經》、《老子》、《法言》、《太玄》等。見蘇軾《司馬文正公光行狀》(《東坡集》卷三六),《宋史》卷三三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9—1090 【介紹】: 宋鳳翔盩厔人,字大觀。仁宗慶歷六年進士,授孟州司戶參軍。歷知萬泉、夏縣、永昌,皆有善政。英宗時,以侍御史出通判汾州。神宗熙寧三年為開封府判官,言青苗法不便。出為陜西、永興軍路轉運使,知同、陜州。哲宗時累官同知樞密院事。卒謚懿簡。有《春秋論》、《唐春秋》、《西山別錄》、《史記牴牾論》等。
全宋詩
趙瞻(一○一九~一○九○),字大觀,其先亳州永城(今屬河南)人,后徙鳳翔盩厔(今陜西周至)。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初為孟州司戶參軍,歷知萬泉縣、夏縣、永昌縣、威州。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通判汾州。神宗即位,知商州,就除提點陜州刑獄。熙寧三年(一○七○),入為開封府判官,后知同州、滄州。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擢樞密直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四年,同知院事。五年卒,年七十二。謚懿簡。有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見《范太史集》卷四一《趙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四一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五
趙瞻(一○一九——一○九○),字大觀,鳳翔盩厔(今陜西周至)人。
慶歷六年進士,授孟州司戶參軍。
歷知州縣,遷屯田、都官員外郎。
治平初除侍御史,以濮議迕英宗,出為汾州通判。
神宗立,徙知商州,提點陜西刑獄,入為開封府判官,復出為陜西路轉運副使,知同州、陜州、滄州。
哲宗即位,召為太常少卿,拜戶部侍郎。
元祐三年,同知樞密院事。
五年卒,謚懿簡。
著《春秋論》三十卷、《史記牴牾論》五卷、《唐春秋》五十卷、《奏議》十卷、《文集》二十卷、《西山別錄》一卷,皆不傳。
范祖禹撰《趙公神道碑》(《范太史集》卷四一),《宋史》卷三四一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2—1088 【介紹】: 宋河南洛陽人,字仲通。郭遵弟。仁宗康定中,為真定兵馬監(jiān)押,諭降保州叛卒。權忻州,據(jù)理拒絕契丹求天池廟地。為荊湖北路鈐轄兼知澧州,徙南路,知邵州。英宗治平二年,同簽書樞密院,旋出領陜西宣撫使,判渭州。神宗即位,徙鎮(zhèn)鄜延,挫西夏易地謀。交阯陷邕管,召為安南行營經略招討使兼荊湖、廣南宣撫使,復邕、廉等州,以無全功貶。哲宗立,復左屯衛(wèi)大將軍致仕,起為廣州觀察使。奉祠卒。善用兵,為一時宿將。有《五原集》、《蘭江集》、《節(jié)制集》、《奏議》、《對境圖釋》等。
全宋文·卷一四二六
郭逵(一○二二——一○八八),字仲通,洛陽(今河南洛陽)人。
康定中錄為三班奉職,隸范仲淹麾下,仲淹勉以問學。
歷京東駐泊將、真定兵馬監(jiān)押、涇原都監(jiān),湖北南路鈐轄、知邵州,涇原路副都部署。
治平二年,以檢校太保簽書樞密院,旋出領陜西宣撫使、判渭州。
歷判鄆州,鎮(zhèn)鄜延,判永興、秦州,知潞州、太原。
坐征交趾無功,貶左衛(wèi)將軍。
哲宗初致仕,起知潞州、河中,改左武衛(wèi)上將軍,提舉崇福宮。
元祐三年卒,年六十七,謚忠穆。
著有《五原》、《蘭江》二詩集及《節(jié)制集》五卷、《奏議》五十卷、《經制集》五十卷、《對境圖釋》五卷。
范祖禹《檢校司空左武衛(wèi)上將軍郭公墓志銘》(《范太史集》卷四○),《宋史》卷二九○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延平人,字道原。
仁宗嘉祐八年進士。
善講學,最為范祖禹所重。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李曼,字修孺(《范太史集》卷五五《手記》),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仁宗嘉祐間進士(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实v間知果州(《東坡外制集》卷下《李曼知果州制》)。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權知瀘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四)。元豐間知遂州(同上書卷三一三)。
全宋文·卷一七五九
李曼,字修儒,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
嘉祐進士。
治平中知洪雅縣。
熙寧六年以職方員外郎知瀘州;元豐四年知遂州,后知果州,仕至利州路提點刑獄。
范祖禹《手記》(《范太史集》卷五五),《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四、三一三,嘉靖《洪雅縣志》卷五,《宋詩紀事補遺》卷一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0—1094 【介紹】: 宋成都華陽人,字子功。范鎮(zhèn)侄。登進士第。神宗熙寧七年知諫院,反對手實法等新法。后坐事責監(jiān)宿州酒稅。元豐末,入為起居郎。哲宗立,遷中書舍人,歷刑部、吏部侍郎,為翰林學士。出知開封府,勤于民事,獄無系囚。元祐七年,拜中書侍郎,次年罷知河中府,徙河南府。卒謚文簡。有《詩傳補注》及文集等。
全宋詩
范百祿(一○三○~一○九四),字子功,成都華陽(今四川成都)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丹淵集》卷首附《文同墓志銘》),又舉才識兼茂科。神宗熙寧中,提點江東、利、梓路刑獄,加直集賢院。坐事貶監(jiān)宿州酒稅。元豐末,入為起居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為刑部、吏部侍郎。六年,權知開封府。八年,罷知河中、河陽、河南。紹圣元年卒,年六十五。有文集五十卷,已佚。事見《范太史集》卷四四《范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三七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一六五五
范百祿(一○三○——一○九四),字子功,成都華陽(今四川成都)人,范鎮(zhèn)兄鍇之子。
嘉祐二年登進士第,歷諸縣簿、令。
治平二年,對制策入三等,授秘書丞。
熙寧中,提點江東、利、梓路刑獄,加直集賢院。
七年,召知諫院,坐治李士寧獄不實貶監(jiān)宿州酒。
元豐中,任淮南東路提刑、知唐州,入為司門、吏部郎中、起居郎。
哲宗立,遷中書舍人,歷刑部、吏部侍郎,奉詔相度黃河利害。
元祐五年,進翰林學士。
次年,以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尋復為翰林學士。
七年六月,拜中書侍郎。
八年,罷為資政殿學士,出知河中、河陽、河南。
紹圣元年卒,年六十五。
著《詩傳補注》二十卷、《榮國集》五十卷、《內制集》五卷、《外制集》五卷、《奏議》十卷。
范祖禹《范公墓志銘》(《范太史集》卷四四),《宋史》卷三三七有傳。
共 2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