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雍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范邵居洛陽,希夷居華山。
陳邵為逸人,忠獻為顯官。
邵在范之后,陳在范之前。
三人貌相類,兩人名相連。
峨岷西南橫,盤石含靈光。
有蓄不得發(fā),澒洞難卷藏。
泄為萬夫豪,聯(lián)翩郁相望。
緬懷嘉祐初,赫赫都官郎。
蓍龜抱先識,虎豹披其章。
幕府西陲開,挾策驅(qū)酋羌。
喑啞竟莫吐,反被按劍防。
青天徒昭昭,萬里自投荒。
直氣終凜冽,身仆心難僵。
高平伊周徒,奏疏排未央。
忠義一朝振,朱鳥吞光芒。
還知百歲后,生此雛鳳凰。
粲粲五色羽,欲下虞廷翔。
先民重世德,君子思不忘。
祝君期無忝,追攀軼飛揚。
會使坤南隅,氣象還蒼茫。
飛鳥長弓紫氣高,驅(qū)馳王事寸心勞。
烏桓月黑迷犀甲,雁塞云黃按虎韜。
禁漏尚聞金瑣闥,御香猶惹錦羅袍。
劉郎老矣歸來晚,花落山中舊種桃。
白水東坡堂,青山司馬屋。
古人炳日星,今我如晝燭。
松月不用燈,巖泉自成曲。
陰晴送光景,臥聽鳩婦哭。
南山幽僻處,倚杖問僧家。
一徑通玄草,雙林吐覺花。
春深寒雨細,谷迥暮云斜。
尊酒交歡罷,齋心禮法華。
欲證歐虞何處是,水昏中有至精存。
范雍家石依稀認(rèn),得共方流韞玉論。
再題范氏書樓圖二首 其二 (乙巳) 清 · 翁方綱
七言絕句
趙崡朱雀寺回環(huán),石墨空追禾黍間。
不獨誤王兼誤陜,退翁關(guān)右說南山范忠獻往關(guān)右而經(jīng)南山佛寺,此洛中之南山,非陜之南山也。孫退谷誤讀《解春雨集》,訛「范」為「王」,訛「洛」為「陜」。)。
率更書出劉郎中,姚秦像文未許同。
二王鐘張法薈萃,一家面首非三公。
層臺緩步例虞監(jiān),狂將綽有行人風(fēng)。
千文九歌已峻極,醴泉銘到避暑宮。
宮僚載筆塔舍利,率更庶子皆文雄。
率更時年七十五,精氣盤礴歸沖融。
矛森戟鎩鍊武庫,日光露潔懸秋空。
廟堂楷法并第一,王彥超石猶重礱。
此碑摹本竟無繼,南山寺砌驚范雍
賜書樓頭響石墨,光怪照澈河華嵩。
陜本南本競優(yōu)孟,關(guān)右浙右開盲聾。
宋劉潛夫補淳祐,元趙松雪偕嵩翁。
后先收拾為贊嘆,特題唐拓誰易逢。
明初春雨所跋本,王魯齋記從兒童。
隆慶溯到南渡始,靖康井底光熊熊。
流落人間百之一,六百年紙漿猶濃。
金陵歸來夢筠雪,鶴飛忽報禪師邕。
詩盟定欠后村韻,近揖潘蔣來追蹤。
薛元超誤王雍誤(近日翻本有誤作薛元超制文者,又孫退谷《庚子銷夏記》訛「范雍」為「王雍」。),芟鋤累我碑石農(nóng)。
重開書樓卜異日,河陽舊話先河?xùn)|。
瘦肥蘭亭一眷屬,純陀漫爾亞子通。
小齋賜書已壓架,春星屋角穿長虹。
⑴ 至順壬申,元人題跋于金陵筠雪齋。
宋西京范忠獻家藏化度寺邕師塔銘石于賜書閣下,見忠獻孫諤跋。予既詳考是碑,爰就重刻殘字,仿三段式裝之,屬友人寫是圖裝其后,而系以詩。
洛陽樓閣中天起,節(jié)度尚書太師里。
奎文上燭星斗垣,衣帶嵩陽澗瀍水。
尚書歸來讀賜書,四壁琳瑯富圖史。
囊中三片貞觀石,不許閑人浪搥紙。
飛出欄干炯炯光,照來伊闕熊熊峙。
我因石跡遠追求,歷井捫參問所由。
似鑿龍門穿砥柱,還識荊河名豫州。
殘碑經(jīng)歷關(guān)陜路,百尺繪出尚書樓。
參差石勢僧?dāng)圹E,仿佛樓窗石潤留。
題跋何年爭記范,坐臥日夕來摹歐。
我樓因以石墨顏,我帖匣庋于樓間。
帖則是矣樓曷有,十笏之榻雙扉關(guān)。
聊借范樓清洛上,喻我詩境東湖灣。
攝之舍利半字在,挽回寶氣千載還。
嵩陽居士有舊夢,紅日正到樓前山。
邕師塔銘廿七葉,五百馀字留殘?zhí)?div class="3xwmcth" id='poem_sentence_0_1323541_comment'>
東昌(鄧氏騫之。)流轉(zhuǎn)到南海(吳氏荷屋。),長白相公(煦齋先生。)偶緘篋。
蘇齋題后將四紀(jì),又落吾家草堂里(泉硯草堂,叔和所居。)。
宋翻宋拓亦可珍,楚弓楚得聊復(fù)爾。
南山至寶破壁飛,燕環(huán)不敢論瘦肥。
數(shù)十縑得三斷石,范家書樓空載歸(《金石萃編》引范諤跋作范雍,退谷《消夏錄》作王雍,翁覃溪以為誤也。)
翁題但據(jù)宋本校,謂墨池堂無此妙。
會稽重刻神逼真,盧趙品題猶未肖。
東洲居士(何子貞。)眼福多,自言唐本親摩挲。
不肯低頭拜棐幾,卻從歐法思虞戈(此帖筆大似永。)
草堂藏弆此為冠,儕輩傳聞走流汗。
松雪黃庭難并摹,綠天苦筍何由換。
獨憐衰病不出門,攜過觀齋互討論。
春衣典盡春花發(fā),且把殘編對酒尊。
翁覃溪先生題識附錄:化度寺碑真本久亡,今所見翻本訛舛極矣。蓋自宋時已有翻本。趙希鵠《洞天清錄》云「會稽高續(xù)古家有重刻化度寺碑,咄咄逼真」,殆即此本是邪?昔元盧疏齋、趙松雪所鑒題之本,亦實宋翻宋拓。至明吳門章仲玉墨池堂所翻本,中有形神肖合處,宜欲勝之,而不免有訛舛耳。盧、趙所題本卻無訛舛,而有清雋之氣,然視真本則乏渾樸之神矣。此本不能如盧、趙題本之清雋,而形神之肖處,工力亦微亞墨池,而獨得其渾樸之神,乍看竟疑奪真,豈唯高出墨池本,正恐疏齋、松雪諸賢所賞本為之避席。愚援據(jù)《洞天清錄》以會稽本目之,不欲冒稱真本。乃得此帖,真品神光迥出,俾考是碑原委者,不敢遽以《郁氏書畫記》著錄之聲價掩出此本上耳。嘉慶乙亥冬十月望八十三叟方綱。
⑴ 叔和初得此帖并松雪《黃庭》墨跡,攜以示余,越日張詩舲、何子貞走訪廠肆,已瞠乎后矣。
⑵ 太谷溫琴舫忠善以懷素《苦筍》真跡換觀,摹而歸之。
⑶ 冊首小印「叔和典衣所得書畫」。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