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圭

相關人物:共 40 位。
共 4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1—1059 【介紹】: 宋深州饒陽人,字仲祖。李宗諤子。以蔭入仕。賜進士出身。歷河北轉運使,措置撫定江陵屯兵嘩動。徙知潭州,戍卒憤監(jiān)軍酷暴而欲為亂,因昭述而寢其謀。累遷真定府路安撫使、知成德軍,水災民多流亡,籍僧舍積粟為粥糜,活饑民數萬計。官終尚書右丞。卒謚恪。
全宋詩
李昭述(?
~一○五九),字仲祖,深州饒陽(今屬河北)人。
賜進士出身,累遷開封府推官。
仁宗天圣七年(一○二九),知常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
遷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轉運使。
康定元年(一○四○)徙陜西轉運使(同上書卷一二八)。
入為三司戶部副使,樞密直學士。
歷知成德軍、秦州、真定府、鄭州。
入判太常寺,復領三班,累遷兵部侍郎、尚書右丞。
仁宗嘉祐四年卒,年九十九(《文恭》卷三八《李公墓志銘》)。
謚恪。
宋史》卷二六五有傳。
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
李昭述(九六一——一○五九),字仲祖,饒陽(今河北饒陽)人,宗諤子。以父蔭為秘書省校書郎,召試學士院,賜進士出身,為刑部詳覆官,累遷秘書丞。以太常博士知開封縣,特遷尚書屯田外郎、開封推官,出知常州,遷三司度支判官。歷知潭州、淮南轉運使兼發(fā)運使、陜西轉運使、三司戶部副使、河北都轉運使、陜西都轉運使等。官至尚書右丞。嘉祐四年卒,年九十九。謚恪。見胡宿《文恭集》卷三八《李公墓志銘》,《宋史》卷二六五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4—1049 【介紹】: 宋光化軍乾德人,字順之,號退傅。太宗淳化三年進士。歷任監(jiān)察御史、侍御史。仁宗時以樞密直學士判集賢院。天圣六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曹汭獄事起,得罪太后,遂罷知江寧府。明道初再入相,次年坐事罷,出判許州,徙河南府。寶元初,復入相,封鄖國公。康定年間,朝廷多事,機務悉委之,但無所建明,為諫官韓琦所論,封鄧國公致仕。卒謚文懿。
全宋詩
張士遜(九六四~一○四九),字順之,陰城(今湖北老河口)人。
太宗淳化中進士,為鄖鄉(xiāng)主簿,除射洪令。
遷侍御史,歷江南、廣東、河北轉運使。
真宗天禧四年(一○二○)以樞密直學士判集賢院。
五年,擢樞密副使(《東都事略》卷五二本傳)。
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
七年,以刑部尚書知江寧府。
明道元年(一○三二)復拜同平章事。
二年,出判河南府。
寶元元年(一○三八)復拜同平章事。
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傅致仕。
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
謚文懿。
有《應制》、《春坊》、《雜文》等文集十種,《宋史·藝文志》著錄晏殊、張士遜《笑臺詩》一卷,均佚。
事見《文恭》卷四○《太傅致仕鄧國公張公行狀》,《宋史》卷三一一有傳。
今錄詩二十首。
全宋文·卷一九九
張士遜(九六四——一○四九),字順之,光化軍乾德(今湖北光化西北)人。淳化中舉進士,調鄖城主簿,遷射洪令,改襄陽令,歷江南、廣東、河北轉運使。累遷尚書左丞。天圣六年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罷知江寧府,移許州。明道初復入相,坐事罷,出判許州,徙河南府。寶元元年再入相,時朝廷多事,以老病無所建明,為韓琦所論,乃拜太傅,封鄧國公致仕?;实v元年卒,年八十六,謚文懿?!?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一有傳。
王從政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五
王從政,天禧中為入內內侍省內西頭供奉官,見《越中金石記》卷二。
按胡宿、宋庠、王圭、歐陽修諸集中有王從政,歷諸司、崇儀、六宅、左藏、西上閤門等使,為都監(jiān)、鈐轄,至侍衛(wèi)親軍步軍、馬軍都虞候(《文恭》卷二六,《元憲集》卷二二,《華陽集》卷三○,《歐陽文忠公集》卷八○),或即此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8—1063 【介紹】: 宋單州成武人,字醇之。真宗大中祥符間進士。仁宗明道間為殿中侍御史,諫請焚垂簾儀制,又請仁宗用人博采公論,勿出執(zhí)政意。西夏攻宋,數任邊帥,歷知延州兼鄜延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用部將狄青、周美等擊敗西夏兵,收復失地,并籌劃議和。和議成,任樞密副使,旋擢參知政事、樞密使?;实v三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力主專任狄青擊儂智高。以太子太保致仕,封潁國公。卒謚莊敏。
全宋詩
龐籍(九八八~一○六三),字醇之,單州成武(今屬山東)人。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進士。
仁宗時為廣南東路轉運使,徙福建轉運使。
景祐三年(一○三六),入為三司戶部判官。
西夏事起,為陜西體量安撫使,歷知汝、同二州,陜西都轉運使。
慶歷元年(一○四一)知延州。
二年,兼陜西四路緣邊都總管、經略招討使。
西夏事定,入為樞密副使。
八年,改參知政事。
皇祐元年(一○四九)為樞密使。
三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jiān)修國史。
后歷知鄆、并、青、定等州。
嘉祐八年卒,年七十六。
謚莊敏。
事見宋王圭華陽集》卷四八《龐公神道碑銘》,《宋史》卷三一一有傳。
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三六五
龐籍(九八八——一○六三),字醇之,單州成武(今山東成武)人。登大中祥符八年進士第,為黃州司理參軍。預修《天圣編敕》,為刑部詳覆官,擢群牧判官,殿中侍御史。歷知臨江軍、汝州、同州,為廣東、福建、陜西轉運使。慶歷元年,拜龍圖閣直學士、知延州,俄兼鄜延路都總管、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累拜參知政事、樞密使。皇祐三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jiān)修國史。罷知鄆州,加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并州、青州。嘉祐中,以太子太保致仕,封潁國公。八年卒,年七十六,謚莊敏。所著文五十卷。見司馬光《太子太保龐公墓志銘》(《司馬文正集》卷七六),《宋史》卷三一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0—1059 【介紹】: 宋洪州南昌人,字昭譽。
陳恕子。
以父任為秘書省正字。
向真宗進《演要》,乞立太子,擢右正言。
仁宗慶歷初以工部侍郎再知青州,鎮(zhèn)壓王倫。
四年,召拜參知政事。
累遷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
凡權勢者所引為三司勾當公事及監(jiān)場務官,皆奏罷之。
在中書八年,人不敢以私事相求。
以事劾罷,出判亳州。
以司徒、岐國公致仕。
卒謚恭。
全宋詩
陳執(zhí)中(九九○~一○五九),字昭譽,洪州南昌(今屬江西)人。真宗時以父蔭為秘書省正字。累遷衛(wèi)尉寺丞,知梧州。后歷知江寧府、揚州、永興軍。仁宗寶元元年(一○三八)同知樞密院事(《宋宰輔編年錄》卷四)。慶歷元年(一○四一)出知青州,改永興軍。四年,召拜參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皇祐元年(一○四九)出知陳州。五年,再入相。至和二年(一○五五)充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判亳州(同上書卷五)。逾年辭節(jié),以司徒致仕。嘉祐四年卒,年七十(《樂全集》卷三七《陳公神道碑銘》)。謚恭?!?a target='_blank'>宋史》卷地八五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六
陳執(zhí)中(九九○——一○五九),字昭譽,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以父恕蔭授秘書省正字,擢右正言。明年,謫監(jiān)岳州酒務,改判撫州。累遷三司戶部副使。明道中,歷知應天府、江寧府、揚州,同知樞密院事。以資政殿學士知河南府,遷工部侍郎、陜西同經略安撫招討使。慶歷四年參知政事。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皇祐中,改兵、吏部尚書,出判大名府?;实v五年再為相,前后在中書八年。嘉祐四年六月卒,年七十。見張方平《陳公神道碑》(《樂全集》卷三七),《宋史》卷二八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2—1053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天休。仁宗天圣三年進士。累官知審刑院,遷起居舍人、權知開封府。為政有能績,以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改樞密副使,為宰相呂夷簡所忌,以資政殿學士知杭州。遷給事中,累徙永興軍,奏歲減輸木二十余萬,又奏罷括糴,治豪惡甚嚴。后為吏部侍郎,拜奉國軍節(jié)度使。卒謚文肅。
全宋詩
鄭戩(九九二~一○五三),字天休,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士(清乾隆《蘇州府志》卷三六),授簽書寧國軍節(jié)度判官,歷越州通判、三司戶部判官、知制誥,遷權知開封府、三司使,累官至樞密副使。
慶歷元年(一○四一)罷知杭州(《乾道臨安志》卷三)。
二年,知并州(同上書)。
皇祐五年卒,年六十二(《文恭》卷三六《鄭公墓志銘》)。
謚文肅。
事見《東都事略》卷五五,《宋史》卷二九二有傳。
全宋文·卷四○二
鄭戩(九九二——一○五三),字天休,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天圣三年進士。召試學士院,為光祿寺丞、集賢校理、通判越州。升直史館、三司戶部判官、同修起居注,以右正言知制誥。遷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刀ㄔ辏杂抑G議大夫、同知樞密院,改樞密副使。出知杭州,發(fā)丁夫數萬辟錢塘湖,民賴其利。為陜西四路都總管兼經略安撫招討使,遷吏部侍郎,拜奉國軍節(jié)度使?;实v五年卒,謚文肅。有集五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6—1066 【介紹】: 宋安州安陸人,徙開封雍丘,初名郊,字伯庠,后改字公序。仁宗天圣二年進士第一。累遷翰林學士。寶元二年,除參知政事。與宰相呂夷簡論事不合,出知揚州、鄆州。復入參政,改樞密使。皇祐元年拜相。三年,為諫官包拯奏劾不戢子弟,無所建明,出知河南府。旋加使相,充樞密使,封莒國公。英宗即位,改封鄭國公,請老致仕。與弟宋祁俱以文學名,時稱“二宋”。讀書至老不倦,善正訛謬。卒謚元憲。有《國語補音》、《宋元憲集》等。
全宋詩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
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后徙安州之安陸(今屬湖北)。
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館,歷三司戶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學士、參知政事、樞密使,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深為仁宗親信。
慶歷三年(一○四三)因其子與匪人交結,出知河南府,徙知許州、河陽。
不久召回任樞密使,與副使程戡不協(xié),再出知鄭州、相州。
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
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
謚元獻。
宋庠與其弟祁均以文學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
清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輯得宋庠詩文,編為《元憲集》四十卷。
事見王圭華陽集》卷四八《宋元憲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傳。
 宋庠詩,以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元憲集》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及諸書散見的宋庠詩,編定十四卷。
另輯得集外詩七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一六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初名郊,字伯庠,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后徙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天圣二年進士第一,擢大理評事、同判襄州。累遷左正言、知制誥,判吏部流內銓,入翰林為學士。寶元二年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因與宰相呂夷簡不和,出知揚州,徙鄆州。慶歷五年復除參知政事,八年除尚書工部侍郎,充樞密使。皇祐元年拜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年,以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出知河南府,徙河陽,再充樞密使,封莒國公,出判鄭州、相州。英宗即位,改封鄭國公,判亳州。治平三年卒,謚元憲。與弟祁以文學名擅天下,著《國語補音》(存)、《紀年通譜》、《掖垣叢志》、《談苑》等,有集四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8—1065 【介紹】: 宋開封人,祖籍真定獲鹿,字子明。賈琰從孫。真宗天禧初,獻文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國子監(jiān)說書。仁宗朝,歷崇政殿說書、天章閣侍講、知制誥。累遷權御史中丞兼判國子監(jiān)。時用兵西夏不利,上備邊六事,多施行之。慶歷三年,拜參知政事。四年,充樞密使。五年,拜同平章事兼樞密使。七年,罷相判大名府。英宗即位,徙鳳翔節(jié)度使,進封魏國公。卒謚文元。博學善論說。有《群經音辨》、《通紀》、《本朝時令》、《奏議》及文集等。
全宋詩
賈昌朝(九九八~一○六五),字子明,開封(今屬河南)人。
真宗天禧元年(一○一七)賜同進士出身,補常州晉陵縣主簿。
累進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
仁宗慶歷元年(一○四一),遷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
三年,拜參知政事。
四年,為樞密使。
五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數與參知政事吳育爭事,出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河北安撫使。
嘉祐元年(一○五六),又兼侍中,尋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樞密使。
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拜鳳翔節(jié)度使、左仆射。
二年,以觀文殿大學士判尚書都省,卒,年六十八。
謚文元。
有文集三十卷,不傳。
事見宋王圭華陽集》卷五六《賈昌朝墓志銘》,《宋史》卷二八五有傳。
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四八一
賈昌朝(九九八——一○六五),字子明,真定獲鹿(今河北鹿泉)人。
天禧元年獻頌,賜同進士出身,授晉陵主簿。
歷知宜興、東明縣。
遷尚書禮部郎中、史館修撰,擢知制誥、權判吏部流內銓兼侍講,進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
慶歷三年,拜參知政事。
次年,以工部侍郎充樞密使。
五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仍兼樞密使。
七年,出判大名府,移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
后除尚書右仆射、觀文殿大學士、判尚書都省。
嘉祐元年,進封許國公。
英宗即位,進封魏國公。
治平二年卒,年六十八。
著《群經音辨》十卷(今存本為七卷)、《春秋要論》十卷、《通紀》八十卷、《本朝時令》十二卷,奏議、文集各三十卷。
王圭華陽集》卷三七《賈文元公昌朝墓志銘》,《宋史》卷二八五本傳。
呂公綽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9—1055 【介紹】: 宋壽州人,字仲裕。呂夷簡子。以蔭補將作監(jiān)丞。累遷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兼提舉修祭器。嘗以郊廟祭器制度多違禮,請悉更造,又編集《郊祀總儀》進上。后歷龍圖閣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官至右司郎中,未拜卒。其父執(zhí)政時,多涉干請,嘗泄漏除拜以市恩,時人比之竇申。
全宋文·卷五四九
呂公綽(九九九——一○五五),字仲裕,壽州(治今安徽鳳臺)人,夷簡長子。
蔭補將作監(jiān)丞、知陳留縣。
天圣中為館閣對讀。
改集賢校理,遷太子中允。
景祐二年判吏部南曹,慶歷元年同判太常寺。
遷尚書工部員外郎,為史館修撰。
三年父罷相,直集賢院,同管勾國子監(jiān),出知鄭州。
慶歷末,歷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集賢殿修撰。
皇祐中知永興軍,改樞密直學士、知秦州。
遷刑部郎中,召為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府。
遷右司郎中,未拜。
至和二年卒,年五十七。
王圭華陽集》卷三八《呂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一一《呂夷簡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蘇州常熟人,字權叔,初名絳,字伯厚。仁宗寶元元年進士。兄弟分產,捐俸賑族,篤教孤侄登科名。歷知揚子、雍丘二縣,提舉江淮茶稅,官終尚書職方郎中。工歌詩,與蘇洵有詩交往。有《春秋新解》。
全宋詩
陸綰,字權叔,初名絳,字伯厚,常熟(今屬江蘇)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提舉江淮茶稅,充淮南路制置發(fā)運司運鹽公事。官終職方郎中。事見《重修琴川志》卷八。
全宋文·卷六六二
陸絳,字伯厚,蘇州常熟(今江蘇常熟)人。
寶元元年進士及第。
為吏有能聲。
慶歷中除揚子縣令。
擢著作佐郎。
提舉江淮茶稅,充淮南路制置發(fā)運司運鹽公事。
終朝奉郎、尚書職方郎中。
卒贈中散大夫。
有《春秋新解》二十卷。
見《吳郡志》卷二八,《重修琴川志》卷八,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九,《文恭》卷一二。
共 4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