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姓荀氏。河內溫人。學至天文地理。無所不通。然知世相虛幼非堅久。乃薙染于徐州之彭城寺。創(chuàng)圓具戒。誦法華經(jīng)。聽攝大乘論。時天下饑亂?;垭m凍餒。益奉法自勵。洗穢護凈。隆于常日。大業(yè)之季。負錫西上。路頻逢盜。然執(zhí)持破瓶。以垢布自蔽。冬十月抵京。適值吉藏法師。方闡法華。愿從稟受。眾以鄙陋拒之?;郦殥哐┙宓囟?。所得辭義。臺弗遣佚?;騿栔?。輒舉其要。禪定寺沙門法喜引至房。恩意勤厚。慧以其智觀明達。復師事之。武德初。隨住藍田之津梁寺。多置禪坊。以招勝侶。貞觀九年正月。終于驪山之涼泉精舍。春秋四十有九。弟子奉其靈輿。合葬于太原沙門慧達之兆。達誦法華行坐不輟聲。其遍數(shù)之多。且馀五千。性尤矜恤生物。低目直視。地有蟲貌。必斂身避之。不敢跨越。有問之者。則塔曰。死內莫定。又焉知此物之不先己而成正覺耶。貞觀八年四月。趺坐而終。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八 讀誦篇第八
釋善慧。姓茍氏。河內溫人。博通群籍統(tǒng)括文義。逮于九章律歷七曜盈虛。皆吞若胸中抵掌符會。乃深惟世務終墜泥涂。遂解褐抽簪。創(chuàng)歸僧伍。初在除州之彭城寺。誦法華經(jīng)聽收攝論。時遭寇蕩兵食交侵。而慧抱饑自勵奉法無殆。洗穢護凈彌隆恒日。但以邊邑寡學文字紕謬至于音詁眾議紛然。雖復俗語時通。而慧意存雅正。周訪明悟還同昔疑。乃以大業(yè)末齡。負錫西入屢逢群盜衣裳略盡。但有弊布目遮。猶執(zhí)破瓶常充凈用。既達關口。素闕繻文。遂即正念直前從門而度。于時中表列刃曾無遮止。孟冬十月初達京師。值沙門吉藏正講法華。深副本圖即依聽受。形服鄙惡眾不納之。乃掃雪藉地單裙??坐。都講財唱。傾耳詞句擬定經(jīng)文。藏既闡揚。勇心承旨望通理義。由情存兩得。不暇忍寒。歡笑熙熙如賈獲寶。竟冬常爾眾方美之。問以詞旨片無遺忘。乃以聞法同屬禪定寺。沙門法喜便脫衣迎之引至房中。智觀無濫。慧又師喜。兩振芳規(guī)。武德初年。隨住藍田之津梁寺。俗本驪戎。互相梗戾。率獎陶化。十室而九。然而性愛英賢。樂相延致。自西自東百有馀里。名林勝地皆建禪坊。所之逃逸之儔。賴其安堵。以貞觀九年正月。終于驪山之陽涼泉精舍。春秋四十有九。初慧棄擲俗典蒞此玄模。言不重涉專心道業(yè)。省言節(jié)食佩律懷仁。迎頓客旅雅重經(jīng)教。其有未曾覿者。要必親觀。若值行要累日誦持。以為熏習之基也。時太原沙門慧達者。亦誦法華五千馀遍。行坐威儀其聲不輟。偏存物命。直視低目。地有蟲豸。必回身而避。不敢跨越。有問。答曰。斯之與吾生死不定。將不先成正覺。安可妄輕之耶。以貞觀八年四月。跏坐而終。人謂入定。停于五宿。既似長逝。又不臭腐。乃合床內于窟中。
人物簡介
【生卒】:1097—1169 【介紹】: 楊一作揚。宋臨江清江人,字補之。一說名補之,字無咎。自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紫陽居士。寓居洪州南昌。高宗朝累征不起。繪畫擅墨梅,變水墨點瓣為白描圈線,顯梅之清疏淡雅。水墨人物師法李公麟。書學歐陽詢,筆勢勁利。今存《逃禪詞》,風格婉麗。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7—1171 【介紹】: 宋臨江軍清江人,字補之,一作名補之,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善書畫,所畫水墨人物學李伯時,尤善作墨梅。亦工詞,有《逃禪詞》。高宗時,以不直秦檜所為,累征不起。全宋詩
揚無咎(一○九七~一一七一),字補之,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清江(今江西樟樹西南)人。晚寓南昌。高宗朝累徵不起。善畫梅,有透梅肝膽入梅心之譽。孝宗乾道七年卒,年七十五(《全宋詞》冊二)。有《逃禪詞》一卷傳世。事見《皇宋書錄》卷下、《圖繪寶鑒》卷四、《書史會要》卷六。詞學圖錄
全宋文·卷四一四九楊無咎(1097-1171) 字補之,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自稱為草玄(揚雄)后裔,故其書姓從"扌"不從"木"。清江(今屬江西)人。恥于依附秦檜,屢被徵召而不就。向子諲晚年居新淦(今江西新干)薌林,二人常詩酒唱和。精書畫,所作墨梅深受珍視,傳世作品有乾道元年(1165)作《四梅圖》卷及《雪梅圖》卷,《雪梅圖》卷首有揚補之自用印三方,卷末有海野老農(nóng)曾覿題詩并識。有《逃禪詞》,收入《宋六十名家詞》。
楊補之(一○九七——一一七一),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以詩薦于朝,試禮部不偶,不復事舉子業(yè)。高宗朝以不直秦檜,累徵不起。工書畫,字得歐虞筆法,善作墨梅,進于皇帝,上笑曰「村梅也」,因自名「村梅」。有詞集《逃禪詞》。見《圖繪寶鑒》卷四,隆慶《臨江府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168 【介紹】: 宋人。與曾覿同為建王內知客。孝宗即位,自左武大夫除樞密副都承旨,知閣門事。未幾,為宜州觀察使,兼皇城司。累被寵遇,勢焰甚熾。群臣有言其害政者,皆得罪去。后出為浙東總管,卒。
全宋文·卷四四二九龍大淵(?~一一六八),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與曾覿同為建王內知客。孝宗即位,為宜州觀察使、知閤門事,兼皇城司,歷昭慶軍承宣使、寧武軍節(jié)度使(《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一之二三、儀制一一之二一),出為浙東總管。乾道四年卒。事見《宋史》卷四七○《曾覿傳》。今錄詩二首。
龍大淵(?——一一六八),初為建王內知客。孝宗受禪,自左武大夫除樞密副都承旨、知閤門事,奉使撫慰兩淮。未幾,為宜州觀察使、兼皇城使。累被寵遇,勢焰張甚,帝與觴詠唱酬,字而不名;群臣有言其害政者,皆得罪去。后遷為江東總管,尋改浙東。乾道四年卒。見《宋史》卷四七○《佞幸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八【生卒】:1116—1173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初字元履,后字子實。師胡憲,與朱熹游。試禮部不第,歸鄉(xiāng)里,筑室“艮齋”讀書,人稱艮齋先生。孝宗乾道中,宰相陳俊卿招之甚力,乃以布衣入見,極陳當世之務,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學錄。累疏諫反對召還幸臣曾覿,又遺書責俊卿甚切,罷為臺州教授。推行古社倉法以惠民,開諸鄉(xiāng)置社倉之先例。
魏掞之(一一一六——一一七三),舊名挺之,字元履,更名掞之,字子實,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少游郡庠,與朱熹同師胡憲,憲器之。已而遍從鄉(xiāng)之儒先長者游,又往四方,盡交先達名士,聞見日廣,聲稱日大。兩試禮部不第,遂不復出,筑室讀書,榜以「艮齋」,人稱艮齋先生。乾道四年詔舉遺逸,以布衣入見,極陳當世急務,賜同進士出身,授左迪功郎,守太學錄。在太學,多所建明。未半年,以忤時相罷為臺州州學教授,慨然以歸。乾道九年閏正月卒,年五十八。見《晦庵集》卷九一《國錄魏公墓志銘》,《南軒集》卷四○《教授魏元履墓表》,《宋史》卷四五九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21—1178 【介紹】: 宋興化軍人,字實之。高宗紹興八年進士。歷遷監(jiān)察御史,敢言闕失。后除江西運判兼知隆興府,時江西連年大旱,遂措置一路荒政,免稅發(fā)廩,全活甚眾。孝宗淳熙元年,拜參知政事。奏請取封樁米賑濟淮南饑民。二年,葉衡罷相,以首參行相事。因主和議,責降安置英州,卒于貶所。謚莊敏。有《靜泰堂集》。全宋詩
全宋文·卷四八七四
人物簡介
【生卒】:1125—1210 【介紹】: 宋越州山陰人,字務觀,號放翁。少有文名。高宗紹興二十四年應禮部試,名列前茅。因論恢復,遭秦檜黜落。孝宗即位,任樞密院編修官,賜進士出身。乾道六年,起為夔州通判。后入四川宣撫使幕,復任四川制置使司參議官。淳熙七年,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公事,以發(fā)粟賑災,被劾罷。十六年,任禮部郎中,劾罷,閑居十余年。寧宗嘉泰二年,召修孝宗、光宗實錄。以寶謨閣待制致仕。工詩、詞、散文,亦長于史學。其詩多沉郁頓挫,感激豪宕之作,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并稱為南渡后四大家。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全宋詩
詞學圖錄陸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務觀,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宰子。年十二能詩文,以蔭補登仕郎。高宗紹興二十三年(一一五三)兩浙轉運司鎖廳試第一,以秦檜孫塤居其次,抑置為末。明年禮部試,主司復置前列,為檜黜落。檜死,二十八年始為福州寧德主簿(清乾隆《寧德縣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刪定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五)。三十一年,遷大理寺司直(同上書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遷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圣政所檢討官,賜進士出身(《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九)。因論龍大淵、曾覿招權植黨,出通判建康府,乾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興府,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論罷。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記》)。八年,應王炎辟,為四川宗撫使干辦公事。其后曾攝通判蜀州,知嘉州、榮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帥蜀,為成都路安撫司參議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詩集序》)。三年,被劾攝知嘉州時燕飲頹放,罷職奉祠,因自號放翁。五年,提舉福建路常平茶監(jiān)(《省齋文稿》卷七《送陸務觀赴七閩提舉常平茶事》)。六年,改提舉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撫州廣壽禪院經(jīng)藏記》)。以奏發(fā)粟賑濟災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嚴州(淳熙《嚴州圖經(jīng)》卷一)。十五年,召除軍器少監(jiān)。光宗即位,遷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未幾,復被劾免(《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五四)。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詔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秘書監(jiān)(《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三年,致仕。開禧三年(一二○七),進爵渭南縣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陸游是著名愛國詩人,畢生主張抗金,收復失地,著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劍南詩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傳。 陸游詩,以明末毛晉汲古閣刊挖改重印本為底本為底本。校以汲古閣初印本(簡稱初印本),宋嚴州刻殘本(簡稱嚴州本,藏北京圖書館)、宋刻殘本(簡稱殘宋本,藏北京圖書館)、明劉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別集》(簡稱別集本)、明弘治刊《澗谷精選陸放翁詩集·前集》(簡稱澗谷本)及《須溪精選陸放翁詩集·后集》(簡稱須溪本)等,并參校錢仲聯(lián)《劍南詩稿校注》(簡稱錢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續(xù)添》編為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輯自《劍南詩稿》之外的詩,經(jīng)營為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錫山華珵銅活字印本為底本,校以《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
陸游(1125-1210) 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黃鶴樓志·人物篇
陸游(1125—1210) 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紹興二十三年(1153)應進士試,名列榜首,次年禮部復試,為秦檜所阻未能登第。秦檜死后,出為福州寧德主簿,孝宗繼位始賜進士出身。曾任鎮(zhèn)江、隆興、夔州等地通判。有《渭南集》《劍南詩稿》等。作品中語涉黃鶴樓、南樓者多有:孝宗乾道五年(1169)十二月二十七日抵武昌尋訪黃鶴樓故址,并登臨南樓,寫下七律《黃鶴樓》,54歲時重過武昌又作七律《南樓》;另有七律《丈亭遇老人長眉及肩欲就之語忽已張帆吹笛而去》《旅次有贈》《月下醉題》、古體《客談荊渚武昌慨然有作》《與青城道人飲酒作》《夏夜對月》,還曾在日記《入蜀記》中首次提到黃鶴樓“號為天下絕景”。全宋文·卷四九二三
陸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務觀,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年少能詩文,以蔭補登仕郎。薦送、禮部試均置前列,遭秦檜所嫉,黜之。檜死,始仕建州寧德縣主簿,除敕令所刪定官,遷大理司直兼宗正簿。孝宗即位,遷樞密院編修官,召對,賜進士出身。論政事忤旨,出通判建康府,改隆興府、夔州。王炎為川陜宣撫使,辟為干辦公事,陳進取之策。范成大帥蜀,入幕府為參議官,以文字交,不拘禮法,人譏其頹放,因自號放翁。累遷提舉江西常平、知嚴州。嘉泰間與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擢權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秘書監(jiān)。以寶章閣待制致仕,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陸游才氣超逸,尤長于詩,詩作計萬首。著述有《高宗圣政草》一卷、《南唐書》十五卷、《會稽志》二十卷、《老學庵筆記》十卷、《山陰詩話》一卷、《劍南詩稿》《續(xù)稿》八十七卷、《渭南集》五十卷、《放翁詞》一卷。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直齋書錄解題》卷五、一一、一八、二○、二一,《宋史》卷二○三、二○四、二○六、二○七、二○八及三九五本傳。宋登科記考
陸佃孫,陸宰子。字務觀,號放翁。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特賜第應舉鎖廳試薦送第一,禮部試又置于前列,為秦檜所抑。后特賜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生卒】:1126—1204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子充,又字洪道,號省齋居士,晚號平園老叟。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授徽州戶曹,累遷監(jiān)察御史。孝宗即位,除起居郎,應詔上十事,皆切時弊。權給事中,繳駁不避權幸。后任樞密使,創(chuàng)諸軍點試法。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進左丞相。光宗時,封益國公。遭彈劾,出判潭州。寧宗初,以少傅致仕。卒謚文忠。工文詞,有《玉堂類稿》、《玉堂雜記》、《平園集》、《省齋集》等八十一種,后人匯為《益國周文忠公全集》。(⊙ 《攻愧集》卷九四神道碑》全宋詩
詞學圖錄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號平園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鄭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詵通判廬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士,調徽州司戶參軍。二十七年,舉博學宏詞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為太學錄,累遷編類圣政所詳定官兼權中書舍人兼權給事中。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因繳駁龍大淵、曾覿除知閤門事,奉祠。乾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劍州。六年,除秘書少監(jiān)兼直學士院。八年,兼權中書舍人時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閣待制、侍講,累遷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承旨。七年,除參知政事。九年,除知樞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紹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興府。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觀文殿大學士、益國公致仕。未幾,為韓侂胄指為偽學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開禧三年(一二○七),賜謚文忠。生平著書八十一種,有《平園集》二百卷。事見本集卷首年譜,《宋史》卷三九一有傳。 周必大詩,以清黃丕烈校跋并抄補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宋開禧二年刊本(簡稱宋本,原藏日本靜嘉堂文庫),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底本校者校補及異文甚夥,部分有判斷,不少僅羅列未定。整理時凡異文與宋本相同,文義且無窒礙者,概從宋本。四庫本錯奪衍倒極多,而編次較底本、宋本合理,從四庫本。編為十四卷。
周必大(1126-1204) 字子充,一字洪道,自號平園老叟。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二十七年舉博學宏詞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國公,卒謚文忠。與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交深誼篤。有《益國周文忠公全集》200卷,其中包括《省齋文稿》、《平園續(xù)稿》、《省齋別稿》、《二老堂詩話》等24種。全宋文·卷五○一四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初字弘道,自號平園老叟,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紹興二十七年進士及第,授徽州司戶參軍。二十七年中博學宏詞科,授建康府學教授。孝宗即位,除起居郎,遷權中書舍人。權給事中,繳駁不避權幸。淳熙五年,除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七年,除參知政事。九年,除知樞密院事。十四年,拜右丞相。十六年,進左丞相,封益國公。紹熙二年,除觀文殿學士,判潭州。慶元元年,以少傅致仕。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贈太師,賜謚文忠。著有《周益國文忠公集》二百卷(存)。見周綸《周益國文忠公年譜》(本集卷首)。
人物簡介
【生卒】:1127—1170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復之。劉夙弟。高宗紹興三十年進士。孝宗立,召對言曾覿、龍大淵罪狀,出知福清縣,尋奉祠。再召入對,時虞允文贊恢復銳甚,朔諫言宜選兵將、廣儲峙以待其變。除正字。出為福建帥參,道卒。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四○三【介紹】: 宋開封人,字才甫,一作材甫,自號蓮社居士。高宗紹興末知閤門事。三十二年,金人來議和,副洪邁為接伴使,坐奉使辱命罷。孝宗乾道、淳熙間,累以詞章邀寵,與曾覿、龍大淵等同為狎客之流。淳熙五年為寧武軍承宣使,再知閤門事兼客省四方館事。所著《紹興內府古器評》,中有嘉定以后所得者,后人疑為明人偽作。又有《易卦補遺》、《蓮社詞》。
張掄,字才甫,開封(今河南開封)人,瓊王趙仲儡婿。紹興間累官為武翼大夫、貴州刺史,兩浙西路馬步軍副都統(tǒng)、總管,知閤門事,屢奉使赴金。淳熙間為寧武軍承宣使,淳熙末知池州。自號凈樂居士、蓮社居士,有《蓮社詞》一卷。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四、一七四、一八五、一九○、一九二,《宋會要輯稿》食貨一八之五,《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一,《南宋書》卷六三及本書所收文署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