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文彥博

相關人物:共 54 位。
共 5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劉孟節(jié)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青州壽光人。
少師種放,篤古好學,隱于青州南冶,富弼為之筑室。
范仲淹、文彥博皆欲薦之,辭不就。
劉闃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青州北海人,字靜叔。
以拳力為軍校。
文彥博討貝州,以功擢虎翼指揮使,累遷宣武神衛(wèi)都指揮使。
韓絳宣撫陜西,詔闃自河東為犄角,至鐵冶溝,闃自殿后擊敗夏人。
擢冀州駐泊總管,以左金吾大將軍致仕。
卒年八十五。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七三
惟凈,南唐吉王李從謙之子,李煜從子。幼時入經(jīng)院習梵字,解五竺國梵語。太宗時度為僧,與法護同譯新來諸經(jīng),任譯經(jīng)鴻臚少卿,賜號光梵大師。慶歷中朝廷百度例務減省,知言者必乞罷譯經(jīng),遂預奏乞罷。見《湘山野錄》卷上,《補續(xù)高僧傳》卷一。
補續(xù)高僧傳·譯經(jīng)篇
法護。
中天竺國人。
景德改元。
赍梵筴入京。
賜紫衣束帛。
館于傳法院。
時天息災法賢。
相繼遷逝。
雖譯事不??。
而司南乏人。
僉議非法護不可。
遂被詔補其處。
仍敕光梵大師惟凈試光祿卿。
同預譯經(jīng)。
參政趙安仁等潤文。
禮數(shù)有加。
譯佛吉祥等經(jīng)二百馀卷。
并自太平興國以來所翻。
合經(jīng)律論。
共成四百十三卷。
凈與秘書監(jiān)揚億編次。
又與安仁等。
編修大藏經(jīng)錄。
凡二十一卷。
賜名大中祥符法寶錄。
宸裁序文。
置于錄首。
仁宗即位。
凈與翰林學士夏竦。
進新譯經(jīng)音義七十卷。
凈又進大藏經(jīng)目錄二帙。
賜名天圣釋教錄。
凡六千一百九十七卷。
南海駐輦國遣使。
進金葉梵經(jīng)。
詔法護譯之。
御制譯經(jīng)頌為賜。
至和元年。
敕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三藏法護。
戒德高勝。
可特賜六字師號。
曰普明慈覺傳梵大師。
是時。
譯場久開。
潤文官。
非位德并隆者。
不得參預。
如呂夷簡宋綬。
如富弼文彥博韓琦。
皆以宰臣入選。
弘闡之盛。
古所未有。
況梵本甚富。
不容盡翻。
夷簡綬奉詔。
續(xù)修法寶錄。
自祥符至景祐。
已編成一百六十卷矣。
至是。
凈上言。
西土進經(jīng)。
新舊萬軸。
鴻臚之設。
有費廩祿。
欲乞停罷。
中丞孔輔道。
亦以為言。
上出凈疏示之。
諭以先朝盛典。
不可輒廢。
譯雖不停。
自是勢亦少緩。
不似如前之銳也。
至徽宗大觀中。
猶有譯經(jīng)三藏金總持。
即擊磬以覺嘉州定僧者。
與譯語。
仁義筆受。
宗正南游江浙。
則其譯場冷淡可知矣。
護終于嘉祐三年。
凈未詳所終。
新續(xù)高僧傳·譯經(jīng)篇第一之一
又同時與法護共譯事者,有惟凈紹德。惟凈姓李氏,江南李煜之從子,太平興國八年,奏選童子五十人學梵字,詔高品、王文壽典選政,以凈等充選引見,令入經(jīng)院受學。凈天資穎妙,冠絕流輩,口授梵章,便解文義,歲馀度為僧,與護同譯新來諸經(jīng)。所譯《佛說身毛喜豎經(jīng)》三卷,《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jīng)》二十卷,即《大寶積第三金剛力士會》同本異譯,分作二十五品,《海意菩薩所問凈印法門經(jīng)》十八卷,即《大集經(jīng)?;燮兴_品第五》也。又譯《大乘中觀釋論》九卷。賜以朝散大夫試鴻臚卿,號為光梵大師。仁宗慶歷三年,凈見執(zhí)政裁省譯經(jīng)之務,因自奏疏,乞罷,敕曰:“三圣崇奉,朕何敢罷?且琛貢所入皆異域文字,非鴻臚誰識不凡?”未幾,御史中丞孔道輔等果乞罷譯館,仁宗以凈疏示之,其議遂止。
文緯世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迪功郎。
太師文彥博之孫,太仆卿文維申之子。
邢昂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太原人。
高蹈不仕,時宰相寇準、文彥博、王曙、陳堯佐、范仲淹等皆推重之。
文洎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五
文洎,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彥博父。
本姓敬,太宗時其父避宋翼祖趙敬諱,改姓文。
洎以儒學進,歷十三官,天圣中以司勛員外郎判三司開拆磨勘司,遷主客郎中,歷三河白波發(fā)運使,河東轉(zhuǎn)運使,卒。
后以彥博貴,贈太師、中書令,燕、周、魏三國公。
見司馬光《司馬文正公集》卷七九《文潞公家廟碑》,宋庠《元憲集》卷二二,王安禮《王魏公集》卷二,《宋會要輯稿》方域一四之一四。
黃德和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七九
黃德和(?
——一○四○),仁宗寶元中為東染院副使、鄜延路兵馬都監(jiān)。
康定元年初,西夏主李元昊攻延州,執(zhí)鄜延環(huán)慶兩路副都總管劉平、鄜延副都總管石元孫。
德和棄軍先遁,誣奏劉、石降敵,朝廷遣文彥博等鞫之得白,論腰斬于河中府。
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五至一二七。
王則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8 【介紹】: 宋涿州人。
逃荒至貝州,投宣毅軍為小校。
仁宗慶歷末,以彌勒教為號召,據(jù)貝州起義,自封東平郡王,建號安陽,年號“得圣”,一作“德圣”。
宋廷遣明鎬、文彥博率重兵鎮(zhèn)壓,被俘獲至京師,遇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9—1052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希文。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歷秘閣校理、右司諫、權知開封府。仁宗景祐三年,上《百官圖》論用人是非,忤呂夷簡,出知饒、潤、越三州??刀ㄔ?,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改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安撫、緣邊招討使,守邊數(shù)年,負防御西夏重任。慶歷三年,入為樞密副使,進參知政事。上十事疏,推行新政,為夏竦等中傷,罷政,出知邠州兼陜西四路安撫使。官終戶部侍郎、知青州。卒謚文正。工詩文及詞,晚年所作《岳陽樓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語,為世所傳誦。有《范文正公集》。
全宋詩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幼孤,母改嫁長山朱姓,遂名朱說,入仕后始還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進士。仁宗朝仕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曾主持“慶歷新政”,提出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等十事。歷知睦、蘇、饒、潤、越、永興、延、耀、慶、邠、鄧、杭、青等州軍?;实v四年,改知潁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叢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別集四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范仲淹詩,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別集中重出詩兩首,已予刪除。另輯得之集外詩編為第六卷。
詞學圖錄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其先邠人,后徙蘇州吳縣。慶歷間授參知政事,卒謚文正。有《范文正公集》,有詞一卷,見《彊村叢書》。
全宋文·卷三六七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生二歲而孤,母更適長山朱氏,從其姓,名說。
舉大中祥符八年進士,為廣德軍司理參軍,改亳州節(jié)度推官,始還姓更名。
歷秘閣校理、右司諫、知睦州、蘇州、權知開封府。
直言立朝,屢遭貶黜。
歷知饒、潤、越州,進龍圖閣直學士,為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降知耀州,改慶州,遷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安撫使,改陜西安撫經(jīng)略招討使,與韓琦、文彥博等俱為陜西名帥。
慶歷三年,除樞密副使,尋拜參知政事。
針對北宋建立以來形成的積弊,主持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慶歷新政」。
五年,罷政,以資政殿學士知邠州,兼陜西四路安撫使,改知鄧、杭、青、潁諸州。
皇祐四年卒,謚文正。
著有文集二十卷、別集四卷、奏議十七卷、政府論事二卷、尺牘五卷。
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9—1048 【介紹】: 宋密州安丘人,字化基。
真宗大中祥符間進士。
為蘄州防御推官。
仁宗時,歷京東、益州、陜西、河東轉(zhuǎn)運使。
入知開封府。
以河北宣撫副使協(xié)同文彥博平定貝州王則起事,擢權三司使。
慶歷八年,拜參知政事。
卒謚文烈。
全宋文·卷三六六
明鎬(九八八——一○四八),字化基,密州安丘(今山東安丘)人。中進士第,補蘄州防禦推官。真宗崩,改大理寺丞,為秦州節(jié)度推官、益州錄事參軍、益州通判。明道初,為開封府推官。繼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轉(zhuǎn)運使。寶元二年為益州路轉(zhuǎn)運使??刀ㄔ隇殛兾鬓D(zhuǎn)運使。繼知陜州,為河東都轉(zhuǎn)運使。慶歷初知并州,改知成德軍,入知開封府。王則叛,為體量安撫使。慶歷八年四月拜參知政事,六月以疽發(fā)背而卒,享年六十。著有《真頌》、《六冗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二有傳。
共 5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