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璪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7—1103 【介紹】: 宋成都人,字元鈞,號凈德。
仁宗皇祐間進士。
神宗熙寧三年舉制科,對策枚數(shù)王安石新法之過,出通判蜀州。
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黨蔡確、韓縝、張璪、章惇等。
累遷中書舍人,進給事中。
哲宗親政,知陳州。
坐元祐黨奪職,責衡州居住。
徽宗立,復(fù)集賢殿修撰、知梓州,致仕。
有《凈德集》。
全宋詩
呂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鈞,叫凈德,眉州彭山(今屬四川)人(《全蜀藝文志》卷五三《呂氏族譜》)。仁宗皇祐進士,官銅梁、壽陽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寧三年(一○七○)又舉制科,改蜀州通判,遷知彭州。因反對榷茶,貶監(jiān)懷安商稅。哲宗即位,起知廣安軍,召為司門郎中,擢殿中侍御史,遷左司諫。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黨爭,出為梓州、成都路轉(zhuǎn)運副使。七年,復(fù)入為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進給事中。哲宗親政,出知陳州,徙河陽、潞州。紹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黨籍謫提舉潭州南岳廟。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寧元年(一一○二)致仕(《凈德集》馬騏序)。著有《呂陶集》六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所錄,輯為《凈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東都事略》卷九七有傳。 呂陶詩,以武英殿珍版《凈德集》為底本,參校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津閣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淵閣本)。三本收詩數(shù)量稍有不同,以文淵閣本收詩最少,錯訛較多。新輯得的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五八九
呂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鈞,號凈德,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实v五年進士,調(diào)銅梁令,知太原壽陽縣,府帥唐介辟為簽書判官。熙寧三年應(yīng)制舉,對策枚數(shù)新法之過,雖入等,才通判蜀州。改知彭州。十年,屢上書言禁榷蜀茶之弊,責監(jiān)懷州商稅。起知廣安軍,召為司門郎中。元祐元年,擢殿中侍御史。二年,因與蘇軾兄弟同賈易、朱光庭等爭論,被目為蜀黨。后出任梓州、成都府路轉(zhuǎn)運副使。七年,回朝任起居舍人,改中書舍人,進給事中。紹圣初,出知陳州,移潞州、梓州。后奪職分司、衡州居住,徽宗立,復(fù)集賢殿修撰、知梓州。崇寧元年致仕。是年秋被列入元祐黨人碑。三年卒,年七十七。著有《凈德集》。《宋史》卷三四六有傳。又參本集《乞別給致仕狀》及戴揚本《關(guān)于呂陶生卒年歲的辨誤》(載《華東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8—1115 【介紹】: 宋邵武人,字彥衡。
神宗熙寧三年進士。
任北京留守推官,遷監(jiān)察御史里行。
元豐中為竇莘明冤,謫知光澤縣。
哲宗元祐初復(fù)為監(jiān)察御史,遇事敢言,論罷青苗法,裁冗官,劾去蔡確、張璪、李清臣,罷詩賦取士。
徽宗時累遷給事中,反對盡循熙寧、元豐法度,出知永興軍。
崇寧初入元祐黨籍奪職,政和中復(fù)龍圖閣待制致仕。
有《曲禮講義》、《廣陵文集》等。
全宋詩
上官均,字彥衡,邵武(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士,授北京留守推官、監(jiān)察御史里行,謫知光澤縣。哲宗元祐初,復(fù)為監(jiān)察御史。紹圣初,拜左正言,尋提點京東、淮東刑獄,歷梓州、淮南轉(zhuǎn)運副使,知越州?;兆诹?,入為秘書少監(jiān),累遷給事中,以龍圖閣待制出知永興軍,徙襄州。崇寧初,入元祐黨籍,奪職。政和中,復(fù)龍圖閣待制致仕。卒,年七十八。著有文集五十卷、奏議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五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三二
上官均,字彥衡,邵武軍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凝子。熙寧三年進士及第,為北京留守推官、國子監(jiān)直講。元豐元年權(quán)監(jiān)察御史里行。坐事責知光澤縣。元祐元年復(fù)為監(jiān)察御史,二年除殿中御史,改禮部、吏部員外郎。五年復(fù)為殿中侍御史。出知廣德軍,提點河北西路刑獄,尋改東路。紹圣初,召拜左正言。尋提點京東、淮東刑獄,歷梓州、淮南運副、知越州?;兆诹?,入為秘書少監(jiān),遷起居郎,拜中書舍人,遷給事中。以龍圖閣待制知永興軍,徙襄州。崇寧初,與元祐黨籍,奪職奉祠。政和中,復(fù)集賢殿修撰。五年,復(fù)龍圖閣待制,致仕。卒,年七十八。所著有《曲禮講義》二卷、《文集》五十卷、《奏議》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五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