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孫近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孫邦,新城(今屬浙江)人?;兆谛腿辏ㄒ灰欢唬┻M(jìn)士(明萬歷《杭州府志》卷一○七)。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為婺州教授(《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紹興四年(一一三四)以左朝奉郎充奉使書狀官(同上書卷七二)。六年添差通判平江(同上書卷一○六)。十一年由江西路轉(zhuǎn)運判官放罷(同上書卷一四一)。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
孫邦,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陽西南)人,宣和三年進(jìn)士。
建炎中為婺州州學(xué)教授。
紹興中歷敕令所刪令官、常州通判。
六年移平江府通判,次年為太常博士。
歷戶部員外郎、考功郎中。
紹興十一年七月以在考功日強買田產(chǎn)及為孫近死黨,放罷。
見《宋會要輯稿》禮二四之九一、職官六七之四七、職官七○之二三、食貨三一之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七二、一四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劉無極,字晞顏,《墨莊漫錄》卷六作希顏,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jìn)士。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提舉兩浙路市舶(《宋公要輯稿》職官四四之一三)。官終尚書郎。嘗與蘇庠唱和。事見《嘉定鎮(zhèn)江志》卷一九。
全宋文·卷三九九八
劉無極,字晞顏,潤州丹徒(今屬江蘇鎮(zhèn)江)人。
政和五年登進(jìn)士第。
建炎中提舉兩浙市舶司。
紹興初為宗正丞。
十一年萬俟卨劾其為孫近之黨,罷屯田員外郎。
二十一年嘗充禮部試點檢試卷官。
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四之一三、職官七○之二五、選舉二○之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八九、一四四,《嘉定鎮(zhèn)江志》卷一八,《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八,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九,《宋詩紀(jì)事》卷三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2—1180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邦衡,號澹庵。
高宗建炎二年進(jìn)士。
授撫州軍事判官。
金人渡江南下,銓募鄉(xiāng)丁助官軍捍御。
除樞密院編修官。
紹興八年,秦檜主和,銓抗疏力斥,乞斬秦檜與參政孫近、使臣王倫,聲振朝野。
詔除名,編管昭州,移謫吉陽軍。
檜死,移衡州。
孝宗即位,復(fù)奉議郎,知饒州。
歷國史院編修官、兵部侍郎。
以資政殿學(xué)士致仕。
卒謚忠簡。
有《澹庵集》等。
全宋詩
胡銓(一一○二~一一八○),字邦衡,號澹庵,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進(jìn)士。
紹興五年(一二三五),除樞密院編修官。
八年,以上書斥和議,乞斬王倫、秦檜、孫近,除名編管昭州。
十八年,改新州,移吉陽軍。
二十五年檜卒,移衡州。
孝宗即位,復(fù)奉議郎、知饒州。
歷國史院編修官、宗正少卿。
隆興二年(一一六四),兼國子祭酒,權(quán)兵部侍郎,以本職措置淅西淮東海道。
乾道初知漳州,改泉州,留為工部侍郎。
七年(一一七一)以敷文閣直學(xué)士奉祠。
淳熙六年(一一七九)召歸經(jīng)筵,引疾力辭。
七年,以資政殿學(xué)士致仕,卒。
著有《澹庵集》一百卷(本集宋楊萬里序作《澹庵文集》七十卷),已佚。
今存《澹庵文集》六卷。
宋史》卷三七四有傳。
 胡銓詩,以清光緒刊《廬陵詩存》所收為最多。
今以《廬陵詩存》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澹庵文集》(簡稱四庫本)等,編為第一卷;殘本《永樂大典》所收詩,編為卷二;此外散見有關(guān)典籍之詩,編為第三卷。
詞學(xué)圖錄
胡銓(1102-1180) 字邦衡,號澹庵。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有《澹庵文集》、《澹庵詞》。
全宋文·卷四二九九
胡銓(一一○二——一一八○),字邦衡,號澹庵,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二年進(jìn)士,授撫州軍事判官。紹興六年以呂祉薦應(yīng)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除樞密院編修官。八年,宰臣秦檜決策主和,銓上書請斬秦檜等,檜大怒,詔除名編管昭州。后迫于公論,乃以銓監(jiān)廣州鹽倉,改簽書威武軍判官。十二年復(fù)除名編管新州,十八年遠(yuǎn)謫吉陽軍,銓由是忠義剛直之名滿天下。檜死,銓內(nèi)移衡州。孝宗即位,復(fù)奉議郎、知饒州,召對,除吏部郎官。隆興元年遷秘書少監(jiān),擢起居郎,兼侍講、國史院編修。除兼權(quán)中書舍人,宗正少卿,權(quán)兵部侍郎。乾道初知漳州,改泉州,入為工部侍郎。七年,奉祠歸。淳熙七年卒,年七十九。謚忠簡。著有《澹庵集》、《易拾遺》、《書解》、《春秋集善》、《周官解》、《禮記解》、《奏議》、《詩話》等。見楊萬里《胡公行狀》(《誠齋集》卷一一八),周必大《胡忠簡公神道碑》(《周文忠公集》卷三○),《宋史》卷三七四本傳。
湯大有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建康溧水人。
五世同居,子孫近百口,無一敢自私。
成宗大德間表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