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魯閔公

相關(guān)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660 【介紹】: 亦稱仲慶父、共仲、孟氏。
春秋時魯國人。
魯桓公子,莊公庶兄,一說莊公母弟。
莊公即位,慶父專權(quán)。
莊公二年,率軍攻于馀丘。
莊公卒,子般即位。
使人殺子般,立開為閔公。
閔公二年,慶父欲自立為國君,又使人殺閔公
魯人怒,欲殺之,奔莒。
魯以賄賂求慶父于莒,莒人歸之,請赦罪,不許,自縊死。
孟孫氏為其后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659 【介紹】: 春秋時齊桓公女。
魯莊公夫人。
性驕淫。
與慶父通。
莊公卒,與慶父先后殺公子般及閔公。
魯亂,齊桓公乃立僖公。
鴆殺哀姜。
魯人遂殺慶父。
宋桓公 朝代:春秋宋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651 【介紹】: 春秋時宋國國君,名御說。
閔公弟。
南宮萬殺閔公,更立公子游為君。
后國人平亂,殺公子游,立其為君。
在位三十一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644 【介紹】: 一作成季。
春秋魯國人。
莊公弟。
有兄慶父與叔牙。
叔牙欲立慶父,季友奉莊公命鴆殺叔牙。
莊公卒,立公子般(斑)為君。
慶父殺般,季友奔陳。
慶父立莊公子啟方,為閔公
季友歸魯。
慶父又殺閔公
季友復(fù)奉莊公少子申出奔。
旋慶父不容于魯,奔莒。
季友歸國立申,為僖公,又逼慶父自殺。
后為相。
其后稱季孫氏,三桓之一。
卜齮 朝代:春秋魯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春秋時魯國人。
閔公時大夫。
公之傅嘗奪卜齮田,而公不禁。
慶父乃嗾使卜齮刺殺閔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627 【介紹】: 僖一作釐。
春秋時魯國國君,名申。
莊公子,閔公庶兄。
閔公被殺,季友奉之入魯,立為僖公。
以汶陽、費二邑封季友,相魯,為公族季孫氏。
以慶父后為魯公族孟孫氏。
在位三十三年。
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公名申,周公十二世孫,閔公少弟。
在位三十三年。
謚曰僖公。
亦曰釐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617 【介紹】: 即臧文仲。
春秋時魯國人,字文仲。
臧孫達孫。
正卿。
歷事莊公、閔公、僖公、文公四君。
莊公二十八年,魯大饑,臧孫辰使齊,以玉器請糴,齊君為所動,歸其玉而給予糴。
并曾力勸晉人釋放衛(wèi)成公。
孔子曾說他有“三不仁”、“三不知”。
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辰,魯孝公之后,僖伯曾孫。僖伯字子臧,后因為氏。事莊、閔、僖、文四公為正卿。仲之言次。謚曰文,故稱文仲。
夏父弗忌 朝代:春秋魯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一作夏父不忌。
春秋時魯國人。
文公時為宗伯。
文公二年,祀于太廟。
升僖公之位于閔公之上,且以為明順。
按當(dāng)時禮制,被認為逆祀失禮。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四
釋法愿。
本姓鐘氏。
名武厲。
先穎川長社人。
祖世避難移居吳興長城。
家本事神身習(xí)鼓舞。
世間雜伎及蓍爻占相備盡其妙。
嘗以鏡照面云。
我不久當(dāng)見天子。
于是出都住沈橋。
以傭相自業(yè)。
宗殼沈慶之微時請愿相。
愿曰。
宗君應(yīng)為三州刺史。
沈公當(dāng)位極三公。
如是歷相眾人。
記其近事所驗非一。
遂有聞于宋太祖太祖見之。
取東治囚及一奴美顏色者。
飾以衣冠令愿相之。
愿指囚曰。
君多危難下階便應(yīng)鉗鎖。
謂奴曰。
君是下賤人。
乃暫得免耶。
帝異之。
敕住后堂知陰陽秘術(shù)。
后少時啟求出家。
啟方遂。
為上定林遠公弟子。
及孝武龍飛。
宗殼出鎮(zhèn)廣州。
攜愿同往。
奉為五戒之師。
會譙王搆逆。
殼以咨愿。
愿曰。
隨君來誤殺人。
今太白犯南斗。
法應(yīng)殺大臣。
宜速改計必得大勛。
果如愿言。
殼遷豫州刺史。
復(fù)攜同行。
及竟陵王誕舉事。
陳諫亦然。
齊高帝親事幼主。
恒有不測之憂。
每以咨愿。
愿曰。
后七月當(dāng)定。
果如其言。
及高帝即位。
事以師禮。
武帝嗣興亦盡師敬。
永元一年卒。
春秋八十二。
高僧傳·卷第十三 唱導(dǎo)
釋法愿。
本姓鐘。
名武厲。
先穎川長社人。
祖世避難移居吳興長城。
愿常為梅根冶監(jiān)。
有施慎民來代之。
先時文書未校慎民。
遂偏。
當(dāng)其負愿乃訴求分罪。
有旨免慎民死。
除愿為新道令。
家本事神身習(xí)鼓舞。
世間雜技及耆父占相。
皆備盡其妙。
嘗以鏡照面云。
我不久當(dāng)見天子。
于是出都住沈橋。
以庸相自業(yè)。
宗殼沈慶微時經(jīng)請愿相。
愿曰。
宗君應(yīng)為三州刺史。
沈君當(dāng)位極三公。
如是歷相眾人。
記其近事所驗非一。
遂有聞于宋太祖。
太祖見之。
取東冶囚及一奴美顏色者。
飾以衣冠令愿相之。
愿指囚曰。
君多危難下階便應(yīng)著鎖。
謂奴曰。
君是下賤人。
乃暫得免耶。
帝異之。
即敕住后堂知陰陽秘術(shù)。
后少時啟求出家。
啟方遂。
為上定林遠公弟子。
及孝武龍飛宗殼出鎮(zhèn)廣州。
攜愿同往。
奉為五戒之師。
會譙王構(gòu)逆羽檄嶺南。
殼以咨愿。
愿曰。
隨君來誤殺人。
今太白犯南斗。
法應(yīng)殺大臣。
宜速改計必得大勛。
果如愿言。
殼遷豫州刺史。
復(fù)攜同行。
及竟陵王誕舉事。
愿陳諫亦然。
愿后與刺史共欲減眾僧床腳令依八指之制。
時沙門僧導(dǎo)獨步江西。
謂愿濫匡其士。
頗有不平之色。
遂致聞孝武。
即敕愿還都。
帝問愿。
何詐菜食。
愿答。
菜食已來十馀年。
帝敕直閤沈攸之。
強逼以肉。
遂折前兩齒不回其操。
帝大怒。
敕罷道作廣武將軍直華林佛殿。
愿雖形同俗人。
而棲心禪戒未嘗虧節(jié)。
有頃帝崩。
昭太后令聽還道太始六年佼長生舍宅為寺。
名曰正勝。
請愿居之。
齊高親事幼主。
恒有不測之憂。
每以咨愿。
愿曰。
后七月當(dāng)定。
果如其言。
及高帝即位。
事以師禮。
武帝嗣興亦盡師敬。
永明二年愿遭兄喪。
啟乞還鄉(xiāng)。
至鄉(xiāng)少時敕旨重疊。
愿后出憩在湘宮。
鑾駕自幸降寺省慰。
愿云。
腳疾未消不堪相見。
帝乃轉(zhuǎn)蹕而去。
文惠太子嘗往寺問訊。
愿既不命令坐。
文惠作禮而立。
乃謂愿曰。
葆吹清鐃以為供養(yǎng)。
其福云何。
愿曰。
昔菩薩八萬伎樂供養(yǎng)佛。
尚不如至心。
今吹竹管子打死牛皮。
此何足道。
其秉德邁時皆此之類。
其王侯妃主及四遠士庶。
并從受戒悉遵師禮。
愿往必直前無有通白。
感致隨喜日盈萬計。
愿隨以修福未嘗蓄聚。
或雇人禮佛。
或借人持齋。
或收糴米谷散飴魚鳥。
或貿(mào)易飲食賬給囚徒。
興功立德數(shù)不可紀(jì)。
愿又善唱導(dǎo)。
及依經(jīng)說法率自心抱。
無事宮商。
言語訛雜。
唯以適機為要。
可謂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
后入定三日不食。
忽語弟子云。
汝等失飯籮矣。
俄而寢疾。
時寺側(cè)遭燒寺在下風(fēng)。
煙焰必及。
弟子欲輿愿出寺。
愿曰。
佛若被燒我何用活。
即苦心歸命。
于是三面皆焚。
唯寺不燼。
齊永元二年年八十七卒。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鐘。穎川長社人。祖世避難。移居吳興長城。愿嘗以鏡照面云。我不久當(dāng)見天子。于是出都住沈橋。以傭相自業(yè)。宗殼沈慶之微時。經(jīng)請愿相。愿曰。宗君應(yīng)為三州刺史。沈君當(dāng)位極三公。如是歷相。所驗非一。遂有聞于宋太祖。太祖見之。取治囚。及一仆。美顏色者。飾以衣冠。令愿相之。愿指囚曰。君多危難。下階便應(yīng)著鉗鎖。謂仆曰。君是下賤人。乃暫得免耶。帝異之。即敕住后堂。知陰陽秘術(shù)。后少時。啟求出家。為上定林遠公弟子。及孝武龍飛。宗殼出鎮(zhèn)廣州。攜愿仝往。奉為五戒之師。會譙王搆逆。羽檄嶺南。殼以咨愿。愿曰隨君來。誤殺人。今太白犯南斗。法應(yīng)殺大臣。宜速改計。必得大勛。果如愿言。殼遷豫州刺史。復(fù)攜同行。及竟陵王誕舉事。愿陳諫亦然。愿后與刺史。共欲減眾僧床腳。令依八指之制。時沙門僧導(dǎo)。獨步江西。謂愿濫匡其士。頗有不平之色。遂致聞于孝武。即敕愿還都。帝問愿。何故詐菜食。愿答菜食已來十馀年。帝敕直閤沈攸之。強逼以肉。遂折前兩齒。不??其操。帝大怒。敕罷道。作廣武將軍。直華怵佛殿。愿雖行同俗人。而棲心禪戒。未嘗虧節(jié)。有頃帝崩。昭太后令聽還道。以正勝寺居之。齊高帝親事幼主。恒不測其憂。每以咨愿。愿曰。后七月當(dāng)定。果如其言。及高帝即位。事以師禮。武帝嗣興。亦盡師敬。文惠太子。嘗往寺問訊。愿既不命令坐。文惠作禮而立。乃謂愿曰。葆吹清鐃。以為供養(yǎng)。其福云何。愿曰。昔菩薩八萬妓樂供養(yǎng)佛。尚不如至心。今吹竹管子。打死牛皮。此何足道。其王侯妃。及四遠士庶。并從受戒。悉遵師禮。愿又善唱導(dǎo)。及依經(jīng)說法。俄而??疾。時寺側(cè)遭燒。寺在下風(fēng)。煙??將及。弟子欲輿愿出寺。愿曰。佛若被燒。我何用活。即苦心歸命。于是三面皆焚。唯寺不燼。齊永元二年。年八十七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75—556 【介紹】: 北齊僧。俗姓李,上谷人。十五出家,從勒那三藏學(xué)《地論》,深習(xí)禪法,有異行。梁武帝引入重云殿,誓為弟子。北魏廢帝召之入鄴,受菩薩戒。北齊文宣帝尤重之,為立洪谷寺,造定寇寺。后卒于洪谷寺。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姓李。上谷人。形器異倫。虎頭長耳。雙齒過寸。見者駭異。志學(xué)之年始薙染。即事游歷。以閱北岱講席之盛。登具二夏。乃進毗尼。時猶魏歷未替。孝文邀以弘闡四分于廟寺。機論適變。人共褒美。尋復(fù)振錫洛陽。受地論于勒那三藏。居久之。那遷化。眾奉覆述聲駭伊谷。俄聽光師十地有所發(fā)明。遂從稟菩薩戒。雅聞梁武弘法。即南濟江入覲。詔駙馬殷均。引見重云殿。連席七宵。秘妙宣泄。請從加戒為弟子。仍令旬浹陛對。詔住同泰寺。以便開示。嘗與志公遇。公曰。大福德人也。故帝每以為北方鸞法師達法師皆肉身菩薩云。留一紀(jì)。歸兗州。時侯景方治行臺。就天觀山筑丈六寺。以迎之。而達且念身為苦器。莫足維持。遽餌苓斷粒。誓終此報。頃之魏廢帝。詔仆射高隆之聘至鄴都。并為中山王授菩薩戒。及齊繼魏統(tǒng)。文宣在位。尤禮重。前后歸崇。凡十度。詔于林慮山黃華嶺下作洪谷寺。又以神武舊廟作定??寺。聽其往來燕處。始達將經(jīng)營洪谷?;⒄谄淝安豢扇?。祝曰。茲欲創(chuàng)造。以福幽靈。若許者可避去。虎即去。一日議返鄴未行。夜見黃服而拜跪者。自稱戴山胡曰。王約三谷備供養(yǎng)矣。愿無復(fù)還。達謂在山則所利益者寡。在京則所利益者多。貧道觀機而動。幸勿沮也。夜有媼闖戶而饋米糕者曰。弟子山神之偶也。今僧于禮佛之際。而獨遺弟子名。寧非偏乎。得兼唱可矣。達辭其糕。而許之。復(fù)為山神讀經(jīng)月馀。失所畜狗。達聞之曰。此必小道人不謹(jǐn)。而檀越警之。以貽禍于狗也。具問焉。則曰。本讀金光明經(jīng)。偶誤易以維摩經(jīng)耳。于是達祝曰。昨雖讀馀經(jīng)。其功德亦屬檀越。未幾而狗出竇中。視其頂有御嚙痕。則知其以虎故。然天保七年六月七日。終于谷寺。壽八十二。大駕奔赴舉哀。六軍號慟。聲震山林。葬谷中立碑巖下。
續(xù)高僧傳·卷第十六 習(xí)禪初
釋僧達。
俗姓李。
上谷人。
十五出家。
游學(xué)北代聽習(xí)為業(yè)。
及受具后宗軌毗尼。
進止沈?qū)彿窍茸媪?xí)。
年登二夏。
為魏孝文所重。
邀延廟寺闡弘四分。
而形器異倫見者驚奉。
虎頭長耳雙齒過寸。
機論適變時其高美。
與徐州龍達各題稱謂。
尋復(fù)振錫洛都。
因遇勒那三歲。
奉其新誨。
不久值那遷化。
覆述地論聲駭伊谷。
令望歸信相次稱謁。
后聽光師十地發(fā)明幽旨。
遂從受菩薩戒焉。
因從請業(yè)有名學(xué)眾。
又南會徐部隨通地論。
梁武皇帝撥亂弘道。
銜聞欣然遂即濟江造宮請見。
敕駙馬殷均。
引入重云殿。
自晝通夜傳所未聞。
連席七宵帝嘆嘉瑞。
因從受戒。
誓為弟子。
下敕住同泰寺。
降禮供奉。
旬別入殿開示弘理。
年移一紀(jì)道懷有據(jù)。
請辭還魏。
乃經(jīng)七啟方許背梁。
時兗州行臺侯景為造二寺。
山名天觀。
治曰。
丈六達念身為苦器難可維持。
乃試履裁約。
餌苓斷粒。
自此終報。
資用通生。
未為魏廢帝中王敕仆射高隆之召入鄴都。
受菩薩戒。
暨齊文宣特加殊禮。
前后六度歸崇十善。
達性愛林泉居閑濟業(yè)。
帝為達于林慮山黃華嶺下立洪谷寺。
又舍神武舊廟造定寇寺。
兩以居之。
初達經(jīng)營山寺將入谷口。
虎踞其前。
乃祝曰。
欲造一寺福被幽靈。
若相許者。
可為避道。
言訖尋去。
及造寺竟安眾綜業(yè)。
達反鄴京。
夜有神現(xiàn)。
身被黃服拜而跪曰。
弟子是載山神也。
王及三谷正備供養(yǎng)。
愿不須還。
達曰。
在山利少在京利多。
貧道觀機而動。
幸無遮止。
又經(jīng)靜夜有推戶者。
稱曰。
山神之妻。
白日無暇。
今故參拜。
并奉米糕一筐進而重曰。
僧無偏為。
禮佛之時請兼弟子名也。
達答。
糕可將還。
后當(dāng)為禮。
因令通為之。
時一拜兼唱。
其含幽識明皆此類也。
達遣弟子道爽。
為山神讀金光明經(jīng)。
月馀有虎來將狗去。
達聞之曰。
此必小道人懈怠。
不為檀越讀經(jīng)。
具問之。
果云三日來別誦維摩耳。
乃燒香禮佛告曰。
昨雖誦馀經(jīng)。
其福亦屬檀越。
若有靈鑒放狗還也。
至?xí)怨愤€。
看于頂上有銜嚙處。
斯又接統(tǒng)神明。
殆不可測。
講華嚴(yán)四分十地地持。
雖無疏記而敷揚有據(jù)。
特善論議知名南北。
禪法一門開世殊廣。
曾游梁境。
志公遇而告曰。
達禪師是大福德人也。
帝亦深敬。
常顧侍臣云。
北方鸞法師達禪師。
肉身菩薩。
恒向北遙禮。
其為時君所重?zé)o有加焉。
一時少覺微疾。
端坐繩床口誦波若。
形氣調(diào)靜。
遂終于洪谷山寺。
春秋八十有二。
即齊天保七年六月七日也。
宣帝聞之。
崩騰驚赴。
舉聲大哭。
六軍同號山林為動。
葬于谷中巖下。
立碑于后余以貞觀九年親往禮謁。
骸骨猶存。
寺宇遺跡宛然如在。
自達奉心玄道。
情無間然。
有識同親無聞嫌隙。
承先私憾倍加事之。
榮勝高流彌所謙退。
自季世佛法崇尚官榮。
僥倖之夫妄生朋翼。
而達為國都眇然無顧。
昭玄曹局曾不經(jīng)臨。
斯乃圣達之所輕。
寔世福之嘉相矣。
神僧傳·卷第三
釋僧達。俗姓李氏。上谷人。十五出家。游學(xué)北代聽習(xí)為業(yè)。初經(jīng)營山寺。將入谷口虎踞其前。乃祝曰。欲造一寺福被幽靈。若相許者可為避道。言訖尋去。及造寺竟安眾綜業(yè)。達返鄴京。夜有神現(xiàn)。身被黃服。拜而跪曰。弟子是戴山胡也。王及三谷正備供養(yǎng)。愿不須還。達曰。在山利少在京利多。貧道觀機而動。幸無遮止。又經(jīng)靜夜有推戶者。稱曰山神之妻。曰日無暇今故參拜。并奉米糕一筐。進而重曰。僧無偏為禮佛之時。請兼弟子名也。達答糕可將還。后當(dāng)為禮佛兼名也。因令通禮之時一拜兼唱。達遣弟子道爽為山神讀金光明經(jīng)。月馀有虎來盜犬去。達聞之曰。此必小道人懈怠不為檀越讀經(jīng)。具問之。果云。年日來別讀維摩耳。乃燒香禮佛告曰。昨雖誦馀經(jīng)其福亦屬檀越。若有靈鑒放犬還也。至?xí)匀€??从陧斏嫌秀晣?。一日少覺微疾。端坐繩床??谡b般若。形氣調(diào)靜。遂終于洪谷山寺。春秋八十有二。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