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許由

相關(guān)人物:共 17 位。
共 116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孔叢子》曰:楚王使使奉金幣聘夫子。宰予、冉有曰:夫子之道。至是行矣。遂請見。問曰:太公勤身苦志。八十而遇文王。孰與許由之賢。子曰:許由獨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然今世無文王。雖有太公。孰能識之。乃歌曰:
大道隱兮禮為基。
賢人竄兮將待時。
天下如一兮欲何之
⑴ ○《孔叢子》記問篇?!稌n》百六?!队[》五百七十一。詩記前集一。
請成相。世之殃。
愚暗愚暗墮賢良。人主無賢。
如瞽無相何倀倀。請布基。
慎圣人。愚而自專事不治。
主忌茍勝。群臣莫諫必逢災(zāi)。
論臣過。反其施。
尊主安國尚賢義。拒諫飾非。
愚而上同國必禍。曷謂罷。
國多私。比周還主黨與施。
遠賢近讒。忠臣蔽塞主勢移。
曷謂賢。明君臣。
上能尊主愛下民。主誠聽之。
天下為一四海賓。主之孽。
讒人達。賢能遁逃國乃蹶。
愚以重愚。暗以重暗成為桀。
世之災(zāi)。妒賢能
飛廉知政任惡來。卑其志意。
大其園囿高其臺。武王怒。
師牧野。紂卒易鄉(xiāng)啟乃下。
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
世之衰。讒人歸。
比干見刳箕子累。武王誅之。
呂尚招麾殷民懷。世之禍。
惡賢士。子胥見殺百里徙。
穆公得之。強配五伯六卿施。
世之愚。惡大儒。
逆斥不通孔子拘。展禽三絀。
春申道綴基畢輸。請牧基。
賢者思。堯在萬世如見之。
讒人罔極。險陂傾側(cè)此之疑。
基必施。辯賢罷。
文武之道同伏戲。由之者治。
不由者亂何疑為。凡成相。
法方。至治之極復(fù)后王。
慎墨季惠。百家之說誠不祥。
治復(fù)一。修之吉。
君子執(zhí)之心如結(jié)。眾人貳之。
讒夫棄之形是詰。水至平。
端不傾。心術(shù)如此象圣人。
□而有勢。直而用曳必參天。
世無王。窮賢良。
暴人芻豢仁人糟糠。禮樂滅息。
圣人隱伏墨術(shù)行。治之經(jīng)。
禮與刑。君子以修百姓寧。
明德慎罰。國家既治四海平。
治之志。后勢富。
君子誠之好以待。處之敦固。
有深藏之能遠思。思乃精。
志之榮。好而一之神以誠。
精神相反。一而不貳為圣人。
治之道。美不老。
君子由佼以好。下以教誨子弟。
上以事祖考。成相竭。
辭不蹶。君子道之順以達。
宗其賢良辯其殃孽□□□。請成相。
道圣王。堯舜尚賢身辭讓。
許由善卷。重義輕利行顯明。
堯讓賢。以為民。
汜利兼愛德施均。辯治上下。
貴賤有等明君臣。堯授能。
遇時。尚賢推德天下治。
雖有賢圣。適不遇世孰知之。
堯不德。舜不辭。
妻以二女任以事。大人哉舜。
南面而立萬物備。舜授禹以天下。
尚德推賢不失序。外不避仇。
內(nèi)不阿親賢者予。禹勞心力。
堯有德。干戈不用三苗服。
舉舜圳畝。任之天下身休息。
得后稷。五谷殖。
夔為樂正鳥獸服。契為司徒。
民知孝弟尊有德。禹有功。
抑下鴻。辟除民害逐共工。
北決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
禹傅土。平天下。
躬親為民行勞苦。得益皋陶。
橫革直成為輔。契玄王。
生昭明。居于砥石遷于商。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湯。天乙湯。
論舉當(dāng)。身讓卞隨牟光。
□□□□道古賢圣基必張?!酢酢?。
愿陳辭。世亂惡善不此治。
隱諱疾賢。良由奸詐鮮無災(zāi)。
患難哉阪為先圣知不用愚者謀。前車已覆。
后未知更何覺時。不覺悟。
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達。蒙掩耳目塞門戶
門戶塞。大迷惑。
悖亂昏莫不終極。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惡正直。正直惡。
心無度。邪枉辟回道途。
已無郵人我獨自美豈無故。不知戒。
后必有恨后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
反覆言語生詐態(tài)。人之態(tài)。
不如備。爭寵疾賢利惡忌。
妒功毀賢。下斂黨與上蔽匿。
上壅蔽。失輔勢。
任用讒夫不能制。郭公長父之難。
厲王流于彘。周幽厲。
所以敗。不聽規(guī)諫忠是害。
嗟我何人。獨不遇時當(dāng)亂世。
欲對衷。言不從。
恐為子胥身離兇。進諫不聽。
剄而獨鹿棄之江。觀往事
自戒。治亂是非亦可識。
□□□□托于成相以喻意。請成相。
治方。君論有五約以明。
君謹(jǐn)守之。下皆平正國乃昌。
臣下職。莫游食。
務(wù)本節(jié)用財無極。事業(yè)聽上。
莫得相使一民力。守其職。
足衣食。厚薄有等明爵服。
利往卬上。莫得擅與孰私得。
君法明。論有常。
表儀既設(shè)民知方。進退有律。
莫得貴賤孰私王。君法儀。
禁不為。莫不說教名不移。
修之者榮。離之者辱孰它師。
刑稱陳。守其銀。
下不得用輕私門。罪禍有律。
莫得輕重威不分。請牧祺。
用有基。主好論議必善謀。
五聽循領(lǐng)。莫不理續(xù)主執(zhí)持。
聽之經(jīng)。明其請。
參伍明謹(jǐn)施賞刑。顯者必得隱者復(fù)顯民反誠。
言有節(jié)?;鋵?。
信誕以分賞罰必。下不欺上。
皆以情言明若日。上通利。
隱遠至。觀法不法見不視。
耳目既顯。吏敬法令莫敢恣。
君教出。行有律。
吏謹(jǐn)將之無鈹滑。下不私請。
各以所宜舍巧拙。臣謹(jǐn)修。
君制變。公察善思論不亂。
以治天下。后世法之成律貫。
⑴ 依前后句例。此處缺三字。○右一章。
⑵ 右三章?!稹盾髯印废隆!对娂o(jì)前集》七。
箕山操。許由作也。許由者。古之貞固之士也。堯時為布衣。夏則巢居。冬則穴處。饑則仍山而食??蕜t仍河而飲。無杯器。以手掬水而飲之。人見其無器。以一瓢遺之。操飲畢。以瓢掛樹。風(fēng)吹樹動。歷歷有聲。以為煩擾。遂取捐之。以清節(jié)聞于堯。堯大其志。乃遣使以符璽禪為天子。于是許由喟然嘆曰:匹夫結(jié)志。固如盤石。采山飲河。所以養(yǎng)性。非以求祿位也。放發(fā)一優(yōu)游。所以安己不懼。非所以貪天下也。使者還。以狀報堯。堯知不可動。亦已矣。于是許由以使者言為不善。乃臨河洗耳。樊堅見主洗耳。問之。耳有何垢乎。曰:無垢。聞惡語耳。堅曰:何等語者。曰:堯聘吾為天子。堅曰:尊位。何為惡之。曰:吾志在青云。何乃劣為九洲伍長乎。于是樊堅方且飲牛。聞其言而去。恥飲于下流。于是許由名布四海。堯既殂落。乃作箕山之歌曰云云。許由死。遂葬于箕山。
登彼箕山兮瞻望天下。
山川麗崎
萬物還普。
日月運照。
靡不記睹。
游放其間。
何所卻慮。
嘆彼唐堯。
獨自愁苦。
勞心九州。
憂勤后土。
謂余欽明。
傳禪易祖。
我樂如何。
蓋不盼顧。
河水流兮緣高山。
甘瓜施兮棄綿蠻。
高林肅兮相錯連。
居此之處傲堯君。
按:逯案。此下為河間雜歌二十一章。今本所載。實為二十四則。合補遺計之且已三十。越出二十一章之?dāng)?shù)矣。細審二十四則中。如周太伯、文王思士、崔子渡河操等。皆不出琴操。乃輯家據(jù)古今樂錄移入者。應(yīng)從刪。又如周金縢一則。標(biāo)為周公金縢。實敘成王思慕。又僅見太平《御覽》?;虺鲇诳籽苤畷?。應(yīng)存疑。舍此四則不計。實存者為二十章。然今本琴操尚有補遺五則。其中如西狩獲麟一則。當(dāng)屬于孔子厄篇。雍門周一則。已確知出于桓譚新新論。此外尚有伍員、孤鶼、寧戚等三則。以之合二十間。仍越出原二十一章之?dāng)?shù)也。此二十三章中。有歌辭者共十五篇。今一概列之本卷。又其中如莊周獨處吟一篇。據(jù)本文應(yīng)從《詩紀(jì)》改為引聲歌。不得以二十一章中已逸之獨處吟目之也。
⑴ 君字原缺。從古今樂補?!鹎俨傧隆!队[》五七一引古今樂錄。
馮子以為大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風(fēng)興云蒸,一龍一蛇,與道翱翔,與時變化,夫豈守一節(jié)哉!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進退無主,屈伸無常。故曰:「有法無法,因時為業(yè),有度無度,與物趣舍?!钩?wù)道德之實,而不求當(dāng)世之名,闊略杪小之禮,蕩佚人間之事。正身直行,恬然肆志。顧嘗好俶儻之策,時莫能聽用其謀,喟然長嘆,自傷不遭。久棲遲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懷。抑心折節(jié),意凄情悲。夫伐冰之家,不利雞豚之息;委積之臣,不操市井之利。況歷位食祿二十余年,而財產(chǎn)益狹,居處益貧。惟夫君子之仕,行其道也。慮時務(wù)者不能興其德,為身求者不能成其功。去而歸家,復(fù)羈旅于州郡,身愈據(jù)職,家彌窮困,卒離饑寒之災(zāi),有喪元子之禍。先將軍葬渭陵,哀帝之崩也,營之以園。于是以新豐之東,鴻門之上,壽安之中,地勢高敞,四通廣大,南望酈山,北屬涇、渭,東瞰河華、龍門之陽,三晉之路,西顧酆、鄗周、秦之丘,宮觀之,通視千里,覽見舊都,遂定塋焉。退而幽居。蓋忠臣過故墟而歔欷,孝子入舊室而哀嘆。每念祖考著盛德于前,垂鴻烈于后,遭時之禍,墳?zāi)故彿x,春秋烝嘗,昭穆無列。年衰歲暮,悼無成功,將西田牧肥饒之野,殖生產(chǎn),修孝道,營宗廟,廣祭祀。然后闔門講習(xí)道德,觀覽乎孔、老之論,庶幾乎松、喬之福。上隴阪,陟高岡,游精宇宙,流目八纮。歷觀九州山川之體,追覽上古得失之風(fēng),憫道陵遲,傷德分崩。夫睹其終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詠其道。疆里九野,經(jīng)營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乃作賦自厲,命其篇曰《顯志》。顯志者,言光明風(fēng)化之情,昭章玄妙之思也。其辭曰:
開歲發(fā)春兮,百卉含英。
甲子之朝兮,汨吾西征。
發(fā)軔新豐兮,裴回鎬京。
陵飛廉而太息兮,登平陽而懷傷。
悲時俗之險厄兮,哀好惡之無常。
棄衡石而意量兮,隨風(fēng)波而飛揚。
紛綸流于權(quán)利兮,親雷同而妒異;
獨耿介而慕古兮,豈時人之所喜?
沮先圣之成論兮,邈名賢之高風(fēng);
忽道德之珍麗兮,務(wù)富貴之樂耽。
遵大路而裴回兮,履孔德之窈冥;
固眾夫之所眩兮,孰能觀于無形?
行勁直以離尤兮,羌前人之所有;
內(nèi)自省而不慚兮,遂定志而弗改。
欣吾黨之唐、虞兮,憫吾生之愁勤;
聊發(fā)憤而揚情兮,將以蕩夫憂心。
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
病沒世之不稱兮,愿橫逝而無由。
陟雍畤而消搖兮,超略陽而不反。
念生人之不再兮,悲六親之日遠。
陟九嵏而臨?薛兮,聽涇、渭之波聲。
顧鴻門而歔欷兮,哀吾孤之早零。
何天命之不純兮,信吾罪之所生;
傷誠善之無辜兮,赍此恨而入冥。
嗟我思之不遠兮,豈敗事之可悔?
雖九死而不瞑兮,恐余殃之有再。
淚泛瀾而雨集兮,氣滂浡而云披;
心怫郁而紆結(jié)兮,意沈抑而內(nèi)悲。
瞰太行之嵯峨兮,觀壺口之崢嶸;
悼丘墓之蕪穢兮,恨昭穆之不榮。
歲忽忽而日邁兮,壽冉冉其不與;
恥功業(yè)之無成兮,赴原野而窮處。
昔伊尹之干湯兮,七十說而乃信;
皋陶釣于雷澤兮,賴虞舜而后親。
無二士之遭遇兮,抱忠貞而莫達;
率妻子而耕耘兮,委厥美而不伐。
韓盧抑而不縱兮,騏驥絆而不試;
獨慷慨而遠覽兮,非庸庸之所識。
衛(wèi)賜之阜貨兮,高顏回之所慕;
重祖考之洪烈兮,故收功于此路。
循四時之代謝兮,分五土之刑德;
相林麓之所產(chǎn)兮,嘗水泉之所殖。
修神農(nóng)之本業(yè)兮,采軒轅之奇策;
追周度之遺教兮,軼范蠡之絕跡。
陟隴山以隃望兮,眇然覽于八荒;
風(fēng)波飄其并興兮,情惆悵而增傷。
覽河、華之泱漭兮,望秦、晉之故國。
憤馮亭之不遂兮,慍知之遭惑。
流山岳而周覽兮,徇碣石與洞庭;
浮江、河而入海兮,溯淮、濟而上征。
瞻燕、齊之舊居兮,歷宋、楚之名都;
哀群后之不祀兮,痛列國這為墟。
馳中夏而升降兮,路紆軫而多艱;
講圣哲之通論兮,心愊憶而紛紜。
惟天路之同軌兮,或帝王之異政;
堯、舜煥其蕩蕩兮,禹承平而革命。
并日夜而幽思兮,終悇憛而洞疑;
高陽邈其超遠兮,世孰可以論茲?
訊夏啟于甘澤兮,傷帝典之始傾;
頌成、康之載德兮,詠《南風(fēng)》之高聲。
思唐、虞之晏晏兮,揖稷、契以為朋;
昔裔紛其條暢兮,至湯、武而勃興。
昔三后之純粹兮,每季世而窮禍;
吊夏桀于南巢兮,哭殷紂于牧野。
詔伊尹于亳郊兮,享呂望于酆州;
功與日月齊光兮,名與三王爭流。
楊朱號乎衢路兮,墨子泣乎白絲;
漸染之易性兮,怨造作之弗思。
美《關(guān)雎》之識微兮,憫王道之將崩;
拔周、唐之盛德兮,捃桓、文之譎功。
忿戰(zhàn)國之遘禍兮,憎權(quán)臣之擅強;
黜楚子于南郢兮,執(zhí)趙武于溴梁。
善忠信之救時兮,惡詐謀之妄作;
聘申叔于陳蔡兮,禽荀息于虞、虢。
誅犁鋤之介圣兮,討臧倉之愬知;
??子反于彭城兮,爵管仲于夷儀。
疾兵革之浸滋兮,苦攻伐之萌生;
沈?qū)O武于五湖兮,斬白起于長平。
惡叢巧之亂世兮,毒縱橫之敗俗
流蘇秦于洹水兮,幽張儀于鬼谷。
澄德化之陵遲兮,烈列罰之峭峻;
燔商鞅之法術(shù)兮,燒韓非之說論。
誚始皇之跋扈兮,投李斯于四裔;
滅先王之法則兮,禍浸淫而弘大。
援前圣以制中兮,矯二主之驕奢;
馌女齊于絳臺兮,饗椒舉于章華。
摛道德之光耀兮,匡衰世之眇風(fēng);
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摭仁智之英華兮,激亂國之末流;
觀鄭僑于溱、洧兮,訪晏嬰于營丘。
日曀曀其將暮兮,獨于邑而煩惑;
夫何九州之博大兮,迷不知路之南北。
駟素虬而馳騁兮,乘翠云上佯;
就伯夷而折中兮,得務(wù)光而愈明。
款子高于中野兮,遇伯成而定慮;
欽真人之德美兮,淹躊躇而弗去。
意斟愖而不澹兮,俟回風(fēng)而容與;
求善卷之所存兮,遇許由于負黍。
軔吾車于箕陽兮,秣吾馬于潁滸;
聞至言而曉領(lǐng)兮,還吾反乎故宇。
覽天地之幽奧兮,統(tǒng)萬物之維綱;
究陰陽之變化兮,昭五德之精光。
躍青龍于滄海兮,豢白虎于金山;
鑿巖石而為室兮,托高陽以養(yǎng)仙。
神雀翔于鴻崖兮,玄武潛于嬰冥;
伏朱樓而四望兮,采三秀之華英。
纂前修之夸節(jié)兮,曜往昔之光勛;
披綺季之麗服兮,揚屈原之靈芬。
高吾冠之,岌岌兮,長吾佩之洋洋;
飲六醴之清液兮,食五芝之茂英。
揵六枳而為籬兮,筑蕙若而為室;
播蘭芷于中庭兮,列杜衡于外術(shù)。
攢射干雜蘼蕪兮,構(gòu)木蘭與新夷;
光扈扈而斷耀兮,紛郁郁而暢美;
華芳曄其發(fā)越兮,時恍惚而莫貴;
莫惜身之坎軻兮,憐眾美之憔悴。
游精神于長兮,抗玄妙之常操;
處清靜以養(yǎng)志兮,實吾心之所樂。
山峨峨而造天兮,林冥冥而暢茂;
鸞回翔索其群兮,鹿哀鳴而求其友。
誦古今以散思兮,覽圣賢以自鎮(zhèn);
嘉孔丘之知命兮,大老聃之貴玄;
德與道其孰寶兮?
名與身其孰親?
陂山谷而閑處兮,守寂寞而存神夫莊周之釣魚兮,辭卿相之顯位;
于陵子之灌園兮,似至人之仿佛。
蓋除約而得道兮,羌窮悟而入術(shù);
離塵垢之窈冥兮,配喬、松之妙節(jié)。
惟吾志之所庶兮,固與俗之不同;
既俶儻而高引兮,愿觀其從容
⑴ 《文選·登樓賦》注,謝朓《鼓吹曲》注
⑵ 《文選·天臺賦》注、《閑居賦》注
⑶ 《后漢·馮衍傳》,又略見《藝文類聚》二十六
髑髏賦 東漢 · 張衡
張平子將游目于九野,觀化乎八方。
星回日運,鳳舉龍驤。
南游赤野,北陟幽鄉(xiāng)。
西經(jīng)昧谷,東極扶桑。
于是季秋之辰,微風(fēng)起涼。
聯(lián)回軒駕,左翔右昂。
步馬于疇阜,逍遙乎陵岡。
顧見髑髏,委于路旁。
下居淤壤,上負玄霜。
平子悵然而問之曰:「子將并糧推命以夭逝乎?
本喪此土,流遷來乎?
為是上智,為是下愚?
為是女人,為是丈夫」?
于是肅然有靈,但聞神響,不見其形。
答曰:「吾,宋人也。
姓莊名周,游心方外,不能自修壽命終極,來此玄幽。
公子何以問之」?
對曰:「我欲告之于五岳,禱之于神祇。
起子素骨,反子四肢。
取耳北坎,求目南離。
使東震獻足,西坤援腹。
五內(nèi)皆還,六神盡復(fù)。
子欲之不乎」?
髑螻曰:「公子之言殊難也。
死為休息,生為役勞。
冬水之凝,何如春冰之消?
榮位在身,不亦輕于塵毛?
飛風(fēng)曜景,秉尺持刀。
巢、所恥,伯成所逃。
況我已化,與道逍遙。
離朱不能見,子野不能聽。
堯舜不能賞,桀紂不能刑。
虎豹不能害,劍戟不能傷。
與陰陽同其流,與元氣合其樸。
以造化為父母,以天地為床褥。
以雷電為鼓扇,以日月為燈燭。
以云漢為川池,以星宿為珠玉。
合體自然,無情無欲。
澄之不清,渾之不濁。
不行而至,不疾而速」。
于是言卒響絕,神光除滅。
顧盼發(fā)軫,乃命仆夫,假之以縞巾,衾之以玄塵,為之傷涕,酹于路濱。
⑴ 《古文苑》,《藝文類聚》十七,《初學(xué)記》十四,《御覽》三百七十四,又略見《文選·顏延之五君詠》注,郭泰機《贈傅咸詩》注
度關(guān)山 東漢末至曹魏 · 曹操
天地間。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執(zhí)則。
車轍馬跡。經(jīng)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于鑠賢圣??偨y(tǒng)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
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
不及唐堯。采椽不斫。
世嘆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⑴ 樂儲云。右一曲魏晉樂所奏?!稹端螘窐分?。《樂府詩集》二十七。廣《文選》十三?!对娂o(jì)》十一。
四皓隱南岳,老萊竄河濱。
顏回樂陋巷,許由安賤貧。
伯夷餓首陽,天下歸其仁。
何患處貧苦,但當(dāng)守明真
⑴ ○《類聚》三十六。鳴沙石室古籍叢殘類書殘卷高尚門?!对娂o(jì)》十七。
贈傅休奕詩 曹魏 · 程曉
四言詩
煢煢獨夫,寂寂靜處。
酒不盈觴,肴不掩俎。
厥客伊何,許由巢父。
厥味伊何,玄酒瓠脯。
三光飛景,玉衡代邁。
龍集甲子,四時成歲。
權(quán)輿授代,徐陳蕩穢。
元服初嘉,萬福咸會。
赫赫應(yīng)門,嚴(yán)嚴(yán)朱闕。
群后揚揚,庭燎皙皙。
⑴ ○《類聚》三十一?!对娂o(jì)》十七。又《書鈔》百四十五引脯一韻。
⑵ ○《類聚》三十一?!对娂o(jì)》十七。
猗歟上世士,恬淡志安貧。
季葉道陵遲,馳騖紛垢塵。
寧子豈不類,揚歌誰肯殉?
棲棲非我偶,徨徨非己倫。
咄嗟榮辱事,去來味道真。
道真信可娛,清潔存精神。
抗高節(jié),從此適河濱。
羲和運玉衡,招搖賦朔旬。
嘉慶形三朝,美德?lián)P初春。
圣主加元服,萬國望威神。
伊周敷玄化,并世沾天人。
洪崖歌山岫,許由嗟水濱
⑴ ○《類聚》三十一?!对娂o(jì)》二十二?!疱职?。晉人于宴贈答等詩篇。率四言、五言并作。已屬其時風(fēng)習(xí)。此篇與前四言?!额惥邸芬孕虿⒘小=愿桧灳髦釉?。知是同題同時之作。不宜分置兩處。今仍照《詩紀(jì)》著錄。特說明于此。
共 116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