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玄素

相關(guān)人物:共 14 位
共 4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殺青龍,須白虎,自然感化無風(fēng)雨。
雪花飛,雪花飛,魂歸魄亦歸。
聚散既由壬癸水,玉神華蓋體無為。
涌泉水,涌泉水,春夏秋冬深無底。
要行天下時,厚暖自然制。
按:見《正統(tǒng)道藏》本元陽子輯《還丹歌訣》卷上。此書為北宋前之著。(按:此組詩原題作「青城羅真人上明皇《白金小還丹歌》」,詩前有小引云:「帝問真人曰:『道本無二,同歸乎一。藥有多功,身寧濟(jì)惠。愿垂憫念,速救馀生?!徽嫒嗽唬骸荷碓诤蜌?,藥同元滋,二道符機(jī),衰朽自差,莫希大藥,日月難期。一味白金,延年益壽,仙人保秘,不妄虛傳,但能秘之,無輕泄?fàn)枴!环惨皇??!顾茷楹笕怂印!短綇V記》卷二二云公遠(yuǎn)「因以《三峰歌》八首以進(jìn)焉,其大旨乃玄素黃赤之使、還纓溯流之事」。今不存。)
魏晉中。穎邁之士。多尚出塵。白足高步于海隅。青目遐視于湘表。千有馀祀。禪律師宗。吾知若人。出秉伊說之鈞。處躡黃綺之躅。亦躬圭之與和璞。隱顯之殊乎。我律師其人也。法諱道先。俗姓褚氏。踰齔出家。方冠受具。詣光州和尚學(xué)通毗尼。于時夏淺德崇。壇場屬望。蓋天賚真士。為東南義虎。云雨慈味。笙鏞道聲。常持法華。兼創(chuàng)佛廟。洎沒身不怠也。世壽七十九?;輭畚迨?。上元庚子歲仲秋月。示滅于本寺。是日馳陽昧昧。淫雨飔飔。烈風(fēng)崇朝。嘉禾為折。乃東土福盡之徵也。俄然喜氣五色。亭亭如蓋。移晷不散。遍映精廬。即西方往生之意也。初吾師未歿。其月三日質(zhì)明。支疾凝神。視色觀身。彌陀具相。忽現(xiàn)師前。滿庭碧花。昔所未睹。其四日昧爽。有異人請師。謂師為和尚。遂開目彈指曰。但發(fā)菩提心。五之日。曼陀羅華。自天而雨。悲夫。非哲匠去世。安至是耶。門人神烈義精等。攝齊何仰。繞塔徒哀。履名跡而可師。書琬玉之不墜。詞曰。
我法未季,哲人是生。
真慈在物,澤灑飆清。
高戒嚴(yán)身,佩月與瓔。
貽訓(xùn)徒張,逝不可作。
瑞花冥濛,卿云縈薄。
靈轜何止,于此山椒。
寒鼯斷續(xù),影塔蕭寥。
五峰諸子,泣望終朝。
桉前志。禪師號僧璨。不知何許人。出見于周隋間。傳教于惠可大師。摳衣于鄴中。得道于司空山。謂身相非真。故示有瘡疾。謂法無我所。故居不擇地。以眾生病為病。故至必說法度人。以一相不在內(nèi)外不在其中間。故足言不以文字。其教大略以寂照妙用攝偫品。流注生滅觀四維上下。不見法。不見身。不見心。乃至心離名字。身等空界。法同夢幻。亦無得無證。然后謂之解脫。禪門率是道也。上膺付囑。下拯昏疑。大云垂陰。國土為化。謂南方教所未至。我是以有羅浮之行。其來不來也。其去無去也。既而以袈裟與法。俱付悟者。道存形謝。遺骨此山。今二百歲矣。皇帝即位后五年。歲次庚戍。及剖符是州。登禪師遺居。周覽陳跡。明徵故事。其茶毗起塔之制。實天寶景戌中別駕前河南少尹趙郡李公嘗經(jīng)始之。碑版之文。隋內(nèi)史侍郎河?xùn)|薛公道衡唐相國刑部尚書贈太尉河南房公琯繼論撰之。而尊道之典。易名之禮。則朝廷方以多故而未遑也。長老比邱釋湛然。誦經(jīng)于靈塔之下。與澗松俱老。痛先師名氏未經(jīng)邦國焉。與禪眾寺大律師釋澄俊。同寅葉恭。亟以為請。會是歲嵩岳大比邱釋惠融至自廣陵。勝業(yè)寺大比邱釋開悟至自廬江。俱纂我禪師后七葉之遺訓(xùn)。日相與嘆塔之不命。號之不崇。懼像法之本根墜于地也。愿申無邊眾生之宏誓。以抒罔極。揚(yáng)州牧御史大夫張公延賞以狀聞。于是七年夏四月。上沛然降興廢繼絕之詔。冊謚禪師曰鏡智。塔曰覺寂。以大德僧七人灑掃供養(yǎng)。天書錫命。暉煥崖谷。眾庶踴躍。謂大乘中興。是日。大比邱眾議立石于塔東南隅。紀(jì)心法興廢之所以然。及以為初中國之有佛教。自漢孝明始也。歷魏晉宋齊。施及梁武。言第一義諦者。不過布施持戒。天下惑于報應(yīng)。而人未知禪。世與道交相喪。至菩提達(dá)摩大師。始示人以諸佛心要。人疑而未思。惠可大師傅而持之。人思而未修。迨禪師三葉。其風(fēng)浸廣。真如法味。日漸月漬。萬木之根莖枝葉。悉沐化雨。然后空王之密藏。二祖之微言。始燦然行于世間。浹于人心。當(dāng)時問道于禪師者。其淺者知有為法。無非妄想。深者見佛性于言下。如燈之照物。朝為凡夫。夕為圣賢。雙峰大師道信其人也。其后信公以教傳宏忍。忍公傳惠能神秀。能公退而老曹溪。其嗣無聞焉。秀公傳普寂。寂公之門徒萬人。升堂者六十有三。得自在慧者一曰宏正。正公之廊廡龍象又倍焉。或化嵩洛。或之荊吳。自是心教之被于世也。與六籍侔盛。嗚呼。微禪師。吾其二乘矣。后代何述焉。庸詎知禪師之下生不為諸佛。故現(xiàn)比邱身以救濁劫乎。亦猶堯舜既往。周公制禮。仲尼述之。游夏宏之。使高堂后蒼徐孟戴慶之徒??傻枚嫜?。天以圣賢所振為木鐸。其揆一也。諸公以為司馬子長立夫子世家。謝臨川撰慧遠(yuǎn)法師碑銘。將令千載之后。知先師之全身。禪門之權(quán)輿。王命之丕顯。在此山也。則揚(yáng)其風(fēng)。記其時。宜在法流。及嘗味禪師之道也久。故不讓。其銘曰。
眾生佛性,莫非宿植。
知誘于外,染為妄識。
如浪斯鼓,與風(fēng)動息。
淫騃貪怒,為刃為賊。
生死有涯,緣起無極。
如來憫之,為辟度門。
即妄了真,以證覺源。
啟迪心印,貽我后昆。
閒生禪師,俾以教尊。
二十八劫,迭付微言。
如如禪師,膺期宏宣。
世溷法滅,獨(dú)與道全。
童蒙來求,我以意傳。
攝相歸性,法身乃圓。
性身本空,我無說焉。
如如禪師,道既棄世。
將三十紀(jì),妙經(jīng)乃屆。
皇明昭賁,億兆膜拜。
凡今后學(xué),入佛境界。
于取非取,誰縛誰解。
萬有千歲,此法無壞。
如來自滅度之后。以心印相付囑。凡二十八祖至菩提達(dá)摩。紹興大教。指授后學(xué)。后之學(xué)者。始以南北為二宗。又自達(dá)摩三世傳法于信禪師。信傳牛頭融禪師。融傳鶴林馬素禪師。素傳于徑山。山傳國一禪師。二宗之外。又別門也。于戲。法不外來。本同一性。惟佛與佛。轉(zhuǎn)相證知。其傳也。無文字語言以為說。其入也。無門階經(jīng)術(shù)以為漸。語如夢覺。得本自心。誰其語之。國一大師其人矣。大師諱法欽。俗姓朱氏。吳都昆山人也。身長六尺。色像第一。修眸蓮敷。方口如丹。嶷焉若峻山清孤。泊焉若大風(fēng)海上。故揖道德之器者。識天人之師焉。春秋二十有八。將就賓貢。途經(jīng)丹陽。雅聞鶴林馬素之名。往申款謁。還得超然自詣。如來密印。一念盡傳。王子妙力。他人莫識。即日剃落。是真出家。因問以所從。素公曰。逢徑則止。隨汝心也。他日游方至馀杭西山。問于樵人。曰此天目山之上徑。大師感鶴林逢徑之言。知雪山成道之所。于是蔭松藉草。不立茅茨。無非道場。于是宴坐之久。邦人有搆室者。大師亦因而安處。心不住于三界。名自聞于十方。華陰學(xué)徒。來者成韨矣。天寶二祀。受具戒于龍泉法崙和尚。雖不現(xiàn)身意。亦不舍外儀。于我性中。無非自在。大歷初。代宗睿武皇帝高其名而徵之。授以肩輿。迎于內(nèi)殿。既而幡幢設(shè)列。龍象圍繞。萬乘有順風(fēng)之請。兆民渴灑露之仁。問我所行。終無少法。尋制于章敬寺安置。自王公逮于士庶。其詣?wù)呷沼星恕K就綏罟U。情游道樞。行出人表。大師一見于眾。二三目之。過此默然。吾無示說。楊公亦退而嘆曰。此方外高士也。固當(dāng)順之。不宜羈致。尋求歸山。詔允其請。因賜策曰國一大師。仍以所居為徑山寺焉。初大師宴居山林。人罕接禮。及召赴京邑。途經(jīng)郡國。譬若優(yōu)曇一現(xiàn)。師子聲聞。晞光赴響者轂擊肩摩。投衣布金者邱累陵聚。大師隨而檀施皆散之。建中初。自徑山徙居于龍興寺。馀杭者。為吳東藩。濱越西境。馳軺軒者數(shù)道。通濱驛者萬里。故中朝銜命之士。于是往覆。外國占風(fēng)之侶。盡此奔走。不踐門閾。恥如瘖聾。而大師意絕將迎。禮無差別。我心既等。法亦同如。貞元八年歲在壬申十二月二十八夜。無疾順化。報齡七十九。僧臘五十。先是一日。誡門人令設(shè)六齋。其徒有未悟者。以日暮恐不克集事。大師曰。若過明日。則無所及。既而善緣普會。珍供豐盈。大師意若辭訣。體無患苦。逮中宵。跏趺示滅。本郡太守王公顏即時表聞。上為歔欷。以大師元慈默照。負(fù)荷眾生。賜謚曰大覺禪師。海內(nèi)服膺于道者。靡不承問叩心。悵惘號慕。明年二月八日。奉全身于院庭之內(nèi)。遵遺命也。建塔安神。申門人之意也。嗚呼。為人尊師。凡將五紀(jì)。居惟一床。衣止一衲。冬無纊氎。夏不絺绤。遠(yuǎn)近檀施。或一日累千金。悉命歸于常住。為十方之奉。未嘗受施。亦不施人。雖物外去來。而我心常寂。自象教之興。數(shù)百年矣。人之信道者。方悕畏于罪垢。愛見于莊嚴(yán)。其馀小慧。則以生滅為心。垢凈為別。舍道由徑。傷肌自瘡。至人應(yīng)化。醫(yī)其病故。大師貞立迷妄。除其憃冥。破一切相。歸無馀道。乳毒既去。正味常存。眾生妄除。法亦如故。嘗有設(shè)問于大師曰。今傳舍有二使。郵吏為刲一羊。二使既聞。一人救。一人不救。罪福異之乎。大師曰。救者慈悲。不救者解脫。惟大師性和言。罕所論說。問者百千。對無一二。時證了義。心依善根。未度者道豈遠(yuǎn)人。應(yīng)度者吾無雜味。日行空界。盡欲昏癡。珠現(xiàn)鏡中。自然明了?;蚓佣囔`異?;蚴路扔X。至若飲毒不害。遇疾不醫(yī)。元鶴代闇。植柳為蓋。此昭昭于視聽者。不可備紀(jì)。于我法門。皆為妄見。今不書。尊上乘也。弟子實相。門人上首。傳受秘藏。導(dǎo)揚(yáng)真宗。甚乎有若似夫子之言。庚桑得老聃之道。以吉甫連蹇當(dāng)代。歸依釋流。俾筌難名。強(qiáng)著無跡。其詞曰。
水無動性,風(fēng)止動滅。
鏡非塵體,塵去鏡澈。
眾生自性,本同諸佛。
求法妄纏,坐禪心沒。
如來滅后,誰證無生。
大士密授,真源湛明。
道離言說,法潤根莖。
師心是法,無法修行。
我體本空,空非實性。
既除我相,亦遣空病。
誓如乳毒,毒去味正。
大師得之,斯為究竟。
何有涅槃,適去他方。
教無生滅,道有行藏。
不見舟筏,空流大江。
蒼蒼遙山,成道之所。
至人應(yīng)化,萬物皆睹。
報盡形滅,人亡地古。
刻頌豐碑,永存澗戶。
京師東門二里所。多寶塔者。沙門靈湊等為先大師薦祉盡敬之地也。大師諱圓敬。姓陳氏。河南陸渾人。報年六十四。經(jīng)夏四十四。以貞元八年春正月。厭代入滅于保壽寺。越十有五日。遷窆于龍首北原。距茲塔西北十馀步。初大師入道。依本縣思遠(yuǎn)寺微公。通法華經(jīng)。寶應(yīng)二年制度。編僧籍于東京長壽寺。受具于白馬寺本律師。曇無德義。言下信解。以為遵道途而歸都邑。涉門閾而躋堂皇。故尸羅毗尼。以攝妄想。五部四分。是為扃鍵。然后因定發(fā)惠。登最上乘。優(yōu)婆鞠多。由是道也。敷暢微妙。攘除癡冥。如一燈傳照。一雨潤物。宏我法者。可勝道哉。代宗朝。徵入內(nèi)道場。累詔授興善安國寶應(yīng)等寺綱首。又充僧錄。尋授寶應(yīng)寺上座。賜律院以居。授瑜伽灌頂密契之法。講楞伽經(jīng)起信論。譯虛空藏經(jīng)。鑒義潤文。內(nèi)典偫書。靡不該貫。無非宴坐道場。沃天心以了義。照佛日于中禁。郁為龍象。大拯斯人。將滅之夕。備申告誡。中夜累足。如期順化。其智惠歟。其解脫歟。法子苾芻。缞服成列。仰護(hù)念慈哀之旨。拾蓮華多寶之義。厥后十五年而功用成。丹素觚棱。石輪火齊施于外。圣像真言。多羅祗夜函于內(nèi)。又以見湊公成就。付囑而為上首。況不出戶庭。持經(jīng)萬遍。愿力斯?jié)M。嚴(yán)飾斯崇。勒銘于茲。以示塵劫。銘曰。
三生不駐,如電如瀑。
七情相攻,如蠆如蝮。
彼上人者,為世導(dǎo)師。
乃精毗尼,以攝偫疑。
宏道日大,化緣斯畢。
建茲嚴(yán)事,如地踴出。
國門之東,萬宇來同。
斯為寶所,燭耀無窮。
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818年) 中唐 · 元稹
五言排律
元和十年三月二十五日,予司馬通州。二十九日,與樂天于鄠東蒲池村別,各賦一絕。到通州后,予又寄一篇。尋而樂天貺予八首,予時瘧病將死,一見外不復(fù)記憶。十三年,予以赦當(dāng)遷,簡省書籍,得是八篇。吟嘆方極,適崔果州使至,為予致樂天去年十二月二日書,書中寄予百韻至兩韻凡二十四章,屬李景信校書自忠州訪予,連床遞飲之間,悲吒使酒,不三兩日,盡和去年已來三十二章皆畢,李生視草而去。四月十三日,予手寫為上下卷,仍依次重用本韻,亦不知何時得見樂天,因人或寄去,通之人莫可與言詩者,唯妻淑在旁知狀。(案:其本卷尋時于峽州面付樂天,別本都在唱和卷中,此卷唯五言大律詩二首而已。)
引用典故:壽陵失步 朽株
我病方吟越,君行已過湖。
去應(yīng)緣直道,哭不為窮途。
亞竹寒驚牖,空堂夜向隅。
暗魂思背燭,危夢怯乘桴。
坐痛筋骸憯,旁嗟物候殊。
雨蒸蟲沸渭,浪涌怪睢盱。
索綆飄蚊蚋,蓬麻甃舳艫。
短檐苫稻草,微俸封(去聲)漁租。
(去聲)浦喧撈蛤,荒郊險斗貙。
鯨吞近溟漲,猿鬧接黔巫。
芒屩泅牛婦,丫頭蕩槳夫。
酢醅荷裹賣,醨酒水淋沽(巴民造酒如淋醋法)。
舞態(tài)翻鴝鵒,歌詞咽鷓鴣。
夷音啼似笑,蠻語謎相呼。
江郭船添店,山城木豎郛。
吠聲沙市犬,爭食墓林烏。
獷俗誠堪憚,妖神甚可虞。
欲令仁漸及,已被瘧潛圖。
膳減思調(diào)鼎,行稀恐蠹樞。
雜莼多剖鱔,和黍半蒸菰。
綠粽新菱實,金丸小木奴(巴橘酸澀,大如彈丸)。
芋羹真暫淡,?炙漫涂蘇。
炰鱉那勝羜,烹鯄只似鱸(通州俗以鯄魚為鲙)
楚風(fēng)輕似蜀,巴地濕如吳。
氣濁星難見,州斜日易晡。
通宵但云霧,未酉即桑榆(此后并言巴中風(fēng)俗)。
瘴窟蛇休蟄,炎溪暑不徂。
倀魂陰叫嘯,鵩貌晝踟躕。
鄉(xiāng)里家藏蠱,官曹世乏儒。
斂緡印信,傳箭作符繻。
椎髻拋巾幗,镩刀代轆轤。
當(dāng)心鞙銅鼓,背弝射?;?span id="dqsqhob" class='inlineComment2'>(巴民盡射木弓,仍于弓左安箭)。
豈復(fù)民氓料,須將鳥獸驅(qū)。
是非渾并漆,詞訟敢研朱。
陋室鸮窺伺,衰形蟒覬覦。
鬢毛霜點(diǎn)合,襟淚血痕濡。
倍憶京華伴,偏忘我爾軀(此后并言與樂天同科、共游處等事)。
謫居今共遠(yuǎn),榮路昔同趨。
科試銓衡局,衙參典校廚(書判同年,校正司省)。
月中分桂樹,天上識昌蒲。
應(yīng)召逢鴻澤,陪游值賜酺。
心唯撞衛(wèi)磬,耳不亂齊竽(此后并言同應(yīng)制時事)。
海岱詞鋒截,皇王筆陣驅(qū)。
疾奔凌騕裊,高唱軋吳歈。
點(diǎn)檢張儀舌,提攜傅說圖。
擺囊看利穎,開頷出明珠。
并取千人特,皆非十上徒。
白麻云色膩,墨詔電光粗。
眾口貪歸美,何顏敢妒姝。
秦臺納紅旭,酆匣洗黃壚。
諫獵寧規(guī)避,彈豪詎囁嚅。
肺肝憎巧曲,蹊徑絕縈迂。
誓遣朝綱振,忠饒翰苑輸
驥調(diào)方汗血,蠅點(diǎn)忽成盧。
遂謫棲遑掾,還飛送別盂。
痛嗟親愛隔,顛望友朋扶。
貍病翻隨鼠,驄羸返作駒。
物情良徇俗,時論太誣吾。
瓶罄罍偏恥,松摧柏自枯。
虎雖遭陷阱,龍不怕泥涂。
重喜登賢苑,方欣佐伍符
判身入矛戟,輕敵比錙銖。
驛騎來千里,天書下九衢。
因教罷飛檄,便許到皇都(十年春,自唐州詔予召入京)。
舟敗罌浮漢,驂疲杖過邘。
郵亭一蕭索,烽候各崎嶇。
饋餉人推輅,誰何吏執(zhí)殳
拔家逃力役,連鎖責(zé)(音債)逋誅。
防戍兄兼弟,收田婦與姑。
縑緗工女竭,青紫使臣紆。
望國參云樹,歸家滿地蕪。
破窗塵????,幽院鳥嗚嗚
祖竹叢新筍,孫枝壓舊梧。
晚花狂蛺蝶,殘蒂宿茱萸。
始悟摧林秀,因銜避繳蘆。
文房長遣閉,經(jīng)肆未曾鋪。
鹓鷺方求侶,鴟鳶已嚇雛。
徵還何鄭重,斥去亦須臾。
迢遞投遐徼,蒼黃出奧區(qū)。
通川誠有咎,湓口定無辜(三月稹之通州,八月樂天之江州)
利器從頭匣,剛腸到底刳。
薰蕕任盛貯,稊稗超踰。
公干經(jīng)時臥,鐘儀幾歲拘。
光陰流似水,蒸瘴熱于爐。
薄命知然也,深交有矣夫。
救焚期骨肉,投分刻肌膚。
二妙馳軒陛,三英詠褲襦
李多嘲蝘蜓,竇數(shù)集蜘蛛。
數(shù)子皆奇貨,唯予獨(dú)朽株。
邯鄲笑匍匐,燕蒯受揶揄。
懶學(xué)三閭憤,甘齊百里愚。
耽眠稀醒素,憑醉少嗟吁。
學(xué)問徒為爾,書題盡已于。
別猶多夢寐,情尚感凋枯。
近喜司戎健,尋傷掌誥徂(今日得樂天書,六年聞席八歿)。
士元名位屈,伯道子孫無。
舊好飛瓊翰,新詩灌玉壺。
幾催閑處泣,終作苦中娛。
廉藺聲相讓,燕秦勢豈俱。
此篇應(yīng)絕倒,休漫捋髭須。
⑴ 元和十年閏六月至通州,染瘴危重,八月,聞樂天司馬江州
⑵ 此后每聯(lián)之內(nèi),半述巴蜀土風(fēng),半述江鄉(xiāng)物產(chǎn)
⑶ 元和四年為監(jiān)察御史,樂天為翰林學(xué)士
⑷ 此已上并述五年貶掾江陵,樂天亦遭罹謗鑠
⑸ 九年,樂天除太子贊善,予從事唐州也
⑹ 此已下并言靖安里無人居,觸目荒涼
⑺ 本題云:寄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員外、開州韋大員外、通州元九侍御、庾三十二補(bǔ)闕、杜十四拾遺、李二十助教、竇七校書,兼投吊席八舍人
⑻ 庾三十二、杜十四并居北省,李十一、崔二十二、韋大各典方州
⑼ 李二十雅善歌詩,固多詠物之作,竇七頻改官銜,屢有蜘蛛之喜
⑽ 樂天戲題篇末云:此篇擬打足下寄容州詩,故有戲譽(yù)
元秘塔者。大法師端甫靈骨之所歸也。于戲。為丈夫者。在家則張仁義禮樂。輔天子以扶世導(dǎo)俗。出家則運(yùn)慈悲定慧。佐如來以闡教利生。舍此無以為丈夫也。背此無以為達(dá)道也。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趙氏。世為秦人。初母張夫人夢梵僧謂曰。當(dāng)生貴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誕。所夢僧白晝?nèi)肫涫?。摩其頂曰。必?dāng)大宏法教。言訖而滅。既成人。高顙深目。大頤方口。長六尺五寸。其音如鐘。夫?qū)⒂扇鐏碇刑帷h徤`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歟。始十歲。依崇福寺道悟禪師為沙彌。十七正度為比邱。隸安國寺。具威儀于西明寺照律師。稟持犯于崇福寺升律師。傳唯識大義于安國寺素法師。通涅槃大旨于福林寺崟法師。復(fù)夢梵僧以舍利滿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盡貯汝腹矣。自是經(jīng)律論無敵于天下。囊括川注。逢原委會。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夫?qū)⒂ブ觇挥谇樘铩S旮事队诜ǚN者。固必有勇智宏辯歟。無何。謁文殊于清涼。眾圣皆現(xiàn)。演大經(jīng)于太原。傾都畢會。德宗皇帝聞其名徵之。一見大悅。常出入禁中。與儒道議論。賜紫方袍。歲時錫施。異于他等。復(fù)詔侍皇太子于東朝。順宗皇帝深仰其風(fēng)。親之若昆弟。相與臥起。恩禮特隆。憲宗皇帝數(shù)幸其寺。待之若賓友。常承顧問。注納偏厚。而和尚符彩超邁。詞理響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雖造次應(yīng)對。未嘗不以闡揚(yáng)為務(wù)。繇是天子益知佛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議事。當(dāng)是時。朝廷方削平區(qū)夏。縛吳斡蜀。潴蔡蕩鄆。而天子端拱無事。詔和尚率緇屬迎真骨于靈山。開法場于秘殿。為人請福。親奉香燈。既而刑不殘。兵不黷。赤子無愁聲。蒼海無驚浪。蓋參用真宗以毗大政之明效也。夫?qū)⒂@大不思議之道。輔大有為之君。固必有冥符元契歟。掌內(nèi)殿法儀。錄左街僧事。以摽表凈眾者。凡一十年。講涅槃唯識經(jīng)論。位處當(dāng)仁。傳授宗主。以開誘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運(yùn)三密于瑜伽。契無生于悉地。日持諸部十馀萬遍。指凈土為息肩之地。嚴(yán)金經(jīng)為報法之恩。前后供施數(shù)十百萬。悉以崇飾殿宇。窮極雕繪。而方丈匡床。靜慮自得。貴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俠工賈。莫不瞻向。薦金寶以致誠。仰端嚴(yán)而禮足。日有千數(shù)。不可殫書。而和尚即眾生以觀佛。離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無邱陵。王公輿臺。皆以誠接。議者以為成就常不輕行者。唯和尚而已。夫?qū)⒂{橫海之大航。拯迷途于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歟。以開成元年六月一日。西向右脅而滅。當(dāng)暑而尊容若生。竟夕而異香猶郁。其年七月六日。遷于長樂之南原。遺命茶毗。得舍利三百馀粒。方熾而神光月皎。既燼而靈骨珠圓。賜謚大達(dá)。塔曰元秘。俗壽六十七。僧臘四十八。門弟子比邱比邱尼約千馀輩?;蛑v論元言?;蚣o(jì)綱大寺。修禪秉律。分作人師。五十其徒。皆為達(dá)者。嗚呼。和尚果出家之雄乎。不然。何至德殊祥如此其盛也。承襲弟子義均自政正言等??撕上葮I(yè)。虔守遺風(fēng)。大懼徽猷有時堙沒。而閤門使劉公。法緣最深。道契彌固。亦以為請。愿播清塵。休嘗游其藩。備其事。隨喜贊嘆。蓋無愧辭。銘曰。
賢劫千佛,第四能仁。
哀我生靈,出經(jīng)破塵。
教網(wǎng)高張,孰辯孰分。
有大法師,如從親聞。
經(jīng)律論藏,戒定慧學(xué)。
深淺同源,先后相覺。
異宗偏義,孰正孰駮。
有大法師,為作霜雹。
趣真則滯,涉?zhèn)蝿t流。
象狂猿輕,鉤檻莫收。
柅制刀斷,尚生瘡疣。
有大法師,絕念而游。
巨唐啟運(yùn),大雄垂教。
千載冥符,三乘迭耀。
寵重恩顧,顯闡贊導(dǎo)。
有大法師,逢時感召。
空門正辟,法宇方開。
崢嶸棟梁,一旦而摧。
水月鏡像,無心去來。
徒令后學(xué),瞻仰徘徊。
鼓賦 北宋 · 吳淑
鼓,動也,含陽而動者也。
若夫鼉鼓逢逢,矇瞍奏公,應(yīng)春分而著義,當(dāng)啟蟄以施功。
聞臨平之擊石,見南郡之銘銅。
「坎其擊鼓,宛丘之下」。
伐以鉦人,御之田祖。
識伊耆之蕢桴,考籥章之毛土。
訝雷門之鵠飛,驚建康之鷺翥。
爾其廣首纖腹之制,八面四足之奇,或狀如博局,或形同麝臍。
擊其小而導(dǎo)其大,應(yīng)在東而懸在西。
姚泓既駭于石鳴,李陵俄知其氣衰。
承乾聞玄素之諫,孫挹遭高爽之譏。
則有制自黃帝,始于少昊,雖云無當(dāng)于五聲,豈可不擊而不考。
至于王侯路賁之制,商、周懸置之殊,樹以崇牙,駕以樓車。
都曇兮答臘,雞婁兮密須。
禰衡解衣而不怍,王公揚(yáng)桴而自如。
伐彼淵淵,奏茲簡簡。
或置在西房,或列之下管。
辨徒擊與播鼗,美登聞兮敢諫。
復(fù)有思話騎棟,楚王警民。
山中石鳴,荒外雷震。
穆滿黎丘之樂,王喬鄴縣之神。
亦云擿以銅丸,節(jié)之金鐲,羅浮神鉦,始興圣木。
《周官》列職,著雷、靈、鼛、晉之差;
《爾雅》著名,有鼖、應(yīng)、鼗、麻之目。
黃鵠山前古梵宮,參差樓殿倚巖中。
群峰重疊圍松徑,三伏嬉游愛竹風(fēng)。
牛首禪宗懷馬素(自注:寺實馬素舊居。),襄陽耆舊憶龐翁(自注:穎,谷隱門人。)。
長思勝會真幽適,誰使句嬰不與同。
⑴ 丁本、道光本、鈔本作拘
從事毛錐,壯夫不為。
置書學(xué)劍,弓號馬嘶。
不斬樓蘭,夫何自欺。
堂堂梁山,襟利帶夔。
帝軫遐方,詳延瑰琦。
馬素絲,組以五之。
維賢作牧,任以撫綏。
撫綏伊何,恩斯勤斯。
豈惟懷恩,亦復(fù)畏威。
庶靖氛埃,以偃鼓鼙。
昔人可師,感夜半雞。
哂乃阿瞞,橫槊賦詩。
按:《北澗集》卷六。
共 4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