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桑維翰

相關人物:共 7 位。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魏公王佐才,獨力造晉室。
揮手廓氛霾,放出扶桑日。
感慨會風云,周旋居密勿。
下民得具瞻,上帝賚良弼。
沉沉帷幄謀,落落政事筆。
品流遂甄別,法令頗齊一。
跋敕朝據(jù)案,論兵夜造膝。
多士若鴛鴻(原作鴦,據(jù)趙本、經(jīng)鋤堂本改),官材咸有秩。
諸侯如狼虎,請謁盡股栗。
秉鈞多事朝,綽綽有紀律。
遠將留侯比,近以贊皇匹。
志在混車書,誓將闡儒術。
皇天未厭亂,運去何飆欻。
高祖厭寰區(qū),少帝無始卒。
老成既疏遠,群小相親昵。
黷武兵漸驕,倒懸人不恤。
和親絕強虜,謀帥用悍卒。
魏公在藩垣,上疏論得失。
七事若丹青,辭切痛入骨。
忠言殊不省,直道果見屈。
鐵馬從北來,煙塵晝蓬勃。
穹廬易市朝,左衽雜纓紱。
主辱臣不死,囚縛自安逸。
唯公獨遇害,身殞名不沒。
惜乎英偉才,濟世功未畢。
一讀晉朝史,遺恨空郁郁。
子孫亦不振,天道難致詰。
瑯琊名父子,少孤起徒步。
贄謁桑魏公,藻鑒非易與。
撫頂久嘆惜,王楊許為伍。
諸侯取為官,佐幕大名府。
主帥杜重威,功大心跋扈。
天驥被縶維,神龜罹網(wǎng)罟。
六師薄孤壘,三面開生路。
主人既釋放,賓筵因詿誤。
逼脅本非辜,貶謫尋不赴。
折腰紆墨綬,拓翼久未舉。
梁竦恥州縣,長卿有辭賦。
里行旌邑政,柱史登朝序。
抨彈志不樂,潤色才有素。
錦窠應列宿,星垣吟藥樹。
丹青生帝典,金玉鏗王度。
東觀秉直筆,南宮司貢部。
時英萃門下,藹藹騰嘉譽。
鵬掀六月風,豹蔚七日霧。
多才同列忌,嫉惡奸人怒。
排斥屢專城,織羅仍典午。
名宦頗流離,衣食常貧窶。
文明起代邸,振拔非不遇。
紫微雖正拜,白發(fā)已遲暮。
史魚直有遺(四庫本作道),棖也剛不吐。
非才占清列,志欲投兕虎。
英俊在草萊,力能生翅羽。
毀譽兩無私,華袞間蕭斧。
掌選循故實,尹京恥鉤距。
名位僅三事,疾瘵嬰二豎。
告滿拜貳卿,君恩慰沉痼。
終見哲人萎,蕭蕭空壟墓。
鯉庭有令嗣,鳳閣登仙署。
兩制列門生,九原應自許。
蒼蒼猶足信,吾道似有訴。
馀慶在子孫,明明深可據(jù)。
五季驕諸鎮(zhèn),終朝易千人。
使無孔方癖,猶是晉名臣(右十貪)。
西風易水長城道,老濘查牙馬頻倒。
岸淺橋橫路欲平,重向荒寒問遺老。
易水南邊是白溝,北人為界海東頭。
石郎作帝從珂敗,便割燕云十六州。
世宗恰得關南死,點檢陳橋作天子。
漢兒不復見中原,當日禍基元在此。
溝上殘城有遺堞,歲歲遼人來把截。
酒酣踏背上馬行,彎弧更射溝南月。
孫男北渡不敢看,道君一向何曾還。
誰知二百年冤孽,移在江淮蜀漢間。
歲久河乾骨仍滿,流禍無窮都不管。
晉家日月豈能長,當時歷數(shù)從頭短。
日暮途窮更著鞭,百年遺恨入荒煙。
九原重怨桑維翰,五季那知魯仲連。
只向河東作留守,奉詔移官亦何疚。
稱臣呼父古所無,萬古諸華有遺臭。
床頭冗石鈍如椎,淬我毛穎利如錐。
書成四體工點??,聯(lián)珠照幾光陸離。
朝來凈洗看墨色,堅致瑩滑如琉璃。
乃知鈍靜固得壽,上接道脈同耆頤。
我生無田聊食汝,簞瓢仰給猶山雌。
卻怪老桑未達道,守藝改鑄何其癡桑維翰或令其改姓維翰鑄鐵硯以示人日硯穿則改姓卒以進士及第)
硯乎硯乎,汝尚未穿我未老,但愿與汝終始無磷緇。
⑴ 山谷張文潛贈君洮州淥石含風漪能淬筆峰利如錐
⑵ 揚子山雌之肥其意得乎珠晉衛(wèi)恒四體書勢成??黠點??連不絕
書生豪氣壓千軍,示者扶桑一卷文。
鐵研未穿時世改,功名回首信浮云。
刻苦頻將鐵硯磨,功名偏藉晉陽戈。
時危不廢調鷹樂,世運無端奈爾何。
宣祖大王之二十五年。而日本酋秀吉大舉兵入寇。京都陷車駕遷。惟時有臣。請援天朝。再恢宗社。乃惟曰白沙李公。光海即位。誅夷同氣。謀廢慈殿。奸臣李爾贍,鄭造等縱臾之。天常滅蝕。環(huán)三千里殆淪于縱目之域。惟時有臣??寡哉妗7鰳湟蛡?。乃惟曰白沙李公。談者曰。中興之績。被于海東而已。民紀植則立萬世之孝順。優(yōu)于天下矣。公以言獲罪。累于北荒。談者曰。公固得死所矣。國其如何。俄而公卒于累。而至癸亥今上反正。復官賜祭。談者曰。其庶幾哉。國有教矣。蓋以公存亡榮悴。卜世運興喪也。東陽申欽聽于一國之談者曰。此輿情也夫。此公議也夫。茲非天之有定也乎。肆次其事烈。載之神道之石曰。公諱恒福。字子常。氏出雞林。其始有沙梁部大人謁平者。翊羅祖為宗臣。胄支遂綿。至麗彌盛。其著者曰。文忠公齊賢。世稱益齋先生云。入本朝有官工曹參判者諱延孫。寔生崇壽。僉知中樞府事。公高祖也。曾祖曰成茂。安東判官。贈吏曹判書。祖曰禮臣。成均進士。贈議政府左贊成。贊成公有隱德。嘗卜葬兆于抱川曰。我后聯(lián)二世必達。公考參贊公果應之。參贊公諱夢亮。歷事三朝。以清儉忠孝聞。贈議政府領議政始林府院君。妣曰全州崔氏。結城縣監(jiān)崙女。訥軒李公思鈞外孫也。贈貞敬夫人。有壸范。嘉靖丙辰生公。生而不乳不啼。家人驚異。會有瞽師到門。參贊公使筮之。筮畢賀曰。鼎軸之兆。崇于公二級。甫數(shù)期。峻拔岐嶷。嬉戲動與凡兒殊。稍長沈深有度。顧盻偉如。語默不茍。識者知其為昂霄材也。八歲。屬詩出語驚人。九歲參贊公即世。致毀如禮。十四五。已疏財好義。雄健不羈。當街賈勇。諸少年莫敢埒。大夫人聞而戒之曰。未亡人朝暮入地。汝乃從無賴子弟游。吾死不暝矣。公泣受教。刮摩豪習恂恂也。辛未。大夫人卒。啜粥居廬。服闋。托于姊閔氏婦。摛經(jīng)辨志。居業(yè)遂篤。藻思橫放。亹亹逼古。一時名勝愿識其面。權相國轍聞其聲。歸以孫女。即都元帥慄之出也。相國一見。期以公輔。萬歷庚辰。登謁圣丙科。補承文院權知副正字。辛巳。藝文館檢閱。癸未。宣廟將講朱子綱目。預揀才臣。賜中秘所藏帙以隸之。膺簡者五人。公與焉。栗谷李公珥實進之。栗谷道學文章伏一世。公一見有言下之契。旋賜暇湖堂。薦弘文館為正字著作博士。甲申秋。得疾革。中外之人識不識舉憂之。來候者履錯于巷。乙酉春良已。授藝文館待教奉教。成均館典籍,司諫院正言,吏曹佐郎,知制教。考功世稱熱官。公居之淡若散署。庭無造請。座無生客。日與里闬游從。清坐相看。有二顯官怙時望。要公推轂。已入銓地。多居間餂公。公惡其為。竟不應。二官交憾公。歷修撰正言校理,吏禮正郎。己丑冬。以問事郎參鞫鄭汝立獄。宣廟親臨論囚。公應對周敏。趨蹌中節(jié)。目覽耳受??谠兪謺Q圆豢?。筆不停輟??v橫膠擾。俱領其要。僚寀袖手。吏胥旁觀。驚以為神。宣廟亟才公。每事必畀公。公憫囚多株連。不遄斷啟倖禍者心。當亭疑。務平反。傳生議。薦數(shù)從中。文書或忞忞者。必諦審于當事者。不徒執(zhí)管成案為也。庚寅夏。應教轉議政府檢詳舍人。秋錄平難功。公以問事勞。例策三等勛。移典翰。嘗侍經(jīng)筵。宣廟呼公前。談公鞫獄時事。稱高才者累十言。躋秩以獎之。進直提學。特加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擬大用公也。辛卯春。除戶曹參議。才一月。曹務無?懘者。庫藏無罅灓者。尹相國斗壽為判書。顯重公曰。文翰士乃復能錢谷耶。時有孽臣洪汝諄者。網(wǎng)一世士將魚肉之。公以承旨亦被波及罷。夏。敘復除承旨。害公者猶未艾。二官之挾前憾者抵??而起。謀置重辟。李公元翼適秉憲。以身爭之乃已。壬辰四月。倭寇猝至。公為知申事。居嚍嚍欲以身徇節(jié)。自聞賊報。公退就第。背屏側席。填闔處外。飭家累無溷我。側室求一面不得。逮大駕定西幸計。公趨朝。唯與家兄訣別而去。前駕出一日。公詣閤門請事。宣廟命以左議政柳成龍為留都大將。公言若控上國辭命。非成龍不可。成龍得西。乃后聞奏封牘。多成龍手。駕出。百僚皆散。宮中虛無人。雨注天黝。夜四鼓。中殿獨與女史十馀。步出仁和門。公執(zhí)燭前導。中殿顧問。慰勉備至。駕薄臨津。上下相失。公同兵曹郎徒步。召集徒眾于泥淖中。至東坡驛。召大臣及尹斗壽問計。公首言我國兵力。無以當此賊。唯有西赴。仰吁父母之邦。到松京。拜吏曹參判鰲城君。加嘉善大夫。令護王子先詣平壤。大駕至。拜刑曹判書兼都總管。加資憲大夫。未幾授大司憲。賊既大蹂京城。急欲??兩西而撇掇之也。廷議無定算。劻勷而已。公與漢陰李公德馨。協(xié)策建遣請?zhí)斐?。又撥三調度。以管軍興。其卒成再造烈者。此為之兆也。拜兵曹判書兼弘文館提學知經(jīng)筵春秋館事同知成均館事世子左副賓客。臨津失守?;蜓援斒仄饺?。或言咸興可據(jù)。公與左相尹斗壽力陳咸興非計。請幸寧邊。然群議猶主咸興。中殿東嬪先向德川。以取咸興路。而賊已逼浿水矣。漢陰公請出見賊將玄蘇,調信謀緩兵曰。兵茍毋緩。當斬兩將頭來。公止之曰。堂堂國家。豈可行盜賊事。駕離平壤。與漢陰申請進住寧邊。且自請赴遼東求救。兩公爭往。至夜分。宣廟用沈忠謙言遣漢陰入遼東。公送之南門。解所驂與之曰。兵不出。君當索我于重獲。漢陰曰。兵不出。吾當棄骨于盧龍。灑涕而別。聞者易容。守灘諸軍又潰。宣廟夜召諸臣議內(nèi)附曰。父子同渡鴨水。國事無可幾。世子宜奉廟社主分往。予帶若干臣僚入義州。從予者誰。群臣莫對。公泣對請從。駕次博川。中殿自德川來會。而平壤陷報至。宣廟趣駕夜發(fā)。扈行者多道亡。天雨道隘。公慮有倉卒。謂椽屬曰。前茅甚疏。吾屬皆兵官。可先導疾驅而前。宣廟問知為公。益重之。駕入義州。公言漢南諸路必謂大駕已渡遼。急發(fā)使諭湖,嶺起兵勤王。且令知行在所住。自此朝廷命令得通。而勤王之師始起。先是遼左有行言。朝鮮導倭入寇。兵部遣指揮黃應旸密覘我。公在朝時已虞有此事。求辛卯倭書來乃進之。應旸疑大釋。歸報皇朝。始議出兵。祖承訓,史儒等將三千兵先至。朝野皆言指日可捷。公曰祖將躁而寡謀。軍必敗。果大衄。承訓歸至。誣我兵反助倭賊。公請遣大臣伸辨。又請遣使乞發(fā)大兵。冬。提督李如松提兵四萬過江而東。公見其行師。白上曰。必成功。但幕下有鄭同知,趙知縣兩人用事。恐有沮撓。癸巳。得大捷復平壤城。而既又掣于和議不更戰(zhàn)。實鄭趙二人為之也。京師復。力請回鑾。十月。宣廟旋軫舊都。行人司憲奉敕來。未有先聲。朝廷猝知之。急授公遠接使。受命即行。行人兼程疾馳。所過郡邑失措。賴公先后館待無缺?;食肥雷油瑧?,兵官進理全,慶軍務。公以兵官故。解儐任陪世子南下。甲午春。湖西賊宋儒真反。分朝諸臣欲奉世子會大朝避賊。公上劄止之。頃之賊平。秋召還。兼舟師大將。算舟艦資魚鹽以息之。備綿布三萬疋輸之度支。乙未。吏曹判書兼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兼經(jīng)筵知春秋館,成均館,義禁府事。丙申皇朝冊封日本。副價楊邦亨欲得公為接伴。宣廟許之。公既辭朝。乞解東銓文柄。拜右參贊。邦亨敬禮公曰。東國有此人。何可以外國輕之。公指正使李宗城曰。徒紈綺文墨爾。必辱命。后果然。冬。送楊使。丁酉春。判西銓。楊經(jīng)略統(tǒng)大兵東來。難其儐。復推公。辭不起。同戶工官見經(jīng)略于九連城。其條列問答俱彬彬光國。九月病免。十一月復授公。凡五長兵部。一長吏部。處心貞亮。關節(jié)不及。擬用除擢。唯視其才。一徇公議。無敢以他路進。官方有序。仕途以澄。朝廷僅存墻壁。而士夫稍知廉隅者。以公之在銓席也。其兵部也。丁水陸天兵之湊。事關本兵者。大者迅雷。少者牛毛。公游刃中窾。積而不苑。楊經(jīng)略每值肯綮。必曰李尚書云。公去部。有萬匹布溢于恒用之外。部中傳以為李尚書藏。久而猶守之。近世稱舉兵部者言。栗谷李公。公足當之。而以時之劇易言。公有加焉。戊戌秋?;食澁嫸┱_搆我國上奏。宣廟震驚。大拜公加大匡輔國崇祿大夫右議政封府院君陳奏使。公辭不獲。星夜倍道進奏。日詣內(nèi)閣,禮,兵部操文陳說。辭語明剴。禮容都雅。諸官拱手唯諾曰。國恥自湔。公無憂也。帝賜敕褒之。革應泰職。己亥復命。宣廟大悅。賜土田臧獲以嘉之。時議以應泰誣奏。移罪于接伴使白惟咸。下獄當罪。公為委官。心知其冤。奏讞甚晰。宣廟原之。尋控免。庚子。拜都體察使兼都元帥。視師南土。上安民防海十六策。夏。以首輔還。六月。懿仁王后薨。時屬干戈。儀軌典籍燹滅無遺。公指授裁量。節(jié)文不惑。梓宮下山陵。夜半失火。上下遑惑。公當變不錯。招所司各職其職。導世子就位。行慰安祭。以是日克葬返虞。辛丑。乞釋負不從。公復起。請節(jié)經(jīng)費正田制。開誠心。布公道。礪廉恥。宣廟嘉納。秋。奴酋通書請媾。公言此酋受爵天朝。人臣義無私交。且為后世虞。請謝絕其使。壬寅春。三司交章論成牛溪渾。公上章救之。未及進。有人承柄臣旨。徑上疏專攻公。公引告。而撼公者益眾。卒以是去位。甲辰元朝。白虹貫日。公極言天人之際。終之曰。推誠當自納諫始。秉公當自用人始。世以為知言。夏。錄扈圣功。公為元勛。辭不允。拜領議政。亦控免。丙午秋。馬島夷義智詐械二死囚。稱犯陵賊來獻求和。時柳永慶擅國。欲自功。將行獻俘禮以夸耀之。公欲誅之釜山。以示倭使。永慶不聽。卒拿訊無所得。丁未十月。宣廟疾大漸。公受命祈于宗廟。翌日宣廟小愈。乃于戊申二月一日賓天。越翌日。光海踐阼。宣廟以日月之明。秉乾剛之德。早挈神器。托于光海光海。在春宮十七年矣。不幸宣廟寢疾。經(jīng)年樂禍。喜功者因以揣摩。塞窌匿端。煽俑飛鉗。以惑人聽。鄭仁弘封疏入而人情尤眩亂。禍端無窮。而先以臨海君為注。中外遑遑。衛(wèi)士擐甲守闕。宮門當晝不開者累閱月。有一諫官以臨海事來問者。公曰。服喪王子。形跡未著。胡據(jù)置辟。三司密告不軌。當流絕島。公獻議請全恩。論者目以護逆。全恩之說為善流禍本。四月。為左揆兼都體察使。六月。以總護使封穆陵。才畢。三司請誅臨海。且咎相府不廷爭。仁弘繼之。斥全恩之非。公上劄再辭不許。辛亥。仁弘封疏厚詆晦齋,退溪兩先生不宜祀孔廡。泮儒上疏辨之。削仁弘儒籍。仁弘之徒樸汝梁訐奏之。光海令禁錮首議者。公愕曰。亡國之舉也。通宵搆劄。至曙上之。諸生聞上命。捲堂而去。公又上劄陳之。及后引對。備錄晦齋事四條上之。仁弘由是大銜公。名卿善士重足累喘。讒譖猬集。以擠公為先務。乃倡體府兵權太重之說。欲必陷之死地。公日事求去。而至壬子。金直哉獄起矣。光海日御鞫廳。絲毫以上皆躬斷之。公隨事匡救。詩人權韠以詩得罪并系訊。公離席苦諫不從。術官有以遷都之說進者。宰臣多和附。迎合上旨。公直言折之。癸丑夏。樸應犀上變。事有不忍言者。烈于戊申矣。被告之中有武人鄭浹者。公所未識也。有他大臣薦之。公擬于邊守。及是辭連當坐。公不赴朝。三司請誅永昌大君。而政府無廷請舉。有宰臣二人連日夜至公所。誘以禍福。危辭喝語。使人發(fā)豎。子弟涕泣迭諫。公捋須毅然曰。吾受恩兩朝。位臺鼎十六年。豈以垂死之年。自取污蔑。厚負兩朝。其宰知不可回。顧而之漢陰。如語公者。后日公與漢陰俱在鞫廳。臺官以大臣不伏閤顯斥之。漢陰謂公曰。子將如何。公曰。吾議在戊申之議矣。獄事日急。禍焰日起。臺官鄭造,尹讱等首發(fā)廢母之論。公謂漢陰曰。吾得死所矣。為永昌死則傷勇。為母后不死則傷義。慗使吾君為造與讱之蔽也。而負累于天下后世乎。今人既誣引春秋。我粗習春秋。當引經(jīng)據(jù)義以破之。其所謂逆。未見其為逆。故不敢討臣。而廢君之母。真逆臣也。若或獻議??蛇M一劄。是夕至家。不解朝衣。坐外廊。子弟入問故。公曰。三網(wǎng)滅矣。我以大臣。承不世之遇。寧惜馀命。忍見此耶。當以舁尸為期。大司憲崔有源來見公。公曰。萬代瞻仰。在此舉也。有源素敬公。乃定議。與二三僚貳于造,讱。其不即廢母。由公言也。公具疏示漢陰。磨礪以俟。公以薦鄭浹遭劾而去。事已不可諧矣。光海遞公相拜西樞。乙卯。家督星男為賊奴所告下獄。家人請循俗行賂。公正容止之。獄尋白。冬。仁弘疏言公罪不止此。三司請削黜之。光海留中不下。公就寓東郊。移卜小筑于忘憂里。無幾微見色。倘佯山澗。粗糲不厭而怡如也。聞清平水石之勝??缫或呁?。常雜于田夫野老。不知為貴人也。丁巳十一月。廢母之論遂決。李爾瞻,金開,許筠呼召丑逆。袖疏赴闕。濫巾東序者承嗾而集。日不記其數(shù)。國內(nèi)鼎沸。含生褫氣。公寢食俱損。忼慨不自已。忽大雷撼宇。公曰。天其戒告之矣。須臾樞府郎持上旨。令獻議。公方病。侍者扶起。奮筆書曰。誰為殿下畫此計者。非堯不舜陳。古之明訓。虞舜不幸頑父嚚母。常欲殺舜??>繌[。危逆極矣。號泣怨慕而不見其有不是處。誠以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故春秋之義。子無讎母之義。況為伋也妻者。是為白也母。誠孝之重。夫焉有間也。方今當以孝治國家。一邦之內(nèi)。將有漸化之望。此言奚為至于紸纊之下哉。為今之道。體舜之德??酥C以孝。蒸蒸以乂。回怒為慈。愚臣之望也。議至。見者懔懔至有潛相抆淚者。三司請絕邊圍籬安置。凡四易配所。配三水而止。光海命移北青。戊午正月到配。三月遘疾。有感夢之異。曰。吾其不久乎。聞奴酋犯遼廣。天將檄召我兵。而朝廷不許。涕下曰。國不復競矣。越二日不淑。是月十三日也。享年六十三。公嘗謂家人曰。事國無狀。獲此恩譴。我死勿以朝衣。殮用所服深衣大帶云。七月。返輀于抱川先塋。八月。窆于參贊公墓左乙坐之原。都下人民聞公行遣。上自薦紳下逮諸曹故吏廝臺輿卒。靡不求謁。一路村氓閻婦。爭來瞻拜。稱章甫者。想望風儀。以為矜式。洎卒。遠近之承訃會哭者。守宰邊將。持赗赴吊者。村居士夫操文酹告者。不知其幾。自初終。來守門外。殯而后散者。亦不知其幾人。嶺南士有不相識而千里來賻者。既葬。有漬綿炙雞。持三首詩及祭文。來哭墓下。不留謁而去者。亦莫知何人也。北青抱川諸生。鳩材建宇俎豆公。朝廷設禁而終莫能止。噫。公何以得此于人哉。義烈足以感人。人心不可厚誣。孰謂公論在后世哉。公風采凝遠。壇宇軒豁。廣顙隆準。豐頰而白晰。須髯翩翩。長不踰中人而氣蓋一世。行不治邊幅而動有規(guī)則。曠乎其超乎俗也。裕乎其宜于物也。光明而灑落也。正大而特達也。恬乎其處順也。淡乎其不滓也。其奉先也儀篤于物。文掩于誠。其事君也犯而無隱。折而不易。其友愛也奉長昆如事親。待叔仲如一己。其親族也幽嘉盡道。疏戚無間。其鄉(xiāng)黨也故舊不渝。愚智同得。其居室也屋漏如康莊。閨闥如位著。其當官也如丁之解牛。如扁之見垣。其交際也惇信扶義。然諾必重。其取與也清不欲近名。介不欲立異。其為家也無數(shù)畝之籍。無遺籯之金。論人是非。善善長而惡惡短。處已毀譽。妍媸過而明鏡存。具茲眾美。統(tǒng)于大節(jié)。爰自釋褐。遇知宣廟。壬辰之訌。竭忠盡悴。一則公二則公。統(tǒng)總中兵。熸亂底平。入而冠冕士流。出而儲胥方隅。卒致黃道重明。紫蓋不愆。晉位鼎鉉。為中興元功。卓乎事業(yè)之大。足以伯仲房,杜。而乃若丁巳一言。撐天柱地。日麗星經(jīng)。身雖摧敗。人道由立。方之壬辰之功。不亦愈賢乎哉。少負氣義。晚而好學。己亥解相之后。捐棄世故。一意經(jīng)史。求學自典謨洙泗至濂洛關閩。為文自左國至秦漢。未嘗去手者二十年。稟高故見亦高。欲寡故理自明。語道妙則獨契昭曠之原。觀踐履則不失銖兩之細。端委廟堂則九鼎大呂也。披襟宴坐則丘壑云水也。風標遐舉。超軼于埃壒之表。劍履黃閣。帶礪山河。特公之一浮云爾。世之谫谫者。無怪天未測其涯量。而雖號知公者。亦不過班之于隨世立名之列。知人信不易哉。朝廷黨比相傾四十年馀。賢與不肖。莫不標榜。而公獨中立不倚。屹乎如泰山喬岳。人不敢訾。而壬寅以來。時事日乖。眾正斂跡。公始不安于朝矣。后雖再入臺鼎。而辭而不居。光海初政。復入中書。以先朝舊臣。不免復出。而事有大謬者。庸非邦國之不幸耶。公于文章。雅不屑為。而取法則古。雄邁奇俊。自辟一家。章劄酋酋上薄兩京。間雜江左。尺牘爽朗。脫去畦徑。筆跡俊逸有法。老莊之玄放。仙佛之妙悟。靡不領會其旨。星象堪輿之家。虎頭岐黃之藝。亦皆通曉而不加竟也。嘗著涵養(yǎng)銘恥辱書床養(yǎng)夜戒晝警夕五箴以自課。詩文若干卷。朝天唱酬一卷。奏議二卷。啟辭二卷。四禮訓蒙一卷。魯史零語十五卷藏于家。公少號弼云?;蚍Q清化真人。晚號白沙。又號東岡。男二人。長星男蔭仕為縣監(jiān)。次井男。壬子司馬。亦仕為監(jiān)察。女一人適尹仁沃。側室男二人。長奎男。癸丑司馬。次箕男。女二人。一學官權侙。一幼。星男初娶判書權徵女。生一女一男。女崔煜進士。男時中。繼娶判官金季男女。生四女一男。曰時挺。馀幼。井男娶參議尹顗女。生一男一女。男曰時術。女幼??腥啻蠹兣I荒幸慌?。男曰時行?;腥阈拍信?。生一女并幼。欽少也。遇公于清江門下。一見即忘年。后與公對巷居三十年。顧公少許可。欽亦寡合。能相與于形骸之外。趣造定向。間有不言而同者。晚年愈契也。每抗談古今軌躅。論議逸發(fā)。不襲前人涂轍。自樹于胸中。而高明透徹。未始背于古賢。其豪資爽氣。近代所未見也。常幸世有知己者存。孰謂公去而欽獨踽踽也。嘗論曰。使生東魯。殆乎六藝之列。使生列國。庶幾國僑之政。有謝文靖之標致而篤于學。有韓忠獻之德量而立于節(jié)。非誇也。仍記公赴謫時貽尺書于欽曰。今日庶不負遼東翟黑子云。指漢陰也。欽于此淚涔淫。愧欽文不能為惇史。烏可以不朽公。銘曰。
昔我宣祖,秉德當乾。
毓才貯英,若苗藝田。
時雨膏之,條風發(fā)之。
惟時髦俊,蔚乎昌期。
孰為其宗,曰我李公。
繄王有命,契合昭融。
煌煌東觀,汝其會通。
我有華袞,汝其粉米。
邦運百六,滔天疇濟。
公為舟楫,繻有衣袽。
斗極天奠,國步如初。
王曰汝嘉,汝我股肱。
畀之伊何,無輔是膺。
遺之于后,俾贊洪圖。
故劍既收,庶展吁謨。
事有不然,世矛公盾。
砥柱中摧,臺階宵隕。
其說堂堂,折彼之角。
其節(jié)卓卓,何有謠諑。
于皇宣祖,宣祖有臣。
金石或泐,日月長新。
貤官賜祭,殷禮斯溥。
天固有定,恩實異數(shù)。
榮于公何,辱于公何。
榮辱去來,公不少多。
一味真腴,靈性則全。
濁世秕糠,火盡薪傳。
咸池扶桑,乘風飄然。
百世在后,百世在前。
公在其間,不愧不怍。
我銘詔之,昧者其作。
后晉二主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① 石敬瑭以丙申引契丹兵滅后唐,契丹立之,稱晉高祖,在位七年。兄子齊王重貴嗣位,四年,契丹入大梁執(zhí)之,封為負義侯。共十一年
敬瑭與從珂,皆以勇力事明宗。瑭其愛婿,珂其養(yǎng)子也,然心競有日。珂即位,而瑭入朝,復以河東節(jié)度授之,自是利器在握。據(jù)形勝之地,收士卒之心。千春漏言,太平除代。從押衙知遠之言,而稱兵傳檄帝業(yè)可成;惑書記維翰之說,而臣事契丹傾國赴援。唐主之心膽,墜于玄武樓;石郎之器貌,遂為中原主矣。南面居朝廷,北面拜夷狄,豈惟首足之倒懸?歲帛三十萬,幽薊十六州,自失中邊之藩蔽。契丹之德,不敢忘也;諸夏之亡,誰作俑乎?遣使稱謝,而尚書王權乃能恥屈穹廬,辭以老疾。晉朝獨有此人耳。七年在位,善政無聞;一旦有疾,思托幼子。而不知馮道景延廣之方,以立長君為已功也。兄子為嗣,致書契丹,稱孫不稱臣,兩主歡失。雖皆延廣,所為十萬橫磨,尚有陽城一捷。然而橫挑強胡,罔思內(nèi)備,國家危在旦夕。方調鷹苑中,而狃蛇豕之薦食。翁怒而來,孫劍安在?禍至神惑,運盡天亡。成之繇彼,敗之繇彼,尚何言哉?天網(wǎng)恢恢,自作不活,此之謂矣!負義之侯,戢飯所惟黃龍府;分番之剽,打草谷及東西畿。石氏之亡不足恤也,而中原數(shù)百里之財蓄俱盡,山前山后之不見天日者四百三十二年。誰生厲階,至今為梗?《白華之什》曰:“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遠,俾我疧兮?!庇踵?!石氏可謂卑千古而疧百王矣。
明宗愛婿反河東,契丹臣子成帝業(yè)。
虎口難投一紙書,雁門已送諸州牒。
北面穹廬南面華,中原無主任胡愶。
胡冊初頒作晉皇,身愿為臣妻為妾。
爾不興亂亂者誰,日來煩懣空嚅囁。
一朝社稷歸兄子,十萬橫磨向翁詟。
關南塞北幾時收,翁怒而來孫已怯。
生為負義死羈魂,運盡天亡嗟二葉。
我思厲階問石郎,盧龍孰使黃龍接。
茍求一日居小朝,誰為千年除垢靨。
附遼九主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① 契丹耶律德光,以梁末帝貞明三年丁丑圍幽州,丙申同石晉滅后唐,丙午入梁執(zhí)晉主,丁未改號遼,北歸死于道,計三十一年。穆宗璟,二十一年。景宗賢,十四年。子圣宗隆緒,四十九年,復號契丹。子興宗宗真,二十四年。子道宗洪基,四十五年,復號遼。孫延禧,十年,天祚保大二年壬寅,為金所襲,走夾山。耶律淳僭號,一年,死。乙巳,金人執(zhí)天祚于應州。共二百九年
契丹自后梁初圍幽州,復寇幽、蔚州,漸有燎原之勢。及桑維翰導敬瑭稱臣割地,遂傾國赴援,滅唐立晉,中原之禍已成。不數(shù)年而入大梁,執(zhí)晉主??v騎四出,分番剽掠。以東方群盜大起,始逼文武諸司數(shù)千人盡傾晉寶以行,建國為遼。天厭其德,德光死于殺。胡林剖腹,實鹽載之。北去帝羓之名,差足泄中原怨憤耳。周世宗自將以伐,關南悉定,而大功未就,有疾乃還。天果厭胡,何奪世宗之速也?周既為宋,宋祖終不能有加于耶律璟。璟子嗣立,猶知遣使會葬永陵。太宗不量力,驢車僅免,遼好遂絕。瓦橋繼圍,莫州遠遁。耶律賢之藐宋,始于此矣。隆緒雖沖主,而國勢方張。卒敗曹彬于岐溝,殞楊業(yè)于陳谷,大舉入寇,殘瀛、雄,掠深、德。向非張齊賢知代州,南燃芻土鐙掩襲,能遽令其北走耶?易州再入,而尹繼倫從后急擊,挫屢勝之休哥,自是邊兵少息。非黑面大王,有以奪其氣乎?澶州之役,宋真宗渡河以禦,乃定兄弟之約,歲輸銀幣三十萬,而南北弭兵。至于宗真,乘宋有夏憂,來言關南地。鄭公報聘,增歲幣為五十萬,和好復定。洪基繼之,四十五年中邊烽不起,誠不愧于清寧咸雍之號。自延禧伐女真,敗績于混同江,繇斯每戰(zhàn)輒北。天祚遂為金人所襲,走于夾山。耶律淳僭號數(shù)月而死,燕京繼陷。應州城東天祚獲而遼亡矣。夫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卒壞于金。彼犬牙之相劘,豈人力之所及?而宋人猶覬燕京六州之空城以基,實禍也。悲夫!
契丹始自幽州侵,石晉稱臣禍古今。
孫飯未知何所啖,帝羓已在殺胡林。
周宗薄伐關南復,宋祖銷兵燕薊沉。
景賢相繼開遼國,隆緒長驅向德深。
澶盟全倚寇萊力,報聘重煩富鄭心。
南北休肩逾百載,重熙清寧果嗣音。
延僖不競遼乃蹙,女真滿萬孰能禁。
夾山天祚亡賓鐵,黑水完顏號白金。
縱使六州歸宋室,空城惟見綠云陰。
按:貞明三年,底本原誤作“二年”。璟,底本原作“景”。此首下文中之“璟”,底本皆作“景”。保大二年,底本原誤作“十年”。
⑴ 重熙,契丹興宗年號。清寧,道宗年號。
⑵ 西遼耶律大石,以宋徽乙巳稱王,為德宗,在位十一年。感天后蕭氏稱制六年。仁宗夷烈,十二年。承天后耶律氏稱制十四年,亡,宋寧宗之辛酉也。共七十七年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