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弘忍

相關(guān)人物:共 14 位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初唐 · 神秀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shí)時(shí)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按:五祖弘忍一日會眾傳法弟子,神秀呈偈出于壁間。
⑴ 《嘉慶廣東通志》三二八《釋老傳》引《指月錄》
唐玉泉寺大通禪師碑銘(715年) 唐 · 張說
四言詩
撰夫總四大者。成乎身矣。立萬始者。主乎心矣。身是虛哉。即身見空。始同妙用。心非實(shí)也。觀心若幻。乃等真如。名數(shù)入焉妙本乖。言說出焉真宗隱。故如來有意傳要道。力持至德。萬劫而遙付法印。一念而頓受佛身。誰其宏之。實(shí)大通禪師其人也。禪師尊稱大通。諱神秀。本姓李。陳留尉氏人也。心洞九漏。懸解先覺。身長八尺。秀眉大耳。應(yīng)王伯之象。合圣賢之度。少為諸生。游問江表。老莊元旨。書易大義。三乘經(jīng)論。四分律儀。說通訓(xùn)詁。音參吳晉。爛乎如襲孔翠。玲然如振金玉。既而獨(dú)鑒潛發(fā)。多聞旁施。逮知天命之年。自拔人閒之世。企聞蘄州有忍禪師。禪門之法允也。自菩提達(dá)磨天竺東來。以法傳惠可?;菘蓚魃病I矀鞯佬?。道信傳宏。繼明重跡。相承五光。乃不遠(yuǎn)遐阻。翻飛謁詣。虛受與沃心懸會。高悟與真乘同徹。盡捐妄識。湛見本心。住寂滅境。行無是處。有師而成。即燃燈佛所。無依而說。是空王法門。服勤六年。不舍晝夜。大師嘆曰。東山之法。盡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并坐。于是涕辭而去。退藏于密。儀鳳中。始隸玉泉。名在僧錄。寺東七里。地坦山雄。目之曰。此正楞伽孤峰。度門蘭若。蔭松藉草。吾將老焉。云從龍。風(fēng)從虎。大道出。賢人睹。岐陽之地。就者成都。華陰之山。學(xué)來如市。未云多也。后進(jìn)得以拂三有。超四禪。升堂七十。味道三千。不是過也。爾其開法大略。則慧念以息想。極力以攝心。其入也品均凡圣。其到也行無前后。趣定之前。萬緣盡閉。發(fā)慧之后。一切皆如。持奉楞伽。近為心要。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久視年中。禪師春秋高矣。詔請而來。趺坐覲君。肩輿上殿。屈萬乘而稽首。灑九重而宴居。傳圣道者不北面。有盛德者無臣禮。遂推為兩京法主。三帝國師。仰佛日之再中。慶優(yōu)曇之一現(xiàn)。混處都邑。婉其秘旨。每帝王分座。后臨席。鹓鷺?biāo)脑选}埾笕@。時(shí)熾炭待礦。故對默而心降。時(shí)診饑投味。故告約而義領(lǐng)。一雨溥沾于眾緣。萬籟各吹于本分。非夫安住無畏。應(yīng)變無方者。孰能焉爾乎。圣敬日崇。朝恩代積。當(dāng)陽和會之所。置寺曰度門。尉氏先人之宅。置寺曰報(bào)恩。軾閭名鄉(xiāng)。表德非擬。局厭諠輦。長懷虛壑。累乞還山。既聽中駐久矣。衰憊無他患苦。魄散神全。形遺力謝。神龍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夜中。顧命趺坐。泊如化滅。禪師武德八年乙酉受具于天宮。至是年丙午復(fù)終于此寺。蓋僧臘八十矣。生于隋末。百有馀歲。未嘗自言。故人莫審其數(shù)也。三界火心。四部冰背。榱崩梁壞。雷動雨泣。凡諸寶身。生是金口。故其喪也。如執(zhí)親焉。詔使吊哀。侯王歸赗。三月二日。冊謚大通。展飾終之義。禮也。時(shí)厥五日。假安闕塞。緩及葬之期。懷也。宸駕臨訣至午橋。王公悲送至伊水。羽儀陳設(shè)至山龕。仲秋既望。還詔乃下。帝諾先許。冥遂宿心。太常卿鼓吹導(dǎo)引。城門郎護(hù)監(jiān)喪葬。是日。天子出龍門泫金襯。登高停蹕。目盡回輿。自伊及江。扶道哀候。幡花百輦。香云千里。維十月哉生魄明。即舊居后岡安神起塔。國錢嚴(yán)飾。賜逾百萬。巨鐘是先帝所鑄。偫經(jīng)是后皇所錫。金榜御題。華幡內(nèi)造。塔寺尊重。遠(yuǎn)稱標(biāo)絕。初禪師形解東洛。相見南荊。白霧積晦于禪山。素蓮寄生于坐樹。則雙林變色。泗水逆流。至人違代。同符異感。百日卒哭也。在龍華寺設(shè)大會。八千人度二七人。二祥練縞也。咸就西明道場。數(shù)如前會。萬回菩薩乞施后宮。寶衣盈箱。珍價(jià)敵國。親舉寵費(fèi)。侑供巡香。其廣福博因。存沒如此。日月逾邁。榮落相推。于戲。法子永戀宗極。痛慈舟之遽失。恨涌塔之遲開。石城之嘆也不孤。廬山之碑焉可作。竊比夫子貢之論夫子也。生于天地。不知天地之高厚。飲于江海。不知江海之廣深。強(qiáng)名無跡。以慰其心。銘曰。
額珠內(nèi)隱,匪指莫效。
心鏡外塵,匪磨莫照。
海藏安靜,風(fēng)識牽樂。
不入度門,孰探元要。
倬哉禪伯,獨(dú)立天下。
功收密詣,解卻名假。
詣無所得,解亦都舍。
月影空如,現(xiàn)于悟者。
無量善眾,為父為師。
露清熱惱,光射昏疑。
冀將住世,萬壽無期。
柰何過隙,一朝去之。
嗟我門人,憂心斷續(xù)。
進(jìn)憶瞻仰,退思付囑。
盡不離定,空非滅覺。
念茲在茲,敢告無學(xué)。
□□□□料,并是天斟酌。
貯積擬孫兒,論時(shí)幾許錯(cuò)。
死活并由天,貧富□□□。
(陳補(bǔ)「己」字)餓畏兒饑,從頭少一杓(以上皆見蘇聯(lián)科學(xué)院東方學(xué)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藏敦煌寫卷,卷末題:「大歷六年五月□日抄王梵志詩一百一十首,沙門弘忍寫之記。」寫卷前半不存。轉(zhuǎn)錄自《敦煌學(xué)》第十二輯一九八七年出版刊陳慶浩《法忍抄本殘卷王梵志詩初校》。所據(jù)為蘇聯(lián)藏列一四五六卷。另參項(xiàng)楚《列一四五六號王梵志詩殘卷補(bǔ)校》。又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補(bǔ)遺》收七首殘?jiān)姡伟胩料壬鼗透柁o總編》卷三錄《回波樂》七首、《隱去來》二首,附收詩七首,今均取以參校。)
祭祀上潔。精誠克宣。
伊明水之為用。諒至誠以為先。
積陰以成。符嘉應(yīng)于冥數(shù)。
以鑒而取。感無私于上元。
將假以表敬。式彰乎告虔。
皎皎泛月。瀼瀼降天。
既稟氣在陰。亦成形于夜。
有無雖系于恍惚。融結(jié)寧隨于冬夏。
明者誠也。我則闇然而彰。
水惟信焉。吾非倏爾而化。
徒觀其清霄霧斂。朗月輪孤。
鑒清熒而類鏡。水滴瀝而疑珠。
混金波而共潔。迷玉露而全無。
感而遂通。配陽燧之為火。
融而不涸。異寒冰之在壺。
彼既無情。此何有待。
始同方而合體。寧望遠(yuǎn)而功倍。
故能佐因心于霜露。均潤下于江海。
有形有實(shí)。徒加以強(qiáng)名。
無臭無聲。孰知其真宰。
是以昭其儉。潔其意。
含水月之淳粹。修粢盛于豐備。
作元酒而禮崇。登清廟之誠貴。
嗤潢污之野薦。陋甘醴之莫致。
祀事孔明。其儀既精。
無眹而有。不為而成。
二氣相臨。本自蟾蜍之魄。
三危莫比。殊非沆瀣之英。
至道自元而兆。醴泉因地而生。
原夫月麗于天。水習(xí)乎坎。
物有時(shí)而出。故方諸而夜呈。
事有眹而因。故陰靈而下感。
大滿若沖。其來不窮。
風(fēng)塵莫染其真質(zhì)。天地不隔其幽通。
況國家崇儀礿祀。薦敬旻穹。
方欲行古道。稽淳風(fēng)。
客有賦明水之事。敢聞之于閟宮。
張荊州畫贊(795年) 中唐 · 呂溫
四言詩
中書令始興文獻(xiàn)公。有唐之鯁亮臣也。開元二十年后。元宗春秋高矣。以太平自致。頗易天下。綜覈稍怠。推納寖廣。君子小人。摩肩于朝。直聲遂寢。邪氣始勝。中興之業(yè)衰焉。公于是以生人為身。社稷自任。抗危言而無所避。秉大節(jié)而不可奪。小必諫。大必諍。攀帝檻。歷天階。犯雷霆之威。不霽不止。日月之蝕。為公卻明?;⒍谡?。不敢猛視。偫賢倚賴。天下仰息。凜乎千載之望矣。不虞天將啟幽薊之禍。俾奸臣負(fù)乘。以速致戎。詐成讒勝。圣不能保。褫我公袞。寘于侯服。身雖遠(yuǎn)而諫愈切。道既塞而誠彌堅(jiān)。憂而不怨。終老南國。于戲。功業(yè)見乎變。而其變有二。在否則通。在泰則窮。開元初。天子新出艱難。久憤荒政。樂與偫下勵(lì)精致理。于是乎有否極之變。姚宋坐而乘之。舉為時(shí)要。動中上急。天光照身。宇宙在手。勢若舟楫相得。當(dāng)洪流而鼓迅風(fēng)。崇朝萬里。不足怪也。開元末。天子倦于勤而安其安。高視穆清。霈然大滿。于是乎有泰極之變。荊州起而扶之。舉為時(shí)害。動咈上欲。日與讒黨抗衡于交戟之中。勢若微陽戰(zhàn)陰。沖密云而吐丹氣。歘耀而滅。又何難乎。所痛者。逢一時(shí)。事一圣。踐其跡。執(zhí)其柄。而有可有不可。有成有不成。況乎差池草茅。沈落光耀者。復(fù)何言哉。復(fù)何言哉。曹溪沙門靈澈。雖脫離世務(wù)。而猶好正直。得其圖像。因以示予。睹而感之。乃作贊曰。
唐有棟臣,往矣其邈。
世傳遺像,以覺后學(xué)。
德容恢異,天骨峻擢。
波澄東溟,日照太岳。
具瞻崇崇,起敬起忠。
貌與神會,凜然生風(fēng)。
氣蘊(yùn)逆鱗,色形匪躬。
當(dāng)時(shí)曲直,如在胸中。
鯤鱗初脫,激海以化。
羊角中頹,摩天而下。
無喜無慍,亦如此畫。
嗚呼為臣,儆爾夙夜。
夫潮之生。因乎日也。其盈其虛。系乎月也。古君子所未究之。將為之辭。猶憚人有所未通者。故先序以盡之。肇始窺堯典。見歷象日月以定四時(shí)。乃知圣人之心。蓋行乎渾天矣。渾天之法著。陰陽之運(yùn)不差。陰陽之運(yùn)不差。萬物之理皆得。萬物之理皆得。其海潮之出入。欲不盡著。將安適乎。近代言潮者。皆驗(yàn)其及時(shí)而絕。過朔乃興。月弦乃小嬴。月望乃大至。以為水為陰類。牽于月而高下隨之也。遂為濤志。定其朝夕。以為萬古之式。莫之逾也。殊不知月之與海同物也。物之同。能相激乎。易曰。天地暌而其事同也。男女暌而其志通也。夫物之形相暌。而后震動焉。生植焉。譬猶烹飪。置水盈鼎。而不爨之。欲望膳羞之熟。成五味之美。其可得乎。潮亦然也。天之行健。晝夜復(fù)焉。日傅于天。天右旋入海。而日隨之。日之至也。水其可以附之乎。故因其灼激而退焉。退于彼。盈于此。則潮之往來。不足怪也。其小大之期。則制之于月。大小不常。必有遲有速。故盈虧之勢。與月同體。何以然。日月合朔之際。則潮殆微絕。以其至陰之物。邇于至陽。是以陽之威不得肆焉。陰之輝不得明焉。陰陽敵。故無進(jìn)無退。無進(jìn)無退。乃適平焉。是以月之與潮。皆隱乎晦。此潮生之實(shí)驗(yàn)也。其朒其朓。則潮亦隨之。乃知日激水而潮生。月離日而潮大。斯不刊之理也。古之人或以日如平地執(zhí)燭。遠(yuǎn)則不見。何甚謬乎。夫日之入海。其必然之理乎。且自朔之后。月入不盡。晝常見焉。以至于望。自望之后。月出不盡。晝常見焉。以至于晦。見于晝者。未嘗有光。必待日入于海。隔以映之。受光多少。隨日遠(yuǎn)近。近則光少。遠(yuǎn)則光多。至近則甚虧。至遠(yuǎn)則大滿。此理又足證夫日至于海。水退于潮。尤較然也。肇適得其旨。以潮之理。未始著于經(jīng)籍間。以類言之。猶乾坤立。則易行乎其中。易行乎其中。則物有象焉。物有象而后有辭。此圣人之教也。肇觀乎日月之運(yùn)。乃識海潮之道。識海潮之道。亦欲推潮之象。得其象亦欲為之辭。非敢衒于學(xué)者。蓋欲請示千萬祀。知圣代有苦心之士如肇者焉。賦曰。
開圓靈于混沌。包四極以永貞。
赩至陽之元精。作寒暑與晦明。
截穹崇以高步。涉浩漾而下征。
回龜鳥于兩至。曾不愆乎度程。
其出也。天光來而氣曙。
其入也。海水退而潮生。
何古人之守惑。謂茲濤之不測。
安有夫虞泉之鄉(xiāng)。沃焦之域。
棲悲谷以成暝。浴濛汜而改色。
巨?隱見以作規(guī)。介人呼吸而為式。
陽侯玩威于鬼工。伍胥泄怒乎忠力。
是以納人于聾昧。遺羞乎后代。
曾未知海潮之生兮自日。而太陰裁其小大也。
今將考之以不惑之理。著之于不刊之辭。
陳其本則晝夜之運(yùn)可見其影響。言其徵則朔望之候不爽乎毫。
豈不謂乎有耳目之疾。而?將判乎神醫(yī)者也。
粵若太極。分陰分陽。
陽為日。故節(jié)之以分至啟閉。
陰為水。故霏之以雨露雪霜。
雖至賾而可見。雖至大而可量。
豈謂居其中而不察乎渺漠。亡其外而不考其茫洋者哉。
故水者陰之母。日者陽之祖。
陽不下而昏曉之望不得成。陰不升而云雨之施不得睹。
因上下之交泰。識洪濤之所鼓。
胡為乎歷象取其枝葉而迷其本根也。策其涓滴而喪其泉源也。
于是欲抉其所迷而論之。采其所長而存之。
光乎廓乎。汨磅礡乎。
差瀴溟之無際。曷鴻濛而可以盡度乎。
乃知夫言潮之初。心游六虛。
索蜿蜒乎乾龍。駕轇轕乎坤輿。
知六合之外。洪波無所泄。
識四海之內(nèi)。至精有所儲。
不然。何以使百川赴之而不溢。
萬古揆之而靡馀也。是乃察乎濤之所由生也。
駭乎哉。彼其為廣也。
視之而蕩蕩矣。彼其為壯也。
欱乎其沆沆矣。其增其嬴。
其難為狀矣。當(dāng)夫巨浸所稽。
視無巔倪。洶涌澒洞。
窮東極西。浮厚地也體定。
半圓天而勢齊。謂無物可以激其至大。
故有識而皆迷。及其碧落右轉(zhuǎn)。
陽精西入??剐弁?dú)燥。
卻眾柔之繁濕。高浪瀑以旁飛。
駭水洶而外集。霏細(xì)碎以霧散。
屹奔騰以山立。巨泡邱浮而迭起。
飛沬電烻以驚急。且其日之為體也。
若熾堅(jiān)金。圓徑千里。
土石去之。稍邇而必焚。
魚龍就之。雖遠(yuǎn)而皆靡。
何海水之能逼。而不澎濞沸渭以四起。
故其所以凌鑠。其所以薄激者。
莫不魄落焯爍。如爨巨鑊。
赩兮不可探乎蓅蓅之內(nèi)。呀焉若天地之有齦腭。
其始也。漏光迸射。
虹截宇縣。拂長庚而尚隱。
帶馀霞而未殄。其漸沒豿兮。
若后羿之時(shí)。平林載馳。
驅(qū)貙虎與兕象。懾千熊及萬羆。
呀偃蹇而矍鑠。忽劃礫而????。
其少進(jìn)也。若兆人繽紛。
填城溢郭。蹄相蹂蹙。
轂相摩錯(cuò)。閧闉澶漫。
凌彊侮弱。倏皇輿之前蹕。
孰不奔走而揮霍。及其勢之將極也。
涾兮若牧野之師。昆陽之眾。
定足不得。駭然來奔。
騰千壓萬。蹴搏沸亂。
雄棱后閼。懦勢前判。
懾仁兵而自僵。倏谷呀而巘斷。
此者皆海濤遇日之形。聞?wù)呖梢宰R其畔岸也。
賦未畢。有知元先生諷之曰。
斯義也。古人未言。
吾將揮乎文墨之場。以貽永久。
為天下稱揚(yáng)。爰有博聞之士。
駭潮之義。始盱衡而抵掌。
俄?齘而愕眙。攬衣下席。
蹈足掀臂。將欲致詰。
領(lǐng)畫天地。久之而乃謂先生曰。
伊潮之源。先賢未言。
枚乘循涯而止記其極。木華指近而未考其垠。
焉有末學(xué)后塵。遽荒唐而敢論。
先生矍然而疑。乃因其后。
推車捧席。執(zhí)腒伺顏。
言之少間。請見徵之所如。
客乃曰。人所不知而不言。
不謂之訥。人所未識而不道。
不謂之愚。彼亦何敢擅談天之美。
斡究地之羭。指溢漭之難悟。
欲蠱聽于偫儒。今將盡索乎彼潮之至理。
何得與日月而相符。且大章所步。
東西有極。容成叩元。
陰陽巳測。陽秀受乎江政。
元冥佐乎水德。莫不窮海運(yùn)。
稽日域。及周公之為政也。
則土圭致晷。周髀作則。
裨灶窮情乎天象。子云贊數(shù)于幽默。
張衡考動以鑄儀。淳風(fēng)述時(shí)而建式。
彼皆凝神于經(jīng)緯之間。極思乎圓方之壸。
胡不立一辭于茲潮。以明乎系日之根本也。
先生茍奇之。胡不思之。
先生將寶之。胡不考之。
茍由日升。當(dāng)若準(zhǔn)若繩。
何春夏差小。而秋冬勃興。
其逾朔也當(dāng)少進(jìn)。何遽激而斗增。
其過望也當(dāng)少退。何積日而馮陵。
晝何常微。夜何常大。
何錢塘洶然以獨(dú)起。殊百川之進(jìn)退。
何仲秋忽爾而自興。異三時(shí)之霶霈。
日之赫焉。猶火之烈。
火至水中。其威乃絕。
入洪溟以深漬。何日光而不滅。
潮之往來。既云因日。
日惟一沉。潮何再出。
萬流之多。匪江匪河。
發(fā)自畎澮。往成天波。
終古不極。盍沉四國。
何成彼潮。而小大一式。
為潮之外。水歸何域。
又云水實(shí)浮地。在海之心。
日潛其下。而逢彼太陰。
且其土厚石重。山峻川深。
投塊置水。靡有不沉。
豈同其芥葉。而泛以蹄涔。
繄坱圠之至大。何水力之能任。
吾聞之。天地噫氣。
有吸有呼。晝夜成候。
潮乃不踰。豈由日月之所運(yùn)。
作誇誕以相誣者哉。先生閱賦之初。
深通厥旨。及聞客論。
?然啟齒。于是謂客徐坐。
善聽厥辭。蓋聞南越無頒冰之禮。
鄭人有市璞之嗤。常桎梏于獨(dú)見。
終沉溺于偫疑。既別白而不悟。
爰提耳而告之。然事有至理。
無爭無勝。猶權(quán)衡之在懸。
審錙銖而必應(yīng)?;3敝畩W旨。
諒余心之足證。當(dāng)為子窮幽而洞冥。
豈止于揆物而稱哉。夫日北而燠。
陽生于復(fù)。離南斗而景長。
邇中都而夜促。當(dāng)是時(shí)也。
氣蒸川源。潤歸草木。
既作云而泄雨。乃襄陵而溢谷。
魚龍發(fā)坼于胎卵。鳥獸含滋于孕育。
且水生之?dāng)?shù)一。而得土之?dāng)?shù)六。
不測者雖能作于溟渤。茍窮之當(dāng)無羨于升掬。
其散也為萬物之腴。其聚也歸四海之腹。
歸則視之而有馀。散則察之而不足。
春夏當(dāng)氣散之時(shí)。故潮差而小也。
及其日南而涼。陰生于姤。
退東井而延夕。遠(yuǎn)神州而減晝。
當(dāng)是時(shí)也。草木辭榮。
風(fēng)霜入候。水泉閉而土涸。
滋液歸而下湊。瘁萬物以如燖。
運(yùn)大澤而若漏??s于此者盈于彼。
信吾理之非謬。秋冬當(dāng)氣聚之時(shí)。
故潮差而大也。兩曜之形。
大小唯敵。既當(dāng)朔以制威。
陽雖盛而難迫。其離若爭。
其合如擊。始交綏而并斗。
終摩壘而先釋。日沮其雄。
水凝其液。既冒威于一朝。
信畜怒乎再夕。且潮之所恃者月。
所畏者日。月違日以漸遙。
水畏威而乃溢。亦猶偫后納職。
來造王門。獲命以出。
望寧而奔。引百寮而盡退。
何一跡之敢存。此潮象之所以逾朔二日而斗增也。
黃道所遵。遐邇巳均。
肆極陽而不礙。故積水而皆振。
自朔而退。退為順式。
自望而進(jìn)。進(jìn)為干德。
伊坎精之既全。將就晦而見逼。
勢由望而積壯。故信宿而乃極。
此潮之所以后望二日而方盛也。自曉至昏。
潮終復(fù)始。陽光一潛。
水復(fù)迸起。復(fù)來中州。
逾八萬里。其勢涵澹。
無物能弭。分晝于戌。
作夜于子。子之前日下而陰滋。
子之后日上而陽隨。滋于陰者。
故鑠之于水而不能甚振。隨于陽者。
故迫之為潮而莫肯少衰。此潮之所以夜大而晝稍微也。
嘗信彼東游。亦聞其揆。
賦之者究物理。盡人謀。
水無遠(yuǎn)而不識。地?zé)o大而不搜。
觀古者立名而可驗(yàn)。何天之造物而難籌。
且浙者折也。蓋取其潮出海屈折而倒流也。
夫其地形也。則右蟠吳而大江覃其腹。
左挾越而巨澤灌其喉。獨(dú)茲水也。
夾偫山而遠(yuǎn)入。射一帶而中投。
夫潮以平來。百川皆就。
浙入既深。激而為斗。
此一覽而可知。又何索于詳究。
偫陰既歸。水與天違。
當(dāng)宵分之際。避至烈之輝。
因圓光之既對。引大海以偫飛。
夫秋之中而陰盛。亦猶春之半而陽肥。
事茍稽于已著。理必辨于猶微。
故濤生于八月之望者。尤岌岌而巍巍也。
萬物之中。分日之熱。
叩琢鉆研。其火乃烈。
吹煙得燄。傳薪就爇。
附于堅(jiān)則難消。焚于槁則易絕。
所依無定。遇水乃滅。
太陽之精?;鸱瞧淦ァ?div id="3dzwbj2"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205_1375195_comment'>
至威無燄。至精無質(zhì)。
入四海而水不敢濡。照八纮而物莫能屈。
就之者咸得其光輝。仰之者不知其何物。
其體若是。豈比夫寒灰死炭。
遇濕而同漂汨哉。方輿之下。
陽祖所回。歷亥子而右盛。
逾丑寅而左來。右激之遠(yuǎn)兮遠(yuǎn)為朝。
左激之遠(yuǎn)兮遠(yuǎn)為夕。既因月而大小成。
亦隨時(shí)而前后隔。此日之所以一沉。
而潮之所以兩析也。天地一氣也。
陰陽一致也。其虛其盈。
隨日之經(jīng)。界寒暑之二道。
將無差于萬齡。故小大可法。
而乾坤永寧也。若夫云者雨者。
風(fēng)者霧者。為雪為霜者。
為雹為露者。雷之所鼓者。
龍之所赴者。偫生之所賦者。
萬物之所附者。彼皆與日而推移。
所以就其衰而成其茂也。然后九圍無馀。
而萬流為之長輔。談未竟。
客又剿而言曰。若乃寒暑定而風(fēng)雨均也。
吾聞之洪范云。豫常燠。
急常寒??衲岁幱隇闆l。
僭則陽氣來干。茍日月之躔一定。
又何遠(yuǎn)于王政之大端。彼有后問。
姑紓前言。夫三才者。
其德之必同。天以陽為主。
地以陰為宗。參二儀之道。
在一人之功。一人行之。
三才皆協(xié)。德順時(shí)則雨霽均。
行逾常則兇荒接。僭慢所以犯陽德也。
故暴尪莫之哀??窦彼苑戈幍乱?。
故離畢為之災(zāi)。此則為政之所致。
非可以常度而剸裁也??驮晃?。
其馀如何。復(fù)從而解之曰。
惟坤與乾。余常究焉。
清者浮于上。濁者積于淵。
濁以載物為德。清以不極為元。
載物者以積鹵負(fù)其大。不極者以上規(guī)奠其圓。
故知鹵不積則其地不能載。元不運(yùn)則其氣無以宣。
夫如是。山岳雖大。
地載之而不知其重。華夷雖廣。
鹵承之而不知其然也。氣之輕者。
其升乃高。故積云如岳。
不駐鴻毛。輕而清也。
而物莫能勞。及其干霄勢窮。
霏然下墜。隨坳壑而虛受。
任畎澮之疏潰。著則重也。
故舟楫可以浮寄。至夫離九天。
堙九地。作重陰之膠固。
自堅(jiān)冰以馴致。固可以乘鴻溟以自安。
受萬有而不圯者也。聽茲言。
較茲道。定一陽之所宗。
何眾理之難考。且合昏知暮。
而翰音司晨。安有懷五常之美。
預(yù)率土之濱。茍無諒乎此旨。
亦何足齒于吾人。子以天地之中。
元?dú)忄鎳?。為夕為朝?div id="ywvhzj8"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263_1375195_comment'>
且登且沒。泛辭波而甚雄。
處童蒙而未發(fā)。孰觀地喙乎深泉之涯。
孰指天吭乎巨海之窟。既無究于茲源。
寧有因其呼吸而騰勃者哉。客謝曰。
辭既已矣。欲入壸奧。
愿申一問。先生幸以所聞教之。
嘗居海裔。覿潮之勢。
或久往而方來?;蚝享扯嚯H。
曷舛互之若斯。今幸指乎所制。
先生撰屨旁眄。亦窮其變。
吾因訊夫墨客。當(dāng)大索其所見。
彼亦告于余曰。日往月來。
氣回天轉(zhuǎn)。其激也大。
則體甚而相疏。其作也小。
則勢接而相踐。惟體勢之可準(zhǔn)。
故合沓而有羨。其何怪焉。
客乃跽軀斂色。交袂而辭。
彼圓元方賾。古惑今疑。
嘆載籍之不具。恨象數(shù)之尚遺。
方盡迷于閫域。非先生親得于學(xué)者。
而孰肯論之。于是乎若卵判雛生。
鼓擊聲隨。雷電至而幽蟄起。
蛟龍升而云雨滋。形開夢去醒至酲離。
既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乃避席而稱詩為賀。演知元先生之辭。
辭曰。噫哉古人。
迷潮源兮。刓編齾翰。
曾未言兮。羅虛列怪。
無藩垣兮。名儒幽討。
理可尊兮。高駕日域。
窺天門兮。潮疑一釋。
永立言兮。若和與扁。
袪吾惛兮。昔之論者。
何其繁兮。意摩心揣。
祇為歡兮。陰陽數(shù)定。
水長存兮。進(jìn)退與日。
游混元兮。一升一降兮寒暑成。
下凝濁兮上浮清。隨盈任縮兮浮四溟。
釜鎘蒸爨兮擬厥形。愿揚(yáng)此辭兮顯為經(jīng)。
高誇百氏兮貽億齡。先生曰。
彼能賦之。子能演之。
非文鋒之破鏑。何以解乎偫疑。
客乃酣然自得。由然而退也。
人孰無父,祖獨(dú)有母。
其母為誰,周氏季女。
濁港滔滔入大江,門前依舊長安路(宋惠洪《林間錄》卷上)
黃梅果熟,白藕花開。
問唯佛性,種異凡胎。
衣傳南嶺人將去,松老西山我再來。
兩借皮囊成底事,一壺風(fēng)月湛無埃。
奇女之兒,雙峰之嗣。
傳衣世稱乎妙齡,栽松我愧乎頹齒。
前后兩身,古今一心。
孤鸞風(fēng)舞玻璃鏡,長鯨月輾珊瑚林。
缽盂狤獠人將去,幾夜舂坊無碓音。
百鳥銜花未足奇,直須透過始方知。
五百眾中誰委悉,碓頭私許老盧錐(第三十二弘忍大滿禪師。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