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南卓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魯郡人。玄宗開元二十七年登進(jìn)士第。肅宗至德二載,任給事中,奉使吐蕃。后貶崖州。能詩。有《續(xù)神異記》,載冥祥靈驗(yàn)故事,佚。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魯郡(今山東兗州)人。
盛王府錄事參軍南琰之子。
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登進(jìn)士第。
肅宗至德二載(757)任給事中,奉使吐蕃。
后貶崖州。
卒年不詳。
事跡散見《舊唐書·肅宗紀(jì)》、《酉陽雜俎》卷一三、《千唐志齋藏志》收南卓《南氏墓志》、《浯田程氏族譜》卷二。
曾著《續(xù)神異記》,載冥祥靈驗(yàn)故事,已佚。
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秭歸人。昭宗乾寧中,至巴東。工詩書,喜作狂草,儒、道、佛以至歌詩、俗語,無不集于筆端。性孤高,或與之語,阿唯而已,以此人稱阿唯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末五代間詩僧。約為福建人。昭宗乾寧初至歸州。能草書,筆法天然,常于寺觀店肆?xí)鸬澜?jīng)語及俚俗歌詩。又善言未來之事,間有應(yīng)驗(yàn),州民視為神圣。刺史于公以其惑眾,系獄詰之。乃作詩2首自陳,于公異而釋之。約卒于南平王高從誨時(shí)。《宋高僧傳》卷二二有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首。另《太平廣記》卷九八引《北夢瑣言》尚存2句,《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不知何許人。
姿性若癡戇。
善草書。
所至揮染墻壁。
乾寧中。
見之巴東。
言笑動止無常。
然所指必神驗(yàn)。
故行旅寓公。
皆從問吉兇。
荊南大校周崇賓謁入。
??就書其刺曰。
付皇都勘。
方朝廷問罪荊南。
而崇賓且入貢。
遇其兵南府。
遂先執(zhí)之。
戮以徇書。
押牙孫道能刺曰。
付竹林寺。
后道能以是年死。
而所葬之地。
即古竹林寺基也。
知州事皇甫鉉。
則畫一荷校者。
于女子旁。
后鉉以娶部民女。
焚錮終身。
又波斯人穆昭嗣工方藥。
童子時(shí)。
偶侍其父詣浚。
浚遽畫道士提匏壺乘云狀。
且署其下曰。
指揮使高從誨牒衙推。
昭嗣果以醫(yī)術(shù)。
有寵于南平王。
使脫道士服。
辟為其府衙推。
久之乃上詩南平王有曰。
馬頭漸入楊州路。
親眷應(yīng)須洗眼看。
高氏卒款附。
忽題其所居廷前芭蕉葉曰。
今日還業(yè)債。
州縣無更勘。
往來見者。
始不以介意。
未幾而身首異處。
刺史為蹤跡之賊不得。
由是知業(yè)債語有在也。
眾共茶毗焉。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釋懷浚者。
不知何許人。
其為僧也憨而且狂。
乃逆知未兆之事。
其應(yīng)如神。
乾寧中無何至巴東。
浚且能草圣。
筆法天然。
或于寺觀店肆壁書佛經(jīng)道法。
以至歌詩鄙俚之詞。
靡不集其筆端矣。
與之語阿唯而已。
里人以神圣待之。
刺史于公患其惑眾。
系獄詰之。
乃以詩通狀。
辭意在閩川之西東。
然章句靡麗。
州將異而釋之。
又詳其旨疑在海中。
得非杯渡之流乎。
行旅經(jīng)過必維舟而謁焉。
辯其上下峽之吉兇貿(mào)易經(jīng)求物之利鈍。
客子懇祈。
唯書三五行。
終不明言。
其事微密驗(yàn)。
時(shí)荊南大校周崇賓謁之。
書遺曰。
付皇都勘。
爾后入貢因王師南討。
遂縶南府。
終就戮也。
押牙孫道能謁之。
書字曰。
付竹林寺。
其年物故營葬于古竹林寺基也。
皇甫鉉知州。
乃畫一人荷杖一女子在旁。
尋為取民家女。
遭訟錮身入府矣。
有穆昭嗣者。
波斯種也。
幼好藥術(shù)隨父謁之。
乃畫道士乘云提一匏壺書云。
指揮使高某牒衙推。
穆生后以醫(yī)術(shù)有效。
南平王高從誨令其去道從儒。
簡授攝府衙推。
屬王師伐荊州。
浚乃為詩上南平王曰。
馬頭漸入揚(yáng)州路。
親眷應(yīng)須洗眼看。
是年高氏輸誠于淮海。
遂解重圍。
其他異跡多此類也。
嘗一日題庭前芭蕉葉云。
今日還債業(yè)。
州縣無更勘窮往來多見殊不介意。
忽為人所害身首異處。
刺史為其茶毗焉。
神僧傳·卷第九
釋懷浚者。
不知何許人也。
憨而且狂。
乃逆知未來之事。
其應(yīng)如神。
乾寧中無何至巴東。
且能草書筆法天然。
或于寺觀店肆壁書佛經(jīng)道法。
以至歌詩鄙俚之詞。
靡不集其筆端矣。
與之語阿唯而已。
里人以神圣待之。
刺史于公患其惑眾。
系獄詰之。
乃以詩通狀。
辭意在閩川之西東。
然章句靡麗。
州將異而釋之。
又詳其旨疑在海中。
疑為杯渡之流。
行旅經(jīng)過必維舟而謁。
辨其上下峽之吉兇貿(mào)易經(jīng)求物之利鈍。
客子懇祈。
惟書三五行終不明言。
事后多驗(yàn)。
時(shí)荊南大校周崇賓謁之。
書遺曰。
付皇都勘爾。
后入貢因王師南討。
遂縶南府終就戮也。
押牙孫道能謁之。
書字付竹林寺。
其年物故。
營葬于古竹林寺基也。
皇甫鉉知州。
乃畫一人荷校一女子在傍。
尋為娶民家女遭訟錮身入府矣。
有穆昭嗣者。
波斯種也。
幼好藥術(shù)。
隨父謁之。
乃畫道士乘云提一匏壺。
書云。
指揮使高某牒衙。
推穆生后以醫(yī)術(shù)有效。
南平王高從誨令其去道從儒。
簡攝府衙。
推屬王師伐荊州。
浚乃為詩上南平王曰。
馬頭漸入揚(yáng)州路。
親眷應(yīng)須洗眼看。
是年高氏輸誠于淮海遂解重圍。
其他異跡多此類也。
嘗一日題庭前芭蕉葉云。
今日還債業(yè)。
州縣無更勘窮往來多見殊不介意。
忽為人所害身首異處。
刺史為其茶毗焉。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孤月。
北人也。
未詳邑里姓氏。
因參訪。
南游入終南山。
望山勢逶迤崔巍。
意山中必有至人藏修。
曰。
予得歸依承密諦。
幸矣。
遂裹糧行。
日行百馀里。
所至皆披茅蹂石。
足為之龜。
行已十日。
遇獵者。
臂鷹逐犬。
一俠少年也。
問月。
何以至此。
答曰。
尋師訪道。
不遠(yuǎn)千里。
不識此中有高僧可依否。
獵者曰。
封豕長蛇熊羆山鬼。
于焉窟宅。
更何處覓僧耶。
子休矣。
前有石洞。
白熊踞視眈眈。
過者蔑不齏粉。
子無以身試嘗也。
月心弗恐。
起謝獵者。
又行數(shù)十里。
日入細(xì)柳矣。
見一巖洞。
心頗怪之。
甫窺洞。
白熊蹲踞。
目光如電。
張目視月。
月曰。
萬里參尋。
冀得人聞道。
乃今遇子。
子能相容乎。
不然亦天也。
不怖而立。
熊視良久。
掉尾而去。
月遂入洞宿。
越三日獵者至。
驚曰。
子真神人也。
而脫熊口。
月曰。
幸免熊口。
惟夜有二偉丈夫。
黑幘長脛立予傍。
此何妖也。
獵者曰。
巖前古樹二章。
曩伐為薪。
毋乃是為崇乎。
請夷其根。
月。
不忍絕樹生理。
止勿夷。
是夜。
二丈夫不現(xiàn)。
月慈悲動草木矣。
獵者止月。
月復(fù)謝去。
至山椒。
一僧結(jié)草廬棲焉。
月色喜行入草廬。
僧瞑目趺坐。
五體如山。
望之如木雞。
啟視其釜。
釜皆青苔也。
向僧膜拜。
三日竟屹然不動。
乃從僧腰后扶之。
始覺。
月曰。
愿受教。
僧不應(yīng)。
第曰汝于終南無緣。
月苦求教。
僧曰。
逢山則止。
遇廬則藏。
語畢。
以杖指歸路示月。
月遙見一青鳥翩躚而來。
若相導(dǎo)者。
行數(shù)日。
踰終南而西。
忽見城市。
乃蜀中也。
問蜀人。
乃知有廬山。
在江西。
從荊州棹而南卓錫五老峰。
越四十年而化。
孤月。
冒險(xiǎn)探奇。
冀有所見。
而所見如此。
能高抗熊口。
而無懾怖。
下禮定僧。
而致哀懇。
雖所聞未得要領(lǐng)。
要亦不失為有道心人也。
所恨定僧姓字。
不落人間。
嗟乎。
彼固視人間如幻也。
而焉用名。